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富永健一 李国庆 《社会学研究》 1988年第2期48-59,共12页
一、黑格尔、马克思、韦伯论东方社会 自从19世纪欧洲的思想家真正把他们关心的对象转向亚洲以来,人们一直把停滞和专制主义作为亚洲的特征。他们用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停滞、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专制主义等术语表达这种观点。 黑格... 一、黑格尔、马克思、韦伯论东方社会 自从19世纪欧洲的思想家真正把他们关心的对象转向亚洲以来,人们一直把停滞和专制主义作为亚洲的特征。他们用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停滞、亚细亚式的(东方式的)专制主义等术语表达这种观点。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认为世界史的行程从东向西发展,并把世界史的发展阶段分为东亚、希腊、罗马以及日尔曼这四个阶段。按照这一划分,亚洲位于世界史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专制主义 世界史 亚细亚 历史哲学 东方社会 现代化 黑格尔 亚洲 日尔曼
原文传递
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被引量:13
2
作者 阿尔多.贝特鲁奇 徐国栋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20,10,共8页
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意]阿尔多·贝特鲁奇著徐国栋译一、序言罗马宪法是一种从罗马建城开始,在12—13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发展的历史现象。这一时间跨度的起点是根据传说,可上溯到公元前745—753年的罗马建城,... 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意]阿尔多·贝特鲁奇著徐国栋译一、序言罗马宪法是一种从罗马建城开始,在12—13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发展的历史现象。这一时间跨度的起点是根据传说,可上溯到公元前745—753年的罗马建城,终点是西罗马帝国确定地停止存在(公元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模式 共和制 元老院 人民大会 保民官 神圣罗马帝国 多米那特制 公元前 元首制 日尔曼
原文传递
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被引量:12
3
作者 W.顾彬 张宽 卫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冯至一九○五年出生于北京附近的涿县县城。诗人冯至的荣耀将文学研究家、日尔曼语文学家以及翻译家冯至的光彩映衬得有些暗淡。冯至十六岁时开始写作,十八岁时发表处女作。但是,除诗选外,他至今只有四部独立的诗集问世。
关键词 冯至 里尔克 北游及其他 之歌 十四行体 研究家 诗歌创作 日尔曼 一九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的诗 被引量:3
4
作者 K.赖特 毛怡红 《世界哲学》 1994年第3期62-66,共5页
正如“苏格拉底与悲剧的本质”成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副标题一样,《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或许也能成为海德格尔“未写出”的《诗学》的副标题。下面我将要指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在纳粹时期充当了海德格尔“未写下的”《政治... 正如“苏格拉底与悲剧的本质”成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副标题一样,《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或许也能成为海德格尔“未写出”的《诗学》的副标题。下面我将要指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在纳粹时期充当了海德格尔“未写下的”《政治学》的副标题。 为了使这一论断得以成立,应当对《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发表的一些事实加以澄清。这篇海德格尔于1936年4月在罗马意大利日尔曼文学研究院作的讲演,首先刊登在1936年12月的《内在世界》这本杂志上。当海德格尔1944年发表《荷尔德林诗的解释》时,他把《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包括在内,并将这篇文章附在他的另一篇讲演《还乡——致亲友》之后一同印出。这本书的第二版于1951年发行,它保持了这样的次序,即将1936年的演讲置于1943年的那篇演讲之后,扩充版包括两篇附加的文章,即1939年的讲演《当节日的时候》以及1943年的一篇短文《思念》,它们被排在这一版的第三和第四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的本质 日尔曼 和平主义者 纳粹时期 德意志民族 莱茵河 1935年 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椿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5期18-26,共9页
本文旨在说明:文艺复兴不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名词,它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其内容既有不同于中世纪的特点,但也汲取了中世纪的成就,因而不能割断它同中世纪的联系;中世纪也并不是漆黑一团。作者还分析了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特殊原因,... 本文旨在说明:文艺复兴不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名词,它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其内容既有不同于中世纪的特点,但也汲取了中世纪的成就,因而不能割断它同中世纪的联系;中世纪也并不是漆黑一团。作者还分析了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特殊原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文艺复兴的产生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文化思想的渊源。质言之,文艺复兴是在一整套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既不是超历史的,也不是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都能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中世纪 佛罗伦萨 农村公社 历史背景 城市公社 人文主义者 彼得拉克 日尔曼 文艺复兴时期
原文传递
大龙邮票与大龙主题邮局
6
作者 王剑 《集邮博览》 2024年第1期98-99,共2页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是一条“老牌”金融街,素有“东方华尔街”之称,道路两旁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尔曼式、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尽显异国风情。其中,位于109号的天津邮政博物馆(图1)始建于1884年,其前身是清...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是一条“老牌”金融街,素有“东方华尔街”之称,道路两旁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尔曼式、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尽显异国风情。其中,位于109号的天津邮政博物馆(图1)始建于1884年,其前身是清代海关邮局及“大清邮政津局”的办公地,今已近140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清代建造的邮政局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龙邮票 邮政博物馆 天津市和平区 解放北路 异国风情 日尔曼 罗马式 古典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段忠桥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27-37,158,共12页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既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的整体结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依次更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哪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长期...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既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的整体结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依次更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哪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这种观点坚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三大社会形态 封建生产方式 前资本主义 经济形态 客观条件 日尔曼 人类社会的发展
原文传递
《贝奥武甫》中的罗瑟迦王与他所代表的王权理念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继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7,共6页
《贝奥武甫》中的罗瑟迦王与他所代表的王权理念王继辉在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诗人对丹麦王罗瑟逸的刻划是极其深刻的。这一人物充分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对理想中的王者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王权理念的理解,而诗人对这一典... 《贝奥武甫》中的罗瑟迦王与他所代表的王权理念王继辉在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诗人对丹麦王罗瑟逸的刻划是极其深刻的。这一人物充分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对理想中的王者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王权理念的理解,而诗人对这一典型形象的刻划过程尤其引人注目。在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奥武甫 盎格鲁撒克逊 日尔曼 丹麦人 权理 象征意义 政治婚姻 词语 注意力 金银珠
原文传递
《贝奥武甫》与魔怪故事传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继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2-96,共5页
《贝奥武甫》与魔怪故事传统王继辉北京大学英语系盎格鲁撒克逊长诗《贝奥武甫》以其神秘悲壮的英雄故事始终吸引着历代研究者的注意力,而正是由于其内容的深刻与复杂,时至今日,学者们仍未能完全判定此诗究竟是一部基督教劝喻之作,... 《贝奥武甫》与魔怪故事传统王继辉北京大学英语系盎格鲁撒克逊长诗《贝奥武甫》以其神秘悲壮的英雄故事始终吸引着历代研究者的注意力,而正是由于其内容的深刻与复杂,时至今日,学者们仍未能完全判定此诗究竟是一部基督教劝喻之作,还是一部经后世基督徒缀饰过的异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奥武甫 魔怪 戈德史密斯 日尔曼 非基督教 亚里士多德 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语 作品 英雄史诗
原文传递
德国文化与教育科学化进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晓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9,共7页
德国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上,还是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19世纪初,德国的工业落后于英国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到20世纪初就迅速崛起成为欧州头号工业强国,而在本世纪又两度从... 德国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上,还是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19世纪初,德国的工业落后于英国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到20世纪初就迅速崛起成为欧州头号工业强国,而在本世纪又两度从战败迅速走向强盛,现在德国无疑仍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尔曼人在经济上所向披靡,在科学、学术研究及教育上也显赫于世。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化 德国文化 德国教育 哲学思维方式 日尔曼 普鲁士 文化教育 德国人 赫尔巴特 浪漫主义
下载PDF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来梵 《法治论坛》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一置身于大激荡的时代,当今共和国正面临着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这三大重要的历史课题。而经深思之下,吾人则不无焦虑地意识到:其中几乎没有一个课题竟然与法治秩序的建设无关!这是因为,正如有学者所曾剀切地指出过的那... 一置身于大激荡的时代,当今共和国正面临着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这三大重要的历史课题。而经深思之下,吾人则不无焦虑地意识到:其中几乎没有一个课题竟然与法治秩序的建设无关!这是因为,正如有学者所曾剀切地指出过的那样:“法治”,作为一种文明秩序,乃是形成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秩序的基础,堪称一种元秩序(meta-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秩序 法治国 历史课题 文化秩序 法治观念 日尔曼 经济发展 法律至上 行政法学 自由裁量权
原文传递
浅谈英语姓氏的起源及含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友贵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6-53,共8页
英美人的姓和名是两个虽有关联,却又完全不同的问题。本文专门讨论一下英语姓氏的起源及含义,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语姓氏始于何时 古代英伦三岛的居民,无论是凯尔特人,日尔曼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裘特人,还是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 英美人的姓和名是两个虽有关联,却又完全不同的问题。本文专门讨论一下英语姓氏的起源及含义,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语姓氏始于何时 古代英伦三岛的居民,无论是凯尔特人,日尔曼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裘特人,还是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均有名无姓。这与古代中国人先有姓,继而有氏,最后才有名恰恰相反。前者虽不无家族的观念,但缺乏姓氏这一坚韧可靠的纽带。如公元827年统一英格兰七国的西撒克斯国王埃格伯特(Egbert,802—839),英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71—899)便只有名,没有姓。事实上,自艾尔弗雷德大帝讫威廉一世征服英国止,英国的15位撒克斯国王尽皆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英国人的家族观念自古以来就没有中国人那样浓强,那样高于自我,高于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人 斯堪的纳维亚人 埃格伯特 撒克逊人 家族观念 弗雷 诺曼征服 日尔曼 威廉一世 凯尔特人
下载PDF
作为欧洲法律制度基础的罗马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伊丽莎白.科赫 朱军 《中德法学论坛》 200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本文系作者2006年3月在南京大学所做的学术报告。作者认为,罗马法是欧洲法律制度的基础,并介绍了罗马法的历史流变。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洲法律制度的统一仍须回到罗马法的基础上来。
关键词 学说汇纂 历史流变 西罗马帝国 法律职业者 博洛尼亚 南京大学 日尔曼 邦法 法律漏洞 注释法学派
下载PDF
古英语《创世记》与弥尔顿的《失乐园》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继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5-85,共11页
古英语《创世记》与弥尔顿的《失乐园》王继辉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是一部取材丰实,材料安排纵横交错,并具有多层次的恢弘大作。因此,要理出历史上某部作品对这篇史诗的具体影响确实不很容易。由于史诗材料的来源众多,我们很... 古英语《创世记》与弥尔顿的《失乐园》王继辉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是一部取材丰实,材料安排纵横交错,并具有多层次的恢弘大作。因此,要理出历史上某部作品对这篇史诗的具体影响确实不很容易。由于史诗材料的来源众多,我们很难断定诗人在构思《失乐园》时究竟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创世记 盎格鲁撒克逊人 《失乐园》 古英语 贝奥武甫 日尔曼 亚当 上帝 魔鬼
原文传递
盎格鲁——撒克逊人与英国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传金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5-37,共3页
英国人一般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公元5世纪中期由北欧的易北河口和日德兰半岛南部迁入的日尔曼族。英格兰当地居民原为克尔特人,或称不列颠人,是公元前700年以后到公元前100年从西欧的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陆... 英国人一般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公元5世纪中期由北欧的易北河口和日德兰半岛南部迁入的日尔曼族。英格兰当地居民原为克尔特人,或称不列颠人,是公元前700年以后到公元前100年从西欧的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陆续迁来的部落。公元前55年,罗马人开始侵入不列颠,占领其东南部。克尔特人被驱往苏格兰,有的迁往威尔士和爱尔兰,他们作为不列颠主要民族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在其后400多年间,操拉丁语的罗马人成了英格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特人 撒克逊人 德兰半岛 格鲁 不列颠人 日尔曼 威尔 易北 瓦尔 哥特人
原文传递
略谈英国人姓名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家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古代英国人只有一个名字或绰号。姓是一种族号名称,每个人所用的名或绰号并不代表家族,不能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英国人使用姓是从日尔曼人入侵后开始的,日尔曼人使用姓比英国人早。在1066年征服英国前,日尔曼人就已经有了世袭的姓... 古代英国人只有一个名字或绰号。姓是一种族号名称,每个人所用的名或绰号并不代表家族,不能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英国人使用姓是从日尔曼人入侵后开始的,日尔曼人使用姓比英国人早。在1066年征服英国前,日尔曼人就已经有了世袭的姓和教名,征服英国后,大批移民到了英格兰,他们把姓传给了英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尔曼 子传 父子关系 平民百姓 Elizabeth 米考伯 封建统治者 普通名词 自色 专有名词
下载PDF
西周的公社是农村公社,还是家长制家庭公社?——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社问题若干论述的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世超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0-34,共5页
许多学者都承认西周曾经存在过公社,至于是什么性质的公社,则众说不一,有的曰“农村公社”,有的甚或更具体地指为印度的村社和日尔曼人中的“马尔克”。然而,仔细研究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所论列的农村... 许多学者都承认西周曾经存在过公社,至于是什么性质的公社,则众说不一,有的曰“农村公社”,有的甚或更具体地指为印度的村社和日尔曼人中的“马尔克”。然而,仔细研究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所论列的农村公社的主要特征,便会发现,它与中国西周公社的情况完全大相径庭。马克思说:“‘农业公社’是最早的没有血统关系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这同按血缘宗法关系组织在一起的西周公社毫无共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制家庭公社 农业公社 农村公社 恩格斯 马克思 马尔克公社 日尔曼 德意志人 家族 查苏利奇
原文传递
困扰捷德关系的苏台德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南杰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6-18,共2页
苏台德问题的由来 “苏台德”这个地理名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位居何处。但二战后直到今天,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和捷克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所谓苏台德地区是指捷克摩拉维亚北部边境苏台德山脉分布的地... 苏台德问题的由来 “苏台德”这个地理名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位居何处。但二战后直到今天,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和捷克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所谓苏台德地区是指捷克摩拉维亚北部边境苏台德山脉分布的地区。在1945以前,捷克的日尔曼族一直居住在这里。该地区与德国接壤。二战前夕,希特勒德国怂恿和支持这里的民族主义政党——汉伦党徒进行分裂捷克斯洛伐克的活动,以这里的日尔曼人被捷克人欺侮、虐待为借口,大肆煽动日尔曼族对捷克人的仇恨情绪。1938年9月29-30日,根据美国的动议,英、法、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尔曼 捷克人 两国关系 民族主义政党 德国法西斯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宪法法院 二战前夕 联合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下载PDF
德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斯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2-74,共3页
中德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也使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问题备受译介和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文学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东西方之间智性和美学的桥梁、探究他者历史和文化世界的窗户。德语文学的勃兴虽与欧洲其他文学大... 中德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也使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问题备受译介和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文学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东西方之间智性和美学的桥梁、探究他者历史和文化世界的窗户。德语文学的勃兴虽与欧洲其他文学大国相比晚了二三百年,但是善于思辨的日尔曼民族却为人类贡献了一大批哲学家、文学家。与表现人生常理的英国文学、幽默感性的法国文学相比,德语文学内涵深邃博大,被视为"思想者的文学",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精神力量,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文学交流 法国文学 文学研究界 内涵深邃 日尔曼 智性 德国文学 书信体小说 冯至
下载PDF
尼采与瓦格纳
20
作者 玛雅 《中国书画》 2004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写到这两个人,不用热烈感性的语言来赞美是困难的。尼采是大家都熟悉的,就是那个蓄着倔强胡须,企图谋杀上帝的人。而瓦格纳呢,他的音乐过去对于我很遥远,因为它的全部神秘都在那像阴阳符号的黑白键盘上。深入瓦格纳的音乐心灵是从听他... 写到这两个人,不用热烈感性的语言来赞美是困难的。尼采是大家都熟悉的,就是那个蓄着倔强胡须,企图谋杀上帝的人。而瓦格纳呢,他的音乐过去对于我很遥远,因为它的全部神秘都在那像阴阳符号的黑白键盘上。深入瓦格纳的音乐心灵是从听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那天开始的。那个晚上,坐在LACMA的电影院里,看Fritz Lang导演的四个多小时的无声电影《尼伯龙根》。音乐是从一架巨大的管风琴里涌出来的,肃穆得带有崇高的宗教色彩。这部表现日尔曼民族雄壮豪迈气概和爱恨情仇的诗史电影,让我看得荡气回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无声电影 爱恨情仇 豪迈气概 日尔曼 巴塞尔大学 宗教色彩 依特 查理 哲学教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