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 被引量:18
1
作者 倪文尖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3,共7页
上海/香港“双城记”、张爱玲与“张派传人”是近年的热门话题。如果不将“中国”作为“双城”问题的“底子”来考量,如果不进入微观的文本层面讨论张爱玲的“影响与焦虑”,一时的热闹势必难以沉积下学术实绩。结合二位作家与香港的... 上海/香港“双城记”、张爱玲与“张派传人”是近年的热门话题。如果不将“中国”作为“双城”问题的“底子”来考量,如果不进入微观的文本层面讨论张爱玲的“影响与焦虑”,一时的热闹势必难以沉积下学术实绩。结合二位作家与香港的关系史,本文推断,在王安忆形成“城市认同”的过程中,张爱玲的启示性是相当关键的环节;在具体比较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同与不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创作于1993年的《香港的情与爱》借助对“良心”、“情与爱”的无限信赖与倚靠,合理化了当时的上海对“香港”的无限憧憬,以“香港梦”的形式表达了内在的“上海梦”,显得轻灵有余而厚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轻灵 女作家 《倾城之恋》 文本 传人 无限 良心 具体
原文传递
论“内在超越”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汝伦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9,129,共9页
一些海外学者最先提出,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这一说法也被很多大陆学者接受,以为是不刊之论。然而,本文在详细梳理"超越"这个源自西方思想的概念,在其语境中的基本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qu... 一些海外学者最先提出,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这一说法也被很多大陆学者接受,以为是不刊之论。然而,本文在详细梳理"超越"这个源自西方思想的概念,在其语境中的基本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内在超越"论不但根本误用了"超越"这个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而且本身也根本讲不通。"内在超越"论暴露出以西释中做法的根本缺陷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 超越 无限 理想
原文传递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有限 ,即以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艺术表面上离开了有限事物本身 ,实际上却更深入了事物所蕴涵的无限深层内容 ,更接近了事物的真实。艺术品由于超越有限而显现了惟一宇宙的无限内涵 ,故能使鉴赏者具有共通感 ,对鉴赏... 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有限 ,即以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艺术表面上离开了有限事物本身 ,实际上却更深入了事物所蕴涵的无限深层内容 ,更接近了事物的真实。艺术品由于超越有限而显现了惟一宇宙的无限内涵 ,故能使鉴赏者具有共通感 ,对鉴赏者具有魅力。艺术品之超越有限物的特点 ,还能使它在不同观赏者那里和在不同时代的人那里不断更新、丰富和深化自身的内容和含义。本文所强调的超越有限 ,不止于超越感性的东西 ,以表现典型概念 ,而且更着重于超越作为感性物与理性物相统一的有限在场者以显现无限的不在场者 ,这不在场者也是感性的东西与理性的东西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超越有限 无限 感性 超感性
原文传递
数学美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萍 张雄 《数学教育学报》 1999年第2期38-41,共4页
从哲学层面探讨数学美,以期对数学美的哲学基础问题作出解答.认为:数学美是一种自由价值,模式是它的形式载体,模式蕴载着序,序反映了模式的自由价值.此外,还用波普尔“世界3”理论对数学美作出简单而又明确的解答.
关键词 数学美 自由价值 自由形式 数学模式 无限 哲学
下载PDF
文科学生学习微积分前对无限的认识层次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伟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9,共6页
大学文科学生学习微积分前对无限的认识状况将对其今后学习微积分产生直接影响.根据APOS理论,结合个人认识无限的具体外部表现,可将学生对无限的认识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感觉层次;分析层次;演绎层次;严密系统层次.中学阶段的无限认识水... 大学文科学生学习微积分前对无限的认识状况将对其今后学习微积分产生直接影响.根据APOS理论,结合个人认识无限的具体外部表现,可将学生对无限的认识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感觉层次;分析层次;演绎层次;严密系统层次.中学阶段的无限认识水平影响极限的学习,用无限的一般方法论武装学生可以让学生“登高望远”而“心知肚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 APOS理论 认知层次
下载PDF
超文本和跨媒体的文学 被引量:11
6
作者 严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16,共16页
非中心化是网络最大的特点之一,当文学作品迁移到网络上以后,立刻呈现出强烈的超文本性.文学和非文学性的界限在打破,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在打破.如果把文学越界行为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上来看,文学一直朝着超文本的方向发展,交互性在一个... 非中心化是网络最大的特点之一,当文学作品迁移到网络上以后,立刻呈现出强烈的超文本性.文学和非文学性的界限在打破,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在打破.如果把文学越界行为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上来看,文学一直朝着超文本的方向发展,交互性在一个逐渐活跃和不断被释放的过程中.但人类这种无限超越自我的冲动会诞生新的精神性吗?前景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性 文学作品 文学史 超文本 呈现 中心化 作者 无限 本性 乐观
原文传递
阿拉伯纹样中蕴涵的伊斯兰神学美学思想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莉娜 邱紫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阿拉伯纹样是一种独特的装饰纹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纹样的形式结构繁复多样。阿拉伯纹样以几何、植物、书法图案为基本样式,在图案的形式结构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阿拉伯纹样是伊斯兰美学思想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 阿拉伯纹样 真主 无限 象征性 秩序感 自由性
下载PDF
超越有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世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美学 审美意识 有限超越 无限 艺术审美
下载PDF
无限:有限者的追寻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世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61,共8页
关键词 黑格尔 无限 "真无限" "坏无限" 主客关系
原文传递
关于高等数学中极限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刚 米平治 《工科数学》 2001年第3期69-71,共3页
本文针对在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学生对极限这一重要概念难以把握和理解的现象 ,提出了分三个层次并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思想 ,为学生最终解决这一难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极限思想 辩证思维 思维定式 工科 高等数学 数学教学 有限 无限
下载PDF
无限的可解SD_2-群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合国 《数学学报(中文版)》 SCIE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9-349,共11页
在本文里我们首先证明了:每真子群都是循环群的无限可解群或者是拟循环 p-群 Z(p~∞)或者是无限循环群,然后我们研究了这种群的自然推广.我们把每真子群都可以由二元生成的群叫做 SD_2-群,我们证明了:每个无限的可解SD_2-群或者是拟循环... 在本文里我们首先证明了:每真子群都是循环群的无限可解群或者是拟循环 p-群 Z(p~∞)或者是无限循环群,然后我们研究了这种群的自然推广.我们把每真子群都可以由二元生成的群叫做 SD_2-群,我们证明了:每个无限的可解SD_2-群或者是拟循环 p-群 Z(p~∞)或者它本身也是二元生成的,并且我们给出了无限的可解 SD_2-群的相当完整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 可解群 SD2-群 群论
原文传递
宗教: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月香 《当代社科视野》 2011年第7期60-64,共5页
对于宗教我们经历一个从"毒品"到"药品"。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的认识过程,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与认识变迁。其实,宗教是人的一种本质性规定,是对有限性的超越,对无限性的渴望与追求... 对于宗教我们经历一个从"毒品"到"药品"。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的认识过程,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与认识变迁。其实,宗教是人的一种本质性规定,是对有限性的超越,对无限性的渴望与追求。宗教的永恒、天国、极乐世界为人们描绘了来世的幸福,为信奉者提供了一种信仰,在满足其延展个体生命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又从精神上获得一种无限的力量。正视宗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这是理性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无限 积极作用
下载PDF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8,共5页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人合理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首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需求 无限 有限 精神需求
原文传递
论意境的渊源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建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33-38,71,共7页
本文对我国美学的主要范畴——意境的渊源及其特征作了全新的探索。首先结合古代文化传统,阐明了儒家的“意象说”、佛家的“境界说”和道家的“象罔说”对意境生成的直接影响。其次在阐明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意境三个主要特征,即艺... 本文对我国美学的主要范畴——意境的渊源及其特征作了全新的探索。首先结合古代文化传统,阐明了儒家的“意象说”、佛家的“境界说”和道家的“象罔说”对意境生成的直接影响。其次在阐明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意境三个主要特征,即艺术空间的无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意象 象罔 集聚点 审美情趣 生命律动 无限 永恒
下载PDF
《淮南子》对道范畴的理论深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运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道”是《淮南子》一书的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来源于《老子》,通过对道的论述,《淮南子》详尽地发挥了《老子》关于天道自然无为和道化生万物的思想,由此形成了系统的自然宇宙观。《淮南子》的道论主要论述了道的整体性、无限性及其... “道”是《淮南子》一书的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来源于《老子》,通过对道的论述,《淮南子》详尽地发挥了《老子》关于天道自然无为和道化生万物的思想,由此形成了系统的自然宇宙观。《淮南子》的道论主要论述了道的整体性、无限性及其演化阶段和理论。通过这些论述,使老子以来的道家理论得以深化,显示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无形 无限
下载PDF
诗性、神圣性与人的无限敞开性——关于艺术与宗教的文化哲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一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 ,艺术与宗教是关系亲密的两种文化。这种文化间的亲密性不仅缘于相邻文化间的横向影响 ,而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间互性。深入地探究这种深层的文化间互性 ,将为我们理解艺术展开一个全新的文化视域。本文从人类文化中... 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 ,艺术与宗教是关系亲密的两种文化。这种文化间的亲密性不仅缘于相邻文化间的横向影响 ,而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间互性。深入地探究这种深层的文化间互性 ,将为我们理解艺术展开一个全新的文化视域。本文从人类文化中的神圣性出发 ,探究人之存在的无限敞开性及价值向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 宗教 神圣性 存在 文化哲学 价值向度 文化视域 诗性 艺术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一种动态博弈的多agent合作机制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思遐 周奇才 +1 位作者 熊肖磊 赵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8,147,共6页
利用博弈学习思想,以多agent系统为平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无限博弈的多agent合作机制模型,以多阶段邀请、考核模式形成无限次重复博弈结构体.提出信任基准测度评价控制agent博弈选取的盲目性,使其理性计划各阶段决策.通过博弈结果反馈信... 利用博弈学习思想,以多agent系统为平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无限博弈的多agent合作机制模型,以多阶段邀请、考核模式形成无限次重复博弈结构体.提出信任基准测度评价控制agent博弈选取的盲目性,使其理性计划各阶段决策.通过博弈结果反馈信息,动态调整agent博弈主体的收益函数,控制各agent间的协同合作优先级,实现闭环调控.将多agent组合构成智能结构体的基本单元,利用九宫格实验对该基本单元进行试验测试,验证多工况下,基于多种信任基准条件agent单元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实验表明,信任基准可有效调整agent间的信任等级,促进系统中agent合作频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合作机制 动态博弈 无限 信任基准
下载PDF
以有限想象无限——对“小径分岔的花园”与《盗梦空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思逸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62,共16页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2010)向来被认为是营造出时空迷宫的典范作品,其中的叙事策略也备受论者关注。然而,多元、非线性的时间图景不足以表达无限,循环重复必须经由“...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2010)向来被认为是营造出时空迷宫的典范作品,其中的叙事策略也备受论者关注。然而,多元、非线性的时间图景不足以表达无限,循环重复必须经由“梦中梦、戏中戏”的演绎才有意义。作为叙事艺术的文学和电影,要想以有限想象无限,并非依赖于面向外部时空的扩张、堆叠,而是要在自身内部引入自我指涉的机制。作为有限性的存在,人可以想象的无限只能是一种借助数学符号、视觉图像亦或语言叙事的悖论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克里斯托弗·诺兰 戏中戏 自指悖论 无限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庞绍堂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50,共7页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 回归 主体性 主体问性 人择 限制性 无限
下载PDF
异于去是,或在是其之所是之外(续) 被引量:6
20
作者 E.莱维纳斯 伍晓明(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7年第4期66-76,共11页
关键词 哲学 无限 “是” “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