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昌辉 易伟建 +2 位作者 沈蒲生 刘健行 李跃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对不同配筋率的14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测试验梁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比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犤1犦的公式计算值低2.8%;正向极限荷载下破坏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p与... 本文对不同配筋率的14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测试验梁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比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犤1犦的公式计算值低2.8%;正向极限荷载下破坏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p与综合配筋指标β0线性相关,与文献犤2犦单调加载时的回归分析结果接近;正向极限弯矩Mu试验值比按平截面假定求得的极限弯矩计算值略低,与文献犤2犦单调加载时比较承载力低11.3%左右。而综合配筋指标β0≤0.3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滞回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试验 承载能力 延性
原文传递
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春生 徐岳 陈艾荣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79,共6页
分析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主要因素 ,并简要评述了国内外现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与公式。在分析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实用... 分析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主要因素 ,并简要评述了国内外现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与公式。在分析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实用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和规范 [1]公式计算值对比分析 ,表明实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C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 极限应力 因素分析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叶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8,共7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和'分级加荷载'的方法,提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方法,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非线性 滞回曲线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应力增量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荣霞 郭蓉 +2 位作者 赵少伟 黄海新 于之静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9,74,共5页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差别及配筋率在弹性工作阶段对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影响很小,但在混凝土开裂后至破坏阶段影响显著。各国规范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值和实测值相比,我国现行规范计算结果更为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应力增量 荷载试验 HRB500级钢筋
原文传递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方法
5
作者 杜进生 刘西拉 《公路交通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8,43,共4页
为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必须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合理设计。论文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预应力比率法来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 为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必须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合理设计。论文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预应力比率法来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用量 ,而后检查构件的实际预应力度是否满足结构的要求 ,并分析验算构件的实际抗弯强度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构件的应力、挠度、裂缝宽度。文中还给出一个设计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挠度 受弯构件 设计方法 截面设计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与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荣 吴岩 韩清雯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通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比较,论述了在施工中使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程明慧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91-695,共5页
在阐述OpenSEES软件解决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等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和基于柔度法的梁柱非线性分析方法及其... 在阐述OpenSEES软件解决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等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和基于柔度法的梁柱非线性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框图,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比较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OpenSEES解决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恢复力模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OPENSEES 恢复力模型 弯矩-挠度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I形组合梁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长礼 朱东辉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I形组合梁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证明该结构性能良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在桥梁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组合 设计与施工 结构特点 结构性能 经济合理 工程 施工方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弯矩-挠度滞回曲线 延性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与特点
10
作者 高峰 付万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年第10期17-17,65,共2页
关键词 公路工程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性能 施工应用
下载PDF
结构原理、结构力学
11
《运输经理世界》 1997年第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结构力学 结构原理 纵筋锚固 弯矩重分布 内部铰结点 剪滞效应 结构矩阵分析 剪力传递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开裂
原文传递
桥梁建筑材料、施工、试验与观测、安全
12
《运输经理世界》 1999年第5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建筑 交通科技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安全监测 建筑机械化 钻孔桩 沉井施工 夹紧机理 建筑机器人 战备钢桥
原文传递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裂和裂缝闭合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玲 宋玉普 刘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为便于施工操作保证结构质量.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通过21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裂试验和裂缝闭合试验,得到了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载条件下的开裂强度和裂缝闭合强度;分析了缓粘结部分预应... 为便于施工操作保证结构质量.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通过21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裂试验和裂缝闭合试验,得到了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载条件下的开裂强度和裂缝闭合强度;分析了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等幅重复荷载作用下正截面疲劳抗裂的S-N曲线.建议实际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强度折减系数为0.55.对试验梁进行了结构静力计算和疲劳验算,比较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关系.建议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凝砂浆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抗裂 裂缝闭合
下载PDF
基于特征裂缝宽度的混凝土构件的可靠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俊芝 苏小卒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根据结构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 ,分析了基于“特征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 .计算结果说明 ,无粘结部分混凝土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提高 ,设计规范的“特征裂缝宽度”计算... 根据结构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 ,分析了基于“特征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 .计算结果说明 ,无粘结部分混凝土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提高 ,设计规范的“特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有较高的可靠保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特征裂缝宽度 可靠性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计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尔玉 娄运平 刘昕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本文给出了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结果 .在此基础上 ,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 ,提出了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经与试验结果验证知 ,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 裂缝宽度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灰关联分析
16
作者 郭智刚 叶见曙 +1 位作者 邹黎琼 陈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针对目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试验数据少、较难应用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现状,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分析了各关联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各可能影响因素对无粘结部... 针对目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试验数据少、较难应用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现状,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分析了各关联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各可能影响因素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结果表明,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影响最大的是预应力钢丝面积、有效预应力、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等级,其次是叠合层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等级,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叠合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 变形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实用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17
作者 谢永健 唐谢兴 余俊 《中国房地产业》 2003年第8期54-54,共1页
应力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其应用程度也越采越广泛。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在震区,而现行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规程(JGJ/T92-93)中没有抗震设计条款,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只参考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构造。
关键词 抗震设计方法 强柱弱 高延性 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抗侧移刚度 承载力下降 框架节点 塑性铰 延性破坏 型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