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观心与感通--哲学感通论发微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感通是中国哲学中用以表示人、物、理、事等发生某种勾连活动及其呈现状态的观念。感通论贯穿于儒家哲学主线之中,儒家心性论的主流思路揭明了感通之于心性开显的意义,即感通是心性本体的自身开显机制。感通中,观"心"即"... 感通是中国哲学中用以表示人、物、理、事等发生某种勾连活动及其呈现状态的观念。感通论贯穿于儒家哲学主线之中,儒家心性论的主流思路揭明了感通之于心性开显的意义,即感通是心性本体的自身开显机制。感通中,观"心"即"无心","见"(现)天地万物之因缘整体无碍;观一心即万心,人心皆有其本源情感显现之根源,不待而与他心相即,观这"人间世"的一切境界皆"在感通之中",见人我、物己无碍;从而,在存在观法上为个体奠立积极的生活姿态。生活相续而感通不已,观心切转的发生契机必就任一心念而言,并在实际的感通历程中具体实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心 感通 无碍 仁爱
下载PDF
若干重要物理名词探源
2
作者 任庆运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物理与数学上的名词大多数源自欧美,传入中国之后沿用至今,其中许多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传播和介绍外来学术时译名的正确非常重要,译名若不精确达意,难免造成误解.文章探讨了若干习用的重要物理名词的翻译,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无碍 自由 天然 自然 重力 引力 基准 参考 古典 经典
原文传递
略述地论学派的“融”思想——以敦煌文献《融即相无相论》为中心
3
作者 昌如 《佛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40-253,共14页
文章以"地论学派"的敦煌文献《融即相无相论》(BD05755,奈55,北8240)为中心,对南北朝时期"地论学派""融"的思想进行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 地论学派 不二 无碍
下载PDF
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方立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75,共8页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 事事无碍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其意义为佛的殊胜境界、宇宙的最高层次、观法的最后目标和真如本觉。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是该学说的理论要点。该学说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表现出深邃的哲学思维与丰富的逻辑论证。虽然事事无碍论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但其结构、内涵与旨趣都表现出与印度佛教迥异的中国思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宗 事事无碍 六相圆融 十玄无碍 相即相入
下载PDF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 被引量:19
5
作者 施咏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8-44,共7页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还是“多觉”最终归于“心觉”的艺术,从历代相关的文献中可以反映出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通感能力的发达。探其根源,首先是受整体思维与讲求直觉、体悟的影响,注重全息化的整体经验,要求超越感官界限,多...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还是“多觉”最终归于“心觉”的艺术,从历代相关的文献中可以反映出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通感能力的发达。探其根源,首先是受整体思维与讲求直觉、体悟的影响,注重全息化的整体经验,要求超越感官界限,多觉贯通,追求“六根归心、九识无碍”,并使之逐渐积淀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此外,中国艺术的高度综合性与孔子“成于乐”、“游于艺”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通感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审美 通感 听声类形 多觉贯通 六根归心 九识无碍
下载PDF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 被引量:19
6
作者 朱良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90-400,410,共12页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朱良志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朱良志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圆的纷纭复杂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太极之圆、圆满之圆、圆转之圆和大圆之圆。太极之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艺术论 中国哲学 中国艺术 《五灯会元》 太极之圆 “圆” 充满圆 圆融无碍 艺术生命
下载PDF
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艳阳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1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过7 d治疗观察,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其中2例无效者加用抗生素后痊... 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过7 d治疗观察,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其中2例无效者加用抗生素后痊愈。结论瓜蒌牛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同时使患者避免了被迫放弃母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牛蒡汤加减 急性乳腺炎 无碍哺乳
下载PDF
论方以智《易余》与华严四法界观的关系
8
作者 赵卓凡 丁四新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比较《易余》与四法界观的结构,可知方以智哲学与华严思想的密切关系。第一,资格说在论说现象界互为差别、相反相成的特性,及强调事必有理的结构上与事法界相摄。第二,太极说在其时空无限的特征、在隐去物相分殊以建构纯粹的理世界,及... 比较《易余》与四法界观的结构,可知方以智哲学与华严思想的密切关系。第一,资格说在论说现象界互为差别、相反相成的特性,及强调事必有理的结构上与事法界相摄。第二,太极说在其时空无限的特征、在隐去物相分殊以建构纯粹的理世界,及申饬理不离气的结构上与理法界相应。第三,体用不二说在由客观存有论到主观境界论的论说形式,及十错六对的结构上与事理无碍法界相符。第四,用用见体说在两两差别的现象于互动中能呈显本原的结构上与事事无碍法界相契。总之,《易余》系统地化用了四法界观的结构,方氏哲学与华严思想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余 四法界观 十错 十玄 事事无碍
下载PDF
论“人本”和“物本”的悖反及其历史进化之路 被引量:3
9
作者 左亚文 王建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7,共6页
关键词 “物本” 历史进化 人本 悖反 圆融无碍 人类历史 实践活动 性问题
原文传递
从紫砂“道无碍壶”谈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文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奇敏 《江苏陶瓷》 CAS 2015年第2期34-34,38,共2页
宜兴紫砂壶文化吸收了中国道家的思想精华,对中国茶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茶道折射道家思想,崇尚顺势而为的思想。道家学说为茶人的茶道注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树立了茶道灵魂,并深刻影响着紫砂壶文化,成为紫砂... 宜兴紫砂壶文化吸收了中国道家的思想精华,对中国茶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茶道折射道家思想,崇尚顺势而为的思想。道家学说为茶人的茶道注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树立了茶道灵魂,并深刻影响着紫砂壶文化,成为紫砂文化的重要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碍 茶道 佛文化 道文化
下载PDF
苏轼散文中的禅 被引量:3
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6,共9页
禅与散文关系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苏轼研究亦如此。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于禅宗独有情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 禅与散文关系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苏轼研究亦如此。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于禅宗独有情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必然影响于散文,其表现有三:一是很多论文主张都直接来自禅宗;二是能将禅宗的某些思维方法及表述手法,如比喻、话头、典故、术语、辩证法等巧妙自如地引用到各类文章中去;三是扫除一切外在痕迹,将禅理禅趣圆融无碍地化入到文章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禅思想 思辨方法 伪禅学 宗教迷恋 静而达 禅语禅机禅理禅趣 圆融无碍
下载PDF
禅意与化境──宗璞散文艺术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4-48,共5页
宗璞散文具有浓厚的禅意,这集中表现在她的散文意境的淡泊自然,圆融无碍,对物的神、理的体验,对自然和生活的全心的投入以及对人生的一种高度的悟。禅意使宗璞散文与别家散文区别开来,同时也使她的散文自成高格,臻于化境。
关键词 散文艺术 真性情 宗璞散文 禅意 审美文化心态 圆融无碍 中国传统文化 客观物象 本来面目 《人间词话》
下载PDF
从苏轼赤壁泛舟看中国士人的解脱之途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春 《乐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11-16,共6页
先秦以降,中国士人早已领受的作为感性生命个体不可免的烦忧之没有最终发展为士人灵魂内里的紧张与冲突,而是获得了相当的缓解,这实际意味着中国士人定然找到了一条解脱之途,要不然,在政统与道统的双重压抑下,士人们定然会走向疯狂甚至... 先秦以降,中国士人早已领受的作为感性生命个体不可免的烦忧之没有最终发展为士人灵魂内里的紧张与冲突,而是获得了相当的缓解,这实际意味着中国士人定然找到了一条解脱之途,要不然,在政统与道统的双重压抑下,士人们定然会走向疯狂甚至毁灭.尽管我们在先秦道家思想中,已经初步看到了中国士人在浓烈的烦忧中寻求解脱的独特方式——逍遥.但作为先秦诸子之一派,这种解脱方式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道家关于解脱的思想为后世文人所乐道,是在儒家思想的再阐发而与道家思想具有了相同起点(共同感念于充满诗意的宇宙大化)后实现的.当儒道获得了这一共同起点,实际就意味着他们相互融通的可能.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士人也大都亦儒亦道、或儒或道.在这或此或彼的选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士人 “天地境界” 感性生命 苏轼 苏拭 儒道 熊十力 大生命 冯友兰 圆融无碍
全文增补中
智佛教心性论述评
14
作者 张风雷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3期74-81,共8页
释智(公元538—598年)。(依照传统的说法,智的生卒年代为公元538—597年。杨曾文先生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智卒时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应为西历598年1月7日。参见杨曾文《关于中日天台宗的几个问题》一文,载《东南文... 释智(公元538—598年)。(依照传统的说法,智的生卒年代为公元538—597年。杨曾文先生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智卒时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应为西历598年1月7日。参见杨曾文《关于中日天台宗的几个问题》一文,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史称天台智者大师,是中国陈、隋之际的著名佛教领袖和佛学思想家,被天台宗人尊为四祖(天台宗高推龙树为初祖,以慧文、慧思为二祖、三祖。)实则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 在创立天台宗的过程中,智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气势恢宏的佛学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佛教心性论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讲成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中国佛教 天台宗 《大正藏》 诸法实相 “性恶论” “性善论” 善与恶 圆融无碍 因与果
下载PDF
儒道释生命哲学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云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67-68,共2页
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不仅孕育出了儒家的重日用伦常,鸢飞鱼跃的生命化的哲学与美学思想,进而演化为和谐中庸之美,也孕育出道家达生、齐生死,从而达大道的生命意识,并进而演化为"道妙自然"之美。同时,这一文化还改造了佛教思想... 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不仅孕育出了儒家的重日用伦常,鸢飞鱼跃的生命化的哲学与美学思想,进而演化为和谐中庸之美,也孕育出道家达生、齐生死,从而达大道的生命意识,并进而演化为"道妙自然"之美。同时,这一文化还改造了佛教思想,陶铸成禅宗"运水担柴,无非妙道"的"圆融无碍"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和谐中庸 道妙自然 圆融无碍
下载PDF
寻找艺术精灵——放言电视单本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扬体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5,42,共4页
1.单本剧这两年发展势头明显减弱,出类拔萃之作寥若晨星,致使“飞天”一等奖两度为之阙佚。80年代初期,当《凡人小事》、《新岸》、《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秋白之死》联翩... 1.单本剧这两年发展势头明显减弱,出类拔萃之作寥若晨星,致使“飞天”一等奖两度为之阙佚。80年代初期,当《凡人小事》、《新岸》、《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秋白之死》联翩出现时,电视单本剧是那么英姿飒爽、神采奕奕!那时的编导演热情如火,他们为了追踪时代的步伐,赋予单本剧以朝气蓬勃的活力,曾经有过怎样一种创作劲头啊! 如今,单本剧仍在播映,但却很少呈现出往昔那股充沛的热情。热心的观众应当问一问多情的电视界:是谁冷落了单本剧? 是因为历史向前推移了,电视发展了,观众欣赏口味变了么?历史推移了,并不意味着人们的闲暇时间已很充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单本剧 欣赏口味 秋白之死 新闻启示录 电视界 希波克拉底誓言 凡人小事 无挂无碍 人物性格 女记者
原文传递
京都学派的华严哲学:以铃木大拙、西田几多郎及田边元为核心
17
作者 廖钦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51,共8页
华严思想在近代日本哲学里,作为一种和西方哲学对抗的思想资源出现。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日本文化的问题》中,将作为存在论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逻辑,连接到理事、事事无碍的华严世界观,赋予该逻辑艺术、历史创造... 华严思想在近代日本哲学里,作为一种和西方哲学对抗的思想资源出现。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日本文化的问题》中,将作为存在论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逻辑,连接到理事、事事无碍的华严世界观,赋予该逻辑艺术、历史创造面向。同学派哲学家田边元在《作为忏悔道的哲学》中,通过批判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绝对批判、绝对媒介的逻辑。支撑此逻辑的具体内容,田边以日本净土思想中"佛―法藏菩萨―众生"的往还二项之救济运动来表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华严世界观,成为田边打造其他力宗教哲学的重要根据。促使西田与田边的华严哲学论述问世的,则是铃木大拙"般若直观"下的禅思想及华严思想论述。本文试图借由探讨铃木、西田、田边对华严思想的近代诠释,来思考华严思想在近代日本哲学中的位置、意义及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逻辑 理事无碍 事事无碍 绝对批判的逻辑 般若直观
下载PDF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佛法沉思录之二)
18
作者 胡晓光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8-29,共2页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佛法沉思录之二)胡晓光中道义是佛法的根本义,佛法于一切法都作中道观。所谓中道者,就是不落两边,但行于中,是为中道。中道义在逻辑上是一种辩证法,但它与世间哲学辩证法还有本质区别。世间哲学的辩证法尚...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佛法沉思录之二)胡晓光中道义是佛法的根本义,佛法于一切法都作中道观。所谓中道者,就是不落两边,但行于中,是为中道。中道义在逻辑上是一种辩证法,但它与世间哲学辩证法还有本质区别。世间哲学的辩证法尚属一种思辩,并且它没有脱离本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特质 内在超越 哲学辩证法 超越论 唯识学 自性 佛法 唯识中道 思维方法 圆融无碍
原文传递
《华严经》与中国音乐审美的自由精神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艳珊 杨石磊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从孔子的“成于乐”到庄子的“逍遥游”,自由精神始终是中国音乐审美的重要价值追求。《华严经》美学则将这种价值追求推向新境界,促成了隋唐之后的艺术风格转型。从空间角度看,《华严经》将人们的视野从生活经验中的小天地拓展到重重... 从孔子的“成于乐”到庄子的“逍遥游”,自由精神始终是中国音乐审美的重要价值追求。《华严经》美学则将这种价值追求推向新境界,促成了隋唐之后的艺术风格转型。从空间角度看,《华严经》将人们的视野从生活经验中的小天地拓展到重重无尽的宇宙图景,形成了大小互摄、“芥子纳须弥”的艺术空间论;从时间角度看,《华严经》“瞬间即永恒”的思想直接启发了中国艺术对超然于历史之外的“永恒”的追求;从心理认知上看,《华严经》“法性本无生”的观点塑造了中国艺术“空中之音”“镜中之象”的空灵之美;从身体实践上看,《华严经》的“法身观”将传统的“天人合一”转变为身体与法界的合一,对唐代乐舞语汇以及宋元明清的戏曲表演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境界 音乐审美 时空观念 事事无碍
原文传递
过程哲学与华严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真洁 杨华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96,共6页
过程哲学与华严佛学皆以阐释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方式来化解二元论的思维问题,但前者以"有"为出发点促使联系呈现出"多入一"的单向摄入之进化关系,后者以"空"为根本则呈现出"多入一"且"一... 过程哲学与华严佛学皆以阐释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方式来化解二元论的思维问题,但前者以"有"为出发点促使联系呈现出"多入一"的单向摄入之进化关系,后者以"空"为根本则呈现出"多入一"且"一入多"的双向摄入之圆融关系,这使两者在思想上出现非对称开放式与对称封闭式的结构差异。这种差异使华严佛学在思想的统一性及对二元思维的超越性上更为完善,却缺乏过程哲学开放式体系的创造性和新颖性,但两者的不同在社会层面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哲学 华严佛学 创造性 圆融无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