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舒宪 《民间文学论坛》 1997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把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堂乐园理想同其他主要文明中类似的神话理想相比较时,不难看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差异:一般的神话叙述总是把创世之际或创世后的第一时期作为黄金时代或天堂乐园时期,“初始之完美”(theperfection of origin)体现... 在把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堂乐园理想同其他主要文明中类似的神话理想相比较时,不难看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差异:一般的神话叙述总是把创世之际或创世后的第一时期作为黄金时代或天堂乐园时期,“初始之完美”(theperfection of origin)体现于宇宙万物的创造和秩序存在本身;而老子则将宇宙开辟之前的玄同混一状态视为至高理想和原型范本,庄子更将闭目塞聪,无窍无知又无欲的浑沌充当“初始之完美”的理想化身。这一特异之处足以构成中国式乐园神话及东方修道术的原型特征,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宇宙万物 神话学 创世 中国道家 老子思想 西方神话 天下母
下载PDF
北方王门后学孟化鲤良知工夫探微
2
作者 李雨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77-79,共3页
孟化鲤是北方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对其的关注度欠缺。本文以孟化鲤现存的著述为文本依据,追述其学术渊源,探究其对于本体与工夫的研究。他的学问源于王阳明心学的良知学说,并通过老师尤时熙的传教加以完善和发展。其学问以“无... 孟化鲤是北方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对其的关注度欠缺。本文以孟化鲤现存的著述为文本依据,追述其学术渊源,探究其对于本体与工夫的研究。他的学问源于王阳明心学的良知学说,并通过老师尤时熙的传教加以完善和发展。其学问以“无欲为宗”“慎独为要”,强调“慎独”和“躬行”,他认为学问应当贯彻到实际行动中,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他认为通过“无欲”工夫可以实现心灵的虚静和行为的直正,只有去除私欲的阻碍,才能实现“明通公溥”和“静虚动直”的统一。他的学问和修持工夫对于个体人格的完整和儒学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化鲤 工夫 慎独
下载PDF
王弼政治哲学中的“自然”观念浅议 被引量:5
3
作者 孟庆楠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9,共6页
王弼继承了道家的政治哲学传统,主张君主应以无为的方式去因顺百姓的自然,从而避免有为所造成的"物失其真"、"物不俱存"的弊端。百姓自然状态的呈现作为政治施为的目标,也成为了理解政治秩序的关键。王弼认为,万物... 王弼继承了道家的政治哲学传统,主张君主应以无为的方式去因顺百姓的自然,从而避免有为所造成的"物失其真"、"物不俱存"的弊端。百姓自然状态的呈现作为政治施为的目标,也成为了理解政治秩序的关键。王弼认为,万物自己而然的世界是有条理的,万物在相互的制约与影响之中形成了某种秩序。同时,自然也意味着对其自然本性的成就。人的自然之性中包含着欲望,王弼并不是要求人们无欲无求,而是不要有超越自然分限的欲望。而且,在王弼看来,人的自然欲求作为自然之性的一个面向,也因个体差异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自然
原文传递
道家老子“无模式”论解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建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5,共11页
在老子哲学中占有重要意义的"无"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无模式"。它由无形、无名、无为、无不为、成私、无欲等环节组成,强调万物万形,不能用固定的摹本来审视和理解他者,也不能把先入为见的东西强加给他者... 在老子哲学中占有重要意义的"无"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无模式"。它由无形、无名、无为、无不为、成私、无欲等环节组成,强调万物万形,不能用固定的摹本来审视和理解他者,也不能把先入为见的东西强加给他者,对他者采取控制的姿态,更不能以占有他者来作为自己利益满足的手段和途径。必须尊重他者,个人的价值在于在参与万物的实践中给他者合本性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做出贡献。具体地说,就是尽量不干扰他者,尊重他者的个性,宇宙万物正是在这样的境遇里得到最大的个性发展,这是社会最大功用的实现,也是老子反对虚无而追求厚实的宗旨所在,正是这些形成老子哲学的独特的语言特色。认真理解老子"无模式"的意义,对消解今天面临的三大危机、走出人类理性的盲区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不为
下载PDF
中国传统理欲观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嘉 《学海》 200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关键词 天理人 人生观 享乐主义 世界观 快乐论 道德观 杨朱篇 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从“不尚贤”到“无不治”——《老子》第三章新解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榕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5,共6页
研究《老子》通行本第三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 研究《老子》通行本第三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无不治"。"不尚贤"与使民无知有关,"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与使民无欲有关。圣人之治除了有"虚其心"、"弱其志"的一面外,还有"实其腹"、"强其骨"的另一面。老子所谓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圣人以其愚而使民愚,而这与让民众保持在素朴状态中有关系。他主张用"为无为"这种积极的"无为"来实现"无不治"的目标,即圣人以其"治己"而使民众普遍"治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圣人
原文传递
“无欲”、“愚民”和“小国寡民”--老子社会思想略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忠晶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民的境界提高到圣人的程度,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小国寡民"既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愚民 小国寡民
下载PDF
《老子》中的“无欲”思想小议 被引量:3
8
作者 邹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92-94,共3页
《老子》对"欲"的理解包括满足人的生存之欲及去除贪欲。《老子》所谓"无欲",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肯定人衣食住行的应当之欲,满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反对的是不知足的贪欲。《老子》的欲望叙述为我们构建和谐人生提... 《老子》对"欲"的理解包括满足人的生存之欲及去除贪欲。《老子》所谓"无欲",不是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肯定人衣食住行的应当之欲,满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反对的是不知足的贪欲。《老子》的欲望叙述为我们构建和谐人生提供了一种智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下载PDF
“无欲”概念的理智德性维度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阳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2,254,共9页
道家的"无欲"概念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理智德性。老子的"有欲"是一种认知策略,而"无欲"则是一种更根本的理智德性。一方面,"无欲"包含追求理智善的动机成分,即试图理解"道"... 道家的"无欲"概念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理智德性。老子的"有欲"是一种认知策略,而"无欲"则是一种更根本的理智德性。一方面,"无欲"包含追求理智善的动机成分,即试图理解"道",另一方面,"无欲"有助于认知者保持心灵开放、理智勇气、思维公正等理智德性,因而能够使认知者可靠地获得理智善。作为"理智德性"的无欲在伦理、劳作、艺术等其他理智生活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理智德性
原文传递
浅议《老子》的“无欲”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博宇 王官成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1,共4页
"欲"是否应当得到满足,满足至何种程度,这是人们一直讨论的问题。《老子》提出"无欲"的思想,并且认为"无欲"是人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要达到"无欲",则需要采用"应"的方式。
关键词 《老子》
原文传递
老子“圣人”观浅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日贤 《湖湘论坛》 1995年第1期58-60,共3页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子认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人们对外在物的强烈欲望带来的,治理好社会的关键是消除人们的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圣人 统治者 理想 品性 好社会 治理 人性
下载PDF
老子道家的俭约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建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50,111,共8页
被老子奉为"三宝"之一的"俭",不仅包含节俭,而且含有简易的意思;简易的方面包含着对个人心力爱惜的内容,合起来就是俭约,意味着减少对外在物的占有。在根本的意义上,俭约行为意味着对万物整体联系性的持久敬意,以... 被老子奉为"三宝"之一的"俭",不仅包含节俭,而且含有简易的意思;简易的方面包含着对个人心力爱惜的内容,合起来就是俭约,意味着减少对外在物的占有。在根本的意义上,俭约行为意味着对万物整体联系性的持久敬意,以及在具体行动中对他物的尊重和敬畏,绝不愿对它们造成危害,这使个人对他者宽大为怀的行为成为可能;它以柔弱为理论依据,以自足为实践途径。在21世纪的今天,在能源、生态、人际疏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借鉴老子俭约思想的资源,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仅仅从消费层面对老子俭约的讨论,都是见表不及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足 广
下载PDF
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常德 《中国道教》 CSSCI 1994年第4期53-54,共2页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瑰宝,又是两千多年来帝王、贤达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在法典。《老子》一书是站在宏观整体的领域,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道教文化 春秋末期 《道藏》 兵强则灭 为而不为 十八章 老聃
原文传递
正谊明道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昌峣 《船山学报》 1933年第2期97-100,共4页
董仲舒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儒尝称之。此卽宋儒之学与孔孟之道所由分歧之径路也董生之言盖出于管子云。贤人之身其行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此言忘计功名与董生不谋功利之意同然管与董。但言忘计不谋而... 董仲舒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儒尝称之。此卽宋儒之学与孔孟之道所由分歧之径路也董生之言盖出于管子云。贤人之身其行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此言忘计功名与董生不谋功利之意同然管与董。但言忘计不谋而已。非谓谊明道无功利之相副也。及至宋儒乃言存理遏欲。言无欲则静专动直。言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此则鞭辟向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谊 宋儒 鞭辟向里 存理 董生 王主 此则 董子 言仁
下载PDF
论《道德经》中的身体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3,共5页
身心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主题。一般而言,身心被理解为一体。不仅如此,身体在儒道两家思想中也具有整体性,亦即除了身心的合一,还有人与宇宙的合一,但此关系中"心"比"身"更具有优先性。因而,有关身体本身... 身心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主题。一般而言,身心被理解为一体。不仅如此,身体在儒道两家思想中也具有整体性,亦即除了身心的合一,还有人与宇宙的合一,但此关系中"心"比"身"更具有优先性。因而,有关身体本身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即便如此,在老子的思想中,只要人满足于自身的本能需求,亦即合理的肉体性欲望,削减私欲、贪欲,欲"无欲"而保持自身的边界,在人道、天道的意义上与道合一,使人成为人,那么身体就能获得自身的规定,而成其自身。亦即虽然在老子的思想中身体被道所规定,但是此道不是外在于身体的,而是内在于身体的,从而身体自身能规定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体 非身体性
下载PDF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浅谈老庄道家人生修养的柔性特质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丽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7,共8页
虚静、柔弱、无为、无欲构成老庄道家思想的柔性特质。老庄道家的至柔至虚使其因无为而无不为,因其至柔故能至刚。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思想以阴柔、恬淡、清净的向道之思引领人们走出尘世纷扰,求得心灵宁静。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论启示我... 虚静、柔弱、无为、无欲构成老庄道家思想的柔性特质。老庄道家的至柔至虚使其因无为而无不为,因其至柔故能至刚。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思想以阴柔、恬淡、清净的向道之思引领人们走出尘世纷扰,求得心灵宁静。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论启示我们不受物欲牵累,摆脱俗世纷扰,在尘世中寻求一份世外桃源和人间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虚静 柔弱
下载PDF
王龙溪对《周易》乾卦义理的心学化诠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富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0,63,共8页
以往研究未能呈现王龙溪诠释乾卦义理的整体面貌。事实上,其“以心摄易”的解《易》进路,彰显了良知心体为宇宙造化枢机、《周易》可收摄于良知心体中、道德本心为万物存有根源的意涵。他把“乾知”解释为“良知”,开辟了道德主体即宇... 以往研究未能呈现王龙溪诠释乾卦义理的整体面貌。事实上,其“以心摄易”的解《易》进路,彰显了良知心体为宇宙造化枢机、《周易》可收摄于良知心体中、道德本心为万物存有根源的意涵。他把“乾知”解释为“良知”,开辟了道德主体即宇宙本体、天道性命相贯通的道德创生的存有论。“无欲者,心之本体,即所谓乾”将良知心体的自发性与乾卦的刚健无欲之德绾合在一起,内在地蕴含着心学的工夫论与境界论。尽管王龙溪的解说有过度诠释的嫌疑,且缺少体系建构与理论内容上的完备性,但他对《周易》乾卦义理的心学化诠释丰富了心学和易学的义理内涵并促进了二者的会通,具有重要的经典诠释学和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乾卦 乾知 以心摄易
原文传递
“大道无形”话“有形”——老子“无为”思想的政治哲学探秘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老子的"无为"是"大道无形"之为。但我们仍可在那些人们早已习焉不察的平平作为之中捕捉到它的基本原型,并循此理顺出老子"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本体论的寓意:在个体人格意义上,它是以"... 老子的"无为"是"大道无形"之为。但我们仍可在那些人们早已习焉不察的平平作为之中捕捉到它的基本原型,并循此理顺出老子"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本体论的寓意:在个体人格意义上,它是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本体论蕴涵,赋予个体"无欲、无名、无功、无己"的人格模式和行为模式;在统治意义上,是以"三十辐而共一毂"的哲学寓意,赋予统治者"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模式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期待。其所蕴涵和揭示的行为真相和价值真相,有助于我们共产党人对自身作为做深层的价值审视;能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人格模式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无尽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而不为
下载PDF
“有欲”、“无欲”还是“有”、“无”——关于《老子》第一章的句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庆 《古籍研究》 1997年第1期46-54,共9页
《老子》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老子》又以第一章为其纲要。因此,第一章,对于整个《老子》思想的考究、理解,其重要性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然而,偏偏就对这短短的第一章的句读,对立鲜明,无法统一。无数的论著,按照自... 《老子》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老子》又以第一章为其纲要。因此,第一章,对于整个《老子》思想的考究、理解,其重要性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然而,偏偏就对这短短的第一章的句读,对立鲜明,无法统一。无数的论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展开,呈现出千姿百态。这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领域中的独特现象。这样的争论,估计还会延续下去。笔者在这里,并不想对此下什么定论,只想把这一论争的不同意见和历史过程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许可以为以后对此感兴趣者,提供一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历史过程 严灵峰 中国文化 老子翼 老子疑问反讯 老子道德经 焦竑
原文传递
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生态思想
20
作者 潘和东 李运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93-96,共4页
《老子》一书中除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生态思想,因而老子被西欧、北美的学者尊为管理学的先驱和生态学的鼻祖。本文专门探讨了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生态思想,认为老子不仅提出了“自然无为”的管理理论;“... 《老子》一书中除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生态思想,因而老子被西欧、北美的学者尊为管理学的先驱和生态学的鼻祖。本文专门探讨了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生态思想,认为老子不仅提出了“自然无为”的管理理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治国原则,以及管理的激励原则和效益原理等管理学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制约,生态平衡等生态思想。这些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老子哲学 激励原则 为而不为 管理理论 损有余而补不足 治国理论 世界万物 若烹小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