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爱贤 刘成伟 《政法论丛》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 ,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 ,应注意善意取得的制度构成 ,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法 时效取得制度 无权处分制度 合同法 民法 价值定位 建构
下载PDF
我国合同法上无权处分制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成 《当代法学》 2002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合同的效力,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只作出了三种规定,即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与其他很多国家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相比,不仅在种类上而且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欠缺。而我国新颁...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合同的效力,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只作出了三种规定,即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与其他很多国家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相比,不仅在种类上而且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欠缺。而我国新颁布之合同法在合同效力的规定上,则较《民法通则》有很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合同效力 《民法通则》 无权处分制度 撤销 无效 中国 规定 制度设计 体制
原文传递
无权处分与相对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玉新 孙少翠 《政法论丛》 2003年第6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无权处分合同 有效合同 无权处分制度 效力待定合同 标的物 《合同法》 无效合同 智者 相对 存在
下载PDF
无权处分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4
作者 陈祖洪 刘道全 《特区法坛》 2001年第6期16-17,共2页
所谓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51条对无权处分合同作了规范,该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作为“... 所谓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51条对无权处分合同作了规范,该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作为“法学上的精灵”,无权处分行为充满理论魅力,理论界对此争莫衷一是,《合同法》第51条显然也不能作为该理论盖棺论定的结论。笔者试从开放的视角对该理论进行“解剖”,略抒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立 无权处分行为 《合同法》 处分权人 无权处分制度 合同有效 无权处分合同 理论 财产权利 开放
原文传递
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及解决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彩云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0-31,34,共3页
《合同法》规定了无权处分制度,而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当通过立法将他们协调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无权处分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 《合同法》 物权法 立法协调 保护对象 行为效力 第三人利益 追认期 撤销权
下载PDF
无权处分制度之我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汉 马玉根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无权处分制度 经济合同法 处分权人 财产所有权 处分他人财产 民法通则 第三人 合同效力 订立合同 共有财产
原文传递
无权处分与《合同法》第51条
7
作者 曹晖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4-78,共5页
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直接影响着所有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合同法体系中,无权处分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规定是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下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因其兼顾交易... 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直接影响着所有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合同法体系中,无权处分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规定是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下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因其兼顾交易的安全价值和效率价值的立法目的,制度设计采用折衷方式,该法条难以保持立法目的的延续性和一贯性,与我国现有的许多民法规定相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做修改,应该首先考虑相对人和原权利人的利益,当其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权处分制度应该侧重于保护善意的相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 无权处分制度 合同法
下载PDF
夫妻财产制若干疑难案例的法律思考
8
作者 孙振宇 陈楚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5期20-24,共5页
夫妻财产制在夫妻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中的大量纠纷也因此而发生。夫妻财产制与民法的其它制度如共有制度、代理制度、无权处分制度有密切联系。现行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制有疏漏和模糊的地方,导致了司法实务中的不少困惑和两难。
关键词 婚姻法 夫妻财产制 夫妻关系 共有制度 代理制度 无权处分制度 个人财产 共同财产
下载PDF
论无权处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洋 《经济论坛》 2005年第24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无权处分制度 《德国民法典》 《合同法》 物权 见解
下载PDF
建构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
10
作者 张严方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0-33,共4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 无权处分制度 时效取得制度
下载PDF
我国无权处分制度立法模式之选择
11
作者 李运仓 《中国公证》 2005年第12期31-34,共4页
无权处分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制度,其涉及到权利人与第三人、权利人与无权处分人以及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牵涉到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债权法中的买卖契约、物权法中的交付与登记的公示制度、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等法律制度,在... 无权处分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制度,其涉及到权利人与第三人、权利人与无权处分人以及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牵涉到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债权法中的买卖契约、物权法中的交付与登记的公示制度、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等法律制度,在德国、我国台湾民法,还涉及到物权行为制度.在这么复杂的法律关系中,物权行为的采用与否对无权处分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物权行为模式下的无权处分与非物权行为模式下的无权处分有着重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制度 立法模式 法律制度 民法总则 行为模式 物权法 法律行为 买卖契约 公示制度 无因管理
原文传递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12
作者 吴一松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4-28,34,共6页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被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困扰学界与实务界多年。这其中较为复杂 ,且与传统民法有矛盾的问题是 :1、请求权能否发生及其基础问题 ;2、无法律上原因的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问题。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 无权处分制度 物权 请求权 债权 法律效力
下载PDF
无权处分若干问题探讨
13
作者 刘潇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无权处分是民法中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基于是否承认单独的物权行为 ,各国对其的理解与法律安排多有不同。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形成了我国无权处分制度 ,但由于理论上的莫衷一是 ,在无权处分的具体情形、... 无权处分是民法中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基于是否承认单独的物权行为 ,各国对其的理解与法律安排多有不同。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形成了我国无权处分制度 ,但由于理论上的莫衷一是 ,在无权处分的具体情形、法律后果及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法 合同法 无权处分制度 物权行为 追认 权利人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无权处分制度
14
作者 张君宇 《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一、问题的提出无权处分,指行为人无处分权,却以己名义实施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最终往往导致第三人期待满满却不能得到物权,或者权利人无辜失去自己的物权的尴尬境地。自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 一、问题的提出无权处分,指行为人无处分权,却以己名义实施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最终往往导致第三人期待满满却不能得到物权,或者权利人无辜失去自己的物权的尴尬境地。自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施行以来,其51条之规定一直在学界备受争议,且无定论。依据这规定,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几乎一致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即无权处分合同在权利人追认前效力待定,若权利人拒绝追认或无权处分人事后未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无效,但买受人善意取得除外。依这种处理方法,买受人与无权处分人签订的买卖合同就会无效,未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买受人只能基于缔约过失的法定理由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赔偿损失,而不能根据合同成立下的违约责任来要求其赔偿。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上是针对信赖利益的补偿,相比于补救期待利益的违约责任,赔偿功能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无权处分 财产所有权 无权处分合同 赔偿损失 缔约过失 违约责任
下载PDF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15
作者 满淑云 《商情》 2009年第20期19-19,共1页
物权法出台后,我国民法学界对不动产是否使用善意取得制度之争似乎已经平定,然而这并不代表这一领域就没有任何问题存在。我国物权法虽然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权法》第106条将善意取得制度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忽... 物权法出台后,我国民法学界对不动产是否使用善意取得制度之争似乎已经平定,然而这并不代表这一领域就没有任何问题存在。我国物权法虽然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权法》第106条将善意取得制度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 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登记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