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斯特“流动的空间”概念及其评述 被引量:7
1
作者 邹诗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1年第1期199-218,共20页
卡斯特"流动的空间"从属于福柯及列斐伏尔发动的空间转向传统,其本身是卡斯特从"新城市社会学"向"信息时代社会学"转变,并自觉地以对网络空间的社会分析取代阶级斗争话语的理论成果。"流动的空间&qu... 卡斯特"流动的空间"从属于福柯及列斐伏尔发动的空间转向传统,其本身是卡斯特从"新城市社会学"向"信息时代社会学"转变,并自觉地以对网络空间的社会分析取代阶级斗争话语的理论成果。"流动的空间"强调空间的多重流动或者多重流动性下的空间,即网络技术所支撑的全球化、都市化、去地域化及再地方化等多重背景下的活动的空间。"流动的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突破物理空间到社会空间及其空间关系的重组,再到全球性网络空间。"流动的空间"的理论可以一般地描述当今中国多重空间的交织重叠,但卡斯特所强调的网络空间与都市化的正相关性,在当下的中国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空间关系。"流动的空间"推动并承载的全球性资本流通与交换,导致高度的时间压缩并形成了"无时间的时间"。"无时间的时间性"体现了人在流动空间中的虚无的生存论体验,并且已渗透进人们高度科层化及其繁忙活动的方方面面。基于"流动的空间"思想,卡斯特提出了其认同理论,从合法性认同经抵制性认同向计划性认同转变的构想,把握到全球网络社会的兴起对民族国家的挑战。认同理论建构了一种从属于全球社会的文化逻辑,但却无力解释和应对近年来全球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矛盾。"流动的空间"是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新冠疫情及其加剧的逆全球化态势,直接质疑了卡斯特的"流动的空间"及其盛期现代性前提。新冠之后以及随之而来的有限全球化时代,使得人们有必要结合固定的和区隔的空间,重新定位和理解"流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时间时间 认同理论 新冠疫情 逆全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