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矿步距对回采进路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小兵 曹朋 路增祥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揭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时,崩矿步距对回采进路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辽宁某铁矿为例,在该矿现有的采场结构参数下,设定5种不同的崩矿步距,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崩矿后的进路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不同崩矿步距下崩落矿石后,进... 为揭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时,崩矿步距对回采进路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辽宁某铁矿为例,在该矿现有的采场结构参数下,设定5种不同的崩矿步距,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崩矿后的进路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不同崩矿步距下崩落矿石后,进路围岩均处于压应力状态,且随距端壁面距离的增加,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最大主应力在距端壁面2 m处达到最大值,而最小主应力在距端壁面4~5 m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增大崩矿步距有利于改善进路的围岩应力状态。以不同崩矿步距崩落矿石后,在进路的两侧帮及拱肩处形成了“蝴蝶状”的位移区域,在进路顶部形成了“下沉”位移区域。增大崩矿步距,围岩位移量均略有增长,但改善了位移的分布特征,缩小了位移范围。崩落矿体后,围岩内部的塑性区以剪切塑性区为主,张拉塑性区分布范围很小。崩矿步距增大后,剪切塑性区体积及其增幅远比张拉塑性区的大,围岩易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柱分段 崩矿步距 回采进路 应力分布 位移 塑性区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