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无利害性”命题的中国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杜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1,74,共6页
关键词 利害 审美 王国维 文学艺术 中国化 克罗齐 朱光潜 中国现代美学 蔡元培 康德
原文传递
康德论建筑艺术 被引量:7
2
作者 郑炘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38,共4页
从建筑审美活动的无利害性、合目的性、合规则性、形式本身和刺激因素以及结合兴趣的鉴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康德关于建筑的美学理解,指出康德美学的价值在于对鉴赏客体的分层析解,以及对其形式复杂性的适中态度。
关键词 鉴赏 利害 合目的 形式本身 刺激因素
原文传递
“尊德性”:王国维美学思想与儒家心性传统的价值关联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宏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4-201,共8页
在西方美学为审美与道德划界的地方,王国维看到的更多的是相似性和相关性,他通过深入求证人生问题,以"无用之用"构建富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的美学话语。这种结果的形成不仅源自西学影响,更离不开本土问题意识和历史视域的潜在... 在西方美学为审美与道德划界的地方,王国维看到的更多的是相似性和相关性,他通过深入求证人生问题,以"无用之用"构建富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的美学话语。这种结果的形成不仅源自西学影响,更离不开本土问题意识和历史视域的潜在推动,体现出儒家心性传统在各种因素碰撞中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丛聚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就人生、道德、情感、美学等关联"问题域"背景,及"东洋伦理"的心性之思和实践价值会解"无利害性"的思维路径和精神实质而言,从审美感知方式的无利害到审美结果的道德功利转化与儒家心性传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两者多有交叉甚至相互掣肘与矛盾之处,需避免简单"整体性"的肯定或否定研究,以便回溯或重构王国维"尊德性"的儒学价值判断,折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于本土儒家学术资源的交叠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德 儒家心传统 利害 美学 伦理 情感
下载PDF
康德美学中几个有关建筑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探讨了一些有关建筑的基本问题,就审美无利害性、建筑的合目的性以及形式本身和刺激因素等问题作出精辟的分析.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康德的有关见解。
关键词 利害 合目的 康德 建筑美学
下载PDF
论杜威哲学中的审美经验与教化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剑 《美育学刊》 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
杜威从"一个经验"出发,改写了现代美学对于审美经验的界定,以恢复审美与生活的连续性,进而倡导艺术为保持生命活力、扩展生命领域而具有的工具价值。以"审美自主"的现代性话语为参照,在比较中讨论杜威的审美经验理... 杜威从"一个经验"出发,改写了现代美学对于审美经验的界定,以恢复审美与生活的连续性,进而倡导艺术为保持生命活力、扩展生命领域而具有的工具价值。以"审美自主"的现代性话语为参照,在比较中讨论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和艺术教化思想,可强调其连续性观念里所蕴含的民主理想;只有在这种合理社会、美好生活的愿景下,只有在一种社会批判的视野里,才能更有意义地讨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 “一个经验” 连续 教化
下载PDF
应该怎样理解审美的“无利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元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2,共8页
“审美”(鉴赏判断)这个概念按照康德的本意,是通过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使人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是直接针对自启蒙运动以来科技理性肆虐、人文理性沦落而发的。但由于康德的先验论哲学... “审美”(鉴赏判断)这个概念按照康德的本意,是通过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使人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是直接针对自启蒙运动以来科技理性肆虐、人文理性沦落而发的。但由于康德的先验论哲学思想以及在方法上所采取的“纯粹理性的建筑术”的局限,最终导致他不可能完全解决两个世界的对立。我们应该在肯定康德美学思想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回避它的思想局限,从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关系着眼,正确理解审美在扬弃主观与客观、自由与必然、无限与有限、超验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以及审美在使人进入和谐统一境界、实现精神上的自由解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康德 审美 利害 和谐
下载PDF
“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封孝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从王国维、梁启超在20世纪初年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算起,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路程。百年来中华美学名家蜂起,学派纷呈,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断成为中国文化的热门话题。1998... “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从王国维、梁启超在20世纪初年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算起,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路程。百年来中华美学名家蜂起,学派纷呈,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断成为中国文化的热门话题。1998年4月20日至25日,由中华美学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学术讨论会 思辨美学 美学研究 大众文化 西方美学 王国维 科学美学 利害 “自由”
下载PDF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卫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61-68,共8页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杜卫“审美论”是“aestheticism”的汉译,这个英文词又译作“唯美主义”或“唯美派”,近来又有人译作“审美主义”。本文所讲的“审美论”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理论或观念,...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杜卫“审美论”是“aestheticism”的汉译,这个英文词又译作“唯美主义”或“唯美派”,近来又有人译作“审美主义”。本文所讲的“审美论”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理论或观念,同时尊重通行的用法,以“唯美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20世纪前半期 王国维 文学艺术 朱光潜 文学理论 世纪回眸 利害 郭沫若 西方现代美学
原文传递
庄子与康德审美观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武军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5期83-86,共4页
庄子与康德的美学观最主要的特点是审美的主体性的确立。在共(通)感的预设下,二人都强调审美的无利害性、非概念性、自由性等特点。他们关于审美的论述的惊人的一致性对我们当下美学、文艺学等学科的研究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主体 共(通)感 利害 非概念 自由
下载PDF
无利害性与审美心胸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9,共7页
经过当代中西美学家的阐释,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无利害性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相似性被揭示出来。由此,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是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由自律美学向他律美学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西... 经过当代中西美学家的阐释,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无利害性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相似性被揭示出来。由此,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是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由自律美学向他律美学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西方美学影响下对中国传统固有的自律美学的确认。在自律美学方面,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形成了对话关系。我们期待在他律美学方面,中国美学内在的现代性进程中所萌生出来的他律美学能够与西方后现代美学形成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 审美心胸 现代美学 比较美学
原文传递
卡尔松是“审美无利害”的否定者吗——以一个传统观念的嬗变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建成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 “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审美态度”理论之中,成为“同情”地“关注”对象自身的经验态度及其展开。环境美学发起人艾伦·卡尔松对于传统“无利害性”作出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了形式主义、如画性等现代审美规范,但这种批判本身被当代学者误读为“决然的否定”。卡尔松以分析美学的文化解释为依托,否定了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感知及心理的符合论,并借助双重征用性对传统“无利害性”延续及现代艺术观念的环境解读作了批判。若排除上述理论语境则难言卡尔松否定了“无利害性”。与此同时,卡尔松所发展的“审美鉴赏”理论吸纳了斯托尔尼茨关于审美对象、意识的广泛包容性以及鉴赏的对象引导性等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对象性本质的鉴赏原则,显示了其环境美学理论的调和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利害 审美态度 审美鉴赏
原文传递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与美学》引言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维凯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共7页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与美学》引言[美]皮特·哈里著,詹姆斯·戴著邢维凯译美学这门学科在十八世纪期间逐渐地形成,正如苏尔策(Sulzer,1720-1779,瑞士美学家)所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与美学》引言[美]皮特·哈里著,詹姆斯·戴著邢维凯译美学这门学科在十八世纪期间逐渐地形成,正如苏尔策(Sulzer,1720-1779,瑞士美学家)所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理论从美艺术的哲学中演绎出来”。自十八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十八世纪 十九世纪初 音乐词典 美学 朗吉弩斯 浪漫主义运动 贝多芬 利害 审美经验
原文传递
欲望的复活——论美感体验的生命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75-82,共8页
从人类生命的感性本体出发,当代美学有理由对经典美学的审美无利害立场提出批评。因为它以灵肉二元对立为基本观念,割裂美感与人类正常欲望和需求的密切联系。所谓超功利,实际是排除了美感体验的生命基础。因此重申美感体验与感性生命... 从人类生命的感性本体出发,当代美学有理由对经典美学的审美无利害立场提出批评。因为它以灵肉二元对立为基本观念,割裂美感与人类正常欲望和需求的密切联系。所谓超功利,实际是排除了美感体验的生命基础。因此重申美感体验与感性生命相联系,就意味着对人的欲望的肯定,意味着人的全部感官都参与了美感体验,而不若超功利观那样只重视视、听觉而贬斥更个人化的触、嗅、味觉。但在欲望的旗帜下,存在着两种同一形态而不同性质的生命冲力,必须加以区别,才能使美学在纠正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偏颇后,不至于走向新的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体验 利害 劳伦斯 欲望 审美活动 当代美学 审美认识论 西方美学 审美体验 马斯洛
原文传递
奥古斯丁与现代美学的兴起
14
作者 刘春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一般认为,是两种观念确立了美学的现代形态:一是"无利害性",另一种是"审美静观"理论,而且这两种观念滥觞于18世纪夏夫兹伯里、哈奇森、艾迪生等美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在康德那里得到了确认。但是通过对奥古斯丁思想中... 一般认为,是两种观念确立了美学的现代形态:一是"无利害性",另一种是"审美静观"理论,而且这两种观念滥觞于18世纪夏夫兹伯里、哈奇森、艾迪生等美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在康德那里得到了确认。但是通过对奥古斯丁思想中"爱的教义"、"使用"与"享用"关系的分析,能够发现,奥古斯丁早已把"无利害性"、"审美静观"的理论囊括进其思想系统中去了。因此,现代形态的美学的先驱者们就不能再局限于夏夫兹伯里、哈奇森、艾迪生等人,而应该追溯到奥古斯丁,离开了奥古斯丁以及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中世纪美学传统,现代美学的许多观念就找不到其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 享用 审美静观 利害
下载PDF
论老庄美学与中西美育精神之差异
15
作者 王凯 《国学(汉斯)》 2020年第3期41-48,共8页
中国美学教学中,侧重将老庄美学定位为与康德类似的审美超越派,并注重用康德式的无利害审美观念来诠释其主要内涵。这种看法固然说明了老庄思想相对于儒家美学的超世俗性,但没有很好地说明老庄思想所体现的中国美学特点。事实上,如果对... 中国美学教学中,侧重将老庄美学定位为与康德类似的审美超越派,并注重用康德式的无利害审美观念来诠释其主要内涵。这种看法固然说明了老庄思想相对于儒家美学的超世俗性,但没有很好地说明老庄思想所体现的中国美学特点。事实上,如果对康德的审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那我们便可以发现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美学与以康德美学为代表的西方美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在新时代美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种差异,并阐释好老庄美学独有的涤除玄鉴的观道思想、心斋坐忘的体道思想和乘物游心的守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康德 美育 利害
下载PDF
沙夫茨伯里“无利害性”概念探析
16
作者 韩宇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审美的无利害性"作为一种有现代意义的审美态度,在18世纪经验派美学家那里已初见端倪。而作为这一传统的开启人,沙夫茨伯里首次从主体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观点,将"无利害性"这一概念运用于道德和宗教领域,并... "审美的无利害性"作为一种有现代意义的审美态度,在18世纪经验派美学家那里已初见端倪。而作为这一传统的开启人,沙夫茨伯里首次从主体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观点,将"无利害性"这一概念运用于道德和宗教领域,并进一步将之推广于审美理论。在此影响下,其审美理念主要体现为道德无利害性、非利己主义的审美判断立场。这样的审美理念不仅使得沙夫茨伯里的思想呈现出较强的现代色彩,而且在很大程度对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性"造成启发与影响,开启了一个以美学来释道德,以道德来释美学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 道德 沙夫茨伯里 康德
下载PDF
无用之大用——从《逍遥游》试析庄子美学的超功利性
17
作者 袁祎 《科教文汇》 2006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庄子》美学,向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逍遥游》文本出发,围绕庄子之“有用”与“无用”的讨论,浅析《庄子》“无用之大用”的超功利美学精神。探讨《庄子》“无用”何以成其“大用”。
关键词 逍遥游 有用 大用 超功利 利害
下载PDF
西方近代审美经验与理论缺陷
18
作者 王法山 《知与行》 2016年第4期135-139,共5页
近代审美经验理论将审美经验与普通的感觉经验区分开来,这种思想在康德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强化。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审美经验理论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第一,过于注重审美经验的独特性导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分裂;第二,近代美学对审美... 近代审美经验理论将审美经验与普通的感觉经验区分开来,这种思想在康德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强化。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审美经验理论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第一,过于注重审美经验的独特性导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分裂;第二,近代美学对审美经验的理解是建立在一种心理学或主观化的理解之上的,这种审美经验理论不符合生活实践,既限制了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拓展,也限制了生活审美化、生活艺术化的可能。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重建审美经验理论才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审美经验 利害
下载PDF
试析康德的论题:“美是无利害的愉悦”——对《判断力批判》第二-五节的一个评注
19
作者 王凌云 《东吴学术》 2016年第6期18-25,共8页
本文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五节的分析,指出"美是无利害的愉悦"这一命题并不是康德对美的惟一的定义,也不是其最重要的定义。相反,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性质和意义都存在着误解。通过澄清这些误解,本文表明,这一命题的真... 本文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五节的分析,指出"美是无利害的愉悦"这一命题并不是康德对美的惟一的定义,也不是其最重要的定义。相反,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性质和意义都存在着误解。通过澄清这些误解,本文表明,这一命题的真实意义在于强调鉴赏判断的自由性质,而这种自由与共通感或反思判断力的运用相关。同时,美并非与任何一种目的或功利无关,相反,它是对善的象征和预感,是无功利的合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 自由 反思判断力 合目的
原文传递
对康德的鉴赏判断四契机的分析
20
作者 石若凡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4,共4页
凸显人的主体性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特征及优越性所在,它集中体现在从质、量、关系、模态四契机对鉴赏判断的规定之中:四重规定以合目的性原则一以贯之。然而,这一原则自身又隐在地提出了美的客观性要求,揭示了主体性美学的局限与困境。在... 凸显人的主体性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特征及优越性所在,它集中体现在从质、量、关系、模态四契机对鉴赏判断的规定之中:四重规定以合目的性原则一以贯之。然而,这一原则自身又隐在地提出了美的客观性要求,揭示了主体性美学的局限与困境。在这一优越性与局限性的悖谬之中,蕴含着的是可能的线索与丰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鉴赏判断 合目的 利害 主观的普遍必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