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建构与解构——“文学语境批评”中的辩证主体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2,共6页
文学语境作为一种理论范畴,它指涉着一种围绕文学作品的周边场域,在场域之中文学创作、文学阐释和文学文化等融为一体。文学语境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思潮之中呈现出建构与解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其一是建构性的文学语境,是以作家和... 文学语境作为一种理论范畴,它指涉着一种围绕文学作品的周边场域,在场域之中文学创作、文学阐释和文学文化等融为一体。文学语境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思潮之中呈现出建构与解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其一是建构性的文学语境,是以作家和接受者为主要理论维度的文学语境,像伽达默尔的"理解"语境和巴赫金的"对话"语境;其二是解构性的文学语境,体现于无主体的无边语境,像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德里达和卡勒的无边解构性文学语境。解构性的文学语境批评,主体早已被解构得无影无踪,而建构性的文学语境批评不仅没有抹去语境的主体维度,反而在理论中明显地将主体凸显出来。但是,建构性文学语境和解构性文学语境同时具有无边界性,这种困境可以从维索尔伦的"语境永久协商性"理论、二律背反思维和"语言与文本"差别性分析三个方面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建构性 解构性 主体性 边界性
下载PDF
试论德里达解构方法论(策略)的矛盾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宪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
德里达的解构论的方法论的矛盾性表现为:他既反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客观主义,强调哲学与非哲学的区别,但同时,他的解构论也存在着客观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是文本"延异"过程中的无主体性。因此,他的这种倾向遭到了哈贝马斯等... 德里达的解构论的方法论的矛盾性表现为:他既反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客观主义,强调哲学与非哲学的区别,但同时,他的解构论也存在着客观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是文本"延异"过程中的无主体性。因此,他的这种倾向遭到了哈贝马斯等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主义 主体性 解构
下载PDF
中国农村夫妻矛盾关系的变迁及其发生学研究——基于成都C县W村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望红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6期204-214,共11页
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危机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主要从婚姻本身着手,却忽视了夫妻矛盾的变迁及其对婚姻的影响。当前中国农村夫妻矛盾经历了多重变迁:夫妻矛盾的源头由家庭本位下的家庭琐事转向个体本位下... 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危机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主要从婚姻本身着手,却忽视了夫妻矛盾的变迁及其对婚姻的影响。当前中国农村夫妻矛盾经历了多重变迁:夫妻矛盾的源头由家庭本位下的家庭琐事转向个体本位下的价值分歧,表达方式由外显变成内隐,内在本质由可弥合性向分裂性转化。农村夫妻矛盾变迁的深层原因,在于性别地位转化构造的性别陷阱在男女两性之间形成新的不平等,而身处结构化社会之中的个体适应失败,使得婚姻主体屈服于虚无的个体价值,夫妻矛盾分裂成为必然。正视和解决夫妻矛盾的变迁,有利于回应转型期间乡村社会的离婚问题,价值引导、结构疏通、主体性重塑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夫妻矛盾 个体价值 主体性 结构化
下载PDF
帕托契卡对胡塞尔的批评——超越论现象学的“无主体性”是否可能?
4
作者 张俊国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01,共9页
帕托契卡错误地把胡塞尔现象学理解为主观观念论,并据此批评超越论现象学具有明显的主体主义特征,主张对现象学进行去主体化。但是,作为超越论观念论,现象学内在地要求全面理解超越论主体性,坚持超越论主体性的双重规定性。一方面,超越... 帕托契卡错误地把胡塞尔现象学理解为主观观念论,并据此批评超越论现象学具有明显的主体主义特征,主张对现象学进行去主体化。但是,作为超越论观念论,现象学内在地要求全面理解超越论主体性,坚持超越论主体性的双重规定性。一方面,超越论主体性是超越论构造的基础,是世界意义的构造源头,因而具有绝对性。另一方面超越论主体性的相对性要求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世界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然而,帕托契卡片面地理解超越论主体性及其与交互主体性、世界的关系,导致他对超越论现象学的错误理解。因此,他对胡塞尔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超越论现象学的无主体性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主义 绝对性 相对性 相互依存
原文传递
齐之为齐的生存论意蕴——《庄子·齐物论》第1—5段的尝试性解读
5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43,共20页
《庄子·齐物论》之旨并不在于抽象的思辨,而是指向人自身的切己生存本身。开篇的“天籁”与“吾丧我”,是对于超越性、外在性整体与无主体性存在的双重绽放,真实的个体既不能将无限的整体性世界观念化,也不能让自身消解在无限性整... 《庄子·齐物论》之旨并不在于抽象的思辨,而是指向人自身的切己生存本身。开篇的“天籁”与“吾丧我”,是对于超越性、外在性整体与无主体性存在的双重绽放,真实的个体既不能将无限的整体性世界观念化,也不能让自身消解在无限性整体世界之中。由此,齐物论拒斥理智执持的凝固实体,而领悟于无根流变本身;而无根流变的领悟,即是生命存在展开于对于虚妄的领悟及其克服之中,由之昭示出生命存在本身内蕴着痛苦与悲哀的幽深性;切己生存基于无根性与虚妄性的领悟,如此领悟是一种明,但是,如此之明牵拽而出的却是无边深邃的幽暗性,生命存在之明,即是明于生命存在绽放在幽暗不定之中;每一个如此领悟而明的生存者,在其与他者的共在中,转而更进一步领悟于必须拒斥独断论的超越真理论,而返回于无数个体自由、有序生存其间的多元性意见世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性整体 主体性存在 根流变 幽深性 多元共存
下载PDF
试析“生存困境”之根源——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费维斌 董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7-50,80,共5页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就是确立"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主、客二分 自然主体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具体的普遍性与无实体的主体性——论齐泽克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拉康——黑格尔式阐释
7
作者 胡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3,155,共10页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齐泽克通过对拉康与黑格尔的互文式阅读,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就无产阶级被排斥在市民社会之外而言,无产阶级体现了具体的普遍性,是划杠的主体($),即无内容的形式;就无产阶级是纯粹的劳动力而言,无产...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齐泽克通过对拉康与黑格尔的互文式阅读,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就无产阶级被排斥在市民社会之外而言,无产阶级体现了具体的普遍性,是划杠的主体($),即无内容的形式;就无产阶级是纯粹的劳动力而言,无产阶级是无实体的主体性,直接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相等同,是对象a,即无形式的内容。齐泽克将批判的焦点集中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上,拒绝将共产主义理解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行动中重新占有异化的实体性内容。齐泽克的最大贡献是:为经典无产阶级理论注入了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资源,回答了无产阶级何以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意识(死亡驱力)。但对其中存在的误读之处,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阶级 具体的普遍性 实体的主体性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