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福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4,共4页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要求人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天性物理。此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全面"追求升学率,恶性竞争,违背教育自身规律,悖逆青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损...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要求人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天性物理。此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全面"追求升学率,恶性竞争,违背教育自身规律,悖逆青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损害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借鉴"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实践,我们呼唤"无为而教",主张教育应顺应青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教
育
无为
而
治
有为
而
教
无为
而
教
原文传递
论“无为而教”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肇基
梁凤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164,共6页
"无为而教"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
"无为而教"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关心现实、尊重主体、顺应人之本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参与式自我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体验感悟式道德教育,发挥"无为而教"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内化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而
教
道德
教
育
无为
概念思维
实践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无为而生自化——老子《道德经》的教育启示
3
作者
刘晓光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9期56-57,共2页
"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人做事遵循事物本身法则,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
"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人做事遵循事物本身法则,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和境界。"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第57章),意思是我顺应自然,按事物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规则去做,不乱为,不妄为,老百姓就会自然转化。那么在教育中,我们是否可以顺应学生成长天性,无为而教,让其自然化育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无为
而
无不为
教
育启示
老子《道德经》
顺应自然
做人做事
事物本身
无为
而
教
原文传递
修复课堂生态 还原教学本真——从课堂生态困境谈起
4
作者
薛红
《英语教师》
2010年第5期30-33,共4页
生态课堂即为充满生命灵气、焕发勃勃生机、自由成长的课堂。目前英语课堂中仍存在着快乐教学的虚化、主体地位的弱化,教学形式的泛化的现象,使课堂价值取向产生偏离.教师自我魅力迷失,学生知识构建迷惘。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通过...
生态课堂即为充满生命灵气、焕发勃勃生机、自由成长的课堂。目前英语课堂中仍存在着快乐教学的虚化、主体地位的弱化,教学形式的泛化的现象,使课堂价值取向产生偏离.教师自我魅力迷失,学生知识构建迷惘。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通过从“为教而教”到“无为而教”,从“技术课堂”到“生命课堂”,从“繁琐复杂”到“大道至简”,从“语言之学”到“完整英语”的演变,修复课堂生态,还原教学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生态
无为
而
教
生命课堂
大道至简
完整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渭教育思想初探
5
作者
郑朝彬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3期63-,65,共2页
李渭作为明代贵州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致仕回乡后讲学二十余年。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学生学习成为圣人。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教,率性而为。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贵修行"...
李渭作为明代贵州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致仕回乡后讲学二十余年。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学生学习成为圣人。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教,率性而为。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贵修行",实践出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渭
教
育思想
学为圣人
无为
而
教
实践出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育人为本 无为而教——中等职业基础文化课程教育之我见
6
作者
张洋
《沧桑》
201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中等职业教育,在风起云涌发展的同时,也突显出很多问题,其中中等职业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问题尤为严重,亟待解决。本文从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期得到共鸣。
关键词
中等职业
教
育
基础课程
育人为本
无为
而
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子“无为”理念融入高职思修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龙
王欣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高职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过多追求金钱与物欲,淡化了"道"和"德"的约束,强调自身利益的实现,崇尚以"有为"为手段的"为"。然而,"有为之为"有时并不...
高职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过多追求金钱与物欲,淡化了"道"和"德"的约束,强调自身利益的实现,崇尚以"有为"为手段的"为"。然而,"有为之为"有时并不能成就事情。因为它过多的附加了外在的人为,不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中国文化。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要求在为人处事中,要遵循涵容和为而不争的原则;在生活中,摆脱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做到不为"物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无为
致虚守静
“
无为
”
而
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福军
机构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社科系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4,共4页
文摘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要求人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天性物理。此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全面"追求升学率,恶性竞争,违背教育自身规律,悖逆青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损害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借鉴"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实践,我们呼唤"无为而教",主张教育应顺应青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
关键词
基础
教
育
无为
而
治
有为
而
教
无为
而
教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无为而教”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肇基
梁凤华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地方高校青年学生积极道德品质培养研究"(11KS06)
文摘
"无为而教"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关心现实、尊重主体、顺应人之本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参与式自我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体验感悟式道德教育,发挥"无为而教"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内化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
无为
而
教
道德
教
育
无为
概念思维
实践思维
Keywords
actionless teaching
concept thinking
actionless
practice thinking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无为而生自化——老子《道德经》的教育启示
3
作者
刘晓光
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
出处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9期56-57,共2页
文摘
"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人做事遵循事物本身法则,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和境界。"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第57章),意思是我顺应自然,按事物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规则去做,不乱为,不妄为,老百姓就会自然转化。那么在教育中,我们是否可以顺应学生成长天性,无为而教,让其自然化育呢?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无为
而
无不为
教
育启示
老子《道德经》
顺应自然
做人做事
事物本身
无为
而
教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修复课堂生态 还原教学本真——从课堂生态困境谈起
4
作者
薛红
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教研室
出处
《英语教师》
2010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摘
生态课堂即为充满生命灵气、焕发勃勃生机、自由成长的课堂。目前英语课堂中仍存在着快乐教学的虚化、主体地位的弱化,教学形式的泛化的现象,使课堂价值取向产生偏离.教师自我魅力迷失,学生知识构建迷惘。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通过从“为教而教”到“无为而教”,从“技术课堂”到“生命课堂”,从“繁琐复杂”到“大道至简”,从“语言之学”到“完整英语”的演变,修复课堂生态,还原教学本真。
关键词
课堂生态
无为
而
教
生命课堂
大道至简
完整英语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渭教育思想初探
5
作者
郑朝彬
机构
安顺学院政史与法律系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3期63-,65,共2页
文摘
李渭作为明代贵州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致仕回乡后讲学二十余年。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学生学习成为圣人。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教,率性而为。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贵修行",实践出真知。
关键词
李渭
教
育思想
学为圣人
无为
而
教
实践出真知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育人为本 无为而教——中等职业基础文化课程教育之我见
6
作者
张洋
机构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基础部
出处
《沧桑》
201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文摘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中等职业教育,在风起云涌发展的同时,也突显出很多问题,其中中等职业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问题尤为严重,亟待解决。本文从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期得到共鸣。
关键词
中等职业
教
育
基础课程
育人为本
无为
而
教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子“无为”理念融入高职思修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龙
王欣
机构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基金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科研规划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以<思修>课为例"
文摘
高职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过多追求金钱与物欲,淡化了"道"和"德"的约束,强调自身利益的实现,崇尚以"有为"为手段的"为"。然而,"有为之为"有时并不能成就事情。因为它过多的附加了外在的人为,不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中国文化。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要求在为人处事中,要遵循涵容和为而不争的原则;在生活中,摆脱对物欲的过分追求,做到不为"物役"。
关键词
自然
无为
致虚守静
“
无为
”
而
教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启示
蒋福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1
原文传递
2
论“无为而教”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程肇基
梁凤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无为而生自化——老子《道德经》的教育启示
刘晓光
《中小学班主任》
2021
0
原文传递
4
修复课堂生态 还原教学本真——从课堂生态困境谈起
薛红
《英语教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渭教育思想初探
郑朝彬
《黑龙江史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育人为本 无为而教——中等职业基础文化课程教育之我见
张洋
《沧桑》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老子“无为”理念融入高职思修课教学研究
张龙
王欣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