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剔墨绘彩 雕画并举”——无为纱灯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钱昀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无为剔墨纱灯融合本土精神与地域文化内涵,形成精湛独特的造型工艺和语义丰富的装饰特色。从而构筑起徽派民间艺术气质,在民间工艺美术大观园中"剔墨绘彩、雕画并举、以灯祈福、别具特色"。
关键词 无为纱灯 工艺特色 装饰语义
原文传递
无为剔墨纱灯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开发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学东 黄凯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无为剔墨纱灯为安徽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工艺特征。但在生产组织、创意设计和推广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与当代社会脱节的现象。为更好地将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开发,本文从设计策略、分工协作、文化体... 无为剔墨纱灯为安徽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工艺特征。但在生产组织、创意设计和推广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与当代社会脱节的现象。为更好地将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开发,本文从设计策略、分工协作、文化体验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剔墨纱灯 传统技艺 传承 开发
原文传递
“非遗”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
3
作者 吕雅婷 廖丰丰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0期91-94,共4页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安徽无为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被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它凭借华丽的形式、繁复的雕刻、传神的绘画和精湛独特的手工技艺,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剔墨工艺精湛、审美效果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安徽无为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被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它凭借华丽的形式、繁复的雕刻、传神的绘画和精湛独特的手工技艺,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剔墨工艺精湛、审美效果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然而,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剔墨纱灯手工艺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目的:使无为剔墨纱灯摆脱固化状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为提升中国软实力贡献力量。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分析无为剔墨纱灯的发展历程、艺术魅力、现状等情况。结果:基于剔墨纱灯的现状提出创新发展策略,找到结合现代设计与剔墨纱灯文化艺术的切入点,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衔接协调的桥梁,使剔墨纱灯摆脱固化状态。结论: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本真特色,保证传统核心技艺的原生态,又要积极了解和接受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审美的转变,实现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传统手工艺 无为剔墨纱灯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无为剔墨纱灯技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包书林 《设计》 2017年第15期25-26,共2页
无为剔墨纱灯是一种由手工制作,集木雕、漆工、绘画工艺于一体的传统灯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无为剔墨纱灯技艺经历了多次的繁荣与衰落,最终难逃濒临失传的命运。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 无为剔墨纱灯是一种由手工制作,集木雕、漆工、绘画工艺于一体的传统灯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无为剔墨纱灯技艺经历了多次的繁荣与衰落,最终难逃濒临失传的命运。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文章以行动者网络(Actor Network Theory)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无为剔墨纱灯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网络关系转变,试图辩证出传统手工艺新的生存运作模式,征召更多的行动者参与网络构建,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剔墨纱灯 传统手工艺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无为剔墨纱灯及其设计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东 黄凯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6-57,共2页
无为剔墨纱灯历史悠久、工艺精巧,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设计中创新造型语言,发展灯具的种类,扩展其使用功能。
关键词 无为剔墨纱灯 传统技艺 设计创新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非遗产品设计路径探析——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韩荣勋 袁惠芬 王旭 《巢湖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当代化的观念和审美以及商品化的设计实践。通过对非遗产品的体验路径梳理,总结得出“物趣”“情趣”和“意趣”体验分类。以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剔墨纱灯为例,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当代化的观念和审美以及商品化的设计实践。通过对非遗产品的体验路径梳理,总结得出“物趣”“情趣”和“意趣”体验分类。以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剔墨纱灯为例,以用户体验为视角,融合当下时代语境和审美取向,通过对剔墨纱灯的形式与材料、技艺体验和文化内涵等层面的产品设计实践,探寻无为剔墨纱灯产品创新设计的路径,不仅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还提高产品与体验的文化附加值。对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文化推广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非遗 产品设计 无为剔墨纱灯
下载PDF
安徽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乐月 樊嘉禄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19,共6页
通过田野调查,对安徽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的制作工艺流程、传承人和传承现状作较为详细的记述,并且与浙江嘉兴桐乡剔墨纱灯制作技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该项目在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无为剔墨纱灯 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民间传统美术审美功能探究——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克军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民间传统美术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艺术表现,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教育价值。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剔墨纱灯特色突出,利用线上美术教学的方式,在美术教... 民间传统美术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艺术表现,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教育价值。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剔墨纱灯特色突出,利用线上美术教学的方式,在美术教育实践中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学生了解与重视民间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审美价值,以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统美术 无为剔墨纱灯 艺术审美
下载PDF
文化认同理论视域下非遗项目传承路径研究——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
9
作者 叶克军 梁媛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44,69,共4页
无为剔墨纱灯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项目,充分融合了本土精神及地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于剔墨纱灯认同感出现困境,不能推陈出新,其技艺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受众群体不多,保护及传承难度大。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视角,探讨... 无为剔墨纱灯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项目,充分融合了本土精神及地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于剔墨纱灯认同感出现困境,不能推陈出新,其技艺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受众群体不多,保护及传承难度大。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视角,探讨无为剔墨纱灯传播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的路径,借助新媒体等方法,从传播渠道和扩散渠道以及公众对信息的反馈,重新构建无为剔墨纱灯传播方式及创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降低保护成本,提高非遗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形成可持续传承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剔墨纱灯 传统手工技艺 非遗项目 传承路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