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地化与礼仪变迁——中亚东干人婚姻礼仪之争中的社会、文化与族群观念
1
作者 李如东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23,M0009,M0010,共13页
中亚东干人是晚清时期从中国陕甘地区迁居中亚的回民及其后裔发展而来的族群。作为移民群体,东干人的在地化在祖籍地与中亚本地文化要素的交织中展开,在此过程中,其婚姻礼仪成为杂糅多种文化元素的复合仪式。在苏联解体后的中亚社会与... 中亚东干人是晚清时期从中国陕甘地区迁居中亚的回民及其后裔发展而来的族群。作为移民群体,东干人的在地化在祖籍地与中亚本地文化要素的交织中展开,在此过程中,其婚姻礼仪成为杂糅多种文化元素的复合仪式。在苏联解体后的中亚社会与文化转型中,东干人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文化表达仍受苏联时期形成的族群观念影响。东干人在中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文化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在其围绕婚姻礼仪的争论中有直接体现,反映了该群体在地化的诸多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东干人 在地化 婚姻礼仪 族群观念
原文传递
古舞活化石——江西南丰傩文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军 肖著强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36,共2页
江西南丰地区傩文化因地域特性,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精髓,形成了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它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创新与变化,同时在总体上又保留了自汉代以来的古傩舞风貌特征,成为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 江西南丰地区傩文化因地域特性,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精髓,形成了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它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创新与变化,同时在总体上又保留了自汉代以来的古傩舞风貌特征,成为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舞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南丰 族群观念
原文传递
“元修三史”正统论和夷夏观问题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灿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6-62,共7页
“元修三史”修史前后,对宋、金、辽三个并立时间较长的朝代的正统性如何处理,由于涉及正统性、夷夏观等等在内的重要问题,争论较大。最终,元廷采取了“各与正统”的立场,在正史中平等给予历史上并存的各个政权以正统地位,具有标志性意... “元修三史”修史前后,对宋、金、辽三个并立时间较长的朝代的正统性如何处理,由于涉及正统性、夷夏观等等在内的重要问题,争论较大。最终,元廷采取了“各与正统”的立场,在正史中平等给予历史上并存的各个政权以正统地位,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中既坚持原则性又能与时俱进,但总体上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主义底色。“元修三史”论赞对君臣大义的坚守,亦超越了族群畛域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修三史 正统论 夷夏观 族群观念 国家观念
下载PDF
冲突与互助:近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壮族族群观念与国家观念
4
作者 牛伟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0-74,共5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族群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壮族作为该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土著族群之一,自古就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族群观念。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伴随大量流民涌入,壮族与迁入族群矛盾与融合加剧,族群观念逐渐弱化。近代以来壮...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族群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壮族作为该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土著族群之一,自古就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族群观念。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伴随大量流民涌入,壮族与迁入族群矛盾与融合加剧,族群观念逐渐弱化。近代以来壮族的国家观念受到西方列强技术器物入侵、政治制度输入、殖民文化渗透等,由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转化为民族国家观念。在此过程中,壮族族群观念与国家观念产生了两种互动形态:强族群观念与弱国家观念的冲突形态,弱族群观念与强国家观念的互助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族群 壮族 族群观念 国家观念
下载PDF
清代选秀女制度对旗人女性的意义与影响——以清宫选秀档案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立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8,共9页
选秀女制度是清代最能体现满族特色的制度之一,以往研究多关注选秀的目的、范围和程序,以及八旗选秀与内务府选秀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借助近年来次第开放的清代宫廷档案,可以考察该制度对普通旗人女性的实际意义和影响:首先,选秀活动让每... 选秀女制度是清代最能体现满族特色的制度之一,以往研究多关注选秀的目的、范围和程序,以及八旗选秀与内务府选秀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借助近年来次第开放的清代宫廷档案,可以考察该制度对普通旗人女性的实际意义和影响:首先,选秀活动让每一位旗人女性都有机会来到京城、进入宫廷、面见皇帝,让她们感受到个体与宫廷、皇帝之间的联结。其次,每位秀女都有成为皇室妻妾的可能,故旗人未婚女孩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也是选秀女制度给旗人女性带来的重要影响。最后,朝廷通过选秀活动加强对旗人女性的掌控,强化其族群观念,构建其对旗人共同体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秀制度 八旗 旗人女性 族群观念 清宫档案
原文传递
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古代两类盘瓠神话的族群观
6
作者 胡泰山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盘瓠是祖先叙事的符号,对其赋予形象、构建情节而产生不同版本的盘瓠神话,实际表达着不同书写者的族群观念。应劭首创的盘瓠神话为“精英文学”,内蕴烙印封建王朝社会意识形态的族群观念和秩序,这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史籍传抄应劭所撰盘瓠... 盘瓠是祖先叙事的符号,对其赋予形象、构建情节而产生不同版本的盘瓠神话,实际表达着不同书写者的族群观念。应劭首创的盘瓠神话为“精英文学”,内蕴烙印封建王朝社会意识形态的族群观念和秩序,这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史籍传抄应劭所撰盘瓠神话的主要原因。盘瓠后裔群体中广泛传颂的盘瓠神话是基于“精英文学”重构的“大众文学”,其特点有二:其一,通过对盘瓠的“非犬化”叙事突破对祖先盘瓠的刻板印象,从祖源塑造群体新的社会身份,尝试建立平等的族群秩序。其二,通过大量重新拟构的情节谱写新的族群历史叙事,淡化族群有别的观念,强调族群共同体内诸族群交流、交往、交融的特质,加深对族群共同体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瓠神话 应劭 精英文学 大众文学 族群观念
下载PDF
多重场域中的族群观念变迁——以李劼人“大河三部曲”中的四川民众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苟健朔 李永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2-79,共8页
清末民初,中华民众处于多重族群缠绕的复杂语境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场域下,民众产生不同的族群观念,以国家名义适应社会潮流。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精准复现了四川民众的族群观念变迁。四川民众首先以族群区隔的既定视角判断西方,并以... 清末民初,中华民众处于多重族群缠绕的复杂语境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场域下,民众产生不同的族群观念,以国家名义适应社会潮流。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精准复现了四川民众的族群观念变迁。四川民众首先以族群区隔的既定视角判断西方,并以此推论宗教与文化;进而又对“同文同种”的日本进行族群认同,以日本为榜样和中介进行维新;同时,中华民族内部产生族群分野,汉人排满以革命,而满人又通过生产、强化或重构历史记忆向汉人进行族群认同。四川民众的族群观念变迁在巴蜀文化的催化下具有情绪化、肤浅化的特征,促使族群观念与民族国家前景追求产生貌合神离的尴尬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观念 “大河三部曲” 西方 日本 满族
下载PDF
唐中后期中央与朔方军关系新探--以韩游瓌受代事件为例
8
作者 肖爱玲 张艺航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传世文献关于该事件过程、涉事人员互相抵牾的记载,不只是反映了该时期唐王朝与朔方军之间互不信任的关系,更深刻地揭示中央权力的渗透与朔方军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实质,而此与朔方军固有的族群观念和治军方式关系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中后期 韩游瓌 朔方军 治军方式 族群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