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天琴形制的三个发展阶段看族群文化传播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黄新宇
-
机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6-99,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研究为例"专项课题(编号:12XJC860001)
-
文摘
天琴成为广西龙州布傣族群的文化标识,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阶段,近现代社会的法器阶段,当代的乐器、文化艺术品阶段。布傣族群是一个地处边境的弱势群体,其天琴文化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壮大,传播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与其紧随时代步伐,依托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迎合人类共同的审美旨趣,积极培植族群文化心理与族群精神息息相关。
-
关键词
天琴
布傣族群
文化传播
族群精神
-
Keywords
tianqin
the Phu Thays
cultural spreading
spirits of ethnic group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一部南方族群精神史--《六尺之孤》的独特叙事视角
- 2
-
-
作者
徐洲赤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品位》
2022年第5期55-56,共2页
-
文摘
长篇小说《六尺之孤》一如其书名所示,是一部关于刺杀的传奇,也是一段革命传奇,但更像是关于族群的传奇。它以魔幻、悬疑、谍战、考据、传奇、荒诞的笔法,来书写瓯人的历史,以瓯人的历史来隐喻时代的命运,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展现家庭、家族和民众的精神史。
-
关键词
叙事视角
革命传奇
荒诞
魔幻
族群精神
人的历史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客家:民俗中的“宗亲孤岛”现象
- 3
-
-
作者
夏德峰
-
出处
《寻根》
2004年第1期30-38,共9页
-
-
关键词
客家人
民俗文化
移民文化
地理环境
族群精神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边缘处的诗性
- 4
-
-
作者
吴雪丽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阿来的长篇新作《随风飘散》,延续了以往作品的诗性因素和边缘化叙事,以及对于一种美丽的事物逐渐走向消亡的挽歌情调,在民族变迁的历史中透视个体和人类的宿命。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挽歌的背后,浸润了作者对个体命运和历史变迁中诗性、神性逐渐消失的焦虑,以及当边缘处的生活不断被主流生活入侵时,人性和族群精神的深度重构,并试图重建对历史、人生、民族命运的独特思考。他守护和呼唤的不仅是他的族群的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神性和诗意。
-
关键词
边缘
诗性
个体承担
族群精神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罗江和他的写意人物画
- 5
-
-
作者
程肇琳
-
机构
春城晚报社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
文摘
彝族青年画家罗江近年来创作成绩呈现集中暴发势头。他用写意人物画为云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民众传神写照,引起不少国家级评论家和画家的关注和点评。他通过"罗江新作全国巡回展"、市场拍卖等方式,让自己的写意人物画在全国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他的作品注重展示彝山彝人深层本质的生命体验;他以一种平视和"浸出"的方式对彝山人进行艺术展示;他的中国画水墨人物画,与传统的文人画与其他画家的人物画截然有别。
-
关键词
罗江
彝族青年画家
写意人物画
红土地
人物群像
学术性巡展
市场影响力
传神写照
族群精神
-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神性与美——东巴文化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被引量:3
- 6
-
-
作者
于长江
-
出处
《艺术评论》
2004年第5期61-69,共9页
-
文摘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那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会彼此之间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在对现代艺术的诸多讨论中。如果能够引入一种象东巴文化这样一种新奇的但又是古典的要素,对于今天的艺术探索,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激励。
-
关键词
东巴文化
当代
族群主体精神
神性
纳西族
萨满教
东巴文字
艺术审美
祭祀仪式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