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特的行动者理论与族群族界观
1
作者 夏希原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5,共8页
本文以挪威人类学家巴特的田野民族志材料为依据,介绍并评述了其两本主要著作:《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和《族群与族界》,侧重对其中的"行动者"和"族界"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这两个概念在巴特... 本文以挪威人类学家巴特的田野民族志材料为依据,介绍并评述了其两本主要著作:《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和《族群与族界》,侧重对其中的"行动者"和"族界"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这两个概念在巴特早期理论发展中的联系;探讨了巴特是如何将其所创新的"行动者"观念与传统的人类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意在指出,将巴特视为传统人类学的异端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突出强调了他在理论研究中将新的行动者思想与传统人类学的社会关系旨趣进行平衡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 行动者 社会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东北边疆历史分期刍议
2
作者 傅朗云 《东北史地》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文依据史料将我国东北边疆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就边疆、边界、族界、国界的形成略作考述。
关键词 边疆
原文传递
东北边疆历史分期刍议(续)
3
作者 傅朗云 《东北史地》 2004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文依据史料将我国东北边疆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就边疆、边界、族界、国界的形成略作考述。
关键词 边疆
原文传递
“古苗疆走廊”之内涵及特点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古苗疆走廊"是元明清时期连接云南边陲与湖广内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历史上,这条在文献中被称为"官道"的驿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纳入中华帝国的疆域版图的政治整合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杨志强教授等首倡... "古苗疆走廊"是元明清时期连接云南边陲与湖广内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历史上,这条在文献中被称为"官道"的驿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纳入中华帝国的疆域版图的政治整合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杨志强教授等首倡这一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此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回顾,探讨"古苗疆走廊"作为西南"国家走廊"的内涵及其特点,并就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若干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国家化 地域性
原文传递
“古苗疆走廊”的提出及意义——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杰舜 杨志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qu...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现象等问题;对"古苗疆走廊"沿线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共生"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若干回顾,并对今后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驿道 国家化 地域文化 文化的“化”
原文传递
族群边界、族界符号与族群认同——海外华人族群边界意识探析
6
作者 刘燕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24-37,共14页
论文参考巴斯的族界理论、拉蒙特的边界分类和维莫的实证研究,通过田野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两个层面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当代海外华人存在怎样的族群边界意识;二是何为其象征边界符号;三是其可能的族界意识体现怎样... 论文参考巴斯的族界理论、拉蒙特的边界分类和维莫的实证研究,通过田野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两个层面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当代海外华人存在怎样的族群边界意识;二是何为其象征边界符号;三是其可能的族界意识体现怎样的族群认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受访的海外华人的社会边界和象征边界意识都较为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别和个体差异,其社会边界意识体现在社交网络和对异族婚恋的态度上,其象征边界意识反映在其对族群的原型化认知上;血统、出身等原生族群性、族群标签和族群原型化认知是受访华人的族群象征边界符号,而不是族群身份和传统价值观;受访者的族界意识体现出其对族群身份的类别区分,与族群认同感和亲近感关联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群边 符号 群认同 华人
下载PDF
“走廊”研究启示:跨越族群的“地域共同体”建构
7
作者 杨志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本文在探讨“三大民族走廊”特点的基础上,就“苗疆走廊”研究率先提出的“地域整体性”和“文化共性”等问题做了回顾和进一步的阐述。继而通过梳理和总结贵州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中所面临的裂痕和困惑,以近期全国关注的贵州“村超... 本文在探讨“三大民族走廊”特点的基础上,就“苗疆走廊”研究率先提出的“地域整体性”和“文化共性”等问题做了回顾和进一步的阐述。继而通过梳理和总结贵州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中所面临的裂痕和困惑,以近期全国关注的贵州“村超”活动为例,就多民族地区的“地域共同体”建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文章提出应把多民族地区地域共同体建构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探讨民族文化多样性背后共通的底层逻辑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廊 云贵高原 地域共同体 苗疆走廊 文化
下载PDF
城市个体化新移民与一个跨族界教会的宗教实践——一项应用并反思宗教市场论的教会拓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聂家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章通过对一个位于中国东北S市的由朝鲜族教士带领的朝、汉混搭基督教会跨越族界发展过程的描述,呈现了这一教会凭借为城市个体化移民(主要是年青人)提供归属感,来发展教会的实践过程。在运用宗教市场论对这一跨族界宗教形式教会的成... 文章通过对一个位于中国东北S市的由朝鲜族教士带领的朝、汉混搭基督教会跨越族界发展过程的描述,呈现了这一教会凭借为城市个体化移民(主要是年青人)提供归属感,来发展教会的实践过程。在运用宗教市场论对这一跨族界宗教形式教会的成因进行解释的同时,文章也通过对当下中国社会宗教市场发展的归因、中国本土条件下小教派与大教会的关系,以及宗教资本与信众的委身问题的思考反思了宗教市场论的相关结论。认为在宏观层次社会结构因素是与国家行政因素等量的宗教市场形塑因素、在中观上中国本土条件下小教会(派)与大教会(派)的关系既非充分联合也非完全独立、在微观的宗教资本与信众的关系问题上宗教市场论的结论也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个体化新移民 宗教实践 教会拓殖 宗教市场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