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30,共13页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 祖先 珠江三角洲地区 始祖 世系 个案分析 李昂英
下载PDF
祠堂族长族权的形成及其作用试说 被引量:25
2
作者 左云鹏 《历史研究》 1964年第5期97-116,共20页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曾经指出:族权和政权、神权、夫权一样,是束缚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一条大绳索。这一英明指示对探讨和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关键词 祠堂 形成过程 封建秩序 宗子法 封建制度 表现形式 地主
原文传递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柯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5-61,共7页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展局面。由于族产在明清徽州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它强化了宗族势力和封建宗族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对封建制度解体起了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徽州 众存 宗法关系
下载PDF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萧凤霞 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56,共6页
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自明代以后,随着沙田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包佃人、耕夫和蛋民从四面八方移到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村落和市镇。小榄就是这样一个由新沙田区中的定居点经过近五个世纪发展而成的新兴... 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自明代以后,随着沙田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包佃人、耕夫和蛋民从四面八方移到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村落和市镇。小榄就是这样一个由新沙田区中的定居点经过近五个世纪发展而成的新兴市镇。有五十七个姓氏在镇上修建了祠堂,其中何、李、麦三姓最有势力。他们通过修撰缜密周详的族谱来炫耀其书香世胄的门第,构筑富丽堂皇的祠堂以显示其在地方上的威势。在1949年以前,这个仅有12,000人的镇内,就有387间祠堂和160座寺庙。菊花是这个镇特有的一种文化象征,据说,在几百年前最早的移民就是为菊花的吸引而在此地定居下来的。至今,这个镇仍被称为菊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中山小榄 组织 区域社会经济 区域体系 文化活动 地方精英 施坚雅 文化象征
下载PDF
清至民国闽北六件“分关”的分析——关于地主的家族与经济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振满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年第3期32-36,50,共6页
近年来,我们在闽北见到一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分关”(分家文书),洵为研究近世社会经济关系的珍贵史料。本文试选取六件地主家庭的分关,略作介绍和剖析。 这六件分关,依时间顺序为;嘉庆十四年(1809),泰宁县欧阳氏分关;道光十一年(1831)... 近年来,我们在闽北见到一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分关”(分家文书),洵为研究近世社会经济关系的珍贵史料。本文试选取六件地主家庭的分关,略作介绍和剖析。 这六件分关,依时间顺序为;嘉庆十四年(1809),泰宁县欧阳氏分关;道光十一年(1831),光泽县古氏分关;同治四年(1865),浦城县吴氏分关;同治五年(1866),邵武县邱氏分关;民国十九年(1930),浦城县苏氏分关,民国二十九年(1940),浦城县王氏分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主 闽北 地权 王氏 浦城县 苏氏 经济关系
下载PDF
试析清代江西宗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华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5,共9页
清代的宗族组织是宋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遍及全国城乡,尤以南方数省为盛。 宗族组织以“尊祖敬宗,联宗收族”相标榜,以血缘为纽带,以族产、族祠、族谱相维持,将同一祖宗名下的子孙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血缘社会群体。这是各省宗... 清代的宗族组织是宋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遍及全国城乡,尤以南方数省为盛。 宗族组织以“尊祖敬宗,联宗收族”相标榜,以血缘为纽带,以族产、族祠、族谱相维持,将同一祖宗名下的子孙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血缘社会群体。这是各省宗族的共性。 由于具体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差异,各省宗族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本文仅对江西宗族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一般特点作些探析,包括宗族的核心部分族产、族祠、族谱的结构特点及宗族组织功能的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清代江西 结构与功能 宗子 礼法观 试析
下载PDF
清代江西宗族族产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华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9,共10页
族产是宗族的物质基础。清代江西族产的主要类项是族田。清代江西族产主要来源于族众捐赠、族众摊派、族产生息,具有大众性、平民性的特点。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普遍贫弱。又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数量的... 族产是宗族的物质基础。清代江西族产的主要类项是族田。清代江西族产主要来源于族众捐赠、族众摊派、族产生息,具有大众性、平民性的特点。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普遍贫弱。又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数量的贫弱性、族产的管理、经营有一定的民主性、功利性。族产的使用上遵循先满足祭祖、修祠等“尊祖”性活动,然后考虑“收族”性活动。族产是宗族组织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江西 平民性 大众性 毛泽东 农村调查 物质基础 性活动
下载PDF
宋代族产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善军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宋代族产虽有所涉及,但论述得很不全面、很不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族产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宋朝
原文传递
宋代封建家族的物质基础是墓祭田 被引量:7
9
作者 宋三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9-83,共5页
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从宋代开始发生变化,至明代中叶形成了以族产、族谱、祠堂为主要特征的家族组织。宋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封建家族组织极不完善。学术界对明中叶以后的封建家族组织研究甚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对宋代的封建家... 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从宋代开始发生变化,至明代中叶形成了以族产、族谱、祠堂为主要特征的家族组织。宋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封建家族组织极不完善。学术界对明中叶以后的封建家族组织研究甚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对宋代的封建家族组织则研究不够,成果亦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宗法家 义庄 官僚地主 学术界 祠堂 祖先 北宋末年
下载PDF
试论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的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振满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5年第4期45-55,共11页
在闽北历史上,乡族地主经济曾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根据土改时期的调查,闽北的各类乡族共有田,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同时期的私人地主土地,只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致说来,至迟在清中叶前后,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的规模已... 在闽北历史上,乡族地主经济曾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根据土改时期的调查,闽北的各类乡族共有田,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同时期的私人地主土地,只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致说来,至迟在清中叶前后,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的规模已接近或超过私人地主经济,在地主经济结构中占居了主导地位。乡族地主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地主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而且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社会阶级关系。为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从所有权关系、具体用途及剥削手段三个侧面,对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略作分类,探索其形态与结构的若干特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地主经济 闽北 宗谱 地方公 浦城县 形态与结构 租钱 宁县
下载PDF
试论宋代墓祭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三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104-107,62,共5页
宋以后的封建家族是以族产、家谱、祠堂为特征,这是研究者们所公认的。作为中国封建家族制度转变时期的宋代,封建家族组织是极不完善的。这时的私家修谱尚属初创阶段,族谱的修撰并不普遍;封建家族建祠祭祖至南宋中期,才由朱熹倡导,付诸... 宋以后的封建家族是以族产、家谱、祠堂为特征,这是研究者们所公认的。作为中国封建家族制度转变时期的宋代,封建家族组织是极不完善的。这时的私家修谱尚属初创阶段,族谱的修撰并不普遍;封建家族建祠祭祖至南宋中期,才由朱熹倡导,付诸实施的事例,至南宋末年仍寥寥无几,直至明代中叶,建祠祭祖才盛行于民间。在宋代封建家族用来团结族人,维系家族制度存在的精神因素中,墓祭是值得重视的。而以往的研究者在论述宋代家族组织时,忽视了墓祭的作用。因此,对墓祭及其在宋代家族中的地位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祭 封建家制度 家庙 祭享 官家 先祖 组织 祖先
下载PDF
清代广东宗族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德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1-82,共12页
(一) 虽然中国的宗族社会由来已久,甚至可以上溯到父系时代,但是清代的宗族制度,却是在宋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宋代具备了许多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得由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宗族组织,不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世家大族为特色的宗族制度,... (一) 虽然中国的宗族社会由来已久,甚至可以上溯到父系时代,但是清代的宗族制度,却是在宋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宋代具备了许多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得由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宗族组织,不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世家大族为特色的宗族制度,或更远古的“宗法制度”的恢复,而是在新概念上的再建。它的社会基础已不是世家大族,而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基层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 问题 组织 制度 宗祠 广东 团练
下载PDF
浅论中国宗法制度的存在形态和发展阶段——兼评当前宗法研究中的几种错误观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宗范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13,共9页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封建经学及资产阶级社会学影响下的宗法观点应予批判和否定.中国宗法制度的发展阶段应分原始社会末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至近代时期三个大阶段;战国至近代的宗法又经历过战国秦汉...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封建经学及资产阶级社会学影响下的宗法观点应予批判和否定.中国宗法制度的发展阶段应分原始社会末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至近代时期三个大阶段;战国至近代的宗法又经历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至解放前)四个小阶段;各少数民族解放前也有宗法制度.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宗法各有具体的表现形态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度 父系氏家长制 宗统和君统 祠堂 父权
下载PDF
清代鬱林州高山村族产收入及使用管理探析--以牟氏的教育投入为中心
14
作者 庞济燎 《广西地方志》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高山村位于玉林市区北,是历史名村,在明清两代,文教之风浓厚,科举功名显著。村中牟氏宗族公产自清嘉庆年间起日益雄厚,其依托良好的宗族组织,对宗族公共资产进行了有效管理,在此后近150年的时间里通过投资逐步扩大资产数量,并将余利钱... 高山村位于玉林市区北,是历史名村,在明清两代,文教之风浓厚,科举功名显著。村中牟氏宗族公产自清嘉庆年间起日益雄厚,其依托良好的宗族组织,对宗族公共资产进行了有效管理,在此后近150年的时间里通过投资逐步扩大资产数量,并将余利钱财用于祭祖拜庙团结宗亲邻里、资助结婚生育增加人口及帮扶孤寡,特别是建设蒙馆学堂资助宗族学子读书科考,重视教育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村 管理
下载PDF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六)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鹤鸣 《寻根》 2009年第6期113-124,共12页
十七契约契约,在家谱中又称文契、合同、法案、案卷等,主要是与族产有关的文据。在家族中,土地是主要家产,因此土地买卖之类的文据在家谱中占有很大分量。如《(安徽新安)王氏合修宗谱》(道光二十九年)刊有"卖田文契":
关键词 文据 盛康 土地买卖 续修 翰墨志 有间可乘 修谱 世谱
原文传递
山林经济与明清徽州民众生活的维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健 侯官响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徽州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山林经济是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实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徽州山林经济改善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为百姓生活提供衣食来源;为徽商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亦是徽州地方经济的重要... 徽州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山林经济是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实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徽州山林经济改善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为百姓生活提供衣食来源;为徽商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亦是徽州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徽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徽州族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徽州宗族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山林经济对明清徽州山区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林经济 徽州 明清时期地域经济 徽商
下载PDF
宋代至清代同族共有资产的法律性保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中岛乐章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1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本文对宋代至清代保护同族共有资产的立法之变迁做一概观。北宋末期,墓地、坟树、祭产等被全面禁止买卖。南宋时期更加现实地针对子孙共有资产的盗卖,规定了有限期的无效化,但在元代又全面禁止墓地、坟树的买卖。明初对于这些同族共有... 本文对宋代至清代保护同族共有资产的立法之变迁做一概观。北宋末期,墓地、坟树、祭产等被全面禁止买卖。南宋时期更加现实地针对子孙共有资产的盗卖,规定了有限期的无效化,但在元代又全面禁止墓地、坟树的买卖。明初对于这些同族共有资产的保护法令消失,至万历年间才禁止墓地的不当买卖、单独买卖。乾隆年间,全面禁止买卖主要坟树,同时祭产、义田等的单独买卖也被禁止。到了嘉庆年间,共同经营者单独出租山地也被限制。宋代以后经过人口增加、开发的进展等,对于支撑同族共有资产秩序的立法需求相当大。清朝也针对这些社会要求,对族产的稳定运作给予了一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地 山林经营 法律性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宗族组织探析
18
作者 邓河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3期57-69,共13页
宗族组织是中国乡土社会较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在近代这一社会组织延续下来,对社会,尤其是广大乡村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对近代社会宗族的历史渊源、内在结构、社会作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和了解,有益于深化对中国... 宗族组织是中国乡土社会较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在近代这一社会组织延续下来,对社会,尤其是广大乡村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对近代社会宗族的历史渊源、内在结构、社会作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和了解,有益于深化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也是近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中国乡土社会 修谱 义庄 社会生活史 义田 社会作用
下载PDF
族产制度近代转型之探索:上海盛氏愚斋义庄研究(1920—1936)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晓飞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32,共20页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族产制度逐渐向近代转型。1920年以盛宣怀家产为基础设立的上海盛氏愚斋义庄是探索这一转型的可贵实践。盛宣怀家族公共财产管理机构经历了从至善堂到愚斋义庄的转变。与传统的宗族义庄相比,愚斋义庄在目的、功能、资...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族产制度逐渐向近代转型。1920年以盛宣怀家产为基础设立的上海盛氏愚斋义庄是探索这一转型的可贵实践。盛宣怀家族公共财产管理机构经历了从至善堂到愚斋义庄的转变。与传统的宗族义庄相比,愚斋义庄在目的、功能、资产结构、管理经营制度等方面都体现出更多的现代性,这主要与盛宣怀及其子孙辈从事实业的经历、遗产雄富及盛宣怀慈善理念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也体现了中国家族制度近代变迁的方向。对愚斋义庄董事会的职员、经费、管理及其与招商局、汉冶萍的关系等实际运作层面的考察,表明相对现代的资产和经营管理制度的运作和绩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管理者的观念和经营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转型 至善堂 愚斋义庄 盛宣怀
原文传递
传统农村集体资产的分割、管理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控制权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钰文 狄金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33,152-153,共15页
通过引入"控制权"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对传统农村以族产为主要形式的集体资产的控制权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将传统农村中的族产控制权分为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四个维度,分别从这四个维度对... 通过引入"控制权"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对传统农村以族产为主要形式的集体资产的控制权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将传统农村中的族产控制权分为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四个维度,分别从这四个维度对其控制权的分配进行分析。发现在族产不同的发展阶段,族产中这四个维度的控制权,在宗族内部与外部的不同主体间有着不同组合的分配形式。然而宗族内部分化程度,往往会影响族产控制权的分配形式,使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族产条款契约,导致族产控制权实质权威与形式权威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而族产中控制权分配的不同组合形式往往会促使相关主体方采取完全不同的行为策略,由此给族产的分割和管理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和后果。为此,文章构建了一个传统农村族产控制权分配形式的理论模型,并在文章的最后,对当下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与分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村 集体资 控制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