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04
1
作者 马勇 董观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空间结构 发展模式 武汉市 旅游
下载PDF
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65
2
作者 阎友兵 李辉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旅游圈一词在学术界的出现 ,已有较长时间 ,但尚未有人对其进行过理论性阐述。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一定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分析旅游圈发展的必然性 ,总结它所具备的功能优势 ,提出具体运... 旅游圈一词在学术界的出现 ,已有较长时间 ,但尚未有人对其进行过理论性阐述。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一定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分析旅游圈发展的必然性 ,总结它所具备的功能优势 ,提出具体运行操作措施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 旅游圈
下载PDF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 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60
3
作者 张慰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4,62,共5页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圈 环太湖 合作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 区域合作 市场分析 旅游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振国 贾铁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圈 旅游 旅游中心地
下载PDF
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烈 沈静 《热带地理》 200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 ,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 ,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 ,形成两个扇面 ,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 ,面向三大客源市场 ,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 ,并就此目标的实...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 ,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 ,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 ,形成两个扇面 ,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 ,面向三大客源市场 ,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 ,并就此目标的实现 ,提出了区域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设施配套以及旅游组织等的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协同发展 北部湾 资源环境 客源市场 旅游产品
下载PDF
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6
作者 夏赞才 唐月亮 +2 位作者 殷章馨 刘婷 陈祖龙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209,共7页
星级休闲农庄作为农业旅游重要衍生项目,有力支撑着农业观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湖南省1 008家星级农庄的识别和定位,运用数理统计法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空间表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探究影响星级休闲农庄分布格局的具体因素。... 星级休闲农庄作为农业旅游重要衍生项目,有力支撑着农业观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湖南省1 008家星级农庄的识别和定位,运用数理统计法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空间表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探究影响星级休闲农庄分布格局的具体因素。研究表明:(1)湖南省星级农庄空间分布上主要集聚于地级市、州府的城郊地带,呈现城镇居民依托型特征,且集聚强度自东向西逐渐减弱;星级农庄在时序上的集聚特征具有相似性。(2)长沙、衡阳、郴州、岳阳和娄底等湘东及湘中地区呈现高度集聚特征,而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和永州等市域的核密度较低,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3)各地级市、州星级农庄数量、增量和区域分布均存在较大内在差异性。(4)星级农庄数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和高速公路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此外,星级农庄空间格局呈明显交通趋向性,社会经济条件对星级农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 星级休闲农庄 旅游圈 湖南省
原文传递
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阚如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0,103,共5页
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圈具有文脉渊源关系和旅游协作的基础条件,三峡工程兴建引发的三峡旅游空间聚散效应,促使三峡旅游由线型结构向圈层结构转变。该文运用旅游圈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大三峡旅游圈的空间... 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圈具有文脉渊源关系和旅游协作的基础条件,三峡工程兴建引发的三峡旅游空间聚散效应,促使三峡旅游由线型结构向圈层结构转变。该文运用旅游圈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大三峡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提出渝鄂湘黔川五省市协作共建无障碍大三峡旅游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旅游 旅游圈 统筹发展 层结构 构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共建 兴建 空间结构 文脉
下载PDF
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的可计算模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山 王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5-1266,共12页
立足旅游圈的"组合产品"属性,引入游时和旅径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来衡量旅游圈规模,从而发展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分析的可计算模型,并对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适度旅游圈规模与游客出行尺度显著正... 立足旅游圈的"组合产品"属性,引入游时和旅径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来衡量旅游圈规模,从而发展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分析的可计算模型,并对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适度旅游圈规模与游客出行尺度显著正相关,以游览时间(T1,天)表征的适度旅游圈时间规模随游客出行距离(D,km)增加而呈现出T1=0.0715D0.5666的幂函数形式增长;以旅径(φ,km)测度的适度旅游圈空间规模随游客出行距离增加而呈现为"Y"型模式的分段函数关系,其中当D≤322时,φ=0,而当D>322时,φ=253.6lnD-1464.6。②在中国大陆,仅考虑市场因素,距离目的地300km以内的近程市场需求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300km以外的市场需求则驱动了旅游圈的形成和扩张,且其规模的增长具有收敛性,就适度旅径而言不宜超过600km。③旅游圈以连续型游时和离散型旅径之间的"时空联动"实现从一个规模状态向另一个规模状态的"跃迁",形成嵌套结构;就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而言,沪苏杭圈和沪宁杭圈已经发展成熟,并分别试图向沪苏黄圈和沪宁黄圈跃迁,而新的沪杭甬圈也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区域旅游合作 目的地区域 游时 旅径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旅游业区域溢出的可计算模型及案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山 王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6,共9页
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旅游业区域溢出广泛存在,而溢出大小除了与两个旅游区之间的规模等级差异和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外,还与它们之间的类型差异和接受溢出方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本文即是对上述溢出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借鉴经典知识溢出公... 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旅游业区域溢出广泛存在,而溢出大小除了与两个旅游区之间的规模等级差异和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外,还与它们之间的类型差异和接受溢出方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本文即是对上述溢出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借鉴经典知识溢出公式而构建了一个测度旅游业区域溢出的机理模型S(ji)=δje-1δ(jl)Gi(jl)2+δ(jk)G(ijk)-βrij,并在进一步的变量定义和参数估计后,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此外,本文还利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5+n"旅游城市之间的溢出情况进行计算,在验证模型可信度的同时也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及相应旅游圈组织的有效性问题,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圈 溢出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 促进中国与南亚的旅游合作与发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罗明义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与南亚区域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今世界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发展,... 中国与南亚区域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今世界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南亚 旅游圈 构建 合作与发展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阶段及其供需耦合 被引量:22
11
作者 崔凤军 何晓霜 +1 位作者 李山 钟章奇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3,共12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成熟区域和典型代表,其演化过程的探索对其他地区蓬勃开展的旅游合作实践具有积极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启示价值,有助于破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资料文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成熟区域和典型代表,其演化过程的探索对其他地区蓬勃开展的旅游合作实践具有积极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启示价值,有助于破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资料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分析,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划分为尝试探索(1978~1992)、实质起步(1992~2003)、快速发展(2003~2010)和稳步提升(2010~至今)等4个演化阶段,并发现其合作主体和合作内容呈现为一个多元叠合的"S型"演化过程;研究还发现,在不同演化阶段,其重点合作领域与游客多目的地旅行的"多样性偏好、高等级偏好和低单位成本"等成因偏好之间呈现出阶段性匹配,形成一种良好的供需耦合模式,有效推进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历史进程。研究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给出的阶段划分、模式归纳和供需耦合等,固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在实践借鉴时也需要因地制宜地给予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旅游圈 演化过程 多目的地旅行 长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被引量:18
12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3 位作者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8,共11页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旅游圈 区域旅游发展 环鄱阳湖区域
原文传递
旅游开发的跨省际协作问题实证研究——建立“中国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河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17,共4页
湘、黔、桂三省(区)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侗民族相对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侗族聚居区域,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 湘、黔、桂三省(区)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侗民族相对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侗族聚居区域,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中国侗文化旅游圈,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旅游圈 实证研究 文化 中国 省际 协作 可持续发展 民族旅游 相对集中 发展特征 自然环境 地缘关系 发展水平 经济交往 行政区划 整体优势 区域合作 聚居区 同一性 边境 社会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程瑾 钟章奇 王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130,共6页
采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分类系统模型(WWTLM)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及其所属的83个4A级和13个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分类,并以旅游圈理论和旅游域模型为基础,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利用专业GIS控件,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对构建京... 采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分类系统模型(WWTLM)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及其所属的83个4A级和13个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分类,并以旅游圈理论和旅游域模型为基础,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利用专业GIS控件,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对构建京津冀核心旅游圈进行研究。京津冀地区可成为旅游中心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天津、承德、廊坊、秦皇岛和石家庄,从旅游圈的级别和空间位置上看,北京旅游圈为一级旅游圈,承德,石家庄和秦皇岛为二级旅游圈,廊坊和天津为三级旅游圈,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此带动其他旅游圈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圈 旅游 旅游中心地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格局 被引量:13
15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1 位作者 周玉翠 尹贻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4-1441,共8页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节点 场强模型 旅游圈 皖江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博弈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明 《桂海论丛》 2008年第3期57-60,共4页
文章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开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主导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对环北部湾旅游圈的发展现状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 文章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开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主导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对环北部湾旅游圈的发展现状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环北部湾旅游圈竞合发展的几点实质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合模式 区域旅游 环北部湾 旅游圈
下载PDF
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晓莉 李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7,共21页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在力量。基于供给-需求对旅游溢出的划分中,源于多目的地旅行的旅游需求溢出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并形成了包括缺口模型在内的4种不同的定量...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在力量。基于供给-需求对旅游溢出的划分中,源于多目的地旅行的旅游需求溢出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并形成了包括缺口模型在内的4种不同的定量测度思路。文章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将催生多目的地旅行的原因总结为满足多样性偏好、满足高等级偏好和降低单位成本等"三假设";将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的影响因素提炼为"六因子",即两地间的旅游类型差异、旅游等级差异、空间距离等3个缺口因子,以及溢出接收方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承接力、溢出产生方的旅游流规模等3个存量因子,并分析了这6个溢出因子对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基于"三假设""六因子"的认识,结合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缺口模型以测度区域间的旅游需求溢出效应,并在对解释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估计出相关参数,从而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最后,对长三角、长株潭和大西安等3个旅游圈的案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缺口模型能较好地吻合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些典型表象,也使测度模型的效度得到一定的间接验证。当然,对缺口模型进行直接验证并开展情景模拟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圈 溢出效应 多目的地旅行 空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典型山区旅游地旅游效率与交通协调格局及演进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向阳 穆学青 +2 位作者 明庆忠 丁正山 陆保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221,共10页
以典型山区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交通服务功能和旅游效率评价指标基础上,综合运用Bootstrap-DEA模型、TOPSIS方法、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效率与交通服务功能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演进模式。结果表明:①时序特征:核... 以典型山区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交通服务功能和旅游效率评价指标基础上,综合运用Bootstrap-DEA模型、TOPSIS方法、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效率与交通服务功能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演进模式。结果表明:①时序特征:核密度曲线呈现"由轻微多峰转向单峰"的演变轨迹,说明云南省旅游效率与交通服务功能协调度由极化现象向较为均衡的态势演变;波峰逐渐呈现由尖峰向宽峰形发展的变化趋势,表明协调度的区域差异程度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双尾延长度呈增加趋势,且其波形逐渐向右移动,反映了协调度总体水平不断提升。②空间特征:不同等级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和空间结构演替特征;高、较高协调度层级州市主要分布在滇中城市国际旅游圈和滇西北旅游圈的大理、丽江等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低、较低和一般层级协调度州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收敛态势,主要分布在省域边缘地带。③演进模式:云南省旅游效率与交通服务功能协调度演进模式大致经历了由"散点"萌发模式、"点—轴"拓展模式向"双核心—外围"圈层扩展的阶段性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服务功能 旅游效率 协调格局 演进模式 山区旅游 旅游圈 换乘便捷度
原文传递
论南海国际文化旅游圈─—中国大西南─—东南亚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和建设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路平 宋太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52,共7页
论南海国际文化旅游圈─—中国大西南─—东南亚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和建设王路平,宋太庆文化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它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综合性、动态性、功能性和创造性六... 论南海国际文化旅游圈─—中国大西南─—东南亚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和建设王路平,宋太庆文化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它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综合性、动态性、功能性和创造性六大特色。中国大西南─—东南亚地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大西南 东南亚文化 南海 佛教文化旅游 国际文化 旅游 海洋文化 印度尼西亚 当代世界
原文传递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关天经济区旅游圈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万红莲 赵亚伟 +3 位作者 石雯洁 毛楠 桑晓婧 白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0,共4页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依据旅游域模型和旅游圈的概念,以2009年国家划定的关天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其所辖的8个中心城市中的8个5A级景区和72个4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百度坐标拾取系统确定景区的位置,利用ArcGIS10.2分析软件确定旅...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依据旅游域模型和旅游圈的概念,以2009年国家划定的关天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其所辖的8个中心城市中的8个5A级景区和72个4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百度坐标拾取系统确定景区的位置,利用ArcGIS10.2分析软件确定旅游圈缓冲区,构建关天经济区的旅游圈。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以天水、杨凌、商洛、渭南为中心城市可形成3天旅游圈,以咸阳和宝鸡为中心城市可形成4天旅游圈,以西安和宝鸡为中心城市可形成5天旅游圈,以西安为中心城市可形成6天旅游圈。从旅游圈级别上分析得出,西安、咸阳、宝鸡、杨凌为一级旅游圈,天水、渭南为二级旅游圈,商洛为三级旅游圈,这些旅游圈的形成可以促进关天经济区及其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旅游资源 旅游中心地 旅游 关天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