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意义上的区域音乐史研究——读施咏《江苏音乐史》
1
作者 吴艳 洛秦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乐置于更广的视域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对于区域音乐史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参考价值,对于深化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音乐史》 区域音乐
下载PDF
古韵闻新声,实录见卓识——读施咏《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有感
2
作者 汪英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的出版填补了全国范围内琴乐保护传承领域的空白。全书透过对当代琴派、琴社、琴人、琴乐的观念、琴社活动、琴乐事象的描述,在田野资料展现基础上进行提升思考。立足田野,再提升到理论上多角度地...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的出版填补了全国范围内琴乐保护传承领域的空白。全书透过对当代琴派、琴社、琴人、琴乐的观念、琴社活动、琴乐事象的描述,在田野资料展现基础上进行提升思考。立足田野,再提升到理论上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当代琴乐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发展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与理论指导。具有实录性、全面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 价值特征
下载PDF
当代古琴文化传承与保护——读《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有感
3
作者 陈昌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以下简称"弦外之音)一书是施咏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根据所提交的出站报告充实而成,作者在七个琴派传承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并系统性调查和梳理了当代古琴文化...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以下简称"弦外之音)一书是施咏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根据所提交的出站报告充实而成,作者在七个琴派传承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并系统性调查和梳理了当代古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 价值特点
下载PDF
圆号协奏曲《纪念》的民族化创作与演奏分析
4
作者 缪志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纪念》是以革命先烈为创作原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圆号协奏曲。整部作品结合了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形态,开创了民族音乐中西融合的创作先河,展现了圆号在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的风格和魅力。深入分析圆号协奏曲《纪念》的民族化创作与演奏... 《纪念》是以革命先烈为创作原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圆号协奏曲。整部作品结合了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形态,开创了民族音乐中西融合的创作先河,展现了圆号在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的风格和魅力。深入分析圆号协奏曲《纪念》的民族化创作与演奏技巧,揭示了作曲家在民族五声性审美理念下,采用中西融合的手法体系,灵活运用圆号的基本演奏技法,展现富有民族音乐风格的圆号声部织体的精湛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 圆号 创作与演奏
下载PDF
施咏康圆号协奏曲《纪念》的创作分析与演奏阐释
5
作者 刘雯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纪念》是由中国作曲家施咏康教授于1962年创作的一部圆号协奏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作曲家的创作较多地停留在发展旋律为主、多采用西方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音乐技法与手段之上,而《纪念》这部作品无论和声还是音乐结构方面都显示... 《纪念》是由中国作曲家施咏康教授于1962年创作的一部圆号协奏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作曲家的创作较多地停留在发展旋律为主、多采用西方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音乐技法与手段之上,而《纪念》这部作品无论和声还是音乐结构方面都显示了20世纪“先锋性”的音乐特征。据此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技法、演奏理念等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来窥探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赋予作品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同时解析该作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先锋性”文化内涵,以及该作品流传到今天其艺术张力的体现,以期把握中国作曲技法与演奏技术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 作曲技法 圆号演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吟黄鹤故事 诵东方曙光——施咏康先生九十寿辰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成功举办
6
作者 李林 童音 《岭南音乐》 2019年第6期13-14,共2页
施咏康,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研室主任、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诗《黄鹤的故事》、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圆号协奏曲《纪念》、电影音... 施咏康,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研室主任、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诗《黄鹤的故事》、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圆号协奏曲《纪念》、电影音乐《羊城暗哨》等。他编写的《管弦乐队乐器法》《管弦乐队配器法》在音乐专业领域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交响乐团 管弦乐作品 第一交响曲
原文传递
交响诗《黄鹤的故事》
7
作者 若获 黄国芳(图) 《琴童》 2006年第3期12-14,共3页
这部交响诗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咏康创作的,当时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大学看到过的一部同名电影动画片“黄鹤的故事”。故事中的精彩内容和美丽意境给作益家留下了深刻印象。1955年,正值毕业的作曲家满怀激... 这部交响诗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咏康创作的,当时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大学看到过的一部同名电影动画片“黄鹤的故事”。故事中的精彩内容和美丽意境给作益家留下了深刻印象。1955年,正值毕业的作曲家满怀激情地根据故事情节创作了这部交响诗。第二年便在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上演,并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情节 交响诗 创作灵感 作曲家 《黄鹤的故事》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论施咏康早期三部管弦乐作品的配器手法
8
作者 郑伊洋 《当代音乐》 2020年第8期107-109,共3页
施咏康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他在早期创作的三部管弦乐作品,体现了他整合了西方音乐形态和本土民间音乐素材这一音乐表现手法,使之在终极音响风貌上达于相适、亲和、互融的现代表现模式,为国内专业音乐创作领域提供了... 施咏康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他在早期创作的三部管弦乐作品,体现了他整合了西方音乐形态和本土民间音乐素材这一音乐表现手法,使之在终极音响风貌上达于相适、亲和、互融的现代表现模式,为国内专业音乐创作领域提供了实践范例。本文将三部作品主要的配器手法予以分析,归结出七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弦乐创作 配器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