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方法论视野中的读者与文本--加达默尔与方法论诠释学 被引量:41
1
作者 潘德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53,共12页
判定加达默尔的理论立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的本体论诠释学一般被视为一种文本中心论的理解理论,然而通过对他所从出发的现象学前提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读者中心论的立场。正是基于这一立场,放弃了对作者原意或文本原义之诉求,... 判定加达默尔的理论立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的本体论诠释学一般被视为一种文本中心论的理解理论,然而通过对他所从出发的现象学前提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读者中心论的立场。正是基于这一立场,放弃了对作者原意或文本原义之诉求,必然导致对理解方法论的漠视。但是,就人们有意识的理解活动而言,首要的以及根本的任务仍然是努力获得某种相对正确的理解,而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就是其必要的前提,诠释学的认识论意义便在于此。文章的目的是,在诠释学经历了本体论的反思后重新注入一种方法论的意识,阐明诠释学回到以文本为中心的方法论立场之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达默尔 方法论诠释学 理解 文本
原文传递
什么是“从诠释学的观点看”? 被引量:4
2
作者 潘德荣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4,共7页
西方诠释学是一个统称,它己分化为旨趣不同的诸诠释学流派,因而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主义"——如存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解构主义的、现象学的、神学的等等诸如此类的——... 西方诠释学是一个统称,它己分化为旨趣不同的诸诠释学流派,因而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主义"——如存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解构主义的、现象学的、神学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诠释学。就思维进路而言,在西方诠释学中可以划分成本体论的与方法论的诠释学。它们的诠释理念每每大异其趣,不可一概而论。若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回答什么是"从诠释学的观点看",答案有三:立足于方法论诠释学,"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意指必须客观地理解被诠释对象的原义或原意;自本体论诠释学视之,乃是对存在于意识之中的那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的重新辨认与反思;从神学诠释学的角度来说,《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是"道",诠释《圣经》的本身意味着宣示某种不可违背的真理。近年来有学者倡言建构中国诠释学,若能成功,"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又将增添一种乃至多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 诠释学
原文传递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转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维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7,共12页
诠释学真正成为独立且重要的哲学学科是在伽达默尔的手中完成的。他在《真理与方法》中不仅考察了诠释学相关问题的始末,还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到伽氏自己的诠释学建立了发展系谱。在伽达默尔看来,德国诠释学的发展在施莱尔... 诠释学真正成为独立且重要的哲学学科是在伽达默尔的手中完成的。他在《真理与方法》中不仅考察了诠释学相关问题的始末,还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到伽氏自己的诠释学建立了发展系谱。在伽达默尔看来,德国诠释学的发展在施莱尔马赫是一个转折,在海德格尔又是另一个转折,这两个转折标志着"方法论诠释学"与"存有论诠释学"的距离意义。伽达默尔如此以"技艺学"解读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背后是出于"人文主义传统"对"自然科学统治"的批判;而后之继承海德格尔,则可看出伽达默尔对人文主义深化的切入点。然而我们也可以从伽达默尔继承的人文主义传统对技术、方法的批判看出其理论的角色,也可以从他对理解的前行性看出他如何响应现代性的主体问题。问题不在于他的尊重传统,而是他如何在诠释学任务与人文学关怀的角度中联系上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转向 方法论诠释学 存有诠释学
下载PDF
诠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启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8-39,43,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基本结束了吗?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西方方法论诠释学为"基本结束论"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作为对西方方法论诠释学的颠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生存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基本结束了吗?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西方方法论诠释学为"基本结束论"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作为对西方方法论诠释学的颠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生存论诠释学倡导理解的应用性和意义的流动性原则,强调理解的真正本质在于文本的一般性与理解者特殊的诠释学处境的结合,在于文本创生性意义的开启,从而为人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诠释学 生存诠释学
下载PDF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原则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四光 郭斯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意义,特别是强调通过检验整体与部分是否矛盾来确定诠释是否正确、合理。这样的解释技术可以应用到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内在逻辑原则中,并可加强其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诠释学 中国心理 外在逻辑原则 内在逻辑原则
下载PDF
相对·方法·本体:对诠释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6
作者 金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5-16,共2页
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抑或相对主义倾向历来为研究诠释学的学者所诟病,然实际上这些诟病皆源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误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在整个诠释学发展进程中也并非如其肯定者所宣扬的那样具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诠释学... 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抑或相对主义倾向历来为研究诠释学的学者所诟病,然实际上这些诟病皆源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误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在整个诠释学发展进程中也并非如其肯定者所宣扬的那样具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诠释学自身内部存在的矛盾以至于诠释学发展到当代越来越声销迹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主义 方法论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A DISCUSSION ON THE SOURCE OF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Meaning in Literary Works: A Hermeneutic Examin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Zhu Li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7年第4期154-171,共18页
The sources of meanings of literary works can be reviewed from various angles, one of which should be hermeneutics. Since the mid-20~ century, Western hermeneutics developed two important types of theories: one was t... The sources of meanings of literary works can be reviewed from various angles, one of which should be hermeneutics. Since the mid-20~ century, Western hermeneutics developed two important types of theories: one was the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from Martin Heidegger to Hans-Georg Gadamer, orientated towards the reader-centered theory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meanings; the other was the "hermeneutics as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of the Geisteswissenschaften" represented by Italian philosopher Emilio Betti, which affirmed that the author (subject)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meanings of works. Due to intricate reasons, the latter exerted less influence, and Gadamer's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firmly stuck to a mainstay position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academia. Since the 1990s, the circle of literature in China has also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hermeneutic theories from Heidegger and Gadamer to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Betti's impact almost can be neglected. Consequently, the view of meanings of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der-centered theory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the role of the author to endow initial meanings to his works was belittled and even denied. Since Zhang Jiang advanced the theory of "imposed interpretation" in 2014, academia has begun to reflect upon the one-sidedness of the reader-centered theory (relativism and subjectivism), and pick up the significance, which cannot be denied, of the author's mean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meanings of literary works. In reference to Betti's hermeneutic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this essa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iterary creation, concludes that the meaning of a literary work is created by the author and readers together in their interaction, and constantly generated 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three factors of author, literary texts and readers, rather than by the author alone, or by readers sol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t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hermeneutics AUTHOR text reader generation ofmea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