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廊
1
作者 刘博洋 李硕 +10 位作者 王佳奇 周寒冰 任健铭 徐一凡 陈宝龙 黄廉渝 柳枝繁 王晋 许晓平 落叶菌 诺墨不科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1.三偏振伪彩色日冕。作者/刘博洋。器材/Nikonz9+Sony200-600mm。参数/f6.3,1/4000s-2.5s包围曝光,堆栈处理。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科尔布鲁克。时间/2024年4月8日。日冕是偏振的,这是因为光子在自由电子上的方向性散射。去年,我的作... 1.三偏振伪彩色日冕。作者/刘博洋。器材/Nikonz9+Sony200-600mm。参数/f6.3,1/4000s-2.5s包围曝光,堆栈处理。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科尔布鲁克。时间/2024年4月8日。日冕是偏振的,这是因为光子在自由电子上的方向性散射。去年,我的作品“彩色日冕”采用了两个垂直的偏振方向,每个方向使用了红/蓝伪彩色。后来,我了解到要获取更完整的偏振信息(IQU),至少需要三个方向的数据。因此,今年我使用了120度间隔的三个偏振方向拍摄了这张照片,并得到了这个三色版本的“彩色日冕”,其中0度、120度、240度分别用红、绿、蓝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罕布什尔州 偏振方向 方向性散射 伪彩色 日冕 偏振信息 自由电子 包围曝光
原文传递
水-气界面辐射能量的方向性特征及水体透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曦光 黄海军 +1 位作者 刘艳霞 严立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利用海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型(COART)模拟粗糙表面不同观测几何的离水辐射亮度和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研究了离水辐射亮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透射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粗糙表面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 利用海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型(COART)模拟粗糙表面不同观测几何的离水辐射亮度和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研究了离水辐射亮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透射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粗糙表面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恰水面之下上行、下行辐照度随入射光太阳天顶角的增加而减小,这种衰减特征与入射光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呈线性关系。离水辐射亮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且该特征不受风生粗糙表面的影响。离水辐射亮度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规律可用天顶角的一元三次方程拟合。水平海面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透射系数不因观测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加透射系数减小,并与观测天顶角正切值的平方线性相关。粗糙表面恰水面之下上行辐射亮度透射系数随观测方位角变化较小,随观测天顶角变化较大,透射系数与观测天顶角正切值的平方之间线性关系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水辐射亮度 方向性散射 透射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多次各向异性散射模式对S波能量密度包络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景月岭 Yuehua Zeng +2 位作者 林皋 Genda Chen 李建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93-2003,共11页
在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推导了方向性散射系数的球函数展开式.引入特征时间的概念,来定义震源处初始地震波脉冲宽度,并在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中引入任意给定频率的初始脉冲能量谱密度的解析表达.通过离散波数方法... 在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推导了方向性散射系数的球函数展开式.引入特征时间的概念,来定义震源处初始地震波脉冲宽度,并在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中引入任意给定频率的初始脉冲能量谱密度的解析表达.通过离散波数方法求解了修正的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基于积分方程的数值解,研究了不同散射模式对S波能量密度包络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震源距的增加,在S波到时之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模式与多次各向同性散射模式合成的能量密度包络差异逐渐增大.其中通过多次前散射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震源距的尾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同一衰减趋势,以及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着震源距的增加而出现的展宽现象.最后,利用美国内华达州Wells地震余震的台站记录验证了多次前散射模式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各向异性散射 S波能量密度包络 方向性散射系数 包络展宽 尾波 同一衰减 能量传输理论
下载PDF
Surface Plasmon Assisted Directional Rayleigh Scattering
4
作者 坚申龙 陈鹿 +5 位作者 于欣欣 郑红军 林珂 张群 王晓平 罗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5-138,I0001,共5页
The origin of the Rayleigh scattering ring effect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on a quantum dot/metal film system, in which CdT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PVP are spincoated on a thin Au film. On the basis of the a... The origin of the Rayleigh scattering ring effect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on a quantum dot/metal film system, in which CdT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PVP are spincoated on a thin Au film. On the basis of the angle-dependent, optical measurements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schemes (i.e., wavelength and polariz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surface plasmon assisted directional radi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such an effect. Moreover, an interesting phase-shift behavior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lasmon Directional Rayleigh scattering Quantum dot Metal fil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