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冈底斯当穹错—许如错一带新近纪—第四纪地堑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徐祖丰 刘细元 +1 位作者 罗小川 邹爱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2-826,共5页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地堑 活动断裂 新近纪-第四纪
下载PDF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大兴断裂北段新近纪—第四纪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何付兵 徐锡伟 +5 位作者 何振军 张晓亮 刘立岩 张巍 魏波 倪敬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3-908,共16页
跨大兴断裂北段的3条浅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的新近系—第四系结构与断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域的新近系-第四系内可识别出T01-T03、TQ和T11-T13共计7组强反射同相轴,与其下的古近系及更... 跨大兴断裂北段的3条浅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的新近系—第四系结构与断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域的新近系-第四系内可识别出T01-T03、TQ和T11-T13共计7组强反射同相轴,与其下的古近系及更早期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大兴断裂是一条地壳深度的断裂,其在浅部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状、断距等有所差异,宏观呈现由SW向NE倾角减缓(80°~60°)、上断点埋深变深(160~600m)、新近系断距(80~0m)减小的特征。在断裂NE末端表现为与三剪运动有关的变形加宽三角带,而不是一条持续的断层。断裂的几何结构和形态揭示其于新近纪—早第四纪仍延续了古近纪的伸展正断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现今沿线发育的地震可能与此构造的关系不大。大兴断裂的北段走向NNE,长约23km,与夏垫断裂呈右阶排列,形成一个长约13km的断裂重叠区。这种断裂组合在伸展构造背景下独立演化,分别控制廊固、大厂次级凹陷的发育,并最终在断裂交接重叠区形成成熟型的转换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断裂北段 浅层地震 新近纪-第四纪 构造特征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与判识方法探究
3
作者 任健 杨波 +3 位作者 陈兴鹏 裴小刚 高曦龙 郭颖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7,共7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第四系地层中发育大量地震资料中难以识别的“隐性走滑断层”,其断面陡立、断续分布、断距较小。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隐性断层认识失败导致圈闭失效、勘探失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亟需从断层发育机理上重新认识且有效刻... 渤海海域新近系—第四系地层中发育大量地震资料中难以识别的“隐性走滑断层”,其断面陡立、断续分布、断距较小。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隐性断层认识失败导致圈闭失效、勘探失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亟需从断层发育机理上重新认识且有效刻画隐性走滑断层。基于渤海新近纪—第四纪构造背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以及识别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为先存断层斜向拉伸构造背景之下发育的位移分异式走滑断层,不受基底走滑断层直接控制;先存边界断层与斜向拉伸方向夹角α、先存边界断层与斜拉伸展断层夹角θ以及走滑分异概率P之间存在特定关系,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分异型隐性走滑断层是否发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明确了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与判识方法,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走滑 走滑分异 分散式变形 斜向拉伸 先存断裂 新近纪第四纪 渤海海域
下载PDF
SPAC法在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精细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宙灿 蔡水库 +4 位作者 刘巧霞 张前 章雪松 张匡华 王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393-15403,共11页
微动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及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手段。基于微动探测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法基本原理,选取研究区内121个微动测点及6个地质钻孔,比对单点S波速度结构与钻... 微动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及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手段。基于微动探测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法基本原理,选取研究区内121个微动测点及6个地质钻孔,比对单点S波速度结构与钻孔岩性结构,结果显示岩性界面探测精度在0.44%~5.54%,表明微动探测法划分岩性差异较大的地层界面是可靠的;结合二维视横波速度剖面识别出区内地层单元及隐伏地质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单元划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法 海口江东新区 新近纪-第四纪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标准地层与组合分区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定勇 许国强 +5 位作者 肖瑶 陈晓清 李孙雄 麦发海 文健 符彩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052-11063,共12页
在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发育沿海地区,开展地层对比划分以及沉积特征研究,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选取海南岛北部海口江东新区内264个200 m以浅地质钻孔,以新近纪-第四系沉积... 在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发育沿海地区,开展地层对比划分以及沉积特征研究,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选取海南岛北部海口江东新区内264个200 m以浅地质钻孔,以新近纪-第四系沉积环境与地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为指标,结合微体古生物、光释光测年等分析手段,系统分析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的分布范围、岩石组合和结构特征,建立起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标准地层。在平面上划分出滨海堆积平原Ⅰ区、三角洲平原Ⅱ区、河流阶地Ⅲ区、冲积平原Ⅳ区、火山岩台地Ⅴ区共5个一级地貌-地层区,结合纵向地层特征进一步划分了21种地层组合序列,拓展了区域第四纪地质应用研究,有利于提升海口江东新区内水工环调查精度和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江东新区 新近纪-第四纪沉积 标准地层 地层组合分区
下载PDF
银额盆地及周缘的两期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的两个构造间歇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令喜 张洪安 +9 位作者 李继东 李曰俊 陈清棠 史大海 赵岩 李程 赵甜玉 韩波 高艳艳 师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6-397,共12页
银额盆地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2017~2018年的野外地质调查期间,我们在银额盆地及周缘发现了多处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主要是一系列的正断层,还有同期的“X”共轭节理。相邻的两条倾向相对的正断层... 银额盆地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2017~2018年的野外地质调查期间,我们在银额盆地及周缘发现了多处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主要是一系列的正断层,还有同期的“X”共轭节理。相邻的两条倾向相对的正断层形成地堑。杭乌拉南正断层和鼎新镇北地堑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北山煤矿的正断层活动时间可能也是第四纪晚期。第四纪晚期正断层走向近E-W;伴生的鼎新镇北“X”共轭节理由走向NE-SW和NW-SE两组近直立的节理组成。苏宏图背斜上发育的正断层形成于新近纪晚期—第四纪早期,走向近E-W。古应力场分析,两期伸展构造的最大主拉张应力方向都是近N-S。这两期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属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的远程效应的组成部分,代表了远程效应脉动式演化过程的两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第四纪晚期 新近纪晚期-第四纪早期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 构造间歇期 银额盆地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