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P特许经营权:一种混合财产权及其保护规则 被引量:18
1
作者 付大学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9,共7页
特许经营权的定位直接涉及法律对相关利益的保护程度,将其定位为私权会漠视公共利益的保护。特许经营权是来源于政府的一种新财产,是公私混合财产,其权利客体是特许经营行为。特许经营权的"权利束"在被特许人和政府之间混合配... 特许经营权的定位直接涉及法律对相关利益的保护程度,将其定位为私权会漠视公共利益的保护。特许经营权是来源于政府的一种新财产,是公私混合财产,其权利客体是特许经营行为。特许经营权的"权利束"在被特许人和政府之间混合配置,是为平衡各方利益使然。作为一个混合财产权,其保护规则(即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不可转让规则、管制规则和无为规则)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应突出不可转让规则、责任规则和管制规则的优先适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特许经营权 财产 混合财产 保护规则
原文传递
民生行政法的主题变迁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3
2
作者 于立深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8,共11页
民生行政是中国行政法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包容了新财产、公共服务供给和人的社会发展等内容。与西方福利行政法或者给付行政法不同,中国民生行政法有独特的人格主题、法理基础和实现手段。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民生目标随小康社会建设的... 民生行政是中国行政法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包容了新财产、公共服务供给和人的社会发展等内容。与西方福利行政法或者给付行政法不同,中国民生行政法有独特的人格主题、法理基础和实现手段。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民生目标随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而变化,呈现出从“温饱”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变迁。中国民生行政以民本主义传统、民生主义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哲学为基础.展示了独特内容和品质。与欧美国家福利和公共资源供给模式不同,在不断提高新财产供给之外,中国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生建设的整体性和根本性手段。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通过扶贫、区域合作中不同行政手段的运用,不断消除区域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从而实现特殊的民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行政 人的全面发展 财产 区域协调发展 行政手段
下载PDF
创新财产保险营销体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晖 《管理观察》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现代保险市场营销,是指保险公司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现实与潜在的经济保障等需求,实现自身经营及社会目标,而依法组织进行和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过程.具体地讲,包括营销的理念与体制、营销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营销渠道及策略的制... 现代保险市场营销,是指保险公司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现实与潜在的经济保障等需求,实现自身经营及社会目标,而依法组织进行和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过程.具体地讲,包括营销的理念与体制、营销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营销渠道及策略的制订与实施、团队建设与管理、市场调研预测与供求关系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开发、保险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推广、产品销售实务与促销策略、人员的培训与激励、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保险营销 市场营销 团队建设与管理 培训与激励 开发与推广 营销渠道 营销活动 系列活动 售后服务 市场选择 市场细分 市场调研 目标 经营销售 经济保障 活动过程 供求关系 促销策略 产品销售
下载PDF
论新财产概念
4
作者 黄青峰 《中国律师和法学家》 2009年第12期36-39,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型财产的产生,传统的财产概念把财产看成是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的总括性权利,既没有准确反映财产的内涵,也不能囊括现代社会的新型财产,新型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必要树立一个既能反映财产的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型财产的产生,传统的财产概念把财产看成是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的总括性权利,既没有准确反映财产的内涵,也不能囊括现代社会的新型财产,新型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必要树立一个既能反映财产的本质,又能适应新型财产不断出现的新财产概念。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的财产概念进行比较,找到财产的本质内涵,提出了新的财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财产 财产
下载PDF
私有财产的美国宪制叙事
5
作者 高鲁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134,共16页
作为美国宪制中的重要概念,私有财产的规范意涵并非固定与明确,但仍可尝试根据美国宪制结构与实践所秉承的财产观念,结合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以一种动态且多元的视角去予以理解与把握。在美国宪制奠基时期,继受于英国的自由主义财产... 作为美国宪制中的重要概念,私有财产的规范意涵并非固定与明确,但仍可尝试根据美国宪制结构与实践所秉承的财产观念,结合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以一种动态且多元的视角去予以理解与把握。在美国宪制奠基时期,继受于英国的自由主义财产观,并受到美国宪制的共和主义色彩的浸染,美国宪制结构呈现出一种摇摆于公益与私益之间的混合财产观,其成为理解私有财产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观念。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私有财产又进一步表现出实定化与权能化趋向,对于其理解要借助于实定法规范与“权利束”理论。及至福利国家时代,为了进一步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政府所给予的各种福利措施与许可资格等新兴的财富形式被冠以“新财产”之名,囊括进了私有财产的范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美国宪制 混合财产 “权利束”理论 财产
原文传递
论新财产的行政法保护
6
作者 刘东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积极国家理念下的政府提供了大量对相对人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福利和利益,如社会保险待遇、职业许可、补贴、特许等。这些政府福利和利益是现代社会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现存的... 积极国家理念下的政府提供了大量对相对人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福利和利益,如社会保险待遇、职业许可、补贴、特许等。这些政府福利和利益是现代社会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现存的法律体系对这些政府福利和利益的保护并不完善,理论支持也尚显不足。为了保护相对人对政府福利的权益,弥补有关政府福利保护在理论和法律救济途径上的不足,行政法上可以引入"新财产"的概念。同时,尝试归纳出中国行政法上新财产的类型,通过类型明确法律应该保护的新财产范围。在不同类型的新财产之间发生价值冲突时,类型分型能够从立法政策学的角度提供指引,有利于维持政府福利水平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政府福利 财产类型 法律救济
下载PDF
从“特权”到“权利”:新财产在美国的发展——以判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92,共8页
作为政府积极行政的产物,新财产在美国经历了从"特权"到"权利"的艰难发展历程。促成这一进程的因素有学者的争论,法院的判例支持和执政者的制度设计。其中,最高法院判例对新财产权利发展的影响最为巨大。随着新财... 作为政府积极行政的产物,新财产在美国经历了从"特权"到"权利"的艰难发展历程。促成这一进程的因素有学者的争论,法院的判例支持和执政者的制度设计。其中,最高法院判例对新财产权利发展的影响最为巨大。随着新财产法律地位的逐步确立,新财产的内涵也不断从抽象变得具体。"法定应得权利"的定位,明确了新财产的法律渊源——立法,包括国会的立法和联邦政府、各州政府的授权立法。"法定应得权利"是法院识别政府提供的多种福利中哪些应当作为财产保护的标准。不论是出于对行政机关专业理性的尊重,还是出于对公民实际获取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政府供给的福利和利益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都应当由国会立法和政府法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正当程序 行政裁量 政府规制
下载PDF
“新财产”理论的比较法考察
8
作者 许军 《大众标准化》 2020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新财产"理论是英美法系中新近涌现出的理论,它对政府与财产的关系做出了新的分析,强调政府行为成为新型财产的来源。该理论虽然有其英美法的理论背景,但是,在分析了其具体内容之后,可以发现,"新财产"理论与大陆法... "新财产"理论是英美法系中新近涌现出的理论,它对政府与财产的关系做出了新的分析,强调政府行为成为新型财产的来源。该理论虽然有其英美法的理论背景,但是,在分析了其具体内容之后,可以发现,"新财产"理论与大陆法系的不同法律部门都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政府行为 财产
下载PDF
政府福利、新财产权与行政法的保护 被引量:26
9
作者 高秦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31,共9页
现代福利国家之下,政府分配财物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也空前巨大。如职业许可、社会保障金、特许合同、补助、公共教育、公共资源的使用等,在美国这些被称为是"政府福利",学者视其为个人的"新财产权"。引入这一概... 现代福利国家之下,政府分配财物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也空前巨大。如职业许可、社会保障金、特许合同、补助、公共教育、公共资源的使用等,在美国这些被称为是"政府福利",学者视其为个人的"新财产权"。引入这一概念实为借助传统财产权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的自由、独立与尊严,美国行政法因此也引发了所谓的"正当程序革命"。本文就此问题重点进行了阐释,并指出了可能为中国所借鉴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福利 财产 行政法 正当程序 司法审查
下载PDF
“新财产权”保护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宏光 吕成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26-32,共7页
"新财产权"的保护一般应涉及到三层涵义:免受公权力侵犯;公平分配;有效增量。"新财产权"的保护不能只靠限制政府权力,相反,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权力、恰当处理政府的"为"与"不为",是保护"新... "新财产权"的保护一般应涉及到三层涵义:免受公权力侵犯;公平分配;有效增量。"新财产权"的保护不能只靠限制政府权力,相反,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权力、恰当处理政府的"为"与"不为",是保护"新财产权"的最好手段。"新财产权"的保护应落实于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财产权”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缔约资格排除类信用惩戒的法治化路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国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行政协议缔约资格排除类社会信用惩戒属于行政处罚,具有合法性问题,因此需要纳入行政处罚体系来实现其合法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基于财产权的分析可发现,缔约资格排除并未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其涉及的是公民以行政...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行政协议缔约资格排除类社会信用惩戒属于行政处罚,具有合法性问题,因此需要纳入行政处罚体系来实现其合法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基于财产权的分析可发现,缔约资格排除并未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其涉及的是公民以行政协议方式获得公共资源的新型财产权。基于新型财产权框架,以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来规定缔约资格排除的措施具有合法性,且该行为的实质是认定市场主体因缺乏信用要件而无法成就通过行政协议获得公共资源的权利。从确保公共资源物有所值的角度出发,缔约资格排除措施属于基于信用评价而规避交易风险的信用应对措施而非法律惩戒,具备充分的实质合法性。基于禁止不当连接原则下的缔约资格排除行为应当符合物有所值原则。对社会信用制度合法性的理解与法治化建构,应当秉持类型化方法,从厘清各类型信用规制措施的目的及其所依据的行政权、所影响的公民权利的类型出发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约资格排除 社会信用惩戒 合法化 财产 类型化方法
下载PDF
新财产权 被引量:7
12
作者 查尔斯·A·赖希 翟小波 《私法》 2006年第2期193-244,共52页
一个主要看重物质福利的社会中,政府开始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政府供给的财富逐渐取代传统形式上的财富,个人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地依附于政府。由政府供给产生的新型财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私人财产权,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法律制度,这... 一个主要看重物质福利的社会中,政府开始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政府供给的财富逐渐取代传统形式上的财富,个人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地依附于政府。由政府供给产生的新型财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私人财产权,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法律制度,这些新兴的制度带来了公共利益国家的兴盛,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性。政府供给的增长造成的权力膨胀对个人独立造成了极大的侵蚀,并阻碍个人用《权利法案》保护自己。此外,私主体还常常利用政府权力,以达到私人目的。这种私人依附于政府,有条件地接受供给并履行一定义务的制度与西欧的封建主义极其相似。公共利益国家,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对私有财产权的胜利。然而,公共利益不能证明现存政府供给制度对自由的侵蚀。面对强大的政府权力我们更有必要为个人自由构建一个精神家园。为此有必要通过宪法限制、实体限制和程序保障来限制政府权力,但更重要的是将供给转化为权利——新财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供给 公共利益国家 自由 财产
原文传递
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的新财产权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东东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4,共8页
以水库移民为主体的工程性非自愿移民通常面临着贫困的威胁,因此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对移民进行后期扶持十分必要。由于现代政府供给的规模越来越大,当代财产权在表现形式和种类上发生巨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在将赋予公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 以水库移民为主体的工程性非自愿移民通常面临着贫困的威胁,因此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对移民进行后期扶持十分必要。由于现代政府供给的规模越来越大,当代财产权在表现形式和种类上发生巨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在将赋予公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各种利益等当作一项公法上的“新财产权”来予以保护。后期扶持这种特别保障措施,应当作为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的一项新财产权来看待,并受到正当法律程序的保障。其制度正当性根源于后期扶持措施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平等与互惠正义(社会和谐)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扶持 非自愿移民 财产
原文传递
新财产形式与财产权的非排他转向——论麦克弗森和沃尔德伦对财产权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14
作者 孙子豪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涌现了许多具有新特征的新财产形式。在这一背景下,以麦克弗森和沃尔德伦等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者构想了一种非排他的财产权理论。这种非排他的财产权理论试图基于人的需要或一般权利来推动实现个人自由和个人之间...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涌现了许多具有新特征的新财产形式。在这一背景下,以麦克弗森和沃尔德伦等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者构想了一种非排他的财产权理论。这种非排他的财产权理论试图基于人的需要或一般权利来推动实现个人自由和个人之间的相互承认。不过,他们过分高估了新财产形式的积极意义。新财产形式并非面向社会中的所有个人,其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对自身分配模式的局部调整。不过,这种非排他的财产权理论,特别是其关于扩展个人权利的诸多思考和论证,对我们而言仍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形式 非排他 财产 个人权利
下载PDF
德、美给付利益保障的比较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245,共3页
随着给付行政的方兴未艾,给付利益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给付利益的法律保障问题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行政法学界关注研究的焦点。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区别对待"保障模式和美国的"新财产权"保障模... 随着给付行政的方兴未艾,给付利益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给付利益的法律保障问题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行政法学界关注研究的焦点。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区别对待"保障模式和美国的"新财产权"保障模式无疑极具特点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法研究,分析、探求其背后的理论内涵,以为我国生成适合自身的保障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付利益 财产 社会法治国
原文传递
福利国家语境下的“新财产权”理论与相关制度实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杰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393-422,共30页
当代中国正在越来越把目光投入到国内民生问题,在相关的制度实践中,建设福利国家的方案作为一种理想图景充满着诱惑,来自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也具有珍贵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因此将考察在建设福利国家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 当代中国正在越来越把目光投入到国内民生问题,在相关的制度实践中,建设福利国家的方案作为一种理想图景充满着诱惑,来自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也具有珍贵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因此将考察在建设福利国家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曾经发生过的深刻变革与发展,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宪政、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发展历程的考察来回应和启示对中国相关经验与实践的思考。就上述主题,本文选取了财产权法律制度为考察和研究对象,通过对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古德伯格诉凯利一案和在此之前学者查尔斯·雷克的《新财产权》一文的深入分析,展示出福利国家的财产法律制度实践,以及"新财产权"理论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从登台到谢幕的历史过程。本文尝试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制度实践、学术话语加以梳理,作出初步的评价并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国家 凯利案 财产 效率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论新财产权视野下的行政给付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成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3-76,共4页
美国学者提出的"新财产权"理论,是在行政给付领域对财产权保护的新发展,是对公民生存权利这项最基本的人权的保护。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向纵深、全面发展,行政给付理论与实践定会带给当下中国带来积极、有益... 美国学者提出的"新财产权"理论,是在行政给付领域对财产权保护的新发展,是对公民生存权利这项最基本的人权的保护。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向纵深、全面发展,行政给付理论与实践定会带给当下中国带来积极、有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给付 财产 保障 和谐
下载PDF
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难题及其破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先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社会国分配正义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对私有财产剥夺与保护的悖论。这种悖论需要通过社会全体的道德认同来化解。生而平等是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原则,分配正义历来与平等对待伦理密不可分;以宪法基本原则呈现出来的社会国分配正义具有... 社会国分配正义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对私有财产剥夺与保护的悖论。这种悖论需要通过社会全体的道德认同来化解。生而平等是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原则,分配正义历来与平等对待伦理密不可分;以宪法基本原则呈现出来的社会国分配正义具有超阶层的道德魅力;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可以推演出社会保障给付是在保护公民的新财产权。经此层层论证,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认同不仅是可能的,且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国 分配正义 平等 衡平 财产
下载PDF
“新财产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权及法律保障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文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107,共6页
美国学者查尔斯·A·赖希的"新财产权"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政府开始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个人的财富越来越多地依附于政府,由政府供给产生的新型财富已成为新的财产权类型,这种权利类型需要特殊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 美国学者查尔斯·A·赖希的"新财产权"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政府开始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个人的财富越来越多地依附于政府,由政府供给产生的新型财富已成为新的财产权类型,这种权利类型需要特殊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作为现代国家典型的物质给付行为,社会救助对传统的财产权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救助权与"新财产权"在形式和本质上高度吻合。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和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的职能决定了国家应有所作为,社会救助的行动类型包括生活救助和急难救助,社会救助中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会引起法律责任的产生,这三者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社会救助权的义务谱系。按照"新财产权"理论,社会救助权应通过宪法规范、实体约束、程序保障和司法救济来构造自身的法律保障机制。唯有如此,社会救助实践才不会因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而显得随意和不确定,才能使社会救助不是"道义和慈善"行为而具备法治意义上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社会救助权 政府救济 法律保障
原文传递
论福利权作为一种新财产权——传统财产权理论的重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于彬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6-41,共6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财产权被作为人权的核心提出,与生命权、自由权并列。然而,自20世纪以来,福利国家的兴起带来了国家对公民原本私人生活领域的干预,福利问题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公民领受福利的属性受到了广...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财产权被作为人权的核心提出,与生命权、自由权并列。然而,自20世纪以来,福利国家的兴起带来了国家对公民原本私人生活领域的干预,福利问题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公民领受福利的属性受到了广泛讨论,将福利权视为一种新财产权的观点顺势而生,引发了广泛争议。从功能主义视角,可以从财产权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出财产权理论应当适应社会发展,这为财产权吸纳福利权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财产 福利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