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战略克制”?——“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有关大战略的论争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明昊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62,187,共30页
"9·11"事件以来,在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家实力陷入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就大战略问题展开论争,检讨"布什主义"的"战略短视"和"战略虚耗"弊端,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性质、范围... "9·11"事件以来,在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家实力陷入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就大战略问题展开论争,检讨"布什主义"的"战略短视"和"战略虚耗"弊端,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性质、范围和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目标,提出了新的大战略。这些大战略基本上都承认或暗示美国实力的有限性及美国单极地位的不可持续性,强调美国应采取"战略克制"。在这一大战略论争中,具有跨党派共识基础的"新自由国际主义"大战略模式对奥巴马政府产生了最为显著的影响,但其政策实践注重务实主义,对"选择性介入"、"离岸制衡"等各种大战略主张进行了"菜单点选"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理论 美国 大战略 离岸制衡 选择性介入 自由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中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间接路线与类型混合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雪莲 范为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48,125,共17页
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分地摒弃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模式,转移到了"选择性介入""新自由国际主义""间接路线"三种类型混合的模式上来。"选择性介入"... 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分地摒弃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模式,转移到了"选择性介入""新自由国际主义""间接路线"三种类型混合的模式上来。"选择性介入"使美国着力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压倒中国的集中性战略优势;"新自由国际主义"促使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以民主国家性质为基础的同盟网络;"间接路线"则使美国在东北亚利用地区国家间的纠纷、矛盾增强同盟凝聚力,扰乱中国心理稳定,保持地区适度紧张,形成有利于美国主导地位的局势。特朗普时期,"间接路线"越来越凸显,而类型混合的"组合拳"也有明显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加深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还使中国的周边环境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对此,中国应该从加强与美信息沟通、在非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战略妥协以及在共有原则上形成基本共识等三个层面明确彼此战略意图、缓释战略互疑。同时加强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协作关系,积极塑造东北亚"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东北亚 选择性介入 自由国际主义 间接路线
原文传递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志立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 大战略 国际秩序 伊肯伯里 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