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梁启超、胡适的初晤与“研究系”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洪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4,共6页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国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国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致使未能与胡适在11月23日如期会面,直到梁启超从欧洲回来以后,1920年3月21日两人才在林长民的家中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两位知识界领袖的初晤颇具象征意义,透露了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及新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某些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粱启超
胡适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研究系
思想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滥觞及其流变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世荣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50-59,共10页
新文化运动强势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时代帷幕,诸多思潮在“文化救国”的旗帜下如雨后春笋,骈兴错出,争鸣奔放。各种思想传播与践行过程中,以“全盘西化”“吉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为主要表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时之间甚...
新文化运动强势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时代帷幕,诸多思潮在“文化救国”的旗帜下如雨后春笋,骈兴错出,争鸣奔放。各种思想传播与践行过程中,以“全盘西化”“吉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为主要表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形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造成部分新知识分子群体在挽救近代民族危亡道路上的落差和挫败,并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对“近代中国诸问题”的正确认知,抑制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近代中国文化救国思想的选择性混乱。虽然历史虚无主义终究是无源之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但其思想流变之余孽深深隐藏在历史的尘埃和现实的夹缝中,稍有不慎就会探头而出,值得探究、反思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新
文化运动
历史虚无主义
思想流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新旧、中西之间: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对“他”字的改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莉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中国传统词汇中,"他"字为通性代词,即其本身并没有性别色彩,是女性、男性、中性的三位一体。在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了"她"和"它"字,将女性与中性色彩从"他"字中剥离,"他"...
在中国传统词汇中,"他"字为通性代词,即其本身并没有性别色彩,是女性、男性、中性的三位一体。在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了"她"和"它"字,将女性与中性色彩从"他"字中剥离,"他"字渐渐从一个三位一体的通性词代词,蜕化为与西文"He"相对应的中文代词,由此,"他"字浸染了浓重的男性性别色彩。但是为了避免应用的繁杂,新知识分子群体并没有彻底清除"他"字的通性含义,因此"他"字在中文里,又残留着三位一体的通性余韵。男性性别色彩与通性余韵,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面兼具于"他"字之中,使得现代中国书面语言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指代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新
旧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日西学输入看文化问题
4
作者
魏常海
《晋阳学刊》
1987年第1期49-52,共4页
近两年,知识界掀起“文化热”。人们热烈、诚挚地追求、探索文化问题,很发人深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问题的大讨论,常常是变革旧观念的舆论准备,是社会革新的思想先导,近代文化史上,东方传统面临西方文明的挑战时尤其是如此。因此...
近两年,知识界掀起“文化热”。人们热烈、诚挚地追求、探索文化问题,很发人深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问题的大讨论,常常是变革旧观念的舆论准备,是社会革新的思想先导,近代文化史上,东方传统面临西方文明的挑战时尤其是如此。因此,我们回顾一下近代西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境遇,也许有些意义。中国和日本与西方文化的接触,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差不多同时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输入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思想先导
近代西学
西方文明
近代文化
日本人
知识
界
西学书籍
二三十年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启超、胡适的初晤与“研究系”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洪斌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4,共6页
文摘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国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致使未能与胡适在11月23日如期会面,直到梁启超从欧洲回来以后,1920年3月21日两人才在林长民的家中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两位知识界领袖的初晤颇具象征意义,透露了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及新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某些迹象。
关键词
粱启超
胡适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研究系
思想转向
Keywords
Liang Qichao
Hu Shi
the New Intelligentsia
Yan Jiu Xi (an association for constitutional studies)
Change of Thought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滥觞及其流变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世荣
机构
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50-59,共10页
基金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21NXBZS04)。
文摘
新文化运动强势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时代帷幕,诸多思潮在“文化救国”的旗帜下如雨后春笋,骈兴错出,争鸣奔放。各种思想传播与践行过程中,以“全盘西化”“吉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为主要表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形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造成部分新知识分子群体在挽救近代民族危亡道路上的落差和挫败,并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对“近代中国诸问题”的正确认知,抑制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近代中国文化救国思想的选择性混乱。虽然历史虚无主义终究是无源之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但其思想流变之余孽深深隐藏在历史的尘埃和现实的夹缝中,稍有不慎就会探头而出,值得探究、反思和警惕。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新
文化运动
历史虚无主义
思想流变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新旧、中西之间: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对“他”字的改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莉莉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摘
在中国传统词汇中,"他"字为通性代词,即其本身并没有性别色彩,是女性、男性、中性的三位一体。在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了"她"和"它"字,将女性与中性色彩从"他"字中剥离,"他"字渐渐从一个三位一体的通性词代词,蜕化为与西文"He"相对应的中文代词,由此,"他"字浸染了浓重的男性性别色彩。但是为了避免应用的繁杂,新知识分子群体并没有彻底清除"他"字的通性含义,因此"他"字在中文里,又残留着三位一体的通性余韵。男性性别色彩与通性余韵,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面兼具于"他"字之中,使得现代中国书面语言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指代的困境。
关键词
“他”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新
旧观
分类号
G275.1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日西学输入看文化问题
4
作者
魏常海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晋阳学刊》
1987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摘
近两年,知识界掀起“文化热”。人们热烈、诚挚地追求、探索文化问题,很发人深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问题的大讨论,常常是变革旧观念的舆论准备,是社会革新的思想先导,近代文化史上,东方传统面临西方文明的挑战时尤其是如此。因此,我们回顾一下近代西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境遇,也许有些意义。中国和日本与西方文化的接触,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差不多同时开始的。
关键词
西学输入
新
知识分子
群体
思想先导
近代西学
西方文明
近代文化
日本人
知识
界
西学书籍
二三十年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梁启超、胡适的初晤与“研究系”的思想转向
朱洪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滥觞及其流变
李世荣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新旧、中西之间: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对“他”字的改造
王莉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中日西学输入看文化问题
魏常海
《晋阳学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