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2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生态用水量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215
1
作者 贾宝全 慈龙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以新疆为例 ,在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 ,依据部分试验资料及理论公式推导结果 ,确定了各类生态用水的用水定额 ,并以林业、草场资源等统计数据为依据 ,对新疆 1 995年的生态用水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 ,全疆生态用水总量... 以新疆为例 ,在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 ,依据部分试验资料及理论公式推导结果 ,确定了各类生态用水的用水定额 ,并以林业、草场资源等统计数据为依据 ,对新疆 1 995年的生态用水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 ,全疆生态用水总量达 2 3 7.9× 1 0 8m3。其地区分布情况是北疆占 1 7.8%,东疆占 5.4 %,南疆占 76.8%。就其类型而言 ,天然植被生态用水量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水 分类 用水定额 总量估算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变 被引量:278
2
作者 李锦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4-322,共19页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对新疆东部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对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深入分析,本文系统讨论了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的地壳形成与演化。该区古生代的构造单元被划分为阿尔泰地块、额尔齐斯断裂带、东准噶尔古生代造山带、准...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对新疆东部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对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深入分析,本文系统讨论了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的地壳形成与演化。该区古生代的构造单元被划分为阿尔泰地块、额尔齐斯断裂带、东准噶尔古生代造山带、准噶尔地块、东天山造山带和库鲁克塔格地块。该区古生代地壳构造演化包括震旦纪—石炭纪洋陆格局的变迁、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后碰撞壳幔相互作用等两个阶段。其洋陆格局的变迁包括古生代早期萨彦洋、早古生代阿尔曼太尔洋、晚古生代卡拉麦里洋、古生代北天山洋和南天山洋的打开与关闭,其中两个天山洋盆可能为一个洋盆,大体上可以对比为中亚地区的古亚洲洋北支斋桑洋,阿尔曼太洋和卡拉麦里洋可能为西伯利亚古陆的边缘洋盆;而古亚洲洋南支的乌拉尔—南天山洋向东是否延伸到新疆东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新疆东部的后碰撞构造演化包括三期重大地质事件:① 300 Ma 前后的以中酸性为主的大规模岩浆活动;② 280 Ma 前后的包括幔源岩浆在内的双峰式岩浆活动;③ 二叠纪中晚期(可能延续到三叠纪)的大规模地壳走滑运动。在此基础上,对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古亚洲洋演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仍然存在的主要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古生代 地质构造 地壳演化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研究 被引量:270
3
作者 董连慧 冯京 +4 位作者 刘德权 唐延龄 屈迅 王克卓 杨在峰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共15页
成矿单元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矿产勘查及预测评价的基础.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全面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新疆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首次对新疆Ⅳ级矿带进行了划分.新疆地跨古亚洲、秦祁昆及特提斯3大成矿域... 成矿单元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矿产勘查及预测评价的基础.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全面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新疆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首次对新疆Ⅳ级矿带进行了划分.新疆地跨古亚洲、秦祁昆及特提斯3大成矿域,此次共划分出阿尔泰、准噶尔、伊犁、塔里木、阿尔金-祁连、昆仑、巴颜喀拉-松潘、喀拉昆仑-三江8个Ⅱ级成矿省,24个Ⅲ级成矿带、84个Ⅳ级矿带,成矿单元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全国各省区中少见.在此基础上对各成矿单元的地质成矿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成矿域 成矿省 成矿带 方案
下载PDF
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 被引量:247
4
作者 王京彬 王玉往 何志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和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矿带(南带)3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带。在时间上东天山造山带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演化性:(1)吐哈盆地南缘奥陶—泥盆纪为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了包括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在内的古陆缘成矿系统;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古洋壳向北俯冲关闭,中天山地块增生拼贴到吐哈地块(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组成部分)南缘。(2)早石炭世(维宪期)沿康古尔缝合带再次拉张,形成石炭纪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及相应的层控成矿系统(VMS型铜锌矿床、火山岩型铁(铜)矿床、自然铜矿床),裂陷槽封闭过程中发育了夕卡岩型银多金属矿床。(3)早二叠世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跨构造单元发育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依据上述认识,对东天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提出了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大地构造 矿产勘查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近50a新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评估 被引量:225
5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2 位作者 王亚俊 杨青 黄玉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利用新疆比较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 ,分析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气候变化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又具有显明的区域性特点 :变暖脚步渐缓 ,增湿势头不减。与此相伴随的暴雪、暴雨、低温冷害和干旱等气候极值... 利用新疆比较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 ,分析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气候变化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又具有显明的区域性特点 :变暖脚步渐缓 ,增湿势头不减。与此相伴随的暴雪、暴雨、低温冷害和干旱等气候极值事件频频出现 ,而寒潮天气明显减少 ,导致冬季增温高于夏季 ,使新疆光热资源变幅及时空分布发生变化。近 5 0a ,尤其近 10多年来 ,气候的明显变温对新疆的生态与环境的变化有积极的影响 ,使新疆的农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变化 环境 环境影响评估
下载PDF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被引量:208
6
作者 胡汝骥 姜逢清 +1 位作者 王亚俊 樊自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天山西部地区为强劲。降水量、雪冰消融量和河川径流量连续增加至今日 ,导致平原湖泊水位持续上升 ,面积逐年扩大 ,早己干涸的湖盆也出现生机。与此同时 ,洪水灾害连年发生 ,而且越来越凶猛 ,不断出现百年 ,以至千年的洪峰。此间 ,植被环境改善 ,绿洲春色盎然 ,沙漠化止步 ,沙尘暴锐减。这种气候转变前景如何 ,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疆以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洪旱灾害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因而必须加强监测与研究 ,尽早做出正确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转变 信号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下载PDF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13
7
作者 薛燕 韩萍 冯国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平均增长 0 .2 7℃ /10a ,其中北疆地区为 0 .36℃ /10a ,南疆地区为 0 .2 0℃ /10a ,在地域分布上 ,气温平均增率具有西高东低 ,北大南小和山区高 ,平原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气温 变化趋势 地区性分布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39
8
作者 贾宝全 许英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2,共5页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材生态用水、低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之下又划分了若干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用水 概念 分类 新疆 水资源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4
9
作者 周华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新疆 生态评价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96
10
作者 李锦轶 肖序常 +3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朱宝清 冯益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笔者等根据近年研究,认为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演化,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早泥盆世初,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陆壳拉张,分裂成卡拉麦里有限洋盆;早泥盆世晚期,该洋盆开始聚敛收缩,早石炭世初洋盆闭合,两侧陆块连接;陆块... 笔者等根据近年研究,认为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演化,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早泥盆世初,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陆壳拉张,分裂成卡拉麦里有限洋盆;早泥盆世晚期,该洋盆开始聚敛收缩,早石炭世初洋盆闭合,两侧陆块连接;陆块连接带上发育由洋盆转化形成的陆间残余海盆;早石炭世末期,发生强烈褶皱造山运动,把已经连接的陆块最后焊接成一个板块。此后,该区进入板内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板块 构造 特征 新疆
下载PDF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被引量:190
11
作者 苏宏超 魏文寿 韩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 根据 77处国家水文、气象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近 5 0a来气温和蒸发两个气候要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新疆近 5 0a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 0 .2 7℃·10a-1.1987年以后的平均气温较 1986年以前有明显升高 ,尤其是北疆西部、北部和东疆地区增幅较大 ,达 0 .6~ 1.6℃ .新疆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幅以冬季为最大 ,夏季最小 ,但各季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新疆年蒸发量和干旱指数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气候转湿的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变化 蒸发 冬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对新疆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几个问题的简要评述 被引量:168
12
作者 李锦轶 肖序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5-419,共15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新疆地区前震旦纪构造格局、古生代洋盆打开与闭合的时限、北疆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新疆侏罗纪以来的陆内地壳演化、以及新疆地壳现今结构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等问题 ,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 新疆 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71
13
作者 毛景文 杨建民 +3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王志良 韩春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30,共8页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 ,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 (2 82± 2 0 )Ma。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 ,它晚于岛弧...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 ,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 (2 82± 2 0 )Ma。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 ,它晚于岛弧演化阶段 ,出现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同一时期形成。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 0 .2 4± 0 .0 4 ,γOs值平均为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地球化学 同位素测年 二叠纪 铜镍硫化物矿床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被引量:175
14
作者 韩宝福 何国琦 +1 位作者 王式洸 洪大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壳生长 地幔 花岗岩 新疆 岩浆活动 碰撞幔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8
15
作者 张旺锋 王振林 +3 位作者 余松烈 李少昆 房建 童文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 (Gossypiumhirsutum)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讨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机理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速率在盛铃期以前随密度增加明显增强 ,盛铃期以...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 (Gossypiumhirsutum)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讨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机理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速率在盛铃期以前随密度增加明显增强 ,盛铃期以后 ,低密度 6万株·hm-2 的群体光合速率仍为最低 ,高密度 30万株·hm-2 群体光合速率迅速下降 ,中密度 1 8万株·hm-2 则保持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与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相似 ,其峰值出现在盛铃期。冠层结构各指标的变化表现为 ,随密度增加平均叶簇倾角变大 ,株型变紧凑 ,但密度过大 ,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 ,冠层结构不良 ,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较快下降。增加密度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 ,但密度过高削弱了棉株个体发育 ,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早 ,造成单铃重降低。群体总光合物质累积与群体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时期呈显著正相关 ,籽棉产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仅在盛铃期和吐絮期呈显著正相关 ;生产上要实现棉花高产及超高产 ,应使棉花生育前期群体光合速率稳定上升 ,至盛铃期达到高峰值 ,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新疆 棉花 群体 光合作用 冠层结构 光合物质累积 光合速率 籽棉产量
下载PDF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 被引量:144
16
作者 马明国 董立新 王雪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利用 1981至 2 0 0 1年 8kmAVHRR数据 ,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 ,分析西北植被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 ,并模拟近 2 1aNDVI最大化值的变化趋势线和NDVI增长幅度 .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 7~ 8月达到年内最丰... 利用 1981至 2 0 0 1年 8kmAVHRR数据 ,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 ,分析西北植被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 ,并模拟近 2 1aNDVI最大化值的变化趋势线和NDVI增长幅度 .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 7~ 8月达到年内最丰盛 ;近 2 1a来植被覆盖存在普遍退化的趋势 ,且后 10a变化幅度大于前 10a变化幅度 ;在局部区域有植被改善的趋势 ,改善幅度小于退化幅度 .模拟结果表明 ,植被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北部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法 差值法 植被 年际变化 新疆 西北地区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8
17
作者 宁满秀 邢郦 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4,共7页
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为对象,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Model)对影响其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农业生产风险的大小、棉花专业化生产程度、总耕地面积、户主务农... 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为对象,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Model)对影响其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农业生产风险的大小、棉花专业化生产程度、总耕地面积、户主务农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户水平上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各因素,为将来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业保险 农业生产 农业风险机制 农业补贴 新疆
下载PDF
30种新疆沙生植物的结构及其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30
18
作者 黄振英 吴鸿 胡正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的叶片可归为正常型、全栅型、环栅型、不规则型、禾草型、退化型等6类。轴器官中普遍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一些植物形成异常结构;根的周皮发达;茎中基本组织/半径比率较大;部分植物形成同化枝,有的茎、叶中存在粘液细胞或结晶。按其适应沙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薄叶植物、多浆植物、肉茎植物以及卷叶植物等4类。沙生植物以不同的旱生结构特征和不同的方式适应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旱生结构 新疆 沙漠环境 生态适应
下载PDF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04
19
作者 陈东景 徐中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 ,新疆 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的数值是 - 0 .886 3hm2 ,总的消费“影...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 ,新疆 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的数值是 - 0 .886 3hm2 ,总的消费“影子区域”为 15 .7万km2 。新疆目前的发展现状不利于实现持续发展。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新疆 干旱地区 中国 生物物理指标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65
20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张达玉 范裕 刘帅 彭明兴 张建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8-502,共25页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岩浆岩非常发育,以花岗岩类分布最为广泛,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对觉罗塔格地区主要的花岗岩类岩体系统开展了地质特征研究并进行了同位素精确测年,报道了区内16个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镜儿泉...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岩浆岩非常发育,以花岗岩类分布最为广泛,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对觉罗塔格地区主要的花岗岩类岩体系统开展了地质特征研究并进行了同位素精确测年,报道了区内16个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镜儿泉岩体376.9±3.1Ma、西凤山岩体349.0±3.4Ma、石英滩岩体342±11Ma、长条山岩体337.4±2.8Ma、天目岩体320.2±3.1Ma、百灵山岩体317.7±3.7Ma、白石泉岩体303±18Ma、迪坎岩体288.0±2.5Ma、黄山岩体288±17Ma、白山东岩体284.5±4.5Ma、管道岩体284.1±5.8Ma、红石岩体282.7±4.2Ma、陇东岩体276.2±2.5Ma、多头山岩体271.7±5.5Ma、双岔沟岩体252.4±2.9Ma、土墩岩体246.2±2.6Ma,上述定年结果为研究区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及深部过程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支持。结合前人已有的部分年代学成果认为,觉罗塔格地区花岗岩类的形成年龄分布在386~230Ma之间,岩浆活动可分为晚泥盆世(386.5~369.5Ma)、早石炭世(349~330Ma)、晚石炭世-晚二叠世(320~252Ma)、早中三叠世(246~230Ma)等4个阶段。前3个阶段岩浆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逐渐变长、岩浆活动逐渐加剧的特点,并在第三阶段达到顶峰,而第四阶段岩浆活动则明显变弱。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在时空分布上表现为,自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阿奇山-雅满岛弧带→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岩体侵位由早到晚;自研究区东部→中西部→沿韧性剪切带,岩体侵位由老到新。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认为,觉罗塔格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花岗岩类在前碰撞阶段、主碰撞阶段、后碰撞阶段、板内阶段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均有发育,与花岗岩类在时间分布上的4个阶段完全对应,其中尤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花岗岩类的分布最广泛、岩浆活动最强烈。觉罗塔格地区与4个阶段花岗岩类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 花岗岩 后碰撞 地球动力学 觉罗塔格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