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曼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其晚期阶段,可导致最严重的视力丧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渗漏形成的主要因素,抗VEGF治疗是目前唯一实现多数患者视力改善并且停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因此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wAMD一线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治疗wAMD的抗VEGF药物主要有哌加他尼、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有固定式、按需式以及治疗和延长式治疗方案。Brolucizumab和abicipar pegol是2种新的抗VEGF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以上药物治疗wA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贝伐单克隆抗体与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洪超 黎晓新 谢锋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价在我国采用贝伐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与雷珠单克隆抗体( ranibizumab )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经济性。方法成本效用分析。构建了一个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根据视力定义了3个状态和1个死亡状态,模型周期为3个... 目的:评价在我国采用贝伐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与雷珠单克隆抗体( ranibizumab )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经济性。方法成本效用分析。构建了一个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根据视力定义了3个状态和1个死亡状态,模型周期为3个月,研究时限为10年。对多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基础分析中,雷珠单克隆抗体组相对于贝伐单克隆抗体组患者平均多获得0.007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但是平均成本增加了79.44万元,增量成本效用比( ICUR)为10923万元/QALY。在所有敏感性分析中,雷珠单克隆抗体组与贝伐单克隆抗体组相比的ICUR均高于248万元/QALY,与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雷珠单克隆抗体与贝伐单克隆抗体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给患者带来的QALY相近,但成本更高,ICUR明显高于我国社会能够接受的QALY阈值。与雷珠单克隆抗体相比,贝伐单克隆抗体治疗新生血管性AMD更加经济。(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26-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经济学评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克隆抗体 雷珠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017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共识解读 被引量:7
3
作者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1-605,共5页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在第1年治疗结束时(实际在进行第11个月的随访时),应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不延长治疗间隔即维持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或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最长可延长至12周。考虑不延长治疗间隔的标准是:持续性黄斑水肿但视力稳定、复发性黄斑水肿、水肿伴视力下降、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或任何其他渗出性疾病活动征象,威胁到视力需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时。对于干性黄斑(即没有黄斑渗出)和视力稳定患者,推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此外,如果视力和(或)解剖结果恶化,治疗间隔时间也可以缩短。对于黄斑无渗液的眼睛,可以考虑不进行治疗监测,完成一整年监测而不需要注射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出院。对在治疗延长期间疾病复发患者和因出院或终止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需恢复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的治疗方式。对于双眼nAMD患者,双眼均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时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
下载PDF
基因治疗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阳 张敬香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VEGF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谭英 冯卓蕾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流方案。抗VEGF治疗优点在于:足以帮助患者减少新生血管渗漏以恢复视力,但存在频繁注射和治疗不应答的问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流方案。抗VEGF治疗优点在于:足以帮助患者减少新生血管渗漏以恢复视力,但存在频繁注射和治疗不应答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增强抗VEGF药物耐久性及有效性,提出新的治疗方案、给药方式以及寻找新的抗VEGF治疗靶点等。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将在未来的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帮助减少患者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 糖尿病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梁从碧(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近视性黄斑变性、Best病、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脂质肉芽肿病等。SHRM与患者眼部椭圆体带缺失、瘢痕形成、外界膜损伤、黄斑萎缩及外层视网膜管型结构等关系密切,并与视力损害显著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消退部分SHRM,不同成分及特征的SHRM对治疗有不同的预后反应。明确nAMD中SHRM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后果,进一步加深临床对SHRM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VEGF治疗 视力预后 综述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方案的临床推荐 被引量:6
7
作者 石佳 孙大卫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前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首选治疗方法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于雷珠单抗临床研究数据,抗VEGF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案,不断得到优... 目前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首选治疗方法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于雷珠单抗临床研究数据,抗VEGF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案,不断得到优化.目前雷珠单抗治疗方案主要有:每月治疗方案、每两月治疗方案、每季度治疗方案、按需治疗(Pro Re Nata,PRN)方案、治疗并延长方案、观察与计划方案等.最初的每月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获得显著的视力提高;然而每月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PRN方案、每两个月治疗方案、每季度治疗方案等都可以减少患者的玻璃体注射次数,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治疗与延长方案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注射次数,同时也减少了随访次数,减少经济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珠单抗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脂质代谢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8
作者 宋维晨 陈雯 +1 位作者 池敬毅 祝文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32-1437,共6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视网膜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在nARMD的进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而这种关系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脂质代谢基因变异等。...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视网膜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在nARMD的进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而这种关系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脂质代谢基因变异等。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刺激氧化应激、抑制自噬,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和炎症反应,从而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黄斑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开发针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物证实了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是治疗nARMD的一种潜在有效策略。基于这一发现,文章对脂质代谢在nARMD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nARMD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自噬 脂质代谢相关药物治疗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新生血管性ARM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闵晓雪 周思睿 +2 位作者 牟佳 刘依琳 张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R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R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研究。纳入2017-0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n ARMD患者29例37眼。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前和治疗后1d,1wk,1mo及每月随访时均行OCTA检查,共随访3~6mo,观察抗VEGF治疗前后CNV病灶形态和大小、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血流灌注的变化。结果:n ARMD患者CNV病灶的组织结构中不成熟的结构、小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对抗VEGF的治疗应答反应较好;术前基线病灶面积为1. 27±1. 88mm2,术后第1d病灶面积为1. 13±1. 79mm2,CNV病灶在抗VEGF治疗后1d即可缩小,最终病灶大小稳定在1mo时的病灶面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抗VEGF治疗后3mo,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血流灌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0. 015)。结论:OCTA能够无创、清晰地显示n ARMD患者CNV病灶的细微结构变化和定量分析CNV病灶面积的变化。OCTA还能够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层显示,定量分析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在nARMD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视网膜下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嘉颖 李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36,共5页
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被定义为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混合的纤维血管结构,本质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伤口过度愈合的结果,这是导致nAMD患者终末期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nAMD患者终末期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被定义为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混合的纤维血管结构,本质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伤口过度愈合的结果,这是导致nAMD患者终末期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nAMD患者终末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向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过程被认为是影响SRFi形成的主要细胞基础。针对SRFi中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可能是未来终末期nAMD疾病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下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归芍地黄汤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楠楠 曹明芳 +3 位作者 李婧 梁慧颖 吴安迪 袁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1321-1334,共14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归芍地黄汤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能作用靶点和相关机制,并通过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中国传统医学公共数据库(TCMSP)确定归芍地黄汤的... 目的基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归芍地黄汤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能作用靶点和相关机制,并通过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中国传统医学公共数据库(TCMSP)确定归芍地黄汤的主要成分及靶标,绘制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图。通过整合GEO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疾病靶点进行预测。使用Venny在线平台确定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Hub),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归芍地黄汤核心成分与靶基因之间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免疫组化显示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渗漏情况,并验证其对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从GSE29801数据集中获得50个差异基因,筛选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34个。核心靶点包括白蛋白(ALB)、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过氧化氢酶(CA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对外来生物刺激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和创口愈合等生物学过程中,参与衰老、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相关途径。分子对接预测显示,归芍地黄汤核心成分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VEGFA、TNF-α、IL-6表现出稳定的结合。动物实验显示,归芍地黄汤减轻了激光造模诱导的眼底病变,下调了VEGF、TNF-α水平,且治疗前后BN大鼠p38 MAPK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结论归芍地黄汤可以减轻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渗漏大鼠视网膜病变,揭示了归芍地黄汤治疗新生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芍地黄汤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GEO数据库 网络药理学 山柰酚 槲皮素
原文传递
基于双模态深度学习模型诊断及鉴别诊断nAMD和PVC的研究
12
作者 崔英杰 袁立飞 +5 位作者 王艳辉 张胜娟 宋美娜 胡天翼 周庚显 王莉菲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开发基于双模态深度学习算法的自动区分眼底影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Wet-AMD-Net,用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nAMD... 目的:研究开发基于双模态深度学习算法的自动区分眼底影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Wet-AMD-Net,用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nAMD患者和PCV患者共5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筛选体征典型和图像分辨率高的影片图像,分别对图像中的异常征象进行人工标注和分类,采用VGG16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智能模型,用小样本进行训练,然后对模型的同构和异构以及不同的融合策略进行对比实验并与人工实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的123张彩色眼底影像和545张OCT影像,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F1值、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召回率、精确度分别达到0.9798、0.9550、0.9881、0.9792、0.9821,超过了4位眼科临床医生的平均水平。结论:基于双模态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结合眼底影像和OCT图像可准确诊断nAMD和PCV并实现二者的互相鉴别,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人工智能 双模态 深度学习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国内外超说明书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现状及相关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逸非 李光耀 张弨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3-818,共6页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但该用法尚未获得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广泛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国内却极为少见。本文综述了...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但该用法尚未获得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广泛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国内却极为少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超说明书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现状和管理经验,分析国内外应用差异的原因,为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超说明书用药 监管现状 政策
原文传递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邱梅园 吴沛霖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632-3637,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性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nA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抗VEGF治疗仍是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抗VEGF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疾病进展和视力丧失,但患者仍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性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nA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抗VEGF治疗仍是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抗VEGF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疾病进展和视力丧失,但患者仍需要频繁玻璃体腔注射,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改善疗效,针对传统抗VEGF治疗的替代方案相继出现,如新型抗VEGF药物、基因治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抑制剂、血管生成素/Tie信号通路药物、新型药物缓释系统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延长型及多靶点药物可供nAMD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Tie信号通路 新型药物缓释系统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党美佳 张小用 李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174-1176,F0003,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年升高,现已是65岁以上患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发病机制复杂。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在新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年升高,现已是65岁以上患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发病机制复杂。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和趋化因子(CK)等。现就这些细胞因子在nAM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MD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治疗和延长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情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巧雅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并在保存、提高视力方面取得明确效果。目前对于抗VEGF药物治疗注药方案尚无定论,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方案有固定间隔方案、PRN方案及治疗和延长(treat and extend,T&E)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E方案在保证患者视觉收益和减少注药次数方面具有优越性,受到较多学者的推荐,但具体注药次数及视觉收益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各类抗VEGF药物以T&E方案治疗nAMD的研究情况,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和延长方案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亚欣 柯晓云 +1 位作者 陈艳霞 胡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2-1735,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65岁以上人群视力损害和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主要影响中心视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已...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65岁以上人群视力损害和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主要影响中心视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反复注射或不应答,因此需探索新的治疗方式进一步完善当前治疗,为今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抗VEGF治疗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梅吟 但超 +2 位作者 王峥嵘 徐洋 姜晓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耐药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n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VEGF治疗,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将其分为耐药组(n=19)和非耐药组(...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耐药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n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VEGF治疗,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将其分为耐药组(n=19)和非耐药组(n=71),统计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与AMD类型、PED、椭圆体带完整性、积液、出血、BCVA、眼压、CRT异常有关(P<0.05),危险因素与性别和平均年龄无关(P>0.05);Ⅰ型CNV患者在VEGF治疗前后CRT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Ⅱ型CNV患者和混合型CNV患者治疗前后CR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抗VEGF治疗的耐药性发生的多因素为积液、PED、出血、AMD类型。结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对抗VEGF治疗出现耐药性与积液、出血和AMD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VEGF治疗 耐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BMP-6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丽 郝杨 +1 位作者 张智超 刘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 (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 (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作为nARM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1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CSMT)。通过ELISA法检测房水中BMP-6的浓度,流式微球技术(CBA)测量IL-6和VEGF的浓度。结果: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水平(35. 29±4. 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 04±2. 78pg/mL),而VEGF水平(93. 13±47. 2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1±13. 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房水中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rs=-0. 409,P=0. 015)。结论:nARMD患眼房水中BMP-6浓度下降,而VEGF浓度升高,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其可能参与nARM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6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8周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韩聪 杨义 +2 位作者 杨瑞 关婷婷 张文芳 《眼科》 CAS 2022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48周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nAMD患者30例。方法30例(30眼)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延长组(3+T&E组)16例和按...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48周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nAMD患者30例。方法30例(30眼)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延长组(3+T&E组)16例和按需给药组(3+PRN组)14例。患眼进行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注射,按治疗方案随访48周。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变化、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及玻璃体注药次数。结果失访4例,随访完成的26例患者中3+T&E组和3+PRN组分别为15例(15眼)和11例(11眼)。与基线相比,治疗后4、16、20、32、48周,3+T&E组平均BCVA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RN组平均BCVA提高,与基线相比,在治疗后4、16、2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0.097、0.090),第3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5);两组治疗后平均CRT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4、16、20、32、48周,两组患眼平均BCVA提高、CRT降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48周,3+T&E组CNV面积为(0.06±0.12)mm^(2),比基线的(4.45±6.61)mm^(2)明显减小(P=0.017);3+PRN组CNV面积为(0.44±0.71)mm^(2),比基线的(3.94±3.93)mm^(2)明显减小(P=0.003),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6)。治疗后48周,3+T&E组与3+PRN组患者玻璃体注药平均次数分别为(6.33±1.35)、(6.09±2.70)次(P=0.788)。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任何时间点的平均眼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期间除1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外,其余患者无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柏西普治疗延长和按需给药两种方案治疗nAMD 48周均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学及视觉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给药方案 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