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慧 王丹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液系统疾病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国勇 古国荣 朱伟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小板变化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以来在我院待产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79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妇血小板变化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以来在我院待产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79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血小板表面特异、非特异性抗体,分析抗体量与新生儿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率为32.09%,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率(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会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根据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小板抗体的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避免造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伟峰 古国荣 谢国勇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是否有关联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的90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 目的探讨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是否有关联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的90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并分析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非特异性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关系更为密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小板减少会引起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母体非特异性、特异性血小板抗体阳性,引起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医生需在妊娠分娩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降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血小板抗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古国荣 朱伟峰 +1 位作者 周敏 谢国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待产且经检查患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血小板正常的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目的探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待产且经检查患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血小板正常的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8.16%,远高于血小板正常的健康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53.95%)明显比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27.63%)高,而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敏感度为41.46%,远低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敏感度(95.24%),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孕妇患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有关,孕妇血小板抗体检测有望成为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抗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及其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小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5例孕妇及卢湾区产院55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比较出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检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5例孕妇及卢湾区产院55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比较出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检测血小板减少孕妇的抗血小板抗体,再比较抗体阳性者和抗体阴性者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血小板减少孕妇组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孕妇组分娩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血小板抗体阳性孕妇组与抗血小板抗体阴性孕妇组相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常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护理人员需在妊娠分娩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治疗与护理,以减少胎儿和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护理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欲琦 刘翠青 《中国小儿血液》 2003年第2期93-95,92,共4页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调控机制 分子生物学 受体
下载PDF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平 范红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014-1015,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临床分析 妊娠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黏膜出 胎儿窘迫
下载PDF
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4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迅 陈月芬 马玉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7-939,94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围产期诊疗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至2021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ITP(血小板计数<30×109/L)孕妇44例,其中重症ITP 21例。观察患者在围产期的诊疗及...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围产期诊疗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至2021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ITP(血小板计数<30×109/L)孕妇44例,其中重症ITP 21例。观察患者在围产期的诊疗及母儿结局。结果:医院同期分娩总数为27268例,妊娠合并ITP 44例,发生率为1.6‰。44例患者中有7例为终止妊娠前转入我院,未行药物治疗,27例(61.4%)孕期单独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22.7%)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4例(9.1%),剖宫产终止妊娠40例(90.9%),产后出血2例(4.5%)。44例新生儿出生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3例(6.8%),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组的围产期输注血小板治疗量、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和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ITP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为主,血小板制剂可在出现出血症状时或围术期应用。妊娠合并ITP患者血小板计数<30×10^(9)/L,并不是终止妊娠和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增加监测频率,注重多学科合作,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应综合考虑,母儿结局整体较好,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母儿结局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9
作者 郭思维 杨璇 洪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32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并待产的血小板减少孕妇7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产检的血小板正常孕妇80例,将其列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均进行血小板抗... 目的分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并待产的血小板减少孕妇7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产检的血小板正常孕妇80例,将其列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比较2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统计观察组孕妇血小板抗体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7.18%%(2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3.85%(42/78),在血小板抗体阳性孕妇中有17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占40.48%(17/42)。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孕妇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具有紧密联系,及时对孕妇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能够为临床有效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小板抗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关性
下载PDF
第7例 新生儿反复便血伴面色苍白
10
作者 王玺 陈同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65-468,共4页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反复便 面色苍白 上海交通大学 皮肤出 大便带 医院就诊 患儿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多中心临床应用调查——基于中国10家单位的2 338例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雪原 陈秉宇 +8 位作者 周明 马现君 陈静 许红 蔡丹 胡俊 谢毓滨 桂嵘 王勇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血小板抗体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全国10家单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住院患者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血小板抗体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全国10家单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住院患者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FNAIT)、流产与死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结果 在收集的2 338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FNAIT患者、流产与死胎患者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未患上述疾病患者(对照组)高。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预防和诊断血小板输注无效、FNAIT、流产与死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均十分重要,应将其纳入上述情况的常规实验室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产 死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琦 梁梅英 +3 位作者 徐雪 窦莎 宋庆华 陈哲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孕妇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IT)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诊治并分娩的107例(3例双胎)ITP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第1~5天新生儿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孕妇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IT)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诊治并分娩的107例(3例双胎)ITP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第1~5天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将新生儿分为PIT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22例)和血小板正常组(8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新生儿PIT的发生与孕妇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T组与血小板正常组孕妇年龄、ITP确诊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娩前血小板计数、妊娠期是否使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分娩孕周及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PIT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妊娠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22例新生儿PIT中,出生日血小板减低16例(73%),出生后第1~5天6例(27%);出生日出现血小板最低值7例(32%),出生后3日内出现20例(91%)。结论新生儿PIT的发生可能与ITP孕妇年龄、诊断时间、妊娠期血小板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接受治疗及分娩方式无关。但应严密监测新生儿出生当日及5天内血小板水平,及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海燕 张健 傅燕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预后及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将89例新生儿NT患儿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分析NT相关因素、治疗、预后及与危重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明...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预后及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将89例新生儿NT患儿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分析NT相关因素、治疗、预后及与危重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红细胞计数、危重评分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0.01),C反应蛋白、败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0.01)。结论:感染是NT的最主要因素,血小板减少程度与危重评分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及时病因治疗至关重要,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危重评分 感染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梁梅英 +2 位作者 杨慧霞 徐雪 张晓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77,共8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ITP患者病情可随妊娠的进展而加重,导致妊娠期及分娩期出血风险增加,部分妊娠合并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规范管理妊娠合并ITP可以有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ITP患者病情可随妊娠的进展而加重,导致妊娠期及分娩期出血风险增加,部分妊娠合并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规范管理妊娠合并ITP可以有效降低ITP患者的出血风险,改善母儿结局。但因妊娠合并ITP发生率较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存在诊疗不规范及过度诊疗现象。为进一步规范ITP的妊娠期管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为我国妊娠合并ITP的诊治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风险 循证医学证据 母儿结局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 专家共识 分娩期
原文传递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智利 马德冉 +3 位作者 韩利霞 王乐 陈静 刘景汉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MASPAT)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名NT患儿和其中18名患儿的母亲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MASPAT)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名NT患儿和其中18名患儿的母亲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观察组)和阴性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发病时间、颅内出血情况,分析组间差异,对比2组随机输注患儿的24 h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值(24 h CCI)。结果本组患儿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0.91%(23/110)。观察组与对照组NT发病时间:≤72 h者分别为82.61%(19/23)vs 49.43%(43/87),>72 h者分别为17.39%(4/23)vs 50.57%(44/87)(P<0.05);颅内出血:60.87%(14/23)vs 31.03%(27/87)(P<0.05);对34名Plt<50×109/L需输注血小板的重症NT患儿采取随机输注,24 h CCI(×109/L)组间比较:≥7.5者分别为100%(7/7)vs 85.19%(23/27)(P>0.05)。结论免疫性NT患儿多为重症,发病时间急,伴有严重的颅内出血;免疫因素所致NT患儿可不做配型随机输注血小板,亦能达到预期疗效。对围生期血小板减少孕妇做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监测有助于降低NT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固相凝集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HPA基因多态性和交互作用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关联研究
16
作者 高润光 杨坤 +3 位作者 李北 岳晓静 张晓科 毕美霞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基因多态性和交互作用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关联,为NT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10月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NT患者105例为NT组,同期未诊断为NT的患儿124例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基因多态性和交互作用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关联,为NT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10月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NT患者105例为NT组,同期未诊断为NT的患儿124例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患儿HPA基因型,熔解曲线法分析扩增产物特异性。多因子降维分析(GMDR)软件GMDR 0.7评估HPA系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在NT中的风险。结果NT组和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不良孕史、肺部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出血、凝血异常、黄疸等相关指标在两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A1~6,15共七对等位基因位点频率分布在NT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A多态性1阶~7阶交互作用模型中第2阶(HPA-3,15)模型的均衡检验准确度(0.7821)最高,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最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4阶模型次之,均衡检验准确度为0.7695,交叉验证一致性为9/1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阶、3阶、4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阶模型的均衡检验准确度(0.7821)最高,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最大,HPA-3和HPA-15在NT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洁 林海龙 林振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13-714,72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感染性疾病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占50%以...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感染性疾病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占50%以上,其中以生后感染为主。另一主要病因则是窒息,占27%左右,且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免疫、遗传等因素也占据一定的比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中皮肤瘀血瘀斑占25%,消化道出血占17%,但无临床症状者则占37%。大部分患儿经积极的病因治疗(抗感染及免疫治疗等)能好转,但存在窒息的患儿则可能由于原发病的因素导致预后不良。【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多样化,应早期控制感染,加强围生期预防工作,并寻求积极的病因及支持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宫内感染 窒息
原文传递
某医院2014-2016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卫晓慧 王静 白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7-99,102,共4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NT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74例新生儿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NTP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T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危... 目的调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NT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74例新生儿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NTP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T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74例新生儿NTP的发生率为7.49%(43/574),其中早发型NTP患儿中存在肺部疾病、细菌性感染、临床出血、血小板计数<50×10~9/L、死亡例数明显低于晚发型NTP患儿,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体质量、胎龄、宫内生长迟缓、宫内感染、产妇表面血小板抗体、GPⅡb/Ⅲa与新生儿发生NTP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是影响新生儿发生NTP的高危因素。结论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是影响新生儿发生NTP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便有效预防NT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孕妇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琼辉 邢丽莉 +2 位作者 刘捷 曾超美 严荔煌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结局,并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ITP产妇105例及...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结局,并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ITP产妇105例及其新生儿111例。结果111例新生儿中,41例(36.9%)发生NT(血小板计数<150×10^(9)/L),其中21例(51.2%)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但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及不良预后。NT组新生儿母亲妊娠前和妊娠期最低血小板计数较非NT组低;但产时母亲血小板计数及ITP病史年限无明显差异(P<0.05)。既往有NT分娩史对此次妊娠可能发生NT有较高预测价值(OR=8.070,95%CI:1.686~38.633)。结论妊娠合并ITP出现NT发生率高,但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NT的发生可能与ITP孕妇妊娠前和妊娠期最低血小板计数有关;既往有NT分娩史是预测本次分娩新生儿再次发生N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65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梅 何炎志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9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IVIG治疗,并根据IVIG用量分为大剂量组1 g/(kg·d)×2 d;小剂...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IVIG治疗,并根据IVIG用量分为大剂量组1 g/(kg·d)×2 d;小剂量组400 mg/(kg·d)×3~5 d;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3,5 d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升高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减少严重出血,同时避免大剂量IVIG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