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左玉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9,共12页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分类 十进法 新旧并行 四部之学 知识系统
下载PDF
以五部分类法为基础实行图书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庄虹 《甘肃科技》 2007年第12期143-145,120,共4页
以"丛书部"设置为象征的五部分类法出现于祁理孙的"四部汇",正式提出于《书目答问》。五部分类法是对传统四部分类法的继承和超越,而"丛书部"则是五部分类法的价值所在。"中图法"并不完全符合... 以"丛书部"设置为象征的五部分类法出现于祁理孙的"四部汇",正式提出于《书目答问》。五部分类法是对传统四部分类法的继承和超越,而"丛书部"则是五部分类法的价值所在。"中图法"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图书的现状,应以五部分类法为基础实行实行图书分类的"新旧并行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部分类法 丛书部 新旧并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