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现岭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08年第3期75-80,共6页
新文字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把新文字运动和冬学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其目的一是为了向广大边区农民宣传党的政策、纲领、路线,以图达到发动农民投身抗战,提高政治觉悟,巩固边区政权的作用;二是为了提高广... 新文字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把新文字运动和冬学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其目的一是为了向广大边区农民宣传党的政策、纲领、路线,以图达到发动农民投身抗战,提高政治觉悟,巩固边区政权的作用;二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以改变陕甘宁边区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在实际开办过程中,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的,但是由于新文字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未能解决以及冬学运动本身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提高边区群众文化水平的目的基本上未能达到,但新文字冬学运动的普遍开展,为建国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研究文字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文字冬学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述论
2
作者 崔明海 《武陵学刊》 2016年第6期69-76,共8页
在苏联经验与中国问题的互动影响中,中国共产党将汉字改革与文化大众化、阶级革命以及政权建设联系在一起,赋予汉字改革多重政治意义。从1940年试办到1943年中断,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利用组织力量,采用群众性的冬学形式推动了... 在苏联经验与中国问题的互动影响中,中国共产党将汉字改革与文化大众化、阶级革命以及政权建设联系在一起,赋予汉字改革多重政治意义。从1940年试办到1943年中断,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利用组织力量,采用群众性的冬学形式推动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展。但由于抗战后期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制约,部分民众对新文字的怀疑、新文字冬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文字与文化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产生的种种矛盾等原因,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不得不中断推行。中国共产党关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对建国初期的文字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汉字改革 陕甘宁边区 文字冬学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的历史作用
3
作者 常苗苗 《新丝路(中旬)》 2019年第1期0020-0021,共2页
民主革命时期,为推进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群众中推行冬学运动。开展冬学运动的目的是使仍处于文盲状态,或者对政治和革命无所知的群众得到一定的学习和教育。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的开展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产... 民主革命时期,为推进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群众中推行冬学运动。开展冬学运动的目的是使仍处于文盲状态,或者对政治和革命无所知的群众得到一定的学习和教育。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的开展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产物,其在提升人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强化革命意识,推动边区的政治动员工作、促进了民主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文字冬学运动 历史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