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穆时英:划出两条轨迹的流星 |
吴义勤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7
|
|
2
|
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叙述模式的创新 |
朱彤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3
|
|
3
|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 |
李晓宁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
|
|
4
|
论穆时英小说的现代性 |
陈建飞
|
《文学港》
|
2005 |
2
|
|
5
|
“南北极”:穆时英小说的两种风格 |
王学振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6
|
从《公墓》看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表情技巧 |
戴剑波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7
|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人” |
张宁生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8
|
穆时英前后期小说的风格差异 |
陈喜珍
|
《丽水学院学报》
|
2005 |
0 |
|
9
|
新感觉派小说的自恋品性 |
毕金林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6 |
0 |
|
10
|
男性:模糊的存在——浅析刘呐鸥小说的男性塑造 |
李安
|
《魅力中国》
|
2010 |
0 |
|
11
|
上海都市景象的文学建构——论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
安忆萱
吴玉杰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2
|
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变异修辞艺术探析 |
辛海苗
梁龙飞
李文玲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3
|
新感觉小说“梦幻田园”的精神取向 |
毕金林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7 |
0 |
|
14
|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传统情结 |
黄献文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9 |
17
|
|
15
|
性启蒙与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张竞生与五四的色欲小说 |
彭小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6
|
各具异彩的文学景观——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比较论 |
文学武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17
|
论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 |
尹鸿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9
|
|
18
|
新感觉派小说与现代派诗歌的互动与共生──以《无轨列车》、《新文艺》与《现代》为中心 |
葛飞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19
|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
沈远川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8
|
|
20
|
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模式的更新 |
朱彤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