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历史现场 新寻精神价值——论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
1
作者 刘霞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61-68,共8页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纵坐标,以具体的作品为横坐标,在条分缕析中窥探十七年爱情小说与爱情书写存在的历史可能性以及应景而生、模式化的存在状态与书写状态,在耙梳整合中新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所体现出的文学、史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 十七年 小说 爱情书写
下载PDF
“寻乌调查”与中共革命的微观阐释——以对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史料补充为基础 被引量:13
2
作者 黎志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6期71-89,共19页
就史料的丰富性和互证性而言,位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寻乌县,极适合作为研究中共地方革命缘起过程的微观样本。这不仅得益于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未受农村或土地革命视野所局限的"寻乌调查",而且由于当地留存了许多可以印... 就史料的丰富性和互证性而言,位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寻乌县,极适合作为研究中共地方革命缘起过程的微观样本。这不仅得益于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未受农村或土地革命视野所局限的"寻乌调查",而且由于当地留存了许多可以印证、补充乃至更正《寻乌调查》的其他史料。以《寻乌调查》对革命的观察和记叙为基本线索,辅以寻乌当地族谱、当事人记录等史料,可以概括中共在寻乌的革命缘起过程,大致与三种因素的逐层演进密切相关:首先,清末以降的学校教育变革和北京、梅县、平远、赣州等旅外城市的辐射性影响,促使寻乌县的读书人呈现明显的代际分化,这种代际分化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读书人群体中的投射性反映,成为中共革命缘起的社会动因之一;其次,从传统士绅家庭和普通地主家庭中,寻乌县诞生了最早一批倾向革命或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既以革命思想、旅外参加社会运动的经历以及基于新兴社团的文化认同为其走向革命的引力,又潜在地含有与本县权势阶层或政见不同的读书人群体展开抗争的心理动机,由此在寻乌当地引发了革命分化的社会过程;最后,随着1927年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一些返乡的寻乌籍中共党员借助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旅外求学过程中形成或移植的社团组织,以及以兄弟血缘关系为核心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将国共分裂事件和寻乌当地的革命分化过程,由旧文化视野中的"秀才革命",放大为一场向底层社会广泛渗透的社会革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调查 中共地方革命 中山派 革命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