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学的实用理性主义与近代实证主义的会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6期30-35,共6页
论儒学的实用理性主义与近代实证主义的会通张允熠马克斯·韦伯(MaxWei。er,1869-1920)曾经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科学“仍停留在纯经验的水平上”,“正统儒教除了对纯粹的古物研究或者纯粹的实用项目感到... 论儒学的实用理性主义与近代实证主义的会通张允熠马克斯·韦伯(MaxWei。er,1869-1920)曾经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科学“仍停留在纯经验的水平上”,“正统儒教除了对纯粹的古物研究或者纯粹的实用项目感到兴趣以外,其他概无兴趣”、①“中国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理性 实用主义 胡适 儒学 冯友兰 新实在论 进化 归纳法 拒斥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
下载PDF
金岳霖关系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郁振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49-57,共9页
一、问题的提出金岳霖深受新实在论者如穆尔、罗索、斯波尔丁等人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但笔者认为,他的思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新实在论,在他的哲学中还可明显地看出绝对唯心主义者布拉德雷影响的痕迹,这一点,在金岳霖的研究中,... 一、问题的提出金岳霖深受新实在论者如穆尔、罗索、斯波尔丁等人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但笔者认为,他的思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新实在论,在他的哲学中还可明显地看出绝对唯心主义者布拉德雷影响的痕迹,这一点,在金岳霖的研究中,却鲜有论及者。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是一,绝对是大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外在关系 新实在论 知识 内在关系 绝对唯心主义 共相 内在关联 布拉德雷 本然
原文传递
论“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元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8-43,共6页
美英“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是我国文艺理论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文学木体论的来源之一,国内的文学本体论的呼唤者也自觉地向“新批评”派寻觅理论武器。“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认为“我们得回到诗本身,绝不能离开诗”,国内有人也提出... 美英“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是我国文艺理论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文学木体论的来源之一,国内的文学本体论的呼唤者也自觉地向“新批评”派寻觅理论武器。“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认为“我们得回到诗本身,绝不能离开诗”,国内有人也提出文学研究要“回复到自身”,由外到内,由着重考察文学的外部规律向深入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转移,即研究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文学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文学各种门类自身的结构方式和运动规律等等。文艺向审美属性和自身特殊规律转靠的过程中,文艺创作从a五倍节”t’于从物”a于十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文学本体 诗歌 研究文学 “张力” 艺术作品 新实在论 文艺 黑格尔 布鲁克斯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的后现代主义——以美国文论家里奇和德意新实在论为中心
4
作者 金惠敏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190,282,共11页
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但任何有意义的争辩和讨论都必须首先搞清对手的真实意谓,但恰恰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不少人已经是自说自话了。文章选取赞成后现代主义的美国理论家文森特·B.里奇作... 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但任何有意义的争辩和讨论都必须首先搞清对手的真实意谓,但恰恰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不少人已经是自说自话了。文章选取赞成后现代主义的美国理论家文森特·B.里奇作为一方,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德意新实在论作为另一方,进行粗线条梳理和简要评论。赞成方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风格、一种哲学、一个时期;反对方概括其特征为反讽化、非崇高化、去客体化,两方各有胜景和洞见。在这看似不同的描述中,实则存在着根本性的一致,即均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话语建构主义,突出话语对实在的遮蔽和取代。这一点确为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关键,不挣脱实在的牵制和限制,后现代主义哲学就不可能完成对主体性的解构,后现代主义艺术就不可能做到任意的拼贴。要之,后现代主义用话语颠覆了人类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后现代主义 里奇 新实在论
原文传递
冯友兰“新理学”若干问题刍议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承贵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50,128,共10页
冯友兰"新理学"的建构,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与批评,这些质疑与批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新理学"方法与宋明理学不适应;二是"新理学"的本体空虚不实。不过,客观而深入地理解"新理学"之后的判... 冯友兰"新理学"的建构,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与批评,这些质疑与批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新理学"方法与宋明理学不适应;二是"新理学"的本体空虚不实。不过,客观而深入地理解"新理学"之后的判断应该是:"新理学"方法并不必然地伤害宋明理学,而"新理学"的本体更非"空"所能涵盖。事实是,"新理学"的建构不仅显示了冯友兰缜密的思辩力,也说明其对中国哲学、宋明理学的精准把握,更透显出开辟中国哲学新方向的期许与努力。而"新理学"学术层面的价值尤为值得学界珍视:它既是中国哲学在形态上的有益尝试,也有经典诠释方法上的独特示范,更是哲学回应现实课题与表达生命关怀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理学 新实在论
原文传递
玄学本体论的逻辑构造——论金岳霖早期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国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2,共7页
作为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哲学家金岳霖,其玄学尽管融入了不少传统哲学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整个体系仍然表现为一种逻辑的构造。因为,作为其玄学体系基石的能、可能、式基本上表现为一些逻辑的设定;以能入于可能来说明现实世界的形成,并... 作为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哲学家金岳霖,其玄学尽管融入了不少传统哲学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整个体系仍然表现为一种逻辑的构造。因为,作为其玄学体系基石的能、可能、式基本上表现为一些逻辑的设定;以能入于可能来说明现实世界的形成,并未超出罗辑推绎之域。事实表明,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重建形而上学,是很难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新实在论 逻辑构造 玄学本体 黑格尔主义 重建形而上学 共相世界 逻辑分析 中国传统哲学 内在关系
下载PDF
文明对话视域中的人文科学研究——对汉学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7
作者 金惠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4,共10页
“汉学主义”作为对国外汉学的定性和批判是21世纪中国学术的一大景观,有较多的关注和较深入的讨论。但从对话论角度,尤其是将对话作为“个体间”对话即“间在”对话的观察还不多见。对话是个体之间的对话,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主客... “汉学主义”作为对国外汉学的定性和批判是21世纪中国学术的一大景观,有较多的关注和较深入的讨论。但从对话论角度,尤其是将对话作为“个体间”对话即“间在”对话的观察还不多见。对话是个体之间的对话,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主客体之间没有对话,而只有认识。汉学主义批评要求剔除学术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干扰而追求纯粹客观的知识,这在对话论看来就是一种实证主义的机械认识论。尽管其有效于自然科学,但施之于人文科学则是一种僭越。在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其中的异域异质研究,以对话论模式替代反映论模式应当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学术发展自身的逻辑演进,也是全球化时代以文明对话化解文明冲突之大势所趋和天理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人文科学 间在对话 后现代主义 新实在论
下载PDF
冯友兰早期哲学方法观及其转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海波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冯友兰早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坚持哲学方法即是科学方法。后来虽然短时期内受柏格森的影响,不过他仍然努力调和直觉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紧张。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冯友兰接受了实验主义和新实在论的影响,在开始阶段,更倾向于实... 冯友兰早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坚持哲学方法即是科学方法。后来虽然短时期内受柏格森的影响,不过他仍然努力调和直觉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紧张。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冯友兰接受了实验主义和新实在论的影响,在开始阶段,更倾向于实验主义方法,1926年前后则转向了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冯友兰对科学理性方法的坚持是很明显的,他也因此对梁漱溟的直觉主义方法采取批判的态度,否认直觉可以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这些都反映了冯友兰哲学方法观的理性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方法 科学方法 直觉 实验主义方法 新实在论
原文传递
冯友兰与新实在论——新理学逻辑分析法评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鉴平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66-72,共7页
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创作了新理学体系,影响颇大。新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和新实在论的结合。本文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此作些探讨,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经历了一场“古... 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创作了新理学体系,影响颇大。新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和新实在论的结合。本文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此作些探讨,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危境,“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何才能得解放?如何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和奴役?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向西方学习,并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反省,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先生 新实在论 理学 逻辑分析法 形式逻辑 程朱理学 哲学体系 逻辑分析方法 形而上学 四十年代
下载PDF
“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
10
作者 陈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66,55,共7页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是比较清楚的。本文的主旨,是对“新理学”形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进一步的分疏与检讨,将以深入了解“新理学”哲学理论建构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新理学”的形上学与传统理学的理气论作一些简要...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是比较清楚的。本文的主旨,是对“新理学”形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进一步的分疏与检讨,将以深入了解“新理学”哲学理论建构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新理学”的形上学与传统理学的理气论作一些简要的比较,以辩明二者的同与异,从而加深对二者的了解。 一、实与真 《新理学》一开始给出了三个基本概念,即“实际底事物”、“实际”、“真际”。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实际的事物”与“实际”的区别何在?照《新理学》说,“实际底事物是指有事实存在底事事物物”,“实际是指所有事实底存在者”(《三松堂全集》第四卷,第11页)。但这个定义还是不算明确,它没有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真际 形上学 “实际” 共相 实存 逻辑观念 体用 原道 新实在论
下载PDF
从中西哲学的会通看新理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5-70,共16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近代中西哲学会通交融的历史产物,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冯友兰引入了西方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净化传统的形而上学,但他又上承程朱理学,从逻辑上建构了以理、气、道体、大全为基本范畴的新形而上学...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近代中西哲学会通交融的历史产物,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冯友兰引入了西方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净化传统的形而上学,但他又上承程朱理学,从逻辑上建构了以理、气、道体、大全为基本范畴的新形而上学。第二,冯友兰力图融入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并接受其辩名(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的主张,但他又提出本然命题与实际命题之说,用辩名析理和所谓"负的方法"来沟通超验的理世界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伦理学方面,冯友兰赞同实证主义对道德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但他反对局限于此,认为哲学应与人生相联系,提出了因觉解程度不同而有的人生四种境界说,把进入天与人、真与善相统一的天地境界作为理想目标和逻辑终点。作者从中西哲学的会通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方面,对新理学的利弊得失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逻辑实证主义 理学 传统形而上学 逻辑分析方法 新实在论 中西哲学 天地境界 伦理学 分析命题
原文传递
世界存在吗?——论加布里埃尔、康德与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0,248,共9页
“世界”不仅是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但它的合法性却不断遭受着质疑。当代德国哲学家加布里埃尔提出的新实在论主张,各种事物都存在,但世界不存在。康德也持有类似观点,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对理性宇宙论提出了批... “世界”不仅是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但它的合法性却不断遭受着质疑。当代德国哲学家加布里埃尔提出的新实在论主张,各种事物都存在,但世界不存在。康德也持有类似观点,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对理性宇宙论提出了批评,并将“世界”规定为一个理性理念,认为它只具有实践意义,而不具有理论意义。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解释学一方面继承了康德关于“世界”概念的规定,另一方面则将“世界”规定为一种可显现者,这意味着对于“世界”这一哲学概念的合法性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在论 世界 理念 解释学
下载PDF
新理学与实用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玉民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一般认为,新实在论与神秘主义的不兼容,造成了新理学体系的分裂。这种判断源于对新实在论与新理学关系的误解。其实,新实在论并非新理学的唯一来源,实用主义亦是新理学的理论依据。在新理学中,新实在论在本体论上可保障神秘主义对象的... 一般认为,新实在论与神秘主义的不兼容,造成了新理学体系的分裂。这种判断源于对新实在论与新理学关系的误解。其实,新实在论并非新理学的唯一来源,实用主义亦是新理学的理论依据。在新理学中,新实在论在本体论上可保障神秘主义对象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则触及到不可知论的问题。不可知论恰是实用主义在新理学中的用武之地,冯友兰深入到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不可知论基础,将新理学的“气”与“境界”改造为契合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神秘主义对象。这样,以实用主义为中介,以不可知论为切入点,新实在论与神秘主义在新理学内部得以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理学 实用主义 新实在论 神秘主义
原文传递
人生理想的理性建构——论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国荣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74-77,共4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天道的考察为逻辑起点,而最后则归本于人道。在冯友兰看来,通过辨名析理以建构理世界,本身并不是目的。哲学的根本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进入理想的人生境界。作为近代中西哲学交融的历史产物,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既植根于传...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天道的考察为逻辑起点,而最后则归本于人道。在冯友兰看来,通过辨名析理以建构理世界,本身并不是目的。哲学的根本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进入理想的人生境界。作为近代中西哲学交融的历史产物,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既植根于传统哲学,又楔人了西方的实证主义。如果说实证论的融入赋予冯氏的人生哲学以某种近代的形态,那末,传统哲学的制约,则又使冯氏逸出了实证主义之辙,而在出入于两者之间的背后,则内含着多重理论意蕴。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觉解 人生哲学 理性建构 实证 新实在论 道德行为 人生理想 冯氏 元伦理学
下载PDF
《三体》中的语境主义原理——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骏骁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1期55-65,共11页
刘慈欣《三体》系列的成功看似带来了科幻文学的崛起,为“碎片化”“日常化”的文学和文化重新找回了“整体性”“宏大叙事”“超越性”的想象力,但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单纯。本文对《三体1》的文本及刘慈欣有关科幻创作的话语进行了详... 刘慈欣《三体》系列的成功看似带来了科幻文学的崛起,为“碎片化”“日常化”的文学和文化重新找回了“整体性”“宏大叙事”“超越性”的想象力,但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单纯。本文对《三体1》的文本及刘慈欣有关科幻创作的话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参照德莱尼的科幻理论以及马库斯·加布里埃尔的新实在论,并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为中心概念,使得贯穿刘慈欣科幻创作的“语境主义”原理得以显现,而这一原理作为一种思考和感性的模式,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解读世界意义的视角和框架,将我们所置身其中的现实相对化为一种偶然的虚拟现实和虚构,并在日常生活、人伦价值以及科学等意义场之间建构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三体》 新实在论 科幻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大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79-82,共4页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维也纳学派 逻辑分析 新实在论 中国哲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形而上学 理学》 “理”
下载PDF
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耀南 舒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43-47,76,共6页
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张耀南,舒文1939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主要是运用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Universals)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 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张耀南,舒文1939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主要是运用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Universals)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在冯友兰这部书里,“真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张东荪 冯友兰 “心” “理” 新实在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 理念说 柏拉图 “太极”
下载PDF
论“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书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88-93,共6页
论“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黄书进一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是由新实在论者培里提出的。培里及其他新实在论者认为,唯心主义的错误─—把认识对象看作仅仅存在于意识之中而不是独立的实在──来自于错误地利用了“自我中心... 论“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黄书进一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是由新实在论者培里提出的。培里及其他新实在论者认为,唯心主义的错误─—把认识对象看作仅仅存在于意识之中而不是独立的实在──来自于错误地利用了“自我中心困境”的难题。所谓“自我中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中心困境” 本体与认识 新实在论 唯心主义 方法 认识中心主义 形而上学 认识关系 主观 认识者
下载PDF
二十世纪实在论思潮(一)——西方现代哲学认识论问题述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忆江 《哲学动态》 1985年第7期39-44,共6页
实在论是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中各学派在传统、理论和观点上虽不尽一致,但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世界是实在的,认识对象的存在不依赖于主体和认识过程。作为本世纪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潮,实在... 实在论是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中各学派在传统、理论和观点上虽不尽一致,但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世界是实在的,认识对象的存在不依赖于主体和认识过程。作为本世纪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潮,实在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几经变化,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太格 逻辑 实在论 学派 自我中心困境 蕴涵关系 新实在论 主体 二十世纪 罗素
原文传递
“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成因及实质
20
作者 王天思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25-31,共7页
“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成因及实质王天思作为理性的事业,哲学的发展进程也有着紧密相扣的逻辑环节。诚然,哲学发展的逻辑环节不象在科学中那样严整,但在它发展的问题逻辑中,以问题形式出现的逻辑往往更加意味深长,这些问题是如此... “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成因及实质王天思作为理性的事业,哲学的发展进程也有着紧密相扣的逻辑环节。诚然,哲学发展的逻辑环节不象在科学中那样严整,但在它发展的问题逻辑中,以问题形式出现的逻辑往往更加意味深长,这些问题是如此重要,以至在以后的哲学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中心困境” 新实在论 描述 问题的成因 认识主体 本体 认识关系 认识 外部世界 人类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