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86
1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叶澜,女,福建南安人,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 叶澜,女,福建南安人,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研究》杂志学术顾问等职。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丛书、《新编教育学教程》、《“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澜教授 人物访谈 基础教育 教育理论 “生命” 实践教育学派 人性假设
原文传递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被引量:213
2
作者 叶澜 吴亚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49,共8页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 ,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 ,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 ,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 ,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深化过程与重要资源。“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与常规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第二阶段以原则性评价与比较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第三阶段以全程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统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 过程评价
原文传递
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被引量:151
3
作者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11,共6页
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叶澜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与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何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施展才华和建功立业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富... 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叶澜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与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何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施展才华和建功立业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富有时代性的热点问题。许多人从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 学生负担 教育 中小学 教育改革 考试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 时代性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9
4
作者 王建军 叶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叶澜 基础教育 人物采访 教育研究 价值取向 研究目标
原文传递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被引量:54
5
作者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11,共7页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影响,造成了现有教育的不适应。“新基础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所处时...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影响,造成了现有教育的不适应。“新基础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所处时代背景和学校教育变革的现状,强调社会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应实现自身的转型,即实现“转型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所处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策略主要是:调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导向,把重心放到深化学校转型的综合变革上;加强保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改革研究,加强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整合教育改革的多种资源,形成推进学校改革深化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基础教育 学校转型性变革
下载PDF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本土反思 被引量:53
6
作者 吴黛舒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9,共6页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纸上谈兵的解决也还是让有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论继续脱离“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实际。“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新型关系,并通过自己“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本土化 基础教育 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新基础教育"∶唤醒内生力才能提升教育质量 被引量:60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中国教育正面临新的历史挑战:从外延规模扩大转向内涵质量提升。质量崛起的关键是每一所学校焕发活力。“新基础教育”二十多年前似乎就预见到这一点。他们坚持扎根学校做“贴地式”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通道打通。他们发现,只有... 中国教育正面临新的历史挑战:从外延规模扩大转向内涵质量提升。质量崛起的关键是每一所学校焕发活力。“新基础教育”二十多年前似乎就预见到这一点。他们坚持扎根学校做“贴地式”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通道打通。他们发现,只有唤醒学校、校长、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推动学校整体变革转型,学校教育质量才会真正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质量 唤醒 解读 才能 理论与实践 质量提升 规模扩大
原文传递
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政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1,101,共8页
"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由"教书"为本转向通过教书来"育人",融通"教"与"育"。为此,"新基础教育"提出了对于"育人价值"内涵的独特认识,形成了&qu... "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由"教书"为本转向通过教书来"育人",融通"教"与"育"。为此,"新基础教育"提出了对于"育人价值"内涵的独特认识,形成了"育人价值"视野下教学价值观的结构化层次化理解,建构了"育人价值"的学科类结构,创生了育人价值观教学转化机制,培养了一批具有"育人价值"视野和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独特在于重视"学科的独特",实现"结构的关联",推动"过程的转化"。未来的挑战是:如何处理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关系,如何确立学科"育人价值"未来研究的深化方向,如何在凝练育人价值研究的"中国经验"中表述"中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育人价值 开发 转化
下载PDF
大学专业人员在协作开展学校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55
9
作者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共7页
"新基础教育"15年合作研究的经验表明,特定因素影响大学专业人员在伙伴协作开展中小学改革研究中的角色定位,大学专业人员在"主动深度介入"式合作研究中具有独特作用。以"研究性变革实践"为例,合作研究... "新基础教育"15年合作研究的经验表明,特定因素影响大学专业人员在伙伴协作开展中小学改革研究中的角色定位,大学专业人员在"主动深度介入"式合作研究中具有独特作用。以"研究性变革实践"为例,合作研究中理论与实践、两类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创生的新型关系之形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合作研究 大学专业人员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5
10
作者 叶澜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共4页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 探索性研究 问题提出 教育领域 发展状态
原文传递
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家成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改革 中国 问题意识 班级建设
原文传递
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四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由活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观。确认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 ,对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及课程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生命美学观 方法论意义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价值观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探究性学习——以数学为主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亚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2,共6页
“新基础教育”强调通过开发数学学科的育人资源来实现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通过探究性的数学学习,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中凝聚的数学智慧,并形成初... “新基础教育”强调通过开发数学学科的育人资源来实现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通过探究性的数学学习,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中凝聚的数学智慧,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心态。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和重组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有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法结构和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意识,并通过“长程两段”的教学方式才能具体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探究性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 中小学
下载PDF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被引量:32
14
作者 叶澜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第11期4-6,共3页
关键词 评价观 课堂教学 教条化 基础教育 改革性 素质教育目标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行为转化 教育教学行为
下载PDF
“对话”与“独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问题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小微 王凯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教育评价的理论走向是从“客观判断”到“理解式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式评价就要给受评者的反思性独白留下空间。新课程标准评价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由“客观”判断转向理解式对话的过程,并在有关方面实现了由简单引进向本土生成的转变... 教育评价的理论走向是从“客观判断”到“理解式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式评价就要给受评者的反思性独白留下空间。新课程标准评价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由“客观”判断转向理解式对话的过程,并在有关方面实现了由简单引进向本土生成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自陈与对话的交融,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自评与他评、内评与外评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课程标准评价 对话试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原文传递
探教育之所“是”,创学校全面育人新生活——新时期“新基础教育”研究再出发 被引量:31
16
作者 叶澜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16,共7页
人人作为自己生命的发展主体,共同创造学校新生活,享受教育活动所特有的生命四季,享受教育独有的尊严、活力与欢乐。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教育进入了新时期,“新基础教育”也进入了新时期。我没有想到,会在生命中遇到这... 人人作为自己生命的发展主体,共同创造学校新生活,享受教育活动所特有的生命四季,享受教育独有的尊严、活力与欢乐。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教育进入了新时期,“新基础教育”也进入了新时期。我没有想到,会在生命中遇到这么多真心实意在乎教育,在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乎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好校长、好老师,还有我们教育研究团队中的好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时期 全面育人 生活 学校 “是” 生命成长 享受教育
原文传递
什么是“教研组文化”?——“教研组文化”系列之一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政涛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共2页
关键词 教研组建设 文化思考 基础教育 学校转型 组织结构 研究与实践 基本策略 学校变革 文化转型 现代型
原文传递
“新基础教育”语丝 被引量:24
18
作者 叶澜 《基础教育》 2004年第5期2-3,共2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关键词 班级 基础教育 课堂 学生 精神发展 师生 教师 学校 生命活力 主动权
下载PDF
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与转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吴亚萍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0,共6页
“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逐层聚类的转化上,其学科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结构关联地教,互动生成地长。二十多年来,“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双向重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 “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逐层聚类的转化上,其学科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结构关联地教,互动生成地长。二十多年来,“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双向重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主要从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特征上做概要介绍。首先,“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逐层聚类的转化上;其次,“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结构关联地教,互动生成地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改革 育人价值 基础教育 开发 互动生成 研究成果 聚类 关联
原文传递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与融通转化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103,共6页
“新基础教育”认为,“育人价值”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包括三个层次:为育人打底的通识与互通价值,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学活动的跨界及融通价值。深度挖掘“育人价值”是真正落... “新基础教育”认为,“育人价值”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包括三个层次:为育人打底的通识与互通价值,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学活动的跨界及融通价值。深度挖掘“育人价值”是真正落实学科育人的前提,也是为“育人价值”的融通与转化创设有益条件的途径。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三个方面来挖掘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实现“育人价值”落地生根,真正由“教书”到“育人”,教师还需做好语文教学的融通与转化。融通内容包括:多学科育人资源的整体融通,多主体语文经验的有机融通,多科目教学资源的灵活融通,学校语文生活与学生家庭、社会生活的综合融通。转化策略包括:还学生权利,课堂教学重心下移的策略;克服“点状思维”“线性逻辑”,实施“有向开放一交互反馈一集聚生成”的开放与生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语文教学 育人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