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1 位作者 许可 刘如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癫痫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7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问世,作为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有效补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掌... 癫痫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7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逐渐问世,作为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有效补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掌握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药动学、疗效、耐受性等特点,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正确、合理、规范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代动力学 儿童癫痫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苗 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2期81-87,共7页
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由于新型抗癫痫药上市时间较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本文对9种新型抗癫痫药从作... 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由于新型抗癫痫药上市时间较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本文对9种新型抗癫痫药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作一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合理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联用新型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亚南 张媞 +3 位作者 徐善森 刘美 杨帆 肇丽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联用新型抗癫痫药(AEDs)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单用VPA和VPA联用托吡酯(TPM)、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联用药物(分为VPA组、VPA+TPM组、VPA+...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联用新型抗癫痫药(AEDs)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单用VPA和VPA联用托吡酯(TPM)、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联用药物(分为VPA组、VPA+TPM组、VPA+LEV组、VPA+LTG组及VPA+OXC组)及年龄分布情况(分为VPA1组和VPA2组)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血氨浓度及高血氨的发生情况。结果 VPA+TPM组和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42.39±16.40),(36.76±16.12)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分别有27例(20.30%)和13例(7.56%)患儿发生高血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LEV组与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9.25±18.04),(36.76±16.12)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分别为10.47%和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LTG组、VPA+OXC组与VPA2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3.22±15.70),(39.88±20.30),(34.02±17.76)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为5.13%,9.09%,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M能增加VPA升高血氨的风险,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VPA联用TPM时,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氨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新型抗癫痫 血氨浓度 高血氨
原文传递
新型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闫敏 武运红 +1 位作者 韩虹 石凯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对4~12岁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初次诊断癫痫患儿160例,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分别予口服TPM(40... 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对4~12岁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初次诊断癫痫患儿160例,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分别予口服TPM(40例)、OXC(40例)、LTG(40例)、LEV(40例)单药治疗,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包括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1.各试验组用药前多种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XC组治疗6、12个月后血Ca较治疗前减低[2.38(0.08)mmol/L比2.47(0.17)mmol/L、2.44(0.10)mmol/L比2.47(0.17)mmol/L],PTH较治疗前升高[37.64(17.52)ng/L比34.23(20.53)ng/L、40.74(16.15)ng/L比34.23(20.53)ng/L];TPM组治疗6、12个月血Ca较治疗前降低[2.40(0.11)mmol/L比2.42(0.10)mmol/L、2.41(0.09)mmol/L比2.42(0.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C组在治疗6、12个月血Ca低于LEV组[2.38(0.08)mmol/L比2.44(0.10)mmol/L、2.44(0.10)mmol/L比2.44(0.12)mmol/L]、LTG组[2.38(0.08)mmol/L比2.44(0.13)mmol/L、2.44(0.10)mmol/L比2.42(0.13)mmol/L],血PTH高于LEV组[37.64(17.52)ng/L比36.52(20.71)ng/L、40.74(16.15)ng/L比31.89(14.84)ng/L]、LTG组[37.64(17.52)ng/L比39.39(24.03)ng/L、40.74(16.15)ng/L比33.01(12.20)ng/L],TPM组在治疗12个月后血Ca低于LEV组[2.41(0.09)mmol/L比2.44(0.12)mmol/L]、LTG组[2.41(0.09)mmol/L比2.42(0.1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V、LTG对于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较小,TPM可能会使癫痫患儿血Ca下降;OXC可能会使血Ca降低,血PTH升高,导致患儿的骨转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骨代谢 癫痫 儿童
原文传递
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春 任惠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癫痫(epilepsy,Ep)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脑内神经元过度同步异常放电所致,其特点是发作性、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我国目前有癫痫患者600~700万。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包括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新型抗... 癫痫(epilepsy,Ep)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脑内神经元过度同步异常放电所致,其特点是发作性、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我国目前有癫痫患者600~700万。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包括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为苯基三嗪类,化学名为6-(2,3-二氯苯基)-1,2,4-三嗪-3,5-二胺,1992年被美国批准用于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1998年被批准用于单药治疗。LTG 具有广谱的抗癫痫作用,与其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少,有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蛋白结合率不高,也不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消除。现就近几年拉莫三嗪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拉莫三嗪 癫痫
下载PDF
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丽冰 吴志刚 +3 位作者 李济田 卢惠娴 杜韵华 吴伟博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比较一线的传统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为癫痫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随诊对269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按发作类型随机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单... 目的比较一线的传统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为癫痫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随诊对269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按发作类型随机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比较它们的一年保留率,并详细记录停药原因。结果一年保留率统计,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苯妥英钠63.5%、丙戊酸钠67.3%、卡马西平68.6%,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拉莫三嗪88.5%、托吡酯74.5%、奥卡西平75%,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一年保留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的原因方面,传统抗癫痫药物(52.5%)比新型抗癫痫药物(26.7%)更容易因为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较传统的抗癫痫药物高,提示对于新诊断癫痫患者应优先选择新型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率 癫痫 传统抗癫痫 新型抗癫痫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妹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难治性癫痫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途径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推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不易耐受。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brivaracetam、Carisbamate等疗效... 难治性癫痫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途径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推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不易耐受。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brivaracetam、Carisbamate等疗效显著且对肝功能损害小,药物间相互作用小;迷走神经刺激术、脑电刺激术、冷却法、放射疗法等物理疗法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拓宽新的思路;改良后的生酮饮食疗法其临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癫痫 新型抗癫痫 物理疗法 生酮饮食疗法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总体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雷革非 孙若鹏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0-494,共5页
近20年来,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s)的不断问世,儿童难治性癫痫(intractahle/refractoryepilepsy)的治疗有了一定改观,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难治性癫痫 儿童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斌 伍雪英 +1 位作者 宋晓征 刘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加巴喷丁 临床观察 治疗 新型抗癫痫 物管理局 神经性疼痛 有效剂量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保留率及长期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旭 卢秀英 +2 位作者 伍雪英 何进宇 周东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5种新型抗癫痫用药(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加巴喷丁)治疗的保留率及耐受性。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216例癫痫患者。经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随机分入5个治疗组(拉莫三嗪组57例,托吡酯组4... 目的研究5种新型抗癫痫用药(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加巴喷丁)治疗的保留率及耐受性。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216例癫痫患者。经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随机分入5个治疗组(拉莫三嗪组57例,托吡酯组42例,奥卡西平组49例,左乙拉西坦组47例,加巴喷丁组21例),分别予相应的5种药物口服治疗。每4周通过电话或面谈进行随访,记录发作的减少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放弃治疗的患者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每次随访的保留率:当前的服药人数/该药的起始入组人数×100%。观察随访结束后,采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观察随访,拉莫三嗪组的最终保留率最高(85.9%)、加巴喷丁组最低(14.3%);绝大部分患者在坚持服药24周后都能坚持服药到观察结束;导致停药的常见原因依次为:无效、皮疹、镇静和行为激越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保留率与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个体耐受情况、获得药物的途径便利性、服药的个体偏好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保留率 不良反应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弦 周盛年 孙跃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4-525,共2页
加巴喷丁即1-氨甲基-环已烷乙酸是新型抗癫痫药。1995年FDA批准加巴喷丁作为癫痫治疗的辅助药物,它与传统抗癫痫药联合应用可以降低癫痫发作频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巴喷丁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2002年加巴... 加巴喷丁即1-氨甲基-环已烷乙酸是新型抗癫痫药。1995年FDA批准加巴喷丁作为癫痫治疗的辅助药物,它与传统抗癫痫药联合应用可以降低癫痫发作频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巴喷丁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2002年加巴喷丁正式通过FDA的批准,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用药。2006年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提出药物治疗神经痛指南再次确定加巴喷丁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加巴喷丁 物治疗 新型抗癫痫 神经病理性疼痛 FDA批准 一线用 辅助
原文传递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凯旋 韦翊 +3 位作者 徐敏慧 苏金媚 包云光 赵仕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6期626-627,共2页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7‰,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可影响骨代谢及骨骼生长发育,因其发生过程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极少引起重视。托吡酯作为新型抗癫痫药,其对骨代谢的报道国内外较少。作者研究了单独服用托...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7‰,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可影响骨代谢及骨骼生长发育,因其发生过程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极少引起重视。托吡酯作为新型抗癫痫药,其对骨代谢的报道国内外较少。作者研究了单独服用托毗酯和单独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儿骨密度及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变化,并探讨了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患儿 丙戊酸钠 骨代谢 托吡酯 血清碱性磷酸酶 抗癫痫 骨骼生长发育 新型抗癫痫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51例癫痫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小祥 林力 胡小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不良反应监测 托吡酯治疗 癫痫患者 临床安全用 新型抗癫痫 物相互作用 抗癫痫作用 生物利用度 口服吸收 发生情况
原文传递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其防范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德 郑荣远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综合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国外文献中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SARs),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检索1990~2009年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新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从中筛选出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SARs... 目的:综合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国外文献中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SARs),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检索1990~2009年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新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从中筛选出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SARs的英文文献共132篇,将其SARs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加巴喷丁(GBP)可引起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诱发肌阵挛发作;拉莫三嗪(LTG)可引起严重皮疹、肝肾功能衰竭、弥散血管内凝血、致畸;左乙拉西坦(LEV)可引起抑郁、行为异常、自杀倾向;托吡酯(TPM)可引起抑郁、认知障碍、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肾结石;奥卡西平(OXC)可引起低钠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加重肌阵挛发作等。若能个体化选用抗癫痫新药,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降低用药风险。结论:已在我国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均有SARs,这些不良反应导致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在选用药物、监护治疗时必须熟悉与警惕这些新药的SARs,制定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严重不良反应 加巴啧丁 拉莫三嗪 托吡酯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强 丁美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详细总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抗癫痫作用机制、对成人及儿童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的添加治疗及单药治疗研究进展、安全性评价及常见不良反应、特异质性不良事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结... 详细总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抗癫痫作用机制、对成人及儿童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的添加治疗及单药治疗研究进展、安全性评价及常见不良反应、特异质性不良事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结论该药具有理想的药动学特性、较高的安全性及抗癫痫效能,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适应证扩大后已经可用于16岁以上人群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单药治疗、全面性发作癫痫中某些特定发作类型的添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新型抗癫痫
下载PDF
妥泰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楼东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妥泰 TOPIRAMATE 新型抗癫痫 癫痫患者 抗癫痫作用 治疗作用 托吡酯 实验室 第1例
下载PDF
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晏玉奎 胡建琴 张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93-799,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组和拉莫... 目的:比较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组和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组,以治疗后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和达“6月、1年和2年无发作”比例为观察指标,评估其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50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分为CBZ组(n=62)、LEV组(n=67)、OXC组(n=63)、LTG组(n=58)。通过Kaplan-Meier统计分析显示新型和传统AEDs治疗癫痫后初次发作时间,CBZ和OXC的疗效相当(Log-Rank=0.226,P=0.635),而CBZ优于LTG(Log-Rank=15.305,P=0.000)和LEV(Log-Rank=8.027,P=0.005);治疗失败时间,CBZ和LTG疗效相当(Log-Rank=0.127,P=0.721),而CBZ优于OXC、LE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000,P=0.008;Log-Rank=5.572,P=0.018)。“6月无发作”率依次为CBZ、LEV、LTG、OX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无发作”率和“2年无发作”率,依次为CBZ、LTG、OXC、LEV,其中CBZ均优于OXC和LEV(均P<0.05),但和L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有25例患者(10.0%)出现不良反应。CBZ的不良反应率为19.3%,高于LTG(8.6%)、OXC(7.9%)、LEV(4.5%)。结论:CBZ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效果优于OXC和LEV,特别是在治疗的早期阶段,与LTG相当,但副作用的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癫痫 新型抗癫痫 传统抗癫痫 疗效
下载PDF
传统和新型抗癫痫药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苗 朱珠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面对日益复杂的抗癫痫药应用状况,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6个传统抗癫痫药和9个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适应证及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 目的:面对日益复杂的抗癫痫药应用状况,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6个传统抗癫痫药和9个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适应证及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抗癫痫药合理选择的因素作一探讨。结果及结论:传统抗癫痫药仍被广泛应用,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更好、药物相互作用更少、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缺乏,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抗癫痫 新型抗癫痫 合理选择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九虎 张慧 乔丽曼 《海峡药学》 2009年第5期187-189,共3页
对于癫痫的防治可进行综合治疗,有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建立正常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病儿生活、饮食治疗、外科治疗。但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的基本手段为药物治疗。随着癫痫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新的药物,和新的剂型,本... 对于癫痫的防治可进行综合治疗,有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建立正常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病儿生活、饮食治疗、外科治疗。但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的基本手段为药物治疗。随着癫痫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新的药物,和新的剂型,本文现就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 传统或经典抗癫痫 新型抗癫痫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物针对儿童个体化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瑞瑞 盛晓燕 +2 位作者 赵侠 周颖 崔一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072-2076,共5页
目的:癫痫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顽症。为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法: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国内外有关新型儿童抗癫痫药个体化治疗的几种方法,包括利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治疗... 目的:癫痫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顽症。为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法: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国内外有关新型儿童抗癫痫药个体化治疗的几种方法,包括利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利用药物基因组学实现个体化治疗等的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唾液与血液药物浓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某些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已经成功建立;ABCB1、ABCC2基因等某些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耐药性癫痫有关。结论:可以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群体药动学模型成功建立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可能,但目前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测定基因多态性为耐药性癫痫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 儿童 个体化治疗 治疗物监测 群体动学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