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基础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琴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输电线路的设计应该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进一步研究基础优化的措施,同时也应加强新型基础的设计水平。对微型桩、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螺旋锚基础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输电线路设计工作现有的水平,使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都能适应... 输电线路的设计应该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进一步研究基础优化的措施,同时也应加强新型基础的设计水平。对微型桩、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螺旋锚基础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输电线路设计工作现有的水平,使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都能适应电网建设新环境的需求,此外还能达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 输电线路设计 应用 研究
下载PDF
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信可嘉 《山西电力》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随着大截面导线、多回路、特高压铁塔的出现,铁塔基础作用力也愈来愈大,为了降低基础耗量和基坑土石方量以及遵循全寿命周期理念,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展了对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其适应于大截面导线... 随着大截面导线、多回路、特高压铁塔的出现,铁塔基础作用力也愈来愈大,为了降低基础耗量和基坑土石方量以及遵循全寿命周期理念,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展了对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其适应于大截面导线、多回路、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 新型基础 基础 输电线路
下载PDF
窄基塔单桩十字梁自平衡基础极限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向锋 杨垂玮 +1 位作者 赵腾飞 黄模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2,共13页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能好、施工快捷且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窄基塔基础——单桩十字梁自平衡基础,在足尺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新型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建立土体-混凝土-钢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与混凝土...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能好、施工快捷且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窄基塔基础——单桩十字梁自平衡基础,在足尺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新型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建立土体-混凝土-钢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与混凝土的非线性接触,进行模型的加载-卸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到新型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并得到新型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薄弱位置及钢筋应力。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主筋轴力变化曲线及十字梁基础的裂缝发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呈缓变型或直线型,十字梁主筋轴力在上拔侧距十字梁底部0.5 m左右位置出现最大拉应力,在受压侧的十字梁与桩体交界面处存在最大压应力,单桩主筋拉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桩顶大约1.95 m处,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距桩顶大约0.94 m处;十字梁裂缝从十字梁根部下侧开始发展,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发生破坏,所得结论为新型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基塔 单桩 十字梁 新型基础 足尺试验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余松梅 《中国科技投资》 202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构建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应用到的技术类型非常广.为了能够提高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建设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在阐述新型基础测绘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目标以及要求进行归纳探讨,然后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现状进...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构建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应用到的技术类型非常广.为了能够提高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建设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在阐述新型基础测绘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目标以及要求进行归纳探讨,然后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随后对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 测绘体系 建设目标 要点
下载PDF
关于500kV输电线路新型基础技术经济的论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文发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11,共4页
以某50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型基础为研究对象,对带牛腿型原状土基础、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基础和新型预制格栅式拼装基础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论证上述基础在工程中运用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对新型基础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500KV输电线路 新型基础 适用性 经济性
下载PDF
海上风电新型复合筒型基础的监测系统
6
作者 贾晓辉 《价值工程》 2019年第14期87-90,共4页
本文以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项目为参照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海上风电新型基础——复合筒基础的监测系统,重点对复合筒型基础监测仪器设备的率定以及安装和埋设情况进行了描述,希望通过对复合筒基础的监测系统的介绍,为国内... 本文以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0MW海上风电项目为参照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海上风电新型基础——复合筒基础的监测系统,重点对复合筒型基础监测仪器设备的率定以及安装和埋设情况进行了描述,希望通过对复合筒基础的监测系统的介绍,为国内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和安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利于新型复合筒基础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新型基础 复合筒型基础 监测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241
7
作者 郭凯明 潘珊 颜色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80,共18页
中国在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部分转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本文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在供给侧所影响的具体生产技术和在需求侧... 中国在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部分转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本文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在供给侧所影响的具体生产技术和在需求侧所涉及的投资的产业来源构成上均存在差别。当制造业的资本产出弹性较高且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品替代弹性较低,或者制造业的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较高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将在供给侧通过提高制造业资本密集程度和实际产出比重推动制造业升级,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当生产来源上新型基础设施的服务业投入比重高于传统基础设施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将在需求侧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比重拉动服务业发展。本文关注到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正在转型,从这一视角发展了结构转型和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本文为新时代政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政府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结合点,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157
8
作者 刘艳红 黄雪涛 石博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回顾了历次中央和国家重要会议对“新基建”的表述,梳理了几种典型的有关中国“新基建”表述,主要有“七大领域说”“三个方面说”“新技术驱动说”“新要素说”;指出“新基建”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基建”包括5G网络、人工... 回顾了历次中央和国家重要会议对“新基建”的表述,梳理了几种典型的有关中国“新基建”表述,主要有“七大领域说”“三个方面说”“新技术驱动说”“新要素说”;指出“新基建”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基建”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充电桩这6个领域,广义的“新基建”范围除了狭义的“新基建”外,还包括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即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基于文献和新闻报道梳理,认为当前中国“新基建”(狭义口径)投资规模约为1万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预计未来5年内,“新基建”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尽管中国“新基建”规模巨大,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足、技术路线不确定风险、网络和信息安全、投融资机制不畅和结构失衡等方面。未来应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融资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监管政策,以此促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由支持特定企业发展向构建安全产业生态、丰富服务场景转型;财政政策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融资政策要注重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技术创新政策要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监管政策要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网络 工业互联网 数据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 被引量:148
9
作者 张夏恒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82,共11页
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与就业的重要力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疫情后纾困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与就业的重要力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疫情后纾困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问卷调研法,选取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际负责人,从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效用、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等11个问题入手,调查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及政策诉求等。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思维匮乏、数字化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障碍较大等问题。基于企业发展阶段、所在地区、规模等不同维度对中小企业进行的分类统计表明,在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数字化转型效用、数字化转型现状、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及政策诉求等方面,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与总样本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及大幅降低成本是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为有效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立足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诉求,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政策扶持作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牢固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构建数字化平台与网络,打造跨产业、跨环节的数字化协同体系,打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 政策诉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及其政策取向 被引量:133
10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8,共15页
近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新兴领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等特点,可以划分为数字创新基础... 近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新兴领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等特点,可以划分为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的基础设施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等类型。社会的技术经济形态需要与基础设施相适应,智慧社会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支撑,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支撑创新的智能化、创造新能力发展所需市场、助力新动能的孕育壮大、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赋能政府治理能力等机制助力智慧社会发展。推进“新基建”需要依据新型基础设施不确定性高、价值折旧快、竞争性强的特点,处理好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规制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如下政策取向:面向未来,政府引导;适度超前,小步快走;放松准入,多元参与;合理分工,企业先行;需求引导,竞争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社会 经济发展新动能
下载PDF
“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32
11
作者 郭朝先 王嘉琪 刘浩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3-21,共9页
社会、学界和政府部门对“新基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内核。“新基建”具有新技术、新高度、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治理等“六新”特征,是“新基建”为中国经济“赋能”的条件。“新基建”... 社会、学界和政府部门对“新基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内核。“新基建”具有新技术、新高度、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治理等“六新”特征,是“新基建”为中国经济“赋能”的条件。“新基建”具有3重属性,因而有3条途径可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1)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新基建”具有乘数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并且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更能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2)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3)作为数字化平台,“新基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新生态,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服务。其中,第1条途径是短期效果,后面2条途径具有长期效果。为有效发挥“新基建”的赋能效应,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建”与“用”、政府与市场、创新与治理等四大关系,促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 赋能 数字化平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06
12
作者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5-164,共10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推力,剖析并识别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整理了城市层面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推力,剖析并识别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整理了城市层面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以此作为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指标,然后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最后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视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2003—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从“量”和“质”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作用机制以及技术领域异质性。结果表明:①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该结论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弱内生性样本和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这种激励效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征。②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支撑效应、规模集聚效应和资金配置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量”和“质”的提升,但人力配置效应的作用渠道并未畅通。③智慧城市建设对替代能源生产类、交通类、能源节约类、废弃物管理类和行政监管与设计类的绿色技术创新“量”与“质”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但并未显著促进农林类和核能类的绿色技术创新。据此认为:未来应牢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底线,以智慧和绿色相结合的理念释放新型基础设施的创新红利;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抓手;统筹兼顾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多领域间协同互补的绿色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量”与“质” 智慧城市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84
13
作者 盛磊 杨白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需要为导向,以连接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支撑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软硬...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需要为导向,以连接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支撑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软硬兼备、协同融合等主要特征。下一步,可以将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为重点突破口,运用市场化、多样化创新金融工具,协同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和商业金融资金弥补投融资资金缺口。同时,要明确市场的主导和建设角色,强化政府引导职能,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活力,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投融资模式 经济发展动力
下载PDF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基本定位与技术路径 被引量:78
14
作者 陈军 刘建军 田海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8-1575,共8页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全面深入变革,对基础测绘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重大需求,自然资源部提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研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类...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全面深入变革,对基础测绘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重大需求,自然资源部提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研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实景三维信息产品,构建能与现实三维空间实时互联互通的数字三维空间,为数字中国提供新一代的三维时空信息框架,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产品与高水平时空信息服务。这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地方基础测绘的重大任务,也是一项涉及因素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的科技工程。要切实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应深化科学认知,厘清技术逻辑,明确基本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分析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发展背景,讨论了其基本定位和总体技术逻辑,提出了主要的技术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 实景三维 新型基础测绘 基本定位 技术路径
原文传递
“实体中国”与新型基础测绘的思考 被引量:77
15
作者 李成名 印洁 +2 位作者 刘晓丽 武鹏达 戴昭鑫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0-234,共5页
该文剖析了基础测绘体系从一个阶段升级转型到新的阶段不可或缺的4个核心内容,据此提出了新型基础测绘升级的直接目标与建设“实体中国”的最终目标,并从产品模式设计、施测方式精度、分级测绘方式、集约共享模式、全球统一编码、生产... 该文剖析了基础测绘体系从一个阶段升级转型到新的阶段不可或缺的4个核心内容,据此提出了新型基础测绘升级的直接目标与建设“实体中国”的最终目标,并从产品模式设计、施测方式精度、分级测绘方式、集约共享模式、全球统一编码、生产组织形式、按需组装服务、存储管理、质量评定方法9个方面设计提出了系统的构建思路,以及两步走的策略,凝练了需突破的安全体系改造、基于网络的变化发现、网络化立体获取、一体化智能处理、地图自动综合5项关键技术,厘清了与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实体中国”重大工程等其他相关任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地理实体 实体中国 时空大数据平台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71
16
作者 马荣 郭立宏 李梦欣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65,共8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全新的转型方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配置提供数据形式和智能形态的规范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可以充分规避规模不经济的严峻压力,缓解区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全新的转型方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配置提供数据形式和智能形态的规范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可以充分规避规模不经济的严峻压力,缓解区位之间的独立性和错位性,以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分配、城市产业集聚的自增强式效果。本文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层次架构以及转型方向的双向互动视阈中,提出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向信息网络模式构建、大数据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模式构建、5G产业模式构建转型,并认为高效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转型需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发展,激发新型基建潜力与优势;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转型;优化制度供给,提高基建运营与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产业集聚 创新动能 智能化 信息化
原文传递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71
17
作者 张帆 黄先锋 +3 位作者 高云龙 章若芝 周济安 张民瑶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1年第6期171-174,共4页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是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新型基础测绘相关的重大的国家级技术指南。本文结合各地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新型基础测绘试点项目的情况,对《大纲》中若干重点技术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是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新型基础测绘相关的重大的国家级技术指南。本文结合各地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新型基础测绘试点项目的情况,对《大纲》中若干重点技术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出思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中国 新型基础测绘 技术大纲 倾斜摄影测量 激光扫描
原文传递
新基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视角 被引量:53
18
作者 尚文思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200,共20页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未来补短板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义与狭义两种口径,对新基建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其产出弹性。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广义、狭义新基建的产出弹...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未来补短板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义与狭义两种口径,对新基建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其产出弹性。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广义、狭义新基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2、0.07。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工农业、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2004—2017年的模拟分析,发现新基建投资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速,但微弱抑制了生活性服务业比重上升。本文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对我国提升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大力度布局新基建,并且充分发挥其与垂直行业的紧密合作,促进相关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生产性服务业 产出弹性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新基建”提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吗 被引量:51
19
作者 伍先福 钟鹏 黄骁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80,共16页
“新基建”理论上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链优化、产业链重构、产业网络集聚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提升赋能。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利用2003—201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却发现:样本期间的“新基建”及其三个... “新基建”理论上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链优化、产业链重构、产业网络集聚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提升赋能。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利用2003—201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却发现:样本期间的“新基建”及其三个组成类型(“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创新基建”)均未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提升,说明“新基建”并不必然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在行业异质性上,“新基建”主要赋能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技术效率提升,而对其他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地区异质性上,“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对东部及东北地区的作用并不突出。本文认为,“新基建”的产业升级效应难以在短期内充分发挥,应将其视为有效投资,带动消费需求升级,长期内则可成为“双循环”赋能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效率 赋能
原文传递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 被引量:49
20
作者 潘教峰 万劲波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4,共10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以基础设施的代际飞跃为衡量,探讨了知识社会、智能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从形式与内容2个维度,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科技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以基础设施的代际飞跃为衡量,探讨了知识社会、智能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从形式与内容2个维度,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科技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国家安全与治理基础设施;基于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两大基础体系,探讨了面向2050年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成与结构;立足当前,提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投资计划、项目储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现代化强国 体系 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