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国学”论纲(下)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富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110,共26页
关键词 国学 论纲 经济关系 金钱关系 交易双方 政治关系 政治权力 合同契约 文化关系 契约关系 人与人 法制 精神 情感 理智
原文传递
“新国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富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3,共12页
本文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实际情况,阐释当前流行的“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局限性,认为“国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而应当将20世纪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将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将海外华人华文文化的研究,将中国当... 本文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实际情况,阐释当前流行的“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局限性,认为“国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而应当将20世纪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将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将海外华人华文文化的研究,将中国当代文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都包括在“国学”研究的范围之中,从而提出了“新国学”这一学术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学 中国 现代文学学科 古代文化
下载PDF
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以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典范意义为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5,156,共12页
近代以来"国学"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出的不同观念,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救亡意识主导下的、政治取向的国学观念,启蒙思潮主导下的、文化取向的国学意识,以世界汉学为参照的、学术研究的国学观念。近代国学概念的定义也可分为三种用... 近代以来"国学"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出的不同观念,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救亡意识主导下的、政治取向的国学观念,启蒙思潮主导下的、文化取向的国学意识,以世界汉学为参照的、学术研究的国学观念。近代国学概念的定义也可分为三种用法:第一种指遭遇西方文化冲击之前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体系;第二种为扩大的用法,即以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第三种是指近代以来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的体系,即国学研究。国学研究在近代的演进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学问方法上延续清代的考据学、训诂学,而在观念上导入近代文化意识;第二阶段的特色是呼应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方法和疑古思潮;第三阶段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突出代表的、汉学化的国学,即与世界汉学、世界学术接轨、合流的新的国学研究。近代国学名家的第一代以章太炎为代表,第二代是太炎门人所代表的北大学者,第三阶段的代表是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清华国学院学者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成绩,无愧于世界第一流的中国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重新认识1920年代的新国学运动和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典范与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学 国学研究 清华国学研究院
原文传递
我看“新国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的片断思考 被引量:19
4
作者 钱理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1,共8页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建立一种健全的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格局和秩序,任何一种思想、文化、学术派别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即每一个思想、文化学术的派别都得到应有的评价,既不肆意夸大,也不着意贬抑,在一个整体中实现、获得自己...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建立一种健全的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格局和秩序,任何一种思想、文化、学术派别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即每一个思想、文化学术的派别都得到应有的评价,既不肆意夸大,也不着意贬抑,在一个整体中实现、获得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现实的思想、文化、学术生态,距离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民族学术”的理想还很遥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国学”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含有内在的现实批判性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五四” 文学 学术格局
下载PDF
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协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91,158,共10页
中华大文化还有经史子集形式之外的“载体”———这就是《红楼梦》。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甲骨学代表了中华早期文化造诣;敦煌文化,可包括南北朝、隋唐这个极不寻常的文化历史大阶段;《红楼梦》,可包... 中华大文化还有经史子集形式之外的“载体”———这就是《红楼梦》。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甲骨学代表了中华早期文化造诣;敦煌文化,可包括南北朝、隋唐这个极不寻常的文化历史大阶段;《红楼梦》,可包括宋元明清这一大段历史的文化精神实质。三者都代表了一个重要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辉煌遗产。其“学”的形成,在于它的内涵底蕴的极其丰厚与“重新发现”。三者并列无愧。《红楼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文化状态的神奇表现。《红楼梦》是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从中国学术发展的本质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新国学”是时代推迁之势所带来的必然的演化发展。红学研究中有两条重要比喻未能引起重视。一是美国学者提出的《红楼梦》是“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主脉”的崭新命题。《红楼梦》不宜冠之“百科全书”,因似有“知识摆摊”之嫌;它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生命精气贯注、运行流动不息的“主脉”。二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华林”。贾宝玉并非要做一个“华林挽歌”的撰辞人,我们的红学也不能是为了“歌颂悲雾”而不礼赞“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国学 中华大文化 甲骨学 敦煌学
原文传递
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被引量:14
6
作者 方克立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31,共7页
国学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国学研究阶段;二是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保存国粹"、"整理国故"的阶段;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国学研究阶段。创建适应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要有分析的态... 国学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国学研究阶段;二是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保存国粹"、"整理国故"的阶段;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国学研究阶段。创建适应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要有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抵制国学运动中的复古主义和否定国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的国学 狭义的国学 国学 国学
原文传递
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后革命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中,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意味着一直依赖于革命正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了质疑,间接促成了它在大学的教学时数被普遍地压缩,学科对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力明... 在后革命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中,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意味着一直依赖于革命正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了质疑,间接促成了它在大学的教学时数被普遍地压缩,学科对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力明显地下降。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正当性,突出其作为新文学历史原点的意义,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艺术观念的差异性。对革命的反思,不能成为取消革命历史事实的理由。新文学不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而是沿着五四文学革命所开辟的方向走上了与现代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创作道路,而晚清文学的创新及其价值则要通过五四新文学的成就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学热的压力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反思自身的存在理由,同时也获得了动力来拓展其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学 后革命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纯文学”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国恩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91,共4页
陈国恩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纯文学",是在反对政治干涉文学的背景中提出的;90年代以后,纯文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批判对象而成为作家疏远民众生活的借口。何锡章等认为,"先锋文学"是通过隐性的语言革命来进... 陈国恩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纯文学",是在反对政治干涉文学的背景中提出的;90年代以后,纯文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批判对象而成为作家疏远民众生活的借口。何锡章等认为,"先锋文学"是通过隐性的语言革命来进行新叙事话语的实践,它的对文学史的贡献主要缘于它这一"语言反抗"的起点。李怡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围绕"启蒙"理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启蒙"到反启蒙背景上"国学"的提出再到"新国学",深刻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嬗变。贺芒认为,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工文学"近来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对作家底层身份的强调,使打工文学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但其艺术上的异质性元素则始终未获得承认。袁联波认为,建立成熟而富于民族意味的"写意戏剧"是一百年来中国戏剧家们的梦想,这一观念折射出的是中国戏剧界企图借助其来更新戏剧观念、开阔戏剧视野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先锋文学 国学 打工文学 写意戏剧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被引量:8
9
作者 江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5-99,共5页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学 价值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新国学”与“新文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6,共4页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文学” 中国 文化自由主义 学科建设 文化专题研究
下载PDF
向世界传播“和主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启正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第2期1-3,124,共4页
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和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展... 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和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和"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和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世界舆论 传播力 中国威胁论 中国文化 今日中国 发展方向 国学 文艺复兴时代
原文传递
生命体验、生存感受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创造——我看“新国学”的“根据”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怡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5,共6页
王富仁先生的“新国学”的设想实际上是关于现代中国文化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深刻思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代中国的新问题发言,如何具有发现和解决现代中国人生存与生命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中国学术的真正目标... 王富仁先生的“新国学”的设想实际上是关于现代中国文化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深刻思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代中国的新问题发言,如何具有发现和解决现代中国人生存与生命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中国学术的真正目标,是“国学”之于现代文化的“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便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真正返回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感受当中,并以此作为文化创造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生存感受 国学 根据
原文传递
新国学运动:跨世纪的文化浪漫主义——对新国学的文化确认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学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8,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国学热"现象,并不断升温,从知识界逐渐向社会其他领域扩散。"国学热"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浪漫主义倾向,是对业已逝去的古典文化的缅怀,是对情感家园的渴求,是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国学热"现象,并不断升温,从知识界逐渐向社会其他领域扩散。"国学热"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浪漫主义倾向,是对业已逝去的古典文化的缅怀,是对情感家园的渴求,是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民族情感的焦虑、价值危机的一种表征。这在情感领域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情感家园代替不了文化实践。历史实践证明,国学作为封建理性无法为现代化提供合理资源。如果国学越出情感家园的范围介入文化实践则对现代化进程并无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文化浪漫主义 情感家园 儒学
下载PDF
“新国学”的悬想 被引量:7
14
作者 萧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43,共2页
“新国学”的悬想萧兵很久听不到“国学”这个老名词了,近数十年我们只是说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可是此前,“国学”很流行。它大致近于西方人所谓“汉学(Sinology),亦即“中国学”。但似不止于此。它还有国粹的、国家级的或... “新国学”的悬想萧兵很久听不到“国学”这个老名词了,近数十年我们只是说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可是此前,“国学”很流行。它大致近于西方人所谓“汉学(Sinology),亦即“中国学”。但似不止于此。它还有国粹的、国家级的或国脉所在、正统所系的意思,很让抱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多重证据 现代性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传统学术 考据学 中国上古文化 卑之无甚高论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新国学·文化的华文文学·汉语新文学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富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142,共9页
朱寿桐先生将"汉语"这种语言形态视为"汉语新文学"的主要构成性要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他以此作为否定"国族意识"在学科分类中的作用,并对现行学科分类的意义做了近似笼统的否定,甚至将"五四"... 朱寿桐先生将"汉语"这种语言形态视为"汉语新文学"的主要构成性要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他以此作为否定"国族意识"在学科分类中的作用,并对现行学科分类的意义做了近似笼统的否定,甚至将"五四"文学革命也仅仅归结为白话文变革的时候,就令人难以苟同了。这里有一个"汉语"与"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也有一个"国族意识"与"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关系问题。"汉语新文学"的主词是"文学",而不是"汉语","汉语新文学"的理论基础应放在文学观上,而不应放在语言观上。同样,"国族意识"构不成文学创作的主导意识,"汉语新文学"可以超越"国族意识",却不能超越"文化共同体意识"。"文化的华文文学"概念将海外华文文学视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可以弥补"汉语新文学"论证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汉语新文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找回中华文学的统一性的努力,但这种努力是不可能通过对原来的分类方式的否定来实现的。我们必须在"汉语新文学"这个整体性学术概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避免将中国大陆文学研究者单方面建构起的"汉语新文学"就视为这个学术概念的真实无误的内涵,以使"汉语新文学"不但在形式上,也在文化内涵上成为一个动态的、协调发展的文学的乃至文化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汉语文学 华文文学 整体文学观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孤绝启蒙:持续与深化——王富仁先生的精神面相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怡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0,共5页
在对王富仁先生的追悼与缅怀中,高频率出现的词语是“启蒙”,的确,这可以说就是对先生毕生学术思想追求的精确概括。从《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到“鲁迅视角”下的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思潮研究,再到最近数年熔现代与传统于... 在对王富仁先生的追悼与缅怀中,高频率出现的词语是“启蒙”,的确,这可以说就是对先生毕生学术思想追求的精确概括。从《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到“鲁迅视角”下的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思潮研究,再到最近数年熔现代与传统于一炉的“新国学”研究,其实都折射出一种去除蒙昧、再认自我的精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启蒙”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富仁 精神 “启蒙” 中国现代 国学 现代与传统 思想追求 作家研究
原文传递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析国学发展新趋势
17
作者 杨欣玥 《品位·经典》 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带动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在生活中不光追求质量,还开始注重文化感,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为其核心内容。国潮背后其实是一种技术和思维的创新,是传统内容的新应用,不光为新时代国学发展提供了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带动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在生活中不光追求质量,还开始注重文化感,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为其核心内容。国潮背后其实是一种技术和思维的创新,是传统内容的新应用,不光为新时代国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 国学 途径
下载PDF
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1,共7页
郭沫若是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之一,在“20世纪中国作家、学者与书法文化”的课题研究视野中,当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的书法、书论及书法文化活动,都是其文化创造行为的具体体现,并构成“沫若文化”现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诗... 郭沫若是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之一,在“20世纪中国作家、学者与书法文化”的课题研究视野中,当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的书法、书论及书法文化活动,都是其文化创造行为的具体体现,并构成“沫若文化”现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诗及历史剧甚至在治学方面,郭沫若均曾出现了“江淹现象”,但他后期在现代书法文化追求和创造上却有着长足进展,并与其旧体诗词、联语的创作交相辉映。在“新国学”视野下整合学术文化并重估旧体文艺的价值与地位,确有重估郭沫若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书法文化 文化创造 国学
下载PDF
“新国学”建构与人文教育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克艳 李继凯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1-13,共3页
"振兴国学"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王富仁先生积极建构"新国学"的学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深刻之处不仅在于他为中国未来的学术发展指明了出路,更在于他在"新国学"积极建构过程中对人文精神... "振兴国学"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王富仁先生积极建构"新国学"的学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深刻之处不仅在于他为中国未来的学术发展指明了出路,更在于他在"新国学"积极建构过程中对人文精神缺失的忧虑和对人文教育的呼唤。由此,人文教育构成了"新国学"建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人文教育 积极建构
下载PDF
史料书讯
20
《新文学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3,102,113,180,184,共6页
刘勇 李春雨著《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本书以王富仁的学术思想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其“思想鲁迅”“新国学”等命题的突破性贡献,探讨了“作家论”“思想论”“现象论”的学术价值,同时对王富仁出现的学术... 刘勇 李春雨著《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本书以王富仁的学术思想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其“思想鲁迅”“新国学”等命题的突破性贡献,探讨了“作家论”“思想论”“现象论”的学术价值,同时对王富仁出现的学术背景、研究特点和价值影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王富仁的学术研究走进鲁迅,以鲁迅的思想魅力反观王富仁,不仅可以让读者在多维视野下把握其学术思想脉络,也为现代文学学科的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学科 鲁迅研究 思想魅力 作家论 国学 王富仁 学术背景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