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被引量:687
1
作者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3-1202,共10页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化现象描述与空间模式构建、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空心化效应与响应机制、整治潜力类型与优化调控等农村空心化命题研究;提炼并发展空心村演进的生命周期、代际演替空间型式、农村空心化动力学机制和农村空心化调控"三整合"等基础理论;结合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和聚落演进的影响要素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空心化调控的重点与研究主题;基于山东禹城市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禹城市空心化村庄整治的基本准则、发展理念与规划方案。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示范工程,重点研究空心化村庄整治引领新农村建设、耕地红线保障和城乡土地统筹配置"三位一体"目标的机制、政策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 空心村 乡村地理学 农村建设 禹城市
下载PDF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8
2
作者 刘彦随 刘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空心化发展,致使空心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农村空心化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针对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空心化发展,致使空心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农村空心化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针对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问题的创新研究领域和方向。在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空心化村庄用地结构与潜力、类型及演进规律,深入研究农村空心化情景模拟与调控、空心村整治规划示范与配套政策,以及空心化村庄整治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既是推进乡村地域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的需要,也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技决策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空心化 空心村 农村建设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363
3
作者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70,共8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沿海地区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2010年、2020年农业产值比重将降为8.0%和6.0%,农业劳动力比重将降为44.5%和32.2%。1990-2005年,沿海地区劳耕弹性系数为1.84,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力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期,乡村人口由3.06亿人降为2.19亿人,而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规模却在增大,未能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减少相挂钩。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乡村转型发展规律,重在科学规划、分区推进,通过优化城乡用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沿海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农业结构 农村建设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68
4
作者 王卫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软件"建设不同步等。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标准与尊重差异、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自身感到幸福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被引量:249
5
作者 陈玉福 孙虎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35,共9页
空心村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出现的一种乡村地域系统退化性演变的结果,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空心村现状调查、潜力评价和整治模式研究,对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 空心村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出现的一种乡村地域系统退化性演变的结果,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空心村现状调查、潜力评价和整治模式研究,对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禹城市为例,基于48个典型村庄、401份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意愿的农户问卷调查,重点开展了空心村整治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村庄普遍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宅基地闲置多,村庄建设规划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短缺等问题;农民对空心村整治的意愿强烈,87.0%的农户对推进空心村整治与中心村建设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围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推动农村空间重构、资源整合、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将国家战略同农民意愿有机结合,提出了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约型等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农村建设 村庄整治 农村空间重构 农户意愿 禹城市
原文传递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被引量:224
6
作者 吴理财 吴孔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 模式比较
下载PDF
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 被引量:140
7
作者 吕书良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9,共7页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为切入点,对大学生村官及政策进行系统归纳和提炼,并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政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为切入点,对大学生村官及政策进行系统归纳和提炼,并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其演变;从工作、生活、前途等方面剖析了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现状;通过对政策效应的分析,设计了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价模型,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综合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 思想政治教育 政策效应
原文传递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54
8
作者 韩松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32,共14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流转和土地利用,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将资本下乡和合作社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内,防止资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导致农民失业破产。应当采取严格的问责制度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流转和土地利用,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将资本下乡和合作社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内,防止资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导致农民失业破产。应当采取严格的问责制度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以制止地方政府权力对农民权益的侵害。同时要建立完善其他法律制度,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改革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政策,建立耕地复垦和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关于农民房屋转让的规定,允许房屋所有人与本集体共同对房屋和宅基作出处分,包括向城市人出卖房屋和宅基地,由集体取得建设用地(宅基地)的出让价值,由房屋所有人取得房屋的市场交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土地流转 承包地 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
原文传递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2
9
作者 温铁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6,共3页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张晓山、温铁军、苑鹏、黄祖辉教授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笔谈。张晓山教授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经营实力弱、承担风险能力差、不规范...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张晓山、温铁军、苑鹏、黄祖辉教授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笔谈。张晓山教授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经营实力弱、承担风险能力差、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呈现异质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政府政策的着力点是强化对政府扶持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的监管,保障扶持资金最大可能地让广大普通农户受益;引导农民社员通过入股和扩股向农产品销售、加工和流通环节发展,逐渐获取更多的合作社资产所有权、控制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分享初级农产品进入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温铁军教授认为,当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户分化、部门和资本"下乡"的格局下由强势主体"利益共谋"形成的,"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越来越多。只有向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才能真正成为承接财政"普惠制"投入的主要载体。同时,业务范围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金融、保险以及文化建设等众多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样化的业务节约交易费用,并强化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增强合作社自身的实力和吸引力,进而推动新型农民培育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苑鹏教授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应在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联合社问题、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等四个方面深刻反思和完善。立法目的应当突出合作社的农户目标导向,强调合作社作为维护广大农户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权益、提升农户市场竞争力的组织载体,是农户自我互助、为农户所利用的组织属性;在坚持已有法律名称的前提下,扩大法律的调整范围;明确合作社联合社的法人地位视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将联合社的金融服务功能严格限定在中介服务和成员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农民 农村建设 组织化程度 资源分配 普遍性
下载PDF
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被引量:103
10
作者 温家宝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3-9,共7页
关键词 农村综合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 农村建设 体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人口
原文传递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被引量:120
11
作者 黄爱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9,共6页
“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文化范畴”与“制度文化范畴”上进行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事实判断。农村体育的发展外部环境存在某种“弱中之强”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农村体育的现存优势逐步解决农村体育蕴涵的诸... “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文化范畴”与“制度文化范畴”上进行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事实判断。农村体育的发展外部环境存在某种“弱中之强”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农村体育的现存优势逐步解决农村体育蕴涵的诸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思路、找准农村体育与农村文化的契合点、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弱点 优势 农村建设 中国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被引量:109
12
作者 吕洪良 吕书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利于优化村级班子、健全村级治理,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 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利于优化村级班子、健全村级治理,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构筑人才高地、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增加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 村官政策
下载PDF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7
13
作者 郑新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农村 “十一五”规划 农业农村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 农村建设 农村发展 大战略
下载PDF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08
14
作者 邵琪伟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发展潜力 拉动内需 社会主义 旅游业 关联度
原文传递
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被引量:113
15
作者 温铁军 董筱丹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从村社理性视角分析了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进路。农村社区因能够内部化处理成员合作的交易成本,并形成组织租,而在要素配置与社会治理领域具有弱化风险、维护稳定的作用。这既可以提高农户的福祉水平,也有助... 从村社理性视角分析了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进路。农村社区因能够内部化处理成员合作的交易成本,并形成组织租,而在要素配置与社会治理领域具有弱化风险、维护稳定的作用。这既可以提高农户的福祉水平,也有助于实现整体社会的稳定,并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理性 组织租 乡村治理 农村建设
原文传递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94
16
作者 李炳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共6页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步骤。它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步骤。它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和把握实际操作要点,切实做到扎实稳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反哺农业 公共事业
原文传递
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93
17
作者 郭焕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 农村建设 中国特色 旅游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 笔谈 支援 扩大劳动就业 农民增收 国家旅游局
下载PDF
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差距的实证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 被引量:91
18
作者 何精华 岳海鹰 +2 位作者 杨瑞梅 董颖瑶 李婷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5,共5页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理论...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社会需求 公共服务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 被引量:101
19
作者 郧文聚 宇振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19,共7页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对策。主要结论为:在理论方面,应充分认识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加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高水土安全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做好3个层次的工作:战略规划上,应在已有规定和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整合景观特征保护和提升、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游憩网络等规划,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上,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在项目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大力提升土地整治在食物和能源生产、景观塑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安全和休闲游憩等方面的多功能性;项目工程设计上,应加强场地分析和生物生境修复,强化生态设计、景观持续性设计、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沟路林渠等景观要素上的应用。鉴于中国土地整治在生态景观建设理论认识、技术研发和推广上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十二五"土地整治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的重点对策: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和学科建设;把握农地和村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乡村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 农村建设
下载PDF
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98
20
作者 王德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4,共9页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重要特点是弹性城市化模式。弹性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从而确保了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稳健有序。弹性城市化的社会机制是接力式进城,是农民以具有绵延性和伸缩性的弹性家庭为单位,以半工半耕为生计模式,...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重要特点是弹性城市化模式。弹性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从而确保了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稳健有序。弹性城市化的社会机制是接力式进城,是农民以具有绵延性和伸缩性的弹性家庭为单位,以半工半耕为生计模式,以农村为根基、以城市为目标,通过接力式的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进城梦的过程。农村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接力式进城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继续发挥弹性城市化优势、支持农民接力式进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弹性城市化 接力式进城 集体所有制 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