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大华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 ,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新儒学思想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过程 ,五四时期 :批评科学主义 ,主张意志自由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探索文化出路 ,弘扬民族精神 ;...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 ,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新儒学思想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过程 ,五四时期 :批评科学主义 ,主张意志自由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探索文化出路 ,弘扬民族精神 ;五六十年代 :阐发儒家思想 ,倡导儒学复兴。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上述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化与变动 ,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然而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张氏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及其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缺乏认真研究。本文抛砖引玉 ,希望得到方家与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儒家思想 科学主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辨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宗桂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5期21-24,共4页
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伦理和价值系统日益崩解,帝国主义的对华军事和文化侵略日见加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愈益广泛。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批有着忧国忧民怀抱的知识分子,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地位,便极力弘扬儒学,恢复传统文化的... 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伦理和价值系统日益崩解,帝国主义的对华军事和文化侵略日见加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愈益广泛。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批有着忧国忧民怀抱的知识分子,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地位,便极力弘扬儒学,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以便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化,这可将其概括为“现代新儒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儒家 现代儒学 儒家思想 价值系统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兵 蒋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新儒家思想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人本审计文化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新儒家思想和人本审计文化密切相关,将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中,微观层面目标是培育人本文化,夯实个体素质基石;中观层面目标是弘扬和合文化,保障企业价值增长... 新儒家思想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人本审计文化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新儒家思想和人本审计文化密切相关,将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中,微观层面目标是培育人本文化,夯实个体素质基石;中观层面目标是弘扬和合文化,保障企业价值增长;宏观层面目标是传承家国文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的实施路径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人本审计思想引领,发挥新儒家思想自强不息的激励功能;推进人本审计制度建设,完善新儒家思想克己复礼的约束功能;注重人本审计行为改善,优化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协调功能;探索人本审计创新发展,实现新儒家思想返本开新的创造功能,以期构建科学、创新的人本审计文化,实现文化促审、文化强审,推动人本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人本审计 审计文化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其困顿──第三代新儒家思想论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毅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其困顿──第三代新儒家思想论析李毅一、儒家传统与传统的现代转化儒学的现代化,可以说是现代新儒家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使命。而儒家尽心立命的"内圣"之境,如何同世俗的科学民主融合贯通,始终又是现代新儒家必不可... 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其困顿──第三代新儒家思想论析李毅一、儒家传统与传统的现代转化儒学的现代化,可以说是现代新儒家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使命。而儒家尽心立命的"内圣"之境,如何同世俗的科学民主融合贯通,始终又是现代新儒家必不可解的难题。"第三代人物"若使现代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现代转化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刘述先 价值系统 杜维明 现代儒家 儒家理想 儒家人文精神
下载PDF
北溪《字义》与日本十七世纪哲学辞典的兴起 被引量:4
5
作者 约翰·艾伦·塔克 张加才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3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林罗山 十七世纪 儒学 儒家思想 日本朱子学 哲学 《四书集注》 概念体系 《近思录》 日本思想
下载PDF
儒家精神资源与21世纪——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6
作者 干春松 《开放时代》 1995年第1期30-34,共5页
应当恰当地区分“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以便让人们正确地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资源,理清封建意识与儒家精神之差别。 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应有放眼世界的胸襟,对世界文化资源中的其它种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的反思。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儒家精神 西方文化 儒家传统 儒家文化 杜维明 21世纪 儒家伦理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略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功 张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西汉中期 政治集团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 政治家 思想文化 论战 国家统一 略论
下载PDF
论儒之理学与心学和中国绘画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娟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直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弱项。与其说晚唐新儒家思想是唐五代隐逸水墨大山水的基础,毋宁说,作为官方哲学,新儒家的程朱理学更是宋代青绿大张的原因之一与学理画理之所在。本文就此提出绘画除了通常以"写实... 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直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弱项。与其说晚唐新儒家思想是唐五代隐逸水墨大山水的基础,毋宁说,作为官方哲学,新儒家的程朱理学更是宋代青绿大张的原因之一与学理画理之所在。本文就此提出绘画除了通常以"写实"、"写意"两分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中国画具有的"写真"之说;陆王心学则以"诚敬存之"、"自性"、"自悟",前所未有地强调了个体的尊严和内求诸己的独立精神。受了心学滋养的文人画家们亦在阳明哲学里备受鼓舞,并非文人画主流的这股画风却给文人画灌注了一股生气勃勃的力量,成为文人水墨画的时代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内在关联 儒家思想 青绿山水画 文人画家 美术史研究
原文传递
贺麟先生的新儒家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子嵩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贺麟先 儒家思想 文化作用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从张养浩的散曲创作看其人格美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星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三次出仕,两度退隐,最后,于陕西赈灾时以身殉职。纵观其诗文和散曲创作,可见其美好的人格风范。在思想上,张养浩吸取了传统儒学和新儒家思想的精华,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完善;在瘴气窒人的官场氛...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三次出仕,两度退隐,最后,于陕西赈灾时以身殉职。纵观其诗文和散曲创作,可见其美好的人格风范。在思想上,张养浩吸取了传统儒学和新儒家思想的精华,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完善;在瘴气窒人的官场氛围中,他独持操守,关心民间疾苦,约己奉公,赢得了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爱好自然,歌咏自然,他的退隐,有别于一般人的“避世”与“逃世”,而是追求品格上的完美。张养浩的人格境界,既属于当时的社会,又包含着个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养浩 散曲创作 人格美 陶渊明 儒家思想 人格完善 水仙子 人格境界 传统儒学 尚书省
下载PDF
宋玉《钓赋》与《庄子·说剑》和《荀子·强国》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宋玉《钓赋》是其作品中讽谏意识最为强烈、逻辑推理最为突出、政治思想倾向最为鲜明的优秀作品。在创作中,宋玉借鉴了《庄子.说剑》的艺术创作手法,吸纳了《荀子.强国》的治国理论,从而使他的《钓赋》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睿智。同... 宋玉《钓赋》是其作品中讽谏意识最为强烈、逻辑推理最为突出、政治思想倾向最为鲜明的优秀作品。在创作中,宋玉借鉴了《庄子.说剑》的艺术创作手法,吸纳了《荀子.强国》的治国理论,从而使他的《钓赋》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睿智。同时,也说明了宋玉的治国思想倾向应出于战国末期荀子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钓赋》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庄子·说剑》 《荀子·强国》 讽谏意识 逻辑推理 政治思想 艺术创作手法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理一分殊”在朱熹伦理学体系建构中的核心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2-88,共7页
一、“理一分殊”的内在涵义“理一分殊”在宋代新儒家思想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程颐首先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命题,他认为这是张载《西铭》的核心。因为“西铭明理一分殊”。
关键词 朱熹 伦理学 社会关系 儒家思想 孟子 道德规范 现实意义 分殊 道德本性 基本原则
原文传递
新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爽 赵柏森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6期230-231,共2页
班级文化建设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创设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新儒家思想重信仰、重礼乐、重社会与个体的人文精神,阐述了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彰显个... 班级文化建设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创设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新儒家思想重信仰、重礼乐、重社会与个体的人文精神,阐述了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彰显个体,相互示范及合理引导的班级文化建设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人文精神 班级文化
下载PDF
本心与道德自我──唐君毅中心观念的确立及限制
14
作者 樊之君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是对唐君毅心性哲学的基本范畴研究,亦即对其人生哲学、道德哲学的前提性批判,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唐氏整个新儒家思想的渊源、确立及流变。
关键词 唐君毅 心性哲学 儒家思想 中心观念 本心 道德自我
全文增补中
意义哲学的探索——刘述先新儒家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翔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6,共7页
刘述先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第三代新儒家中,刘述先的特点是从不隐饰自己在“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对儒家的钟爱,并几十年如一日在哲学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孜孜于以心性之学为核心的儒家哲学之现代重建。“意义哲学”的探... 刘述先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第三代新儒家中,刘述先的特点是从不隐饰自己在“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对儒家的钟爱,并几十年如一日在哲学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孜孜于以心性之学为核心的儒家哲学之现代重建。“意义哲学”的探索正是他数十年心血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现代西方哲学 形上学 儒家思想 牟宗三 中国哲学 儒家传统 方东美 儒家哲学 文化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新儒家·现代化——试论科玄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对新儒家的批判
16
作者 李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54-60,共7页
发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实证主义和新儒家三方有关“中国向何处去?” 的一次思想会战.所以,它的意义远非哲学思想能涵盖,这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原因之一.这场论战,名义上是主张西化的“科学派”... 发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实证主义和新儒家三方有关“中国向何处去?” 的一次思想会战.所以,它的意义远非哲学思想能涵盖,这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原因之一.这场论战,名义上是主张西化的“科学派”与主张东方化的“玄学派” 之争,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尽管双方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因果律等问题上争论不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者 “科玄论战” 张君 人生观 科学与人 “科学派” 科学与玄学 “玄学派” 瞿秋白
下载PDF
贺大陆版《唐君毅全集》的出版
17
作者 胡军 《当代儒学》 2018年第1期325-326,共2页
众所周知,由于近代以来历史形成的种种复杂原因,我们在研究或讨论中国现代文化或思想的时候,往往有这样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大陆的文化、港台的文化。以现代儒家思想研究为主,即有大陆新儒家思想与港台新儒家思想。唐君毅于1949... 众所周知,由于近代以来历史形成的种种复杂原因,我们在研究或讨论中国现代文化或思想的时候,往往有这样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大陆的文化、港台的文化。以现代儒家思想研究为主,即有大陆新儒家思想与港台新儒家思想。唐君毅于1949年后离开了大陆前往香港,并与其他学者一起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他的学术思想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前后逐渐系统化,并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于是他也就成为港台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大陆 中国现代文化 儒家思想 出版 全集 1949年 近代以来
下载PDF
论当代港台新儒家思想的特质
18
作者 龙佳解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6-100,共5页
论当代港台新儒家思想的特质龙佳解一当代港台新儒家是从它所身历的时代处境来思考,来提出自己的复兴儒学的使命的。牟宗三申言,“三统之说”是“就中国文化生命之发展并关联着今日时代之症结而开出”的(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 论当代港台新儒家思想的特质龙佳解一当代港台新儒家是从它所身历的时代处境来思考,来提出自己的复兴儒学的使命的。牟宗三申言,“三统之说”是“就中国文化生命之发展并关联着今日时代之症结而开出”的(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6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儒家思想 道德的形上学 唐君毅 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 道德理性 西方文化 生命精神 文化生命
下载PDF
论董仲舒更化思想及对汉武帝改革之影响
19
作者 汤其领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董仲舒 《汉书》 武帝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 《春秋》大一统 诸侯王 以德治国 文化思想 公孙弘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知识论向度——评刘爱军的《“识智”与“智知”——牟宗三知识论思想研究》
20
作者 胡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大陆学界对港台新儒家的关注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以后,从此研究性的著述不断。当然,完全可以意料的是,在这样的热切关注之中,牟宗三显然最为抢眼,因此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专著与论文持续涌现。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大陆学界对港台新儒家的关注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以后,从此研究性的著述不断。当然,完全可以意料的是,在这样的热切关注之中,牟宗三显然最为抢眼,因此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专著与论文持续涌现。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仔细阅读此类研究著述,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著述均是从新儒家的视角切入。这就表明学界关注的只是牟宗三的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知识论 哲学研究 中国现代 儒家思想 向度 80年代 20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