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被引量:105
1
作者 万俊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13,共10页
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已然成为国内外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话题。受时下国内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有关研讨的激励 ,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的视角 ,理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意义 ,通过重新阐释所谓“亚当·斯密问题”的知识社会学背景和... 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已然成为国内外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话题。受时下国内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有关研讨的激励 ,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的视角 ,理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意义 ,通过重新阐释所谓“亚当·斯密问题”的知识社会学背景和理论完整性 ,揭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亦即它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 (或合道德性 )与外在价值评价 (或道德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斯密问题" 经济伦理 道德维度
原文传递
斯密思想体系的一致性——“斯密问题”略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怀国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和经济理论的系统化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并引起了后世学者对其思想的深入、持续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者提出了所谓“斯密问题”,即斯密的两部...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和经济理论的系统化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并引起了后世学者对其思想的深入、持续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者提出了所谓“斯密问题”,即斯密的两部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思想体系 斯密问题 古典经济学
下载PDF
“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磊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92,共8页
理论界在"经济人假设"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用"二元人性"来为"经济人"辩护,不仅破坏了理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而且对人性的解读仍然是不得要领的;(二)用"斯密问题"... 理论界在"经济人假设"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用"二元人性"来为"经济人"辩护,不仅破坏了理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而且对人性的解读仍然是不得要领的;(二)用"斯密问题"来调和人性在现实中的矛盾与事无补,因为"斯密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三)把"经济人"当作人类历史的起点颠倒了真实的因果关系,因为"经济人"并不是历史的起点,而是历史的结果;(四)"理性"并不等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因为理性的结果既可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可能是"个人利益减量化";(五)痴迷于"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对"确定性"的偏爱,与"经济人假设"有着内在的关联,它充分暴露了现代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人性 斯密问题 理性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亚当·斯密与“亚当·斯密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聂文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3,共7页
关键词 斯密问题 亚当 《道德情操论》 19世纪中叶 关系问题 历史学派 人的本性 伦理学
原文传递
亚当·斯密的《道德感情论》与所谓“斯密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绍文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96,共6页
《道德感情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是亚当.斯密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斯密时代的"道德哲学"的一部分,从其全部内容来说也就是近代市民社会的社会科学。"Sentiments"一词不是汉语中的"情操"... 《道德感情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是亚当.斯密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斯密时代的"道德哲学"的一部分,从其全部内容来说也就是近代市民社会的社会科学。"Sentiments"一词不是汉语中的"情操",而是指"感情"或"情感"。"亚当.斯密问题"是一个莫须有的伪命题。亚当.斯密在《道德感情论》中为刚从封建专政黑暗的中世纪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中下层市民社会倡导的道德规律,公平、公正和正义,必将像太阳那样照亮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哲学 道德感情论 斯密问题
原文传递
道德难题的博弈论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倪瑞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博弈论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把博弈论引入到道德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道德难题。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为著名的有:霍布斯问题、斯密问题、罗尔斯问题,以及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博弈论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把博弈论引入到道德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道德难题。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为著名的有:霍布斯问题、斯密问题、罗尔斯问题,以及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博弈论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是从静态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动态的合作博弈,"一报还一报"策略的均衡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机制,实现仁爱原则、功利原则、正义原则和环保原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霍布斯问题 斯密问题 罗尔斯问题
下载PDF
“理性经济人”:意阈与批判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乐明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17,共5页
“理性经济人”不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解释人类行为的一把钥匙 ,也是其庞大经济学体系的重心和支点。本文通过重释“斯密问题” ,揭示了“理性经济人”假设所蕴涵的科学逻辑和局限 ,并对“自利原则”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 斯密问题 理性经济人 自利 经济学
下载PDF
“斯密问题”的三重意涵及其流变——兼论“斯密问题”何以为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欢 朱紫橙 杜丽群 《经济思想史学刊》 2024年第1期49-71,共23页
“斯密问题”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经典问题之一。基于思想史编史学研究视角,本文先后考察了该问题的三个版本。其中,前两个较早提出的、基于文本分析的“法国联系论”和“二元人性论”版本,随着学术界对斯密生平著作的挖掘整理及对其思... “斯密问题”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经典问题之一。基于思想史编史学研究视角,本文先后考察了该问题的三个版本。其中,前两个较早提出的、基于文本分析的“法国联系论”和“二元人性论”版本,随着学术界对斯密生平著作的挖掘整理及对其思想的整体性研究相继得到了澄清和解释。近年来兴起的“社会历史论”版本又提出,“斯密问题”本质上反映着商业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借助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本文指出“斯密问题”成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时代背景下学者们对商业社会之利弊评判的不同侧重:斯密同时代的学者希望借助商业秩序来开创人类社会的新历史阶段;德国历史学派是为了批判英国经济学、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斯密问题”的研究热潮则植根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背景。究其本质,“斯密问题”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着不同分析范式及其背后社会秩序观之间的张力,而并非斯密自身思想体系或者论证逻辑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经济思想史 编史学研究 社会历史分析 当代中国
原文传递
“斯密问题”的由来、新表征与破解机理
9
作者 刘一方 《经济论坛》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斯密问题”由德国历史学派提出并在学术界引发热议,主要形成了矛盾论、统一论和依情境讨论三种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密问题”在理论层面表现为行为主体“利己”与“顾他”间的矛盾,现实层面表现为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非偶... “斯密问题”由德国历史学派提出并在学术界引发热议,主要形成了矛盾论、统一论和依情境讨论三种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密问题”在理论层面表现为行为主体“利己”与“顾他”间的矛盾,现实层面表现为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非偶然性。这两个新的表征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桑塔费学派思想,各主体的行为选择不单出于“顾己”动机,还受环境、文化、习俗等影响产生“顾他”动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兼顾外在力量推动和内在动力驱动,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是破解机理的核心所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完善三次分配的重要性,体现出构建有爱社会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极强的潜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桑塔费学派 顾他偏好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下载PDF
所有制与所有权正义:马克思与“亚当·斯密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8,128,共8页
在一个有限的生活财富的世界中,交织于人与人之间种种关系的规则必然基于财富的一种交换和分配,形成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则。由此,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社会的最基本概念——所有权。它指涉的问题是:谁应该是所有者?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会... 在一个有限的生活财富的世界中,交织于人与人之间种种关系的规则必然基于财富的一种交换和分配,形成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则。由此,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社会的最基本概念——所有权。它指涉的问题是:谁应该是所有者?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会发现,所有权的产生和国家萌芽的出现是同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斯密问题 马克思 所有制 亚当 正义 人与物 所有者
原文传递
“斯密问题”再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燕飞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47,71,105,120,共7页
“斯密问题”指亚当.斯密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矛盾问题。已有研究证伪这一命题时没有区分“同情心”和“利他”两个概念,未切中问题要害。鉴于此,本文首先说明《道德情操论》中人性基础是“同情心”而非“利他心”... “斯密问题”指亚当.斯密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矛盾问题。已有研究证伪这一命题时没有区分“同情心”和“利他”两个概念,未切中问题要害。鉴于此,本文首先说明《道德情操论》中人性基础是“同情心”而非“利他心”,然后论述斯密思想体系中同情心对利己心的促进与约束作用,因此二者相互统一,并不矛盾,“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同情心 利他 利己 矛盾问题 约束作用 思想体系 代表作 道德 亚当
下载PDF
斯密人性悖论及其内在统一性——勿将现代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归源于斯密的自利人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富强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23,共12页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斯密,但斯密既在《国富论》中发展了自利心,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发展了同情心,两者表面上所呈现出的一种人性悖论就被称为“斯密问题”。实际上,斯密的人性假设是统一的:“利己”和“利他”只是人性二重性的真实反...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斯密,但斯密既在《国富论》中发展了自利心,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发展了同情心,两者表面上所呈现出的一种人性悖论就被称为“斯密问题”。实际上,斯密的人性假设是统一的:“利己”和“利他”只是人性二重性的真实反映,斯密将它们都建立“克己”的基础上,从而在经济界与道德界实现了人性观的统一。同时,斯密人性观也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相通:人类行为是从“己”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互惠的利他主义则是达到“为己”目的的有效手段,因而“为己利他”也就是人类合理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无形的手”的“预定协调”也是以“为己利他”行为机理为基础的。但是,现代经济学却舍掉“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所根基的伦理基础并将之转变为“经济人”假设,从而过度美化了现实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人性悖论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为己利他”
下载PDF
“斯密问题”:作为“问题”如何不可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新民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2-35,共4页
所谓“斯密问题” ,其实是由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 ;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 ,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 ,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 所谓“斯密问题” ,其实是由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 ;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 ,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 ,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守由“斯密问题”衍生而来的“斯密信条”去进行。而是需另想办法 ,致力于辟出一个构筑“现代经济伦理”或“现代伦理经济”理论的全新论域 ,以便经济学与伦理学有一个消除隔膜、共话彼此的同一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问题 经济学研究 现代伦理经济
下载PDF
利己利他“斯密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金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通过对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中关于"利己心"与"经济人"、"利他心"与"道德人",即"斯密问题"的概要阐释,提出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利己利他 看不见的手 斯密问题
下载PDF
斯密问题解读的合理思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斯密问题 《道德情操论》 解读 《国富论》 经济运行 人性假设 学术界 本性 矛盾 利他 利己
下载PDF
对“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解涛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但斯密在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公正"这一思想是斯密著作中所要...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但斯密在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公正"这一思想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科学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自利行为 情感共鸣 镜像神经元
原文传递
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道德赞同难题——评李家莲《情感的自然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17
作者 陈江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自《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以来,关于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在经济思想史上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中最令人瞩目、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由“斯密问题”引发的各种讨论。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生活,但谈到《国... 自《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以来,关于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在经济思想史上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中最令人瞩目、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由“斯密问题”引发的各种讨论。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生活,但谈到《国富论》的哲学基础及其所属的哲学传统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罗卫东曾指出,由于语言、学术兴趣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思想史 《国富论》 道德情感主义 斯密问题 哲学传统 学术兴趣 改革开放后
下载PDF
“斯密问题”的终结——兼论“茅于轼问题”的破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乡 李高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1,共11页
在国际斯密学研究领域,"斯密问题"既被从不同视角解读的众多研究者证明为伪问题,也被有些人认为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斯密问题"的问题之源在于斯密本身,在于斯密对道德的认知和判断、对经济道德的忽视... 在国际斯密学研究领域,"斯密问题"既被从不同视角解读的众多研究者证明为伪问题,也被有些人认为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斯密问题"的问题之源在于斯密本身,在于斯密对道德的认知和判断、对经济道德的忽视、对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割裂及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割裂,此即"伦理学只讲道德"、"经济学不讲道德"的斯密传统。道德的定义是自主不损人,存在两种道德即经济领域的经济道德和非经济领域的人格道德。经济人是道德人,经济学必须讲价值判断,要建立把经济学和伦理学融为一体的既讲道德又讲效率的"经济伦理学",如此才能从根源上终结斯密问题和斯密传统。继而针对斯密问题在中国的表现——"茅于轼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择优分配原理》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所支持的道德观;其次指出《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强调的道德观;最后指出二者的矛盾,并再次以终结斯密问题的道德理论破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茅于轼问题 终结 自主不损人 两种道德
原文传递
斯密问题与苏格拉底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海莉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说明现代经济学不能仅仅以自利最大化为其单一的理论论证目标。以自利为目的的单纯的经济价值观念是造成现代道德危机以及经济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紧张的根源。本文力求揭示经济伦理对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说明现代经济学不能仅仅以自利最大化为其单一的理论论证目标。以自利为目的的单纯的经济价值观念是造成现代道德危机以及经济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紧张的根源。本文力求揭示经济伦理对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 ,苏格拉底问题即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根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苏格拉底问题 经济利己主义 道德利他主义
原文传递
斯密问题与经济学“理性”范式的冲突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道德问题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一直被弃置于经济学之外。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存在着大量的自我约束的利他行为,节约了成本。本文从斯密问题入手,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学“理性”范式下不能获得解释的原因,试图探索一条将道德行为纳入经济学分... 道德问题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一直被弃置于经济学之外。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存在着大量的自我约束的利他行为,节约了成本。本文从斯密问题入手,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学“理性”范式下不能获得解释的原因,试图探索一条将道德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理性范式 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