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墨”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玉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5,共7页
"破墨"一词的出现和当时绘画的风格样式、环境、审美情趣等密不可分,它是针对绘画中墨线而出现的语汇。唐代的"破墨"主要指渲染。五代以后,水墨画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形态,绘画品评标准和审美趣向等均发生转变,墨法... "破墨"一词的出现和当时绘画的风格样式、环境、审美情趣等密不可分,它是针对绘画中墨线而出现的语汇。唐代的"破墨"主要指渲染。五代以后,水墨画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形态,绘画品评标准和审美趣向等均发生转变,墨法的发展促使了"破墨"词义的转移;继而在后世的建构中其词义逐渐扩大,滋生了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等用墨技法。本文通过对史料的爬梳,考释"破墨"一词的内涵,并借此厘清"破墨"概念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墨
原文传递
汉语“砍伐”义词的历时更替及原因
2
作者 刘昱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2-98,共7页
汉语中表示“用刀斧等工具砍断某物”的词语有很多,本文选择“伐、斫、砍”来看“砍伐”义语义场中词语的历时替代关系。自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伐”一直是表示“砍伐”义语义场的主导词。隋唐时期,“斫”在与“伐”激烈的竞争中一跃... 汉语中表示“用刀斧等工具砍断某物”的词语有很多,本文选择“伐、斫、砍”来看“砍伐”义语义场中词语的历时替代关系。自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伐”一直是表示“砍伐”义语义场的主导词。隋唐时期,“斫”在与“伐”激烈的竞争中一跃成为“砍伐”义语义场的主导词。明清时期,“砍”这一口语词替代“斫”成为该语义场新一代的主导词,这主要受市民需要、小说题材发展等因素影响。“砍伐”义语义场中三词历时更替的原因在于义项负担过重、词的语素化及求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更替 演变原因 汉语 砍伐
下载PDF
“砍”的来源与扩散 被引量:2
3
作者 霍帆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砍伐之"砍"出现于北宋,最初写作"坎",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方言词,两宋时代并未进入通语。元代"砍"作为大都话的常用词,借助大都话的权威方言地位扩散到北方官话中,并在明初已经进入江淮地区官话之中。"... 砍伐之"砍"出现于北宋,最初写作"坎",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方言词,两宋时代并未进入通语。元代"砍"作为大都话的常用词,借助大都话的权威方言地位扩散到北方官话中,并在明初已经进入江淮地区官话之中。"砍"的语源是"坎",本当表示"在物体上造成坑坎",后词义实现为"用刀斧等工具砍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砍” 常用词更替 方言词扩散
下载PDF
“砍”对“斫”的历时替换小考 被引量:2
4
作者 伍皓洁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7-49,共3页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现;宋代"砍"逐渐发展;元代是"斫""砍"两者的使用处于竞争相持的时期;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斫"的替换,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湖南早元古代“仓溪岩群”及其划分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晓珊 黄建中 张晓阳 《湖南地质》 1999年第4期220-224,共5页
出露在湖南的早元古代变质岩,以前曾被误划入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究其岩性特征,确系一套“绿岩”组合。测得该“绿岩”类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的Sm - Nd 等时线年龄为1 860±17 Ma,因而创建“仓溪岩群”,辖“枫... 出露在湖南的早元古代变质岩,以前曾被误划入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究其岩性特征,确系一套“绿岩”组合。测得该“绿岩”类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的Sm - Nd 等时线年龄为1 860±17 Ma,因而创建“仓溪岩群”,辖“枫梓冲、斫木冲、水梁亭三个岩组”。“仓溪岩群”及其时代揭示,1 800 Ma 前江南古岛弧业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元古代 仓溪岩群 枫梓冲岩组 木冲岩组 地层
下载PDF
喷播新工艺在破损山体绿化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邵国栋 朴永吉 刘仁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2,共3页
当前全国各级政府都对破损山体的绿化修复工作非常重视。喷播新工艺是对传统喷播工艺的一种优化,使之更加科学、完善。对破损山体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绿化修复方法的情况下,喷播新工艺对破损山体的绿化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垂直高度... 当前全国各级政府都对破损山体的绿化修复工作非常重视。喷播新工艺是对传统喷播工艺的一种优化,使之更加科学、完善。对破损山体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绿化修复方法的情况下,喷播新工艺对破损山体的绿化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垂直高度比较高、坡度比较陡的破损山体的绿化修复更具有显著的优势。以济南市大丘山破损山体绿化修复工程为例阐述了喷播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播工艺 破损山俸 绿化修复 应用
下载PDF
斫琴随笔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明忠 《乐器》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琴学 制琴 古代 音声品位 古琴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添羽 刘彦 王倩 《艺术科技》 2016年第9期3-4,共2页
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逐步被很多人所关注与研究。尤其是通过合理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其在当下的物质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更利于其主动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工业设计设计的角度为切入... 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逐步被很多人所关注与研究。尤其是通过合理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其在当下的物质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更利于其主动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工业设计设计的角度为切入点,选择以"古琴"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谱等非物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设计实践案例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的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 减字谱 交互设计
下载PDF
民国琴家吴浸阳生平及琴事述考
9
作者 章华英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吴浸阳民国时期曾活跃于苏、沪琴坛,但相关史料很少,所存讹误、疑问颇多。本文依据民国时期报刊及地方史志等史料,对其人生轨迹、琴事活动、古琴传承、斫琴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考辨。吴浸阳曾参加怡园、晨风庐琴会及精武会、行余文社等社... 吴浸阳民国时期曾活跃于苏、沪琴坛,但相关史料很少,所存讹误、疑问颇多。本文依据民国时期报刊及地方史志等史料,对其人生轨迹、琴事活动、古琴传承、斫琴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考辨。吴浸阳曾参加怡园、晨风庐琴会及精武会、行余文社等社会团体的古琴活动,其交游广泛,梅兰芳、史量才妻儿等皆曾从他学琴,其弟子中比较重要的有李明德、赵云青、吴兆基等,并斫有六十四卦琴。吴浸阳身具琴家、医士、道士多重身份,后虽然还俗,但修道却是他终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浸阳 古琴
原文传递
浅谈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古琴传承
10
作者 陈强 万少君 《天工》 2024年第33期6-8,共3页
中国古琴,素享盛誉,深耕于此的学者甚多。长久以来,有关古琴技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斫琴与抚琴,二者分属不同领域。斫琴中有匠作、漆工之分,抚琴中又有流派、风格之别,由此汇合形成完整的中国古琴技艺传承体系。从艺术人类学视野出发,通... 中国古琴,素享盛誉,深耕于此的学者甚多。长久以来,有关古琴技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斫琴与抚琴,二者分属不同领域。斫琴中有匠作、漆工之分,抚琴中又有流派、风格之别,由此汇合形成完整的中国古琴技艺传承体系。从艺术人类学视野出发,通过研究古琴历史重新认识古琴,认为强调斫琴与抚琴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才是当今古琴制作技艺传承创新的基本思路。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弱化了传统古琴的阶级观念与精英意识。融入现代生活,才是古琴真正得以继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古琴 抚琴 传承体系
下载PDF
斫琴随笔(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忠 《乐器》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琴家 音声 音乐家 琴面 拨弦乐器 古琴
下载PDF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抉微——斫琴师单卫林先生采访后记
12
作者 魏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首先在于概念音的形成,这是单卫林通过大量地聆听琴家演奏而得来的。在形成概念音之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对斫琴之“味”的生成进行预判。这表明在斫琴艺术中,斫琴之“味”的生成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斫琴...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首先在于概念音的形成,这是单卫林通过大量地聆听琴家演奏而得来的。在形成概念音之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对斫琴之“味”的生成进行预判。这表明在斫琴艺术中,斫琴之“味”的生成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斫琴之“味”还体现在外形之“气”中,可观其“气”而知其“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范畴 经验 “气”
下载PDF
斫木求音——一位当代斫琴僧人的身体实践
13
作者 张真瑞 《宗教人类学》 2024年第1期53-70,I0005,共19页
历代琴人在抚琴操缦的同时,对古琴的制作也有一定的钻研与实践,可以说抚琴与斫琴是一个相互实践的过程。琴人无不以斫琴与抚琴为相互影响的感官参与,从而在二者的身体实践中达到修身理性的目的。经过一年多的参与观察,结合笔者跟随僧人... 历代琴人在抚琴操缦的同时,对古琴的制作也有一定的钻研与实践,可以说抚琴与斫琴是一个相互实践的过程。琴人无不以斫琴与抚琴为相互影响的感官参与,从而在二者的身体实践中达到修身理性的目的。经过一年多的参与观察,结合笔者跟随僧人释智藏斫制古琴的经历与相关文献,论述僧人智藏在从事古琴艺术实践中的“以琴理喻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僧 修行 身体实践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出土的
14
作者 和菲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中国家马饲养历史悠久,但是对马的饲养工具一直缺乏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与文献、画像石等进行比对,以及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器物组合、埋藏环境等方面分析表明,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和陪葬墓中出土的无銎、双面刃、短柲且夹绑于器中部的铁... 中国家马饲养历史悠久,但是对马的饲养工具一直缺乏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与文献、画像石等进行比对,以及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器物组合、埋藏环境等方面分析表明,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和陪葬墓中出土的无銎、双面刃、短柲且夹绑于器中部的铁质或铜质类似“斧钺”的工具,应为文献中所说的“鈇”,是一种专门用来为马莝斫草料的饲马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草料 饲马工具
下载PDF
蜀派青云琴院古琴制式研究
15
作者 马悦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5期162-164,共3页
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索古琴的琴制式样,特别是人文制式与意向制式方面的精妙之处。为此,我们特别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的青云琴院斫琴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详尽了解了当地蜀派斫琴的传统工艺后,细致记录了其基本尺寸和... 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索古琴的琴制式样,特别是人文制式与意向制式方面的精妙之处。为此,我们特别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的青云琴院斫琴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详尽了解了当地蜀派斫琴的传统工艺后,细致记录了其基本尺寸和外观样式的核心数据。此外,本研究还深入挖掘了斫琴工艺背后所蕴藏的丰富人文审美设计理念。我们相信,这项工作不仅对于深化理解古琴的琴制特点具有积极意义,还将对蜀派古琴斫琴工艺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制式 蜀派古琴 琴工艺
下载PDF
非遗斫琴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16
作者 魏帆飞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2期98-100,共3页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传统工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广机会。文章研究斫琴工艺在数字媒介中的展示策略,探讨其衍生品开发和传播新思路,阐述斫琴数字化推广的重要性和价值,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发展提供有...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传统工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广机会。文章研究斫琴工艺在数字媒介中的展示策略,探讨其衍生品开发和传播新思路,阐述斫琴数字化推广的重要性和价值,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琴工艺 数字化 传播
下载PDF
读《斫琴法式》有感——兼与朱慧鹏先生商榷
17
作者 张洁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1年第10期86-87,共2页
古琴成型于魏晋时期,斫琴技艺在唐朝达到顶峰,在唐宋时期出现一些关于斫琴的文献,但之后在斫琴方面的论著鲜有问世,朱慧鹏先生的《斫琴法式》书从技术的层面详细地介绍了古琴制作的整个过程。对当代斫琴技艺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 古琴成型于魏晋时期,斫琴技艺在唐朝达到顶峰,在唐宋时期出现一些关于斫琴的文献,但之后在斫琴方面的论著鲜有问世,朱慧鹏先生的《斫琴法式》书从技术的层面详细地介绍了古琴制作的整个过程。对当代斫琴技艺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斫琴法式》一书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主要对其成书特点进行阐述,另外在关于斫琴与古琴美学的问题与朱慧鹏先生进行了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法式》 琴工具
下载PDF
西夏卓啰和南军司驻地新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4期202-207,共6页
西夏卓啰和南军司之"卓啰",又作"斫龙"、"搠罗"、"庄浪",乃唐代兰州广武县被吐蕃攻占后的吐蕃语称呼("野牛沟"之意),其城得名于斫龙川或斫龙谷。卓啰城即唐代广武县、元代甘肃行省... 西夏卓啰和南军司之"卓啰",又作"斫龙"、"搠罗"、"庄浪",乃唐代兰州广武县被吐蕃攻占后的吐蕃语称呼("野牛沟"之意),其城得名于斫龙川或斫龙谷。卓啰城即唐代广武县、元代甘肃行省庄浪路(州、县)、明代庄浪卫,治今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中部永登城址。卓啰和南军司之"和南"得名于西夏自西凉府六谷蕃部夺取卓啰城后,卓啰城成为西夏与南部邈川和平互市之地。卓啰和南军司隶右厢凉州,因其控扼湟州至凉州、兰州至凉州交通要道,而为斫龙川流域交通枢纽与军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啰 搠罗 庄浪 广武县
下载PDF
关于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及相关问题
19
作者 樊志宾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36,共19页
与《续琵琶》"还原历史上的曹操"的态度相比,《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则反映了曹寅顺从社会主流对曹操的"贬抑"态度。本文结合其诗与新发现的沈周《莫斫铜雀砚图》、杨中讷《莫斫铜雀砚歌有序》诗及相关资... 与《续琵琶》"还原历史上的曹操"的态度相比,《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则反映了曹寅顺从社会主流对曹操的"贬抑"态度。本文结合其诗与新发现的沈周《莫斫铜雀砚图》、杨中讷《莫斫铜雀砚歌有序》诗及相关资料,对曹寅所咏的沈周绘《莫斫铜雀砚图》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启南先生〈莫铜雀砚图〉》 沈周绘《莫铜雀砚图》 《莫铜雀砚歌有序》 曹寅对曹操的态度
原文传递
简论《左传》的战争记叙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瑾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左传》中,战争记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至有人称之为“相斫书”。但它对战争的记叙和描写,却历来是被人赞赏的。《左传》以前的一些重要典籍中,如《易经》、《尚书》、《逸周书》等,都有关于战争的记叙,然而内容简略、单薄。《左传... 在《左传》中,战争记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至有人称之为“相斫书”。但它对战争的记叙和描写,却历来是被人赞赏的。《左传》以前的一些重要典籍中,如《易经》、《尚书》、《逸周书》等,都有关于战争的记叙,然而内容简略、单薄。《左传》的战争记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为我国历史著作中的战争记叙开拓了新局面。本文拟以《左传》中晋楚城(氵仆)之战(僖公廿七、廿八年)、邲之战(宣公十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邲之战 《逸周书》 楚城 重要典籍 历史著作 政治情况 《资治通鉴》 致师 政治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