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花4-1油田双分支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继明 苏峰 李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及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针对流花4-1油田油藏地质情况及原油物性特点,为更大限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在水平井基础上布置一口水平分支井。两分支垂深相差2 ... 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及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针对流花4-1油田油藏地质情况及原油物性特点,为更大限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在水平井基础上布置一口水平分支井。两分支垂深相差2 m,a分支水平产层段长781 m,b分支水平产层段长1311 m。文章主要分析该双分支井施工难点,重点介绍了双分支井钻井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井身结构设计及优化、套管开窗技术、钻头及钻具组合设计及优化、钻井液设计等,可为今后国内海上油田实施和推广双分支井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4—1油田 双分支井 井眼轨迹控制 开窗
下载PDF
斜向器开窗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
2
作者 葛文臣(文/图) 牟炯(文/图) +1 位作者 李洪方(文/图) 李瑞峰(文/图) 《能源新观察》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文中针对渤海油田套管斜向器开窗侧钻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对斜向器开窗法多个关键风险点识别,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可以提高作业安全性、... 文中针对渤海油田套管斜向器开窗侧钻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对斜向器开窗法多个关键风险点识别,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可以提高作业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研究结果为油田开窗作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实践建议,旨在帮助相关企业优化完善作业流程,确保作业的顺利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开窗 开窗 安全风险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空心斜向器开窗和定方位射孔技术在水下分支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峰 姚志奇 谢新荣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3期52-56,共5页
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及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针对LH4-1油田油藏地质情况及原油物性特点,为更大限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LH4-1油田开发设计一口水下双分支水平井,该井是国内海上... 分支井技术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及提高油气开采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针对LH4-1油田油藏地质情况及原油物性特点,为更大限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LH4-1油田开发设计一口水下双分支水平井,该井是国内海上油田开发中首次采用空心斜向器开窗及定方位射孔工艺技术钻水下双分支水平井。主要包括井身结构设计优化、分支井连接交叉处的处理工艺、定向钻具组合选择与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空心斜向器定方位射孔工艺技术等,可为今后国内海上油田实施和推广水下双分支井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4-1油田 水平双分支井 井眼轨迹控制 空心开窗 定方位射孔
下载PDF
连续管套管内开窗钻压预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悦 马卫国 武秋冬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1期28-33,53,共7页
针对目前连续管套管内开窗钻压不易控制,极易造成马达失速损坏,以及窗口质量不理想的现状,以造斜器开窗为对象,采用"纵横弯曲法"对一定结构的连续管开窗钻具组合,在一维井身内的受力变形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结合一些贴近实际... 针对目前连续管套管内开窗钻压不易控制,极易造成马达失速损坏,以及窗口质量不理想的现状,以造斜器开窗为对象,采用"纵横弯曲法"对一定结构的连续管开窗钻具组合,在一维井身内的受力变形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结合一些贴近实际工况的切削条件,通过设定马达不失速、钻具按照设定轨迹钻进以及开出高质量窗口3个限制条件,对整个开窗过程中的合理钻压范围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管开窗钻压预测有利于保护钻具以及开出高质量窗口,对现场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初始开窗阶段马达易发生失速,应施加较小钻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开窗 纵横弯曲法 一维井身 钻压预测
下载PDF
埕北30A井组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5
作者 王松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3期179-179,共1页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斜向器开窗和段铣开窗的优缺点;本文以斜向器开窗为例,重点介绍其技术要点和常见事故分析与处理;最后介绍斜向器开窗在埕北30A井组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套管开窗 开窗 段铣开窗 埕北30A井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