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维波 张丹雁 +1 位作者 徐展翅 莫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抗炎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思思 石心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0.85,1.7,2.6 g·kg^-1),共8组,每组8只,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鸡蛋清致足肿胀和小鼠痤疮模型研究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2种黄檀属植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两粤黄檀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5,10,40 g·L^-1,斜叶黄檀的MIC分别为2.5,2.5,20 g·L^-1。2种黄檀属植物的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斜叶黄檀高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由鸡蛋清致炎3,4,6 h后的足肿胀度(P〈0.01);斜叶黄檀中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混合菌液引起的耳肿胀度(P〈0.01)。结论: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均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两粤黄檀 黄檀 抑菌 抗炎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萃取斜叶黄檀精油工艺优化及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苏慧 廖良坤 +5 位作者 魏晓奕 崔丽虹 袁源 王绥鑫 万明正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1-796,共6页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斜叶黄檀中的精油,并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斜叶黄檀精油中的...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斜叶黄檀中的精油,并分析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斜叶黄檀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4.7573%;从斜叶黄檀精油中共鉴定出13种挥发性组分,主要成分是榄香素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占92.33%和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精油 超临界CO2萃取 提取工艺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下载PDF
壮药斜叶黄檀中1对新的异黄烷类对映异构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维玉 何欢 +6 位作者 朱敏 宁小燕 覃川娴 卢澄生 刘锴 冯旭 韦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1-2027,共7页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斜叶黄檀素A(1a)、斜叶黄檀素B(1b)、2’-甲氧基-4’-羟基-α,β-二氢查耳酮(2)、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8-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4)、黑黄檀素(5)、黄檀素(6)、6-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赝靛黄素(8)、8-O-methylretusin(9)、二氢芒柄花黄素(10)、2’-甲氧基-4’-羟基查耳酮(11)、5,7,3’-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2)。结论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异黄烷对映异构体,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斜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a+1b)、3~4、6~7、9~12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黄酮类 黄檀 抗氧化活性 黄檀素A 黄檀素B 3 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黄檀 二氢芒柄花黄素
原文传递
斜叶黄檀心材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妙铃 杨健妮 +1 位作者 周秀悄 陈文豪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14-1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斜叶黄檀心材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53%,其中榄香素为主要成分,含量为50.58%。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完成榄香素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分离榄香...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斜叶黄檀心材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53%,其中榄香素为主要成分,含量为50.58%。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完成榄香素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分离榄香素后的精油再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榄香素
下载PDF
壮药斜叶黄檀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欢 王维玉 +4 位作者 朱敏 覃思思 卢澄生 冯旭 韦建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斜叶黄檀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酸乙酯部位中... 目的: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斜叶黄檀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斜叶黄檀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乔松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鹰嘴豆芽素A(3)、7,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4)、异甘草素(5)、芹菜素(6)、红车轴草素(7)、金圣草素(8)、球松素(9)、毛蕊异黄酮(10)、大豆素(11)、butin(12)、圣草酚(13)、3′,4′,6-三羟基橙酮(14)、木犀草素(15)、槲皮素(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黄酮类 2′ 4′-二羟基查尔酮 球松素
下载PDF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少丽 易涛 +4 位作者 杨伟群 江诗琴 张丹雁 崔辉 赵钟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茎部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茎部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模型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斜叶黄檀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肉桂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檀亭F(1)、2-羟基异尖叶军刀豆苏合香烯(2)、异尖叶军刀豆苏合香烯(3)和黄檀亭C(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斜叶黄檀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显示出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23.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肉桂酚 黄檀亭F 2-羟基异尖军刀豆苏合香烯 异尖军刀豆苏合香烯 黄檀亭C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斜叶黄檀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濮宏积 杨本寿 +5 位作者 石添 闫欣月 李建良 王振宇 陈美俊 徐冬梅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8-106,共9页
了解药用植物斜叶黄檀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斜叶黄檀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面消毒后的云南山地斜叶黄檀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预测内... 了解药用植物斜叶黄檀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斜叶黄檀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表面消毒后的云南山地斜叶黄檀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预测内生菌群的功能丰度。结果表明,斜叶黄檀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在所有组织样本中,内生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优势属为糖单胞菌属(Saccharopolyspora)、马赛菌属(Massillia)、食酸菌属(Brevundimonas)。各菌群丰富度在根部最高,茎中最低,而多样性在茎中最高,叶片最低。其中,根中内生细菌的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等10类COG功能丰度均比茎叶组织中高,叶组织中有5类功能丰度比根茎中高,茎内菌群各功能丰度值均偏低。在KEGG L3功能预测中根组织内生细菌群落中10个代谢通路的丰度均比茎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内生细菌 16S rDNA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斜叶黄檀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9
作者 覃川娴 何泽源 +2 位作者 黄清霞 韦建华 冯旭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 建立斜叶黄檀HPLC指纹图谱并对原儿茶酸、桂皮鞣质B1、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4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 (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 目的 建立斜叶黄檀HPLC指纹图谱并对原儿茶酸、桂皮鞣质B1、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4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 (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 建立了斜叶黄檀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成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0批斜叶黄檀药材分为3类;4种成分分别在1.04~20.86μg/mL(r=0.999 5)、139.19~2 783.76μg/mL(r=0.999 4)、58.18~1 163.70μg/mL(r=0.999 1)、2.15~43.02μg/mL(r=0.999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79%、103.26%、96.22%、104.06%,RSD分别为1.2%、1.3%、2.8%、1.2%。结论 建立的斜叶黄檀HPLC指纹图谱以及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为斜叶黄檀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壮药斜叶黄檀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欢 王维玉 +3 位作者 朱敏 冯旭 韦建华 卢澄生 《广西中医药》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中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斜叶黄檀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壮药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丁...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中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斜叶黄檀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壮药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树脂酚(1)、松脂素(2)、齐墩果酸(3)、羽扇豆醇(4)、白桦脂酸(5)、β-谷甾醇(6)、豆甾醇(7)、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2S,3S,4R,10E)-2-[(2R)-2-hydroxyl-tetracosanoyl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10)、肉豆蔻酸(11)、甘油酸十五酯(12)。结论:从斜叶黄檀中分离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1~2),3个三萜类化合物(3~5),4个甾醇类化合物(6~9),3个其他类化合物(10~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化学成分 木脂素 三萜
下载PDF
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伟 何云侠 +5 位作者 廖良坤 李艳 付调坤 李如一 李积华 阮榕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5-880,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精油 脂质体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酪氨酸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