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唐家河羚牛、鬣羚、斑羚春冬季生境选择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吴华 胡锦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27-1633,共7页
1998年 3月~ 1 999年 2月 ,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 ,对羚牛、鬣羚、斑羚春冬季对生境的利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对生境的利用方式均有显著的差异... 1998年 3月~ 1 999年 2月 ,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 ,对羚牛、鬣羚、斑羚春冬季对生境的利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 ,但是其对生境的利用方式均有显著的差异。在春季 ,羚牛主要利用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高、灌木较大、离灌木较远的生境 ;鬣羚和斑羚主要利用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中等、灌木较小、离灌木较近的生境。在冬季 ,羚牛主要利用坡度适中、海拔适中、乔木较大、乔木较稀、离乔木较远的生境 ;鬣羚主要利用坡度较陡、海拔较高、乔木较小、乔木较稀、离乔木适中的生境 ;斑羚主要利用坡度较缓、海拔较低、乔木较小、乔木较密、离乔木较近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鬣羚 斑羚 冬季 生境选择 四川唐家河 春季
下载PDF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建平 单继红 王志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4,共5页
2004年1~3月在小兴安岭通河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冬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冬季主要以枯草、落叶和当年生枝条为食,共取食20属,22种植物.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 2004年1~3月在小兴安岭通河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冬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冬季主要以枯草、落叶和当年生枝条为食,共取食20属,22种植物.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莎草科的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ichos)和杜鹃花科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是其冬季的大宗食物,占食物的百分比分别为31.72%和18.14%.此外,斑羚冬季对苔藓、杨柳科和木犀科植物的取食频次也较高,其百分比分别为7.30%、6.87%和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冬季食性分析 显微组织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秦岭山地斑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红彩 赵纳勋 +3 位作者 庄钰琪 杨梅玲 赵惠茹 叶新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81-4188,共8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陕西秦岭地区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生境状况,利用2011-2013年间在秦岭地区采集的斑羚分布点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陕西秦岭地区的斑羚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陕西秦岭地区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生境状况,利用2011-2013年间在秦岭地区采集的斑羚分布点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陕西秦岭地区的斑羚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秦岭地区的斑羚适宜生境面积约为9800 km^(2),占秦岭山地面积的17%,主要位于秦岭中西部区域;次适宜生境面积约为6940 km^(2),占秦岭面积的12%,主要位于适宜生境的周边区域。海拔、月均昼夜温差和年降雨量是影响陕西秦岭地区斑羚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而人类干扰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较小。陕西秦岭地区的斑羚偏好于选择1800-3000 m的中高海拔区间、年降水量为750-850 mm、月均昼夜温差8℃左右的环境。明确了斑羚适宜生境在秦岭的分布状况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可为下一步制定濒危动物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秦岭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斑羚春冬季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华 张泽均 胡锦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7,共6页
1998年 3~ 4月和 1999年 1~ 2月 ,作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 ,对斑羚 (Naemorhedusgoral)春冬季对生境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斑羚春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度... 1998年 3~ 4月和 1999年 1~ 2月 ,作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 ,对斑羚 (Naemorhedusgoral)春冬季对生境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斑羚春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度、植被型、坡位、郁闭度、水源、乔木距离、乔木大小、灌木距离、坡度、灌木大小 ;影响其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度、植被型、坡位、郁闭度、坡向、海拔、灌木大小、坡度、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 ;斑羚春冬季生境选择的分离主要表现为植被型、郁闭度、水源、坡位、坡度、乔木大小、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等生态因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生境选择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春冬季
下载PDF
四川省巴塘县矮岩羊与斑羚冬季生境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申定健 郑合勋 +5 位作者 王淯 格来 曾国伟 黄艺川 李开俊 唐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0-2330,共11页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 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 600~2 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斑羚对15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上坡或山脊坡位,灌丛盖度10%~40%、种数>5种、高度>100 cm,草种数4~5种、高度>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东南坡,南风,隐蔽级>60%,林缘距离<1 500 m,海拔高度>2 800 m,水源距离>1 000 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矮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坡位、灌丛盖度、灌丛高度、隐蔽级、坡向和风向生境因子。虽然两物种在资源生态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在生境选择利用和空间生态位上皆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岩羊 斑羚 冬季 生境选择 四川巴塘
下载PDF
原麝和斑羚冬季种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孝臣 秋岩明 宁波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1-44,共4页
1995~ 1997年的两个冬季 ,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对原麝和斑羚的食物组成、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旨在探讨两种动物的冬季种间关系。原麝冬季的主要食物是松萝、杨、桦、榛、柳、苔藓类和地衣类 ,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是枯... 1995~ 1997年的两个冬季 ,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对原麝和斑羚的食物组成、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旨在探讨两种动物的冬季种间关系。原麝冬季的主要食物是松萝、杨、桦、榛、柳、苔藓类和地衣类 ,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是枯落叶、蒙古柞、苔草、老鹳草、杨和问荆。两种动物采食高度的分布均为正态分布 ,原麝采食高度集中在 6 0~ 12 0 cm,斑羚采食高度集中在 30~ 80 cm。原麝和斑羚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程度均表现为最高水平。原麝与斑羚在食物、采食高度和栖息地 3个生态位维上均有 50 %以上的重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斑羚 种间关系 生态闰重叠 冬季
下载PDF
原麝与斑羚冬季家域的对比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建平 张勇 +1 位作者 付东风 兰文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2006年1月—3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龙口林场,利用冬季原麝和斑羚在雪地上留下的活动踪迹,沿其活动的外沿进行跟踪,并用GPS沿途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所得的数据经过计算机MapSource软件分析后,计算了原麝和斑羚家域的投影面积。同时,利用... 2006年1月—3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龙口林场,利用冬季原麝和斑羚在雪地上留下的活动踪迹,沿其活动的外沿进行跟踪,并用GPS沿途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所得的数据经过计算机MapSource软件分析后,计算了原麝和斑羚家域的投影面积。同时,利用所测坡度值将投影面积换算成实际的三维面积,即冬季原麝和斑羚的家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原麝和斑羚家域大小没有显著差别,但是正在哺育幼体的母体占有的家域面积要相对大些;同种个体间不发生家域的重叠现象,但是不同物种的个体间有家域重叠现象;原麝和斑羚的家域形状都不规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复杂地貌和动物对这些复杂地形的利用。根据研究地区冬季动物食物等资源匮乏的问题,为了保护原麝和斑羚等稀有野生动物,建议当地林业局应从严格控制狩猎和薪伐的保护方式向科学管理发展,改善林下植被、限制采山、减少人为干扰,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斑羚 家域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斑羚春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勃 张君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2,共4页
2007年3~5月对四川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斑羚春季的栖息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羚春季喜欢在离食物与水源地较近,隐蔽条件较好,远离干扰的中低山(海拔1600~2900m)的南坡的向阳面、中坡位、坡度约30°~50°的针阔混... 2007年3~5月对四川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斑羚春季的栖息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羚春季喜欢在离食物与水源地较近,隐蔽条件较好,远离干扰的中低山(海拔1600~2900m)的南坡的向阳面、中坡位、坡度约30°~50°的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秦岭周至自然保护区斑羚夏冬季生境选择利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边坤 王开锋 +3 位作者 刘楚光 司开创 朱代博 王志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3-1560,共8页
2014年2月、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2015年6—7月,在陕西省周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斑羚冬季和夏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夏季对14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而在冬季斑羚对16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夏冬季斑羚对植被类型、坡位... 2014年2月、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2015年6—7月,在陕西省周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斑羚冬季和夏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夏季对14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而在冬季斑羚对16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夏冬季斑羚对植被类型、坡位、海拔、坡度、郁闭度、乔木大小、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距离、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草本种类、距隐蔽物距离和距人为干扰距离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坡向、坡位、乔木大小、乔木距离、灌木大小、隐蔽级、距隐蔽物距离、距人为干扰距离是斑羚夏季生境选择的主导因子。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距离、灌木大小、灌木距离、草本种类、隐蔽级、距水源距离是斑羚冬季生境选择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生境选择 秦岭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维 王文 +3 位作者 唐珞 孙志勇 李健 何俊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2,44,共2页
2003年冬季,在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斑羚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紫椴、蒙古柞、苔草是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其中杨为10.2%,紫椴为14.3%,蒙古柞为14.9%,苔草为15.0%。斑羚在冬季食红松、云... 2003年冬季,在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斑羚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紫椴、蒙古柞、苔草是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其中杨为10.2%,紫椴为14.3%,蒙古柞为14.9%,苔草为15.0%。斑羚在冬季食红松、云杉、冷杉较少(1%、0.7%、1.7%)。根据斑羚食用的植物粗蛋白和粗脂肪分析,表明斑羚能选择高蛋白高脂肪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口 斑羚 食性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行走在伤心崖上
11
作者 周雅颂 《新读写》 2024年第2期50-51,共2页
《斑羚飞渡》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作为一个小小书虫,我想方设法让爸妈把这本书买了回来。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书桌旁读了起来。晚上睡觉时,脑子里还一直想着这本书里的故事……等我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悬崖之上。一... 《斑羚飞渡》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作为一个小小书虫,我想方设法让爸妈把这本书买了回来。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书桌旁读了起来。晚上睡觉时,脑子里还一直想着这本书里的故事……等我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悬崖之上。一群手持猎枪的人,带着气势汹汹的猎狗围在这里。他们神情兴奋,双眼紧盯着前面的一群斑羚,随时准备捕杀它们。我打量了一下周围,眼前这座悬崖,三面笔直,高几十丈,山下是一条流沙河。即使斑羚跳下去侥幸不死,也会被水冲走,唯一可能的逃生通道是对面的山。但悬崖和对面的山之间相距六七米,斑羚最多只能跳五米。看来,这群斑羚是无法逃出生天了。猎人们准备充足后,一步步向着斑羚群逼近了。斑羚因受惊而大叫,一只年轻的母斑羚朝猎人和猎犬冲了过去,但立刻被凶狠的猎犬咬死了。我闭上眼睛,不愿看也不敢看这悲惨血腥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逃生通道 流沙河 猎犬 悬崖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斑羚冬春季死亡调查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跃红 王敏 +3 位作者 王超 马联平 何廷美 王鹏彦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54-58,65,共6页
川西亚高山冬春季常发现数量不等、死因不明的斑羚尸体,这极不利于斑羚及其它野生动物的科学保护和管理。为深入了解该区域冬春季节斑羚死亡的具体情况,以期找到死亡原因及相应对策,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样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 川西亚高山冬春季常发现数量不等、死因不明的斑羚尸体,这极不利于斑羚及其它野生动物的科学保护和管理。为深入了解该区域冬春季节斑羚死亡的具体情况,以期找到死亡原因及相应对策,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样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管护区域内设置的5条样线进行了12次调查。共发现斑羚尸体21只,其中雌性两只,雄性17只,无法辨别两只,分别占总数的9.5%、81.0%,和9.5%。采集皮肤病料17份,实验室检测后疥螨虫卵都呈阳性。死亡时间集中在1月~2月(19只,占90.5%)。斑羚尸体全部位于水源点20 m范围内,最远20 m,最近1m,平均8.5 m。斑羚尸体集中分布于海拔2 200 m^2 900 m的河谷地带(18只,占85.7%,最低海拔为2 165 m,最高海拔为2 910 m),周边生境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斑羚尸体被其他动物取食6只,占28.6%,未被取食15只,占71.4%。调查过程中无害化处理17只,占81.0%。收集头骨3个,骨架1副。同时对该区域斑羚患病、死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管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 卧龙 斑羚 死亡 调查 策略
下载PDF
斑羚的驯化、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抱林 吴兴兵 《养殖与饲料》 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
斑羚(Naemorhedus gorai)又名青羊,属偶蹄目,牛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高山和丘陵地带,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 斑羚(Naemorhedus gorai)又名青羊,属偶蹄目,牛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高山和丘陵地带,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过驯化成活2只(1公1母),并自1 998年开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现将驯化、饲养与繁殖的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驯化 饲养 繁殖
下载PDF
大青山地区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蓉伯 刘凤英 +1 位作者 田木吕 张振国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对大青山地区斑羚(Naemorhedusgoral)的数量分布、调查方法、估算以及现状等作了记述,并且将1997年调查结果与1988年和1990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数量变动的原因和今后的保护问题.
关键词 大青山 斑羚 数量分布 调查
下载PDF
崖壁间的精灵——中华斑羚
15
作者 晚钟 《绿色天府》 2023年第1期62-63,共2页
中华斑羚是一种典型的山地森林类型有蹄动物。它可以生活在多种植被类型中,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者常绿阔叶林中。在我国从华北、西北到华南、西南诸省,均能见到它的身影。中华斑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 中华斑羚是一种典型的山地森林类型有蹄动物。它可以生活在多种植被类型中,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者常绿阔叶林中。在我国从华北、西北到华南、西南诸省,均能见到它的身影。中华斑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自1972年起,中华斑羚就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因宣传力度不够,依然被大量捕杀,这是造成野生种群逐渐稀少的原因之一。中华斑羚在国内曾分布较广,由于历史上栖息地破坏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生存空间日益丧失,导致其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绝大部分种群被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孤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重点保护 野生种群 栖息地破坏 斑羚 红色名录 种群数量 濒危物种 山地森林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羚夏季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伟 胡锦矗 +2 位作者 谌利民 陈万里 唐卓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1-25,共5页
200507/200508和200606/200609,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斑羚夏季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斑羚喜好活动于海拔较高的上位坡,坡向多为阳坡;同时其也选择坡度较陡的针阔混交林活动.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也是影响斑羚夏季生境选择... 200507/200508和200606/200609,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斑羚夏季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斑羚喜好活动于海拔较高的上位坡,坡向多为阳坡;同时其也选择坡度较陡的针阔混交林活动.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也是影响斑羚夏季生境选择的较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夏季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化脓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永林 张成林 +2 位作者 夏茂华 罗毅 刘燕 《中国兽药杂志》 2007年第9期52-53,共2页
北京动物园的2头斑羚和1头岩羊相继发病死亡。剖检发现肺部均有淤血和化脓灶。经取其肺组织作细菌培养,均分离到纯粹的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化脓棒状杆菌。
关键词 斑羚 岩羊 化脓棒状杆菌
下载PDF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韵 潘广林 +1 位作者 魏魁虎 于三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72,共3页
2008年5月,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从秦岭山区救回1只野生斑羚,因抢救无效死亡,随即对该斑羚进行寄生虫学剖检及粪便检查。所获寄生虫经鉴定共有6目10科13属。分别是艾美耳球虫(Eimeriaspp.)、肉孢子虫(Sarcocystissp.)包囊、... 2008年5月,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从秦岭山区救回1只野生斑羚,因抢救无效死亡,随即对该斑羚进行寄生虫学剖检及粪便检查。所获寄生虫经鉴定共有6目10科13属。分别是艾美耳球虫(Eimeriaspp.)、肉孢子虫(Sarcocystissp.)包囊、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sp.)、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asperum)、瞪羚毛尾线虫(Trichuris gazellae)、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和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血蜱(Haemaphysalissp.)、革蜱(Dermacentor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尸体剖检 粪便检查 寄生虫
下载PDF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斑羚生境偏好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楠 李君 周厚熊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69-74,共6页
斑羚为我国广泛分布的林栖有蹄类,其生境选择与偏好是物种保护及管理的重要依据。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南岸,随机选择高海拔、中海拔及低海拔3个区域布设红外相机64台,调查斑羚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同时,... 斑羚为我国广泛分布的林栖有蹄类,其生境选择与偏好是物种保护及管理的重要依据。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南岸,随机选择高海拔、中海拔及低海拔3个区域布设红外相机64台,调查斑羚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同时,记录相机布设位点海拔、坡向、坡度、植被演替、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灌木盖度、灌木高度、草本盖度、人为干扰12类生境因子,通过双样本卡方检验与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分析卧龙保护区斑羚的生境偏好。结果表明:卧龙保护区斑羚分布区域较广,分布海拔为1500~4500 m,但对海拔4000 m以上区域回避,偏好于阳光充足的阳坡;偏好于植被覆盖度高的原始林,隐蔽性好的高乔木及食物充足的1~3 m高灌木区域;其次,斑羚对人为干扰敏感,明显逃避人为干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偏好 斑羚 卧龙保护区
下载PDF
王朗自然保护区斑羚的生境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蓉 康东伟 《甘肃科技》 2017年第23期155-156,共2页
为了解斑羚的生境需求,本文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斑羚的生境利用特征。研究发现:在地形方面,斑羚更多利用坡向为半阳坡,坡度为6~20°,坡位为中部,坡形为凸坡,距离水源大于300m的环境;在森林群落方面,斑羚更多利用郁闭度为0.25~0.... 为了解斑羚的生境需求,本文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斑羚的生境利用特征。研究发现:在地形方面,斑羚更多利用坡向为半阳坡,坡度为6~20°,坡位为中部,坡形为凸坡,距离水源大于300m的环境;在森林群落方面,斑羚更多利用郁闭度为0.25~0.49,灌木盖度为25%~49%,竹子盖度为25%~49%,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森林起源为原始林的环境;在竹子方面,斑羚更多利用种类为缺苞箭竹,竹子高度为2~3m,生长状况为中等,生长类型为散生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羚 生境利用 王朗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