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玉龙铜矿斑岩型铜矿浮选药剂优化试验研究
1
作者 吴明海 刘万峰 加永泽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2-437,442,共7页
玉龙铜矿斑岩型矿石含铜0.73%、钼0.044%,其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现场采用“钼铜快浮选-铜强化浮选-合并精选”工艺,原药剂制度条件下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2.67%和1.360%... 玉龙铜矿斑岩型矿石含铜0.73%、钼0.044%,其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现场采用“钼铜快浮选-铜强化浮选-合并精选”工艺,原药剂制度条件下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2.67%和1.360%、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5.07%和81.74%的精矿。为了进一步提高铜钼的回收率,在流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斑岩矿石的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钼铜快浮选采用BK404C和BK345作捕收剂可保障钼回收的同时,还能尽可能使铜得到回收;铜强化浮选采用BK404B和BK404C作捕收剂可强化在钼铜快浮选作业未能上浮的铜得到回收。优化后的药剂制度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3.27%和1.340%、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7.14%和82.24%的精矿,达到了提高铜钼回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铜 斑岩 组合捕收剂 优化试验 铜钼回收
下载PDF
提高德兴铜矿伴生元素钼的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月华 《铜业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28-29,40,共3页
德兴铜矿原矿钼平均品位为0.0108%,钼储量达几十万吨,最大程度地提高选钼回收率,是提高德兴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CUS-A、AP、乳化Mac三种捕收剂的对比试验表明,用经5%煤油乳化后的Mac作捕收剂,在选铜技术指标有优势的前提下... 德兴铜矿原矿钼平均品位为0.0108%,钼储量达几十万吨,最大程度地提高选钼回收率,是提高德兴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CUS-A、AP、乳化Mac三种捕收剂的对比试验表明,用经5%煤油乳化后的Mac作捕收剂,在选铜技术指标有优势的前提下,使德兴铜矿铜粗精矿中的选钼回收率比CUS-A、AP分别高28.87%、2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捕收剂 药剂用量 含钼铜精 回收率
下载PDF
硫化铵在铜钼矿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守荣 邵传兵 +1 位作者 程亮 鲁兴武 《甘肃冶金》 2013年第5期36-37,40,共3页
介绍硫化铵在某斑岩矿型铜钼矿床铜钼分离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铜钼分离时洗涤与不洗涤情况下硫化铵的应用效果及硫化铵与硫化钠在相同条件下铜钼分离的比较。硫化铵使收率达到:铜99.88%,钼95.74%。
关键词 硫化铵 硫化钠 斑岩 铜钼分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地区火山岩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4
作者 张凤才 张光亮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5期91-91,共1页
东裙矿区火山岩既有喷溢相和爆发相,也有浅成侵入相,三者为同一岩浆演化序列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岩石形成经历了由中性到酸性的演化,喷发形式由溢流到爆发,再到浅成侵入作用,活动强度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出露小规... 东裙矿区火山岩既有喷溢相和爆发相,也有浅成侵入相,三者为同一岩浆演化序列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岩石形成经历了由中性到酸性的演化,喷发形式由溢流到爆发,再到浅成侵入作用,活动强度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出露小规模的钙碱性花岗斑岩侵入体和大量的石英脉,同时上侏罗统又是斑岩矿床和浅成热液矿床成矿的最佳地层,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热液 条件
下载PDF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Mo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成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云辉 熊小林 +2 位作者 赵太平 朱志敏 李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3-753,共11页
东戈壁Mo矿是新疆地区近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矿床,Mo金属储量50.8万吨,它与矿体下伏的花岗质岩体(包括斑状花岗岩体和花岗斑岩岩脉)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地表没有花岗质岩体出露,但在多个钻孔中可见。矿体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 东戈壁Mo矿是新疆地区近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矿床,Mo金属储量50.8万吨,它与矿体下伏的花岗质岩体(包括斑状花岗岩体和花岗斑岩岩脉)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地表没有花岗质岩体出露,但在多个钻孔中可见。矿体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拟合年龄为233.2±2.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5.4±2.5 Ma,斑状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7.0±4.7 Ma,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3.2±4.1 Ma。这些年龄测定表明东戈壁斑岩型Mo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为印支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产物。矿床的形成与花岗质岩浆的演化密切相关,花岗质岩体为东戈壁Mo矿床的成矿母岩。东戈壁斑岩型Mo矿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东天山印支期成矿事件的存在,结合区域上的岩浆活动,我们认为矿床形成于拉张伸展的构造背景,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地幔物质的内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戈壁斑岩型Mo Re Os年龄 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 东天山
下载PDF
还原性斑岩型Cu与Mo-Cu矿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楚 刘妍 +3 位作者 曹明坚 洪涛 徐兴旺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638,共22页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结晶沉淀将导致岩浆中成矿元素Cu进入硫化物相而贫化,不利于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结果导致还原性斑岩型Cu矿的矿化和蚀变规模较小。对比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宏远Mo-Cu矿也具有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斑岩型Cu 富CH4成流体 形成机制 还原性斑岩型Mo-Cu
下载PDF
西天山喇嘛苏外围铜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及成矿背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博文 展新忠 +2 位作者 陈川 夏芳 王雯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86-95,共10页
位于西天山汗吉尕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喇嘛苏外围铜矿床是该区内新发现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为晚期产物.本区成矿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位于西天山汗吉尕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喇嘛苏外围铜矿床是该区内新发现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为晚期产物.本区成矿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Sr、K、Rb、Th,亏损Ta、Nb、P、Ti,Rb/Sr、Nb/Tb、Rb/Ba、Ba/Th比值明显偏低,轻稀土分异明显,出现较弱Eu负异常,显示源区主要来自下地壳,上地壳泥质沉积物混染作用较弱,且俯冲作用下洋壳的贡献较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典型的偏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暗示形成于碰撞前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推测本区成矿岩体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交代上覆楔形地幔,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赛里木微陆块北缘准噶尔洋持续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岩石地球化学 喇嘛苏外围 斑岩型Cu
下载PDF
湘南长城岭超大型铷铌钽矿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恩异 王雷 +5 位作者 任涛 肖庆飞 韩润生 谢贤 蒋宗和 李洋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0-1047,共8页
湘南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床,伴生有Li,Nb和Ta等稀有金属。采用显微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矿物自动分析仪(MLA)等测试手段,研究矿区内风吹罗带隐伏岩(矿)体的化学成... 湘南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床,伴生有Li,Nb和Ta等稀有金属。采用显微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矿物自动分析仪(MLA)等测试手段,研究矿区内风吹罗带隐伏岩(矿)体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粒度分布以及铷等稀有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由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和白云母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49.49%,33.71%,9.75%和4.78%,约占矿石总质量的97.73%;铷等稀有金属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白云母和绢云母中,在白云母中铷、锂和铌+钽质量分数分别为1.030%,0.560%和0.024%;绢云母中铷、锂和铌+钽质量分数分别为0.320%,0.050%和0.022%。白云母多以斑晶形式,嵌布粒度较粗,集中分布在20~40μm粒级间;绢云母呈鳞片状集合体,嵌布粒度主要在<20μm粒级。铷作为主回收元素,在白云母和绢云母中分布率分别为31.32%和68.68%,锂铌钽可作为伴生元素综合回收。通过回收云母类矿物即可有效富集铷等稀有金属,表明了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具有高品位、易选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型铷 白云母 绢云母 赋存状态 湘南长城岭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东昆仑东段益克郭勒斑岩型钼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生虎 《矿产勘查》 2022年第10期1484-1490,共7页
益克郭勒斑岩型钼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东段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笔者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在研究区内圈出3处低磁异常。依据地质勘查成果,结合磁物性特征研究对比分析,认为C1、C2磁异常与成矿斑岩体... 益克郭勒斑岩型钼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东段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笔者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在研究区内圈出3处低磁异常。依据地质勘查成果,结合磁物性特征研究对比分析,认为C1、C2磁异常与成矿斑岩体及斑岩成矿作用有关,C3异常由构造引起;对斑岩型矿床成矿条件较好的C2低磁异常区开展1∶10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圈出激电异常带2条;对磁、电异常套合好的地面高精度磁测线进行2.5维反演,结合地质解译,选择成矿有利地段进行深部验证,圈出隐伏钼矿体6条,查明了低磁异常套合的激电异常由斑岩矿及斑岩成矿作用引起,并总结了研究区斑岩型钼矿综合找矿模型;发现了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综合物探 高精度磁法 激发极化法 益克郭勒 东昆仑东段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寻找斑岩型钨钼矿中的应用——以青海某钨钼矿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伟 朱丽丽 左焕成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1年第3期373-377,共5页
青海某钨钼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钨钼矿,在预查阶段采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结合激电中梯测量等传统物探方法组合,在圈定隐伏斑岩体范围、解析含矿斑岩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充分认识成矿环境的基础上,... 青海某钨钼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钨钼矿,在预查阶段采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结合激电中梯测量等传统物探方法组合,在圈定隐伏斑岩体范围、解析含矿斑岩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充分认识成矿环境的基础上,综合选择物探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物探异常是否为矿致异常,提高地质解释的准确性,较好地解决具体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钨钼 综合物探 地面高精度磁测 激电中梯 围岩蚀变 青海省
下载PDF
云南中甸松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俊 董涛 《云南地质》 2013年第4期409-411,共3页
松诺铜多金属矿区地质背景类似于普朗铜矿,异常元素组合与普朗斑岩型铜矿相似,同时均属同一构造岩浆岩带,松诺是寻找"普朗式铜矿"最有利地段。
关键词 三类铜多金属 印支期斑岩 三叠系地层赋 格咱成带中部 云南中甸松诺
下载PDF
黟县胡家门地区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西荣 潘家永 李绍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
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北缘。对区内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数据反演计算结果表明:(1)区内异常分为北、中、南(M-1~#、M-2~#,M-3~#)等3个... 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北缘。对区内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数据反演计算结果表明:(1)区内异常分为北、中、南(M-1~#、M-2~#,M-3~#)等3个区,北区以低缓磁异常分布为特征,强度均在50 n T以下,中区以强度高(多大于100 n T)、异常相连分布为特征,南区以中等强度异常分散分布为特征,根据异常分布形态、强度及地质特征,推测存在2条隐伏断层和2个隐伏岩体。(2)区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区内北部Sn含量明显高于南部,Sn含量高值分布区域与花岗岩类岩体(M-1~#异常区)基本一致,区内共圈定了7处锡异常,锡矿找矿潜力巨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认为区内岩石越破碎,含量矿性越好,W、Mo、Sn含量从岩体内部向接触带有逐渐升高的现象,区内地处江南过渡带"菱形"格局的北东交汇部位,成矿条件有利,寻找到类似祁门东源的斑岩型钨钼矿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法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异常分布 条件 斑岩型钨钼
下载PDF
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与预测资源量研究
13
作者 舒珩 杨华锦 《数码设计》 2017年第10期83-83,共1页
对西范坪斑岩铜矿的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矿床是由两期岩浆流体叠加作用所形成的。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根据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铜矿的控矿... 对西范坪斑岩铜矿的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矿床是由两期岩浆流体叠加作用所形成的。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根据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铜矿的控矿条件、成矿机制。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预测,估算了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范坪式斑岩 规律 资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