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栖息地质量对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邓文洪 赵匠 高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于 1 998~ 2 0 0 0年夏季 ,运用 GPS定位系统确定了 1 2块面积范围为 6.5~ 1 1 2 .8hm2 的彼此隔离的森林斑块 ,比较了斑块面积和栖息地质量对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面积斑块中繁殖鸟类的群落结构有所差异 ,各斑块... 于 1 998~ 2 0 0 0年夏季 ,运用 GPS定位系统确定了 1 2块面积范围为 6.5~ 1 1 2 .8hm2 的彼此隔离的森林斑块 ,比较了斑块面积和栖息地质量对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面积斑块中繁殖鸟类的群落结构有所差异 ,各斑块所容纳的繁殖鸟类的物种数从 4种到 2 6种不等 ,鸟类物种数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多。不同鸟类对斑块面积的反应并不相同 ,耐边缘种偏爱面积较小的斑块 ,而非边缘种偏爱在大面积的斑块中繁殖。斑块栖息地质量也是影响鸟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质量好的斑块包容的鸟类物种较多。鸟类物种丰富度与斑块质量的相关性 ( R2 =0 .67)小于与斑块面积的相关性 ( R2 =0 .88)。各斑块中的鸟类群落结构在不同年份间比较相似。栖息地破碎化不但缩小了栖息地面积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栖息地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面积 斑块质量 群落结构 鸟类物种
下载PDF
放牧及土壤斑块质量对白三叶密度及分枝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包国章 李向林 白静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79-783,共5页
对白三叶长期禁牧草地及土壤斑块质量不同的春季休牧草地的研究结果显示 ,4月份 ,在中等放牧强度草地上 ,约有 76.5%~ 80 .4 %的白三叶植株为茎部出现断折的残株 ,放牧草地植株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草地。放牧草地较好的土壤营养条件使白... 对白三叶长期禁牧草地及土壤斑块质量不同的春季休牧草地的研究结果显示 ,4月份 ,在中等放牧强度草地上 ,约有 76.5%~ 80 .4 %的白三叶植株为茎部出现断折的残株 ,放牧草地植株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草地。放牧草地较好的土壤营养条件使白三叶单株构件数量明显上升 ,但使分枝强度略有下降。白三叶各构件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样地上白三叶的分枝均以 2、3级分枝为主。放牧草地的分枝角度大小顺序为 :1级分枝角 >2级分枝角 >3级分枝角 ;对照草地为 :2级分枝角 >3级分枝角 >1级分枝角。放牧及对照草地白三叶平均分枝角分别为 73 .0°、4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放牧 斑块质量 密度 分枝格局
下载PDF
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终身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慧娟 李保平 +2 位作者 王玉波 郑礼 孟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捕食性天敌食蚜瘿蚊是防治蚜虫的重要天敌,为揭示蚜虫密度如何影响食蚜瘿蚊的逐日产卵量、终身产卵量和卵孵化情况,采用非选择性试验,设置4个蚜虫密度斑块分别供食蚜瘿蚊产卵,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其孵化率。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具... 捕食性天敌食蚜瘿蚊是防治蚜虫的重要天敌,为揭示蚜虫密度如何影响食蚜瘿蚊的逐日产卵量、终身产卵量和卵孵化情况,采用非选择性试验,设置4个蚜虫密度斑块分别供食蚜瘿蚊产卵,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其孵化率。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日均产卵量和终身产卵量均随蚜虫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大:日均产卵量从羽化后第3 d平均产18粒到第9 d产2粒,从在密度为5头/株的斑块上平均产5粒到在40头/株的斑块上产12粒卵;终身产卵量从低密度蚜虫斑块(5头/株)的18粒到高密度斑块(40头/株)的53粒。蚜虫密度不影响食蚜瘿蚊逐日产卵量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但影响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当蚜虫密度较低(≤20头/株)时,卵孵化率与瘿蚊日龄无关,卵孵化率在70%到90%之间;但当蚜虫密度较高(40头/株)时,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增大而下降,卵孵化率从羽化后第3 d的约90%下降至第9 d的33%。研究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雌虫可根据蚜虫斑块中的蚜虫数量调节其产卵量水平,但食蚜瘿蚊应对高蚜虫密度所产卵的质量随瘿蚊日龄增大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对策 猎物数量 斑块质量 终身产卵量 食蚜瘿蚊
下载PDF
荒漠地区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斑块质量与格局的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大治 贺达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71-1877,共7页
以宁夏中东部荒漠区为景观背景,选择人工固沙次生林地、流动风积沙地和沙壤土质丘陵地3种生境类型共18块天然或人工种植的柠条林斑块,研究了柠条豆象、豆荚螟和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植物斑块质量、斑块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反... 以宁夏中东部荒漠区为景观背景,选择人工固沙次生林地、流动风积沙地和沙壤土质丘陵地3种生境类型共18块天然或人工种植的柠条林斑块,研究了柠条豆象、豆荚螟和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植物斑块质量、斑块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反应.结果显示:3种柠条种实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为害率与斑块质量、斑块格局和昆虫自身迁移能力有关.对斑块质量的反应受到斑块尺度大小的影响,在不同的生境类型间,种实害虫的为害率差异显著(P<0.05),以人工固沙次生林地的为害率最高,其次为沙壤土质丘陵地,流动风积沙地相对较低.在小斑块格局中,柠条种实害虫数量的发生与寄主植物斑块的面积、破碎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斑块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能够降低移动能力较强的豆荚螟(r=0.365)的为害率,而对移动能力较弱的柠条豆象(r=0.160)、柠条种子小蜂(r=0.193)则没有明显影响.斑块边缘效应强度和景观斑块周边资源互补对种群密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景观 生境破碎化 斑块质量 斑块格局 种实害虫 柠条
原文传递
斑块质量对大斑啄木鸟冬季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邢茂卓 付林巨 温俊宝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9,共9页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冬季对食物斑块的利用对策,2011年1月和2012年2~3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农田防护林中,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了大斑啄木鸟在食物斑块的觅食行为,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斑块质量...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冬季对食物斑块的利用对策,2011年1月和2012年2~3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农田防护林中,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了大斑啄木鸟在食物斑块的觅食行为,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斑块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及觅食成功率等指标,分析斑块质量对其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差异都极显著,但觅食成功率差异不显著;除停留时间外,不同性别间觅食差异不显著。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与斑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觅食成功率与斑块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大斑啄木鸟倾向于在质量水平高的斑块觅食,表现为在这些斑块停留时间更长、往返次数更频繁;但觅食成功率不受斑块质量影响,这可能是大斑啄木鸟适应不同觅食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啄木鸟 冬季 斑块质量 停留时间 觅食行为
原文传递
两种共存网蛱蝶的卵块特征及其雌性成虫对产卵地的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华 王义飞 徐汝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54-1258,共5页
对同一网络斑块中金堇蛱蝶(Euphydryas aurinia)和大网蛱蝶(M eiltaea phoebe)雌性成虫的产卵地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影响它们斑块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种网蛱蝶雌性成虫均选择体积大的寄主植物、周围植被高度低、开放的区域产卵,它们的... 对同一网络斑块中金堇蛱蝶(Euphydryas aurinia)和大网蛱蝶(M eiltaea phoebe)雌性成虫的产卵地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影响它们斑块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种网蛱蝶雌性成虫均选择体积大的寄主植物、周围植被高度低、开放的区域产卵,它们的卵块主要分布在温暖向阳的坡面.金堇蛱蝶的卵块距离农田边缘为3.55±0.33 m(n=246),且集中分布在<3 m区域内;大网蛱蝶卵块距离农田边缘为7.34±1.53m(n=25),但在<3 m区域内的数量少.研究表明,由于这2种网蛱蝶雌性成虫对产卵地要求的特异性,评价它们斑块质量以及对其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时均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堇蛱蝶 大网蛱蝶 产卵地选择 斑块质量 保护
下载PDF
斑痣悬茧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博 冯素芳 +2 位作者 黄露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1-1398,共8页
为评价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选试验(斜纹夜蛾2龄寄主幼虫,健康∶被寄生=5∶5),观察了寄生经历(无寄生经历、有1次寄生经历、有1次过寄生经历)和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1-7d... 为评价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选试验(斜纹夜蛾2龄寄主幼虫,健康∶被寄生=5∶5),观察了寄生经历(无寄生经历、有1次寄生经历、有1次过寄生经历)和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1-7d)对斑痣悬茧蜂在健康寄主和被寄生寄主之间的选择;为探究斑痣悬茧蜂是否能够辨别寄主斑块质量,观察了斑痣悬茧蜂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被寄生寄主∶健康寄主分别为2∶8,5∶5和8∶2)时的产卵刺扎次数。对选择频次进行的分析表明,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和寄生蜂的寄生经历均对过寄生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过寄生概率随寄主首次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有寄生经历的寄生蜂发生过寄生的概率低于无寄生经历的寄生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寄主辨别时间进行的分析表明,发生过寄生的风险随寄主被初次寄生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也因寄生蜂具有过寄生经历而减小。斑痣悬茧蜂在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中,产卵刺扎次数随寄主斑块的质量提高而显著增多。据此推论,斑痣悬茧蜂不仅能够辨别被寄生寄主,而且能够辨别含有被寄生寄主的寄主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寄生行为 过寄生 学习 寄主辨别 辨别时间 寄主斑块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