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斑块危险度的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向江月(综述) 幸志洋 +2 位作者 沈旨艳 夏坤 王荣品(审校)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其发展过程是内皮功能障碍、内膜内广泛的脂质沉积、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加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其发展过程是内皮功能障碍、内膜内广泛的脂质沉积、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加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重塑,从而导致AS斑块的形成[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 内皮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流体力学研究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重塑 斑块危险度
原文传递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危险度分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汇文 刘志跃 +3 位作者 杨敬英 王金锐 张婷 徐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4期7-11,共5页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T)研究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及应力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应用ET技术检测2008年3月-2015年6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43例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74个,及...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T)研究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及应力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应用ET技术检测2008年3月-2015年6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43例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74个,及同期体检的44例非脑梗死者的颈动脉斑块74个。在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之间和非稳定斑块之间分别比较弹性指标,发现斑块弹性和应力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稳定斑块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组的稳定和不稳定斑块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的高,两项指标结合斑块回声特征,可作为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度指标,为斑块危险度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回声跟踪技术 斑块危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