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代萧氏家族的文学观 被引量:6
1
作者 秦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着重论述萧氏家族的文质观、情感生成说和情性说等内容。萧氏家族的文质观,强调文采的重要性;其情感生成说与中国传统的文学观一致,认为创作中的情感是由外物引发产生的;其情性说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论有关见解的基础上,又受佛教... 本文着重论述萧氏家族的文质观、情感生成说和情性说等内容。萧氏家族的文质观,强调文采的重要性;其情感生成说与中国传统的文学观一致,认为创作中的情感是由外物引发产生的;其情性说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论有关见解的基础上,又受佛教理论的启发,重点揭示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咏情性 情性说 萧氏 文质 文学创作 文学 家族 抒情性 心性理论 萧纲
下载PDF
周代礼制的“文”化与儒家美学的文质观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绍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8,共9页
礼,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积淀了丰富的社群价值内容的审美感性形式,儒家美学的文质观也只有从周代礼制的文化形态入手方能看出它的真实内涵。正如周代礼制有一种从"郁郁乎文哉"到"周末文胜之弊"的历史演变过程,儒家美... 礼,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积淀了丰富的社群价值内容的审美感性形式,儒家美学的文质观也只有从周代礼制的文化形态入手方能看出它的真实内涵。正如周代礼制有一种从"郁郁乎文哉"到"周末文胜之弊"的历史演变过程,儒家美学的文质观总体上表现为:在文质兼备的外衣下,凸显着对"文"的重视和崇扬。这点我们从持从周、宗周立场的儒家和批判周代礼乐文化的道家在文质观上的对照中就可清楚看出。后世美学对"野"、"拙"等的追求,可以理解为对日益走向"文胜"、"文繁"的儒家美学文质观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 文质 周代 礼制 “文” 历史演变过程 感性形式 文化形态
原文传递
论荀子与儒家文质观的情感转向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延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88,共5页
荀子突破了孔孟以来的文质传统,在文艺的众多因素中,率先发现了文艺中的情感因素并加以系统论述,将对文质观的探讨由伦理道德的内容上升到情感因素,使文学艺术的研究回归其本身,儒家的文质观乃至整个艺术研究活动也由此开始了情感论的... 荀子突破了孔孟以来的文质传统,在文艺的众多因素中,率先发现了文艺中的情感因素并加以系统论述,将对文质观的探讨由伦理道德的内容上升到情感因素,使文学艺术的研究回归其本身,儒家的文质观乃至整个艺术研究活动也由此开始了情感论的转向。他提出的"情文俱尽"的文艺标准和"称情而立文"的文艺创制原则,为中国诗学的情感论传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文质 情文 情感转向
原文传递
浅析孔子的文质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巍 《汉字文化》 2022年第14期191-193,共3页
孔子文质思想核心观点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的是个体的社会性存在在与人类文明发展相称的形式中得以完满实现。美的事物不仅外在的形式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愉悦,还要能体现出内在的善。它强调了一个人只有做到文质统一、内外兼修,才... 孔子文质思想核心观点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的是个体的社会性存在在与人类文明发展相称的形式中得以完满实现。美的事物不仅外在的形式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愉悦,还要能体现出内在的善。它强调了一个人只有做到文质统一、内外兼修,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君子。文质观具有十分深厚的哲学意涵,在今天这样一个重文轻质的社会,对于人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文质彬彬 孔子
原文传递
“文质统一”的唐代三彩人物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杨 李国新 《荣宝斋》 2022年第7期36-59,共24页
“文质观”是孔子在先秦时就已经提出的一个重要美学思想。“质”较之于“文”,更侧重于内容的实体性特征,“文”较之于“质”,更注重感性美的外在形式。这不仅是强调了做人的外在言行和内在品德的和谐统一,还把其外延和内涵拓展到更为... “文质观”是孔子在先秦时就已经提出的一个重要美学思想。“质”较之于“文”,更侧重于内容的实体性特征,“文”较之于“质”,更注重感性美的外在形式。这不仅是强调了做人的外在言行和内在品德的和谐统一,还把其外延和内涵拓展到更为宽泛的领域。本文试从“文质统一”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索唐代三彩人物俑身上从形式到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态。在历史的语境下,去探讨其发生、发展的文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路径 文质统一 和谐统一 人物俑 感性美 文质 实体性 外在形式
原文传递
儒家文质观与其人性论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军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7-22,共6页
美学界对儒家文质观的研究都基本上忽略了其与儒家人性论的关系,并认为儒家都主张文质彬彬,从而又忽略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文质观的差别。究其实,孟子主张性善,所以他重质不重文,主张先质后文、要以质救文;荀子认为性恶,所以他重文不重... 美学界对儒家文质观的研究都基本上忽略了其与儒家人性论的关系,并认为儒家都主张文质彬彬,从而又忽略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文质观的差别。究其实,孟子主张性善,所以他重质不重文,主张先质后文、要以质救文;荀子认为性恶,所以他重文不重质,注重以文灭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因素在孔子的思想中都具有,所以他主张文质彬彬,既主张先质后文,又主张以文救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 文质 人性论
下载PDF
王夫之诗学的文质观与情采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水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关于诗文的文与质、情与采的看法 ,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来是古典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曾通过对“文与质”这一传统哲学和诗学命题的重新阐释 ,并结合古典诗歌史的发展... 关于诗文的文与质、情与采的看法 ,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来是古典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曾通过对“文与质”这一传统哲学和诗学命题的重新阐释 ,并结合古典诗歌史的发展实践 ,对“情与采”这对美学范畴也提出了新颖精到的独特看法 ,提出了一个“本色”与“绮丽”兼美的诗学命题 ,从而把中国古典诗学的文质观与情采观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带有总结意义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学 文质 情采 "形" "象"
下载PDF
“文质论”的渊源及其发展
8
作者 蔡育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5年第3期20-26,共7页
我国古代关于文与质的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学说,也是一个很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艺学说。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论发展规律及其民族特点,对文质论做一番探源溯流的整理工作是必要的。
关键词 文质 文与质 我国古代 孔子 古代文学 古代文论 表现形式 君子 文质 先质而后文
下载PDF
为“美好生活”立心——孔门儒学“文质观”的美学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晓萍 陈恩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7-32,共6页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当前国人的主要生活目标,然社会上出现的“假精致”现象却折射出当代部分青年对“美好生活”表面化、形式化的误解。面对新问题,生活美学需要为“美好生活”立心,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孔门儒学的“文质...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当前国人的主要生活目标,然社会上出现的“假精致”现象却折射出当代部分青年对“美好生活”表面化、形式化的误解。面对新问题,生活美学需要为“美好生活”立心,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孔门儒学的“文质观”分别以个体人格和“礼”的完善为“质”“文”的主要内容,“文”以“质”为本,“质”因“文”而彰,这种理解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有益借鉴。以此为参照,“美好生活”的实现应关注以“学”与“思”的方式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非对特定器物的贪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假精致 美好生活 文质
下载PDF
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权德舆文质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江英 李青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48,共7页
权德舆是一位介于中唐古文家李华、梁肃和韩愈、柳宗元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古文运动由复古到通变、由宗经到实用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先驱作用。权德舆提倡的“通理”“辨惑”“尚气、尚理、有简、有通”等文质观,... 权德舆是一位介于中唐古文家李华、梁肃和韩愈、柳宗元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古文运动由复古到通变、由宗经到实用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先驱作用。权德舆提倡的“通理”“辨惑”“尚气、尚理、有简、有通”等文质观,促进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发展,并使之在文体文风、思想认识、文学理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对中唐古文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说权德舆是当之无愧的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德舆 古文运动 文质 开拓创新 先驱
下载PDF
陆机《文赋》创作论今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海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6-49,共4页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 ,体现在 :辩证的文质观、正确的“怀霜临云”说、源与流的辩证统一、物化形象的构思过程、考辞就班的结构规律。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创作论 文质 物化形象 艺术标准 结构规律
下载PDF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旨趣论盛唐诗学之文质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双祖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7,共6页
殷璠《河岳英灵集》为唐人选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清晰展示了盛唐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气的发展态势,极具诗学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推赏。殷璠《河岳英灵集》秉持文质并重之诗学旨趣,标举"风骨""声律&quo... 殷璠《河岳英灵集》为唐人选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清晰展示了盛唐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气的发展态势,极具诗学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推赏。殷璠《河岳英灵集》秉持文质并重之诗学旨趣,标举"风骨""声律""兴象"等诗学范式,彰显了盛唐诗歌"文质相炳焕"的诗歌风貌,赋予初唐史家"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诗学理想以及具体内涵,对盛唐诗学多元宏通的文质思想作了理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璠 《河岳英灵集》 盛唐诗学 文质
下载PDF
从《诗品》的批评标准看钟嵘的文质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运生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9-87,共9页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他的这种审美要求的总原则,在诗评中有没有贯彻呢?他是文质兼重呢,还是有所偏重?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现在评介《诗品》的同志,大都认为钟嵘...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他的这种审美要求的总原则,在诗评中有没有贯彻呢?他是文质兼重呢,还是有所偏重?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现在评介《诗品》的同志,大都认为钟嵘重文甚于重质,有偏重形式的倾向。我们认为要对这个问题作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批评标准 文质 审美要求 五言诗 谢灵运 诗评 曹植 陆机 怨情
下载PDF
评刘勰的文质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守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9年第2期36-42,共7页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文学理论批评史 内容与形式 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封建社会 作家作品 南北朝 情采
下载PDF
“用”与“饰”的分离与统一——先秦与古希腊装饰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立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8-62,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先秦与古希腊装饰的本质特征 :( 1)修饰的功能目的 ;( 2 )非饰的价值观念 ;( 3)饰、用和谐思想的根本意义。先秦对用与饰即文质观的认识与道本思想密切相联 。
关键词 先秦 古希腊 实用 装饰 文质 比较学
下载PDF
从子夏问《诗》看《论语》中所见文质观——兼论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价值转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继军 段澜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子夏与孔子关于《诗经》文句、内容和价值的讨论引人注目,二者就文质、本末、仁礼等关系的论述代表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由仪式伦理向情感伦理的转化。孔子及弟子、时人所提出的"质先文后"、"质本文末"、"重质弃... 子夏与孔子关于《诗经》文句、内容和价值的讨论引人注目,二者就文质、本末、仁礼等关系的论述代表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由仪式伦理向情感伦理的转化。孔子及弟子、时人所提出的"质先文后"、"质本文末"、"重质弃文"、"文质一体"、"文质彬彬"等思想代表了先秦儒家早期文质观的主要观点。思孟和荀子在继承孔子文质思想的同时,又从不同侧面分别强化了质与文的思想价值。由对文质及其关系的理解出发,思孟重"质"轻"文",更加注重"义"的内在性,甚至把"礼"也纳入了内在性的范围;而荀子主张"情文俱尽",赋予"义"以内外两重性,把"礼"视作实践"义"的根本途径。伴随着文质观的演化,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蕴含了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否定之否定的价值转向,《论语》中所见文质观正是理解这一价值转向和思想逻辑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夏 诗经 文质 原始儒家 道德哲学
原文传递
“文约意广”与“文繁意少”——从钟嵘五言诗的诗美标准反观其对四言诗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亚男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87-89,95,共4页
分析钟嵘在《诗品》中对五言诗作品及作家的评价,认为钟嵘《诗品》主要是以"文质"为诗美标准来品评五言诗歌的,通过对其五言诗的文质观可反观其对四言诗"文约意广"和"文繁意少"的评论。
关键词 《诗品》 文质 文约意广 文繁意少
下载PDF
荀子的语言修辞观
18
作者 陈春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6-87,共2页
荀子是中国最早认识到辞格的运用和区别的思想家,但后人对这一方面研究很少。本文拟就荀子的语言修辞观点作些阐述,希望能借此对荀子的文学思想作出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 荀子 辞格 文质 语言修辞 文学思想 文采修饰 修辞网络
下载PDF
文质相称 内外兼修——孔子的“文质观”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19
作者 孙经爽 《辽宁教育》 2017年第8X期77-79,共3页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学会,应以会学为基础。只有掌握方法,学生学习写作才能事半功倍,逐渐习得和提升写作能力。孔子文质观的提出,为写作学习提供了古代文论的借鉴,也解决了语文写作学习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学会,应以会学为基础。只有掌握方法,学生学习写作才能事半功倍,逐渐习得和提升写作能力。孔子文质观的提出,为写作学习提供了古代文论的借鉴,也解决了语文写作学习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命题。一、孔子文质观的内涵关于文质的关系论述最早见于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实多于文采则粗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写作教学 文质相称 写作学习 内外兼修
下载PDF
谈孔子的文质观
20
作者 逯雪梅 《理论观察》 2007年第6期143-144,共2页
春秋时期,"文"与"质"作为词语已广泛使用,但文质对举,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里文质虽是用于品评人物,是就人的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言谈举止而言的,但孔子的文质观,从... 春秋时期,"文"与"质"作为词语已广泛使用,但文质对举,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里文质虽是用于品评人物,是就人的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言谈举止而言的,但孔子的文质观,从它一出现,就由于其自身所带有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而意味着将会支配和制约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使之形成异于世界其它民族的审美追求,对未来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派生出来的一整套文质理论构成了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质 文质彬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