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莱-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世翔 赵志刚 +7 位作者 谢晓军 唐武 王一博 王龙 郭佳 宋双 胡文博 兰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4,共6页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文莱-沙巴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文莱-沙巴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的俯...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文莱-沙巴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文莱-沙巴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的俯冲增生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的快速沉降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发育滨浅海-浊积扇-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早中新世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浊积扇沉积体系。文莱-沙巴盆地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2类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2套储层、发育层间局部盖层缺乏区域性盖层,发育2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的逆冲推覆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莱-沙巴盆地 构造-沉积充填演化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文莱-沙巴盆地文莱区西南缘中-上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涛 王登 +3 位作者 周世卿 杨青雄 吴龙 李可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0-24,3,共5页
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文莱区西南缘中-上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区内中-上中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 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文莱区西南缘中-上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区内中-上中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平均为2.07%,裂解烃(w(S2))平均为2.11mg/g,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成熟度较低,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此外,烃源岩中Pr/Ph较高,规则甾烷中ααα20R-C29占优势,W和T构型的双杜松烷以及奥利烷含量较高,而伽马蜡烷及三环萜烷的含量均较低,表明区内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氧化性较强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莱-沙巴盆地 文莱含油气区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婆罗洲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南海南部盆地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施秋华 万志峰 夏斌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婆罗洲地块息息相关。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复杂,自古新世开始,古南海逐渐消失,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 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婆罗洲地块息息相关。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复杂,自古新世开始,古南海逐渐消失,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中新世开始隆升造山。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婆罗洲拉让河和巴兰河为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的主要物源,发育三角洲相、滨浅海相、浊积扇相、浅海相砂岩储层;同时,压扭型构造发育,不仅形成断块与背斜型油气藏,同时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罗洲地块 曾母盆地 文莱-沙巴盆地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构造区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史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厚和 廖宗宝 +1 位作者 王登 徐耀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5期9-15,2,共7页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Ma进入生烃门限,8.1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史 文莱-沙巴盆地 中中新统
下载PDF
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唐武 赵志刚 +7 位作者 张功成 谢晓军 刘世翔 王一博 宋双 王龙 孙瑞 郭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81-4295,共15页
为揭示活动陆缘深水褶皱冲断带的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动力学特点,探讨其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对深水区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 为揭示活动陆缘深水褶皱冲断带的特征及成因,本文利用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动力学特点,探讨其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对深水区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莱—沙巴盆地深水褶皱冲断带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特点,垂向上,以中中新统底界面为界可划分为下部(始新世-早中新世)和上部(中中新世-现今)两套逆冲褶皱冲断体系,其中下部逆冲褶皱冲断带的形成与古南海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上部逆冲褶皱冲断带是中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前缘重力滑动与苏禄海扩张造成的区域挤压应力远程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苏禄海扩张造成的远程挤压效应主控平面上南北段褶皱冲断带变形的差异性,导致北段褶皱变形强度大于南段,具有背斜褶皱数量多、褶皱间距离短、逆冲断层倾角陡的特点,南段反之;且晚上新世以来北段深水区地层缩短量大于陆架区伸展量,两者之差为2~6km,而南段两者相当,仅受三角洲前缘重力滑动影响.整个褶皱冲断带发育断弯、断展、断滑褶皱等3种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叠瓦扇和冲起构造2种逆冲构造组合,是多期N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以前展式向盆地扩展.此外,由于中中新世以来逆冲断层的持续活动,研究区深水褶皱冲断带发育众多构造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且南段优于北段,靠近陆坡的近端优于远端,可作为勘探部署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褶皱冲断带 文莱沙巴盆地 构造特征 成因机制 油气意义 南海
下载PDF
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
6
作者 雷志斌 杨明慧 +3 位作者 张厚和 廖宗宝 张少华 罗晓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33,共13页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重建了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并讨论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自晚渐新世—上新世,研究区三角洲在平行岸线方向(NE—SW)自西向东从西巴兰断层西侧向东侧迁移;在垂直岸线方向(NW—SE)则整体表...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重建了南沙海域南部第三纪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并讨论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自晚渐新世—上新世,研究区三角洲在平行岸线方向(NE—SW)自西向东从西巴兰断层西侧向东侧迁移;在垂直岸线方向(NW—SE)则整体表现出从陆向海进积推进。这一演化过程主要受控于古南海自西向东"剪刀式"俯冲引起的造山带的迁移和海平面的升降。并且发现研究区烃源岩、储层和圈闭具有分期、分带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在研究区划分出3个与三角洲有关的油气聚集区,即曾母盆地巴林坚三角洲油气聚集区、文莱—沙巴盆地巴兰三角洲油气聚集区、梅丽干—冠军三角洲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曾母盆地 文莱-沙巴盆地 三角洲沉积 沉积演化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源热共控”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差异分布
7
作者 李友川 赵志刚 +1 位作者 兰蕾 杨树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2,共9页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富集盆地,但两者的油气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曾母盆地天然气多于原油,文莱—沙巴盆地原油多于天然气,明确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于上述两个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岩心和野外露头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对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组成、生烃特征、烃源岩分布规律及热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两个盆地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包括煤系烃源岩和陆源海相烃源岩,其中煤系烃源岩壳质组丰富,生油潜力明显大于陆源海相烃源岩;②曾母盆地表现为“三角洲相煤系+滨浅海—半深海相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文莱—沙巴盆地表现为“三角洲/浊积煤系—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模式;③曾母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生气阶段,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结论认为,在“源”和“热”的共同作用下,曾母盆地原油主要分布在东巴林坚凹陷,其他地区以分布天然气为主,文莱—沙巴盆地则整体以分布原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曾母盆地 文莱沙巴盆地 烃源岩分布模式 热演化程度 油气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