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模式的探讨——从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长廊”网页谈起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静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3,110,共3页
介绍了湖南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长廊”网页的有关情况 ,从征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管理。
关键词 湖南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网页制作 文献征集 文献整理 文献工作模式
下载PDF
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蕾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以该馆藏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徽州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原则、思路、方法与流程,文献分类原则和著录规则,于当前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历史文献 徽州文书 文献整理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对逍遥散临床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嵇波 陈家旭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共4页
关键词 逍遥散 临床应用 文献整理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龙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45,共3页
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黄龙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与汉唐训诂义疏的传统不同,宋人比较注重考据,勇立新说,在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超于前人的突出成就,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宋人考据时往往表... 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黄龙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与汉唐训诂义疏的传统不同,宋人比较注重考据,勇立新说,在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超于前人的突出成就,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宋人考据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刻意求新,以致行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献 文献整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现状与特点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朝 杨金生 +3 位作者 吴远 孟醒 齐淑兰 王莹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93-3897,共5页
目的:讨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疗现状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检索针灸治疗UC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和提取,并建立针灸治疗UC的文献数据库。... 目的:讨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疗现状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检索针灸治疗UC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和提取,并建立针灸治疗UC的文献数据库。统计文献使用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腧穴经络的选择与配伍、治疗时间与疗程等。分析其诊断、治疗的现状与特点。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章53篇。结果表明针灸治疗UC的RCT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使用的诊断标准多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或者《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治疗方法主要是针灸配合灌肠、中西药;腧穴使用频次依次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其配伍以足三里-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最为常见;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居多;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最多。整个治疗过程大多1次/d,7d左右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3个疗程。疗效评定多使用以临床有效率为主的自拟疗效标准。缺乏远端取穴、随访与不良反应的报告。结论:表明目前针灸治疗UC以传统的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但临床方案设计尚不能满足UC的临床特点,影响临床结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针灸 腧穴 文献整理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民国文献整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雅戈 王晋玲 常娥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8,共4页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功用,近年来其收藏、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收藏保护工作探讨,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和专题资料的开发利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数字化整理技术的多样化和... 民国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功用,近年来其收藏、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收藏保护工作探讨,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和专题资料的开发利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数字化整理技术的多样化和先进化,缩微技术、数字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的信息组织方法逐步应用到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工作中,并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献 文献整理 数字化
下载PDF
关于外感湿邪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六通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湿邪 外感 临床应用 致病机理 常见 肠道细菌 六淫 文献整理 实验方法 薄弱环节
下载PDF
改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小琴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文分析了大中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征集、整理、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 文献整理 开发利用 文献征集工作 数据库建设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利用与需求 被引量:16
9
作者 仲明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2,共4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文献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论述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文献利用的特点 ,分析了文献需求的本质 ,并进而从两方面阐述了满足用户文献需求的途径。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文献利用 文献需求 文献检索 文献收集 文献整理
原文传递
对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思索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瑛 宋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681-683,共3页
通过临床观察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整理中医古代典籍及现代文献,重新梳理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风寒湿论到火热论,再到近现代建立血热、血燥、血瘀三大证型,... 通过临床观察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整理中医古代典籍及现代文献,重新梳理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风寒湿论到火热论,再到近现代建立血热、血燥、血瘀三大证型,以及近年学者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时间、皮损表现、伴随症状等,以新的视角对银屑病病因病机进行了探索,提出的从"玄府"论治、从"毒"论治、从"虚"论治等新观点,为银屑病的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病因病机 文献整理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克菲 李永华 +1 位作者 裴晓华 杜玉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3-356,共4页
对近15年来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以乳腺增生病和中医药治疗为主题词,在1996-2011年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42篇,对其中涉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等3... 对近15年来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以乳腺增生病和中医药治疗为主题词,在1996-2011年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42篇,对其中涉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等35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从实验研究到临床治疗缺乏现代循证医学的指导思想,今后研究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实验设计,深化研究工作,以实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上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治疗 文献整理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述要 被引量:16
12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述要 指正 批评 文献整理 意义 座谈会 清华大学
下载PDF
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金锐 林茜 +3 位作者 刘森茂 赵茜 张倩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患者"、"病人"为关键词搜索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诸多系统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相对重要性值(比值法为P值,积分法为Q值),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内分泌系统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免疫系统指标免疫球蛋白A,以及第二信使系统指标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血液流变学系统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小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和"积分法"分别具有高效性和稳健性的优点。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总结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重要性,并对指标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中医"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 文献整理 比值法 积分法
下载PDF
脉络学说历史发展轨迹探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国强 魏聪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脉络学说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对提高现代血管病变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系统整理中医历代文献,探寻血脉与脉络学说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系统建立脉络学说的必要... 脉络学说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对提高现代血管病变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系统整理中医历代文献,探寻血脉与脉络学说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系统建立脉络学说的必要前提。《内经》将血脉(络)理论应用于生理、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文献整理 临床证治
下载PDF
论清代诗学的学术史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25,共13页
清代是个学术的时代,尽管经有古今之分,学有汉宋之异,但追求学术的独创性、实证学风和学术史视野,始终是清代学术最显豁的特征,也是清代诗学的学术精神和方法论背景。清代诗学虽不以原创性为突出特征,但力求突破前人藩篱的创新意识与实... 清代是个学术的时代,尽管经有古今之分,学有汉宋之异,但追求学术的独创性、实证学风和学术史视野,始终是清代学术最显豁的特征,也是清代诗学的学术精神和方法论背景。清代诗学虽不以原创性为突出特征,但力求突破前人藩篱的创新意识与实证学风相结合,却带来理论阐释、诗人评论及作品分析上空前的深刻和细致,对学术史研究的重视更赋予它善于总结前代理论遗产、推源溯流、包容古今的集大成色彩。清代诗学家评论当代诗歌的历史感、讨论理论问题的学术史意识和诗歌史研究的热情,无不显出其学术精神与当代学术的相通。本文有鉴于此,试图从清代诗学的学术精神入手,探讨清代诗学的学术史特征,从清代诗学著述的丰富性、专门性和实证性来看清代诗学的学术性,从历代诗学文献整理、传统诗学阐释和诗歌史研究三个方面论述清代诗学整体上的集大成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诗学 学术史 文献整理 传统诗学 诗歌史
下载PDF
《内经》关于便秘的认识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瑞芳 《现代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内经》将便秘视作症状,未做专篇讨论,累见30多处。通过分析《内经》中有关便秘之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等,认为《内经》关于便秘病机论证内容丰富,仅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胃失通降、脾不散津、肾气亏虚、肺病及肠、肝失疏泄、热... 《内经》将便秘视作症状,未做专篇讨论,累见30多处。通过分析《内经》中有关便秘之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等,认为《内经》关于便秘病机论证内容丰富,仅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胃失通降、脾不散津、肾气亏虚、肺病及肠、肝失疏泄、热盛伤津、瘀血内阻、湿热阻滞、阴寒凝滞等;药物治疗,以下法为主,兼顾标本;针灸治疗以针刺为主,较早提出针药结合理念;《内经》将大便正常与否视作气血通畅的标志,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内经》中关于便秘辨治的学术观点,可为现代临床治疗便秘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便秘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文献整理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跃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在经典中寻找方向,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在回归中实现超越。从宏观发展趋势看,这种研究呈现回归经典的历史趋势、中华文学的观念建构、文献整理的时代特色和理论研究的强势回归等特...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在经典中寻找方向,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在回归中实现超越。从宏观发展趋势看,这种研究呈现回归经典的历史趋势、中华文学的观念建构、文献整理的时代特色和理论研究的强势回归等特征。回归经典,就是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上来,回归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上来;"中华文学"是一个建立在大中华文学史观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既是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深邃的理论问题;四十多年来,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为龙头,大型的文学总集、工具书及资料汇编得到系统整理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全面的资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可以说,文献整理、史料研究工作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好历史时期;实事求是,对具体材料作具体分析,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也是未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回归经典 中华文学 文献整理 回归理论
原文传递
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桂英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2,共2页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多年来在一些图书馆内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重视了传统的购书、借书,冷落了地方文献的工作,致使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流失、埋没,遭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今天,人们在讨论...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多年来在一些图书馆内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重视了传统的购书、借书,冷落了地方文献的工作,致使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流失、埋没,遭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今天,人们在讨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课题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文献收集 文献整理 文献利用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文献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荣杰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国家图书馆保存本民国文献为对象,介绍保存本民国图书的馆藏概况和入藏渠道,例举特色文献。提出为更好地保护馆藏民国文献,应该进一步改善文献库房条件、优化文献流通政策、全力推进抢救性修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献调... 以国家图书馆保存本民国文献为对象,介绍保存本民国图书的馆藏概况和入藏渠道,例举特色文献。提出为更好地保护馆藏民国文献,应该进一步改善文献库房条件、优化文献流通政策、全力推进抢救性修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献调查、建立文献保护分级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著录、着力补藏原缺文献、积极推进文献整理与文化推广、强化民国文献保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献 国家图书馆 文献保护 文献整理
下载PDF
从影印出版及数据库建设看民国期刊的整理与利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晓林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本文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民国期刊的整理出版现状和图书馆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各自存在问题,探讨图书馆民国期刊保护和数据库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影印版期刊,并借鉴出版机构民国文献整理的经验... 本文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民国期刊的整理出版现状和图书馆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各自存在问题,探讨图书馆民国期刊保护和数据库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影印版期刊,并借鉴出版机构民国文献整理的经验拓展数据库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期刊 影印出版 数据库建设 文献整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