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贴近“文本的召唤”——“宁夏新三棵树”评论之审视
1
作者 孙纪文 许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评论家对"宁夏新三棵树"的批评,多忠实于文本的艺术呈现,既揣测到作家的创作思维,又能在文本内部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既注重文本现实意义的揭示与阐释,又注重文本形式要素和美学要素的剖析与解读,同时,对文本症候作出善意... 评论家对"宁夏新三棵树"的批评,多忠实于文本的艺术呈现,既揣测到作家的创作思维,又能在文本内部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既注重文本现实意义的揭示与阐释,又注重文本形式要素和美学要素的剖析与解读,同时,对文本症候作出善意和难得的批评,如此则渐渐贴近"文本的召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棵树 文本召唤 现实意义 形式要素 文本症候
下载PDF
对隐含读者范畴的再理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智虎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隐含读者是文学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理解可能性充分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从现象学角度看,隐含读者揭出文学接受作为意向化活动的内在构成:静态的包蕴无限可能性的文本结构随时可转化为现实动态的阅读活动。其本质在于,它是真... 隐含读者是文学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理解可能性充分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从现象学角度看,隐含读者揭出文学接受作为意向化活动的内在构成:静态的包蕴无限可能性的文本结构随时可转化为现实动态的阅读活动。其本质在于,它是真实读者的一种现象学表现,是一般读者现象学意义上的一种本体存在方式。其存在形态可从静态可能性和动态现实性两个角度来考察。而其决定因素,则必溯至文学创作阶段:作家创作动机、选材及文体特点、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读者 意向化活动 文学文本结构层次 文学文本召唤结构 隐含读者存在形态
下载PDF
以接受美学的视角评析《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6期224-225,共2页
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接受美学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于晓丹译本和主万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译例进行深入彻底的比较分析。作为结论,归纳了两译本的异同及其成因,指出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的重要性,进一... 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接受美学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于晓丹译本和主万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译例进行深入彻底的比较分析。作为结论,归纳了两译本的异同及其成因,指出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印证了接受美学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巨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视野融合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文艺的接受——审美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力丹 《东南传播》 2016年第10期38-40,共3页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接受理论 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 文本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美学距离 视野转换
下载PDF
传统命运的再定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嘉莉妹妹》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冬梅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0-33,共4页
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历史性出发,结合文本的召唤结构,对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出新的阐释,揭示作品人物的传统命运是如何在接受... 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历史性出发,结合文本的召唤结构,对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出新的阐释,揭示作品人物的传统命运是如何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下被再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文本召唤结构 嘉莉妹妹
下载PDF
互联网的互动性与红色经典文化记忆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卫星 张玉能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互联网的互动性,并不在于把一个印刷文本转变为电子文本来更便捷地让接受者参与其中确定文本的意义,而是在于接受者能够直接运用超文本进行链接,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增加,这种超文本的不断覆写就形成了文本与接受者(用户)之间的对话、... 互联网的互动性,并不在于把一个印刷文本转变为电子文本来更便捷地让接受者参与其中确定文本的意义,而是在于接受者能够直接运用超文本进行链接,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增加,这种超文本的不断覆写就形成了文本与接受者(用户)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从而使得文本的意义不断异延、播撒、增补。所谓超文本,就是'一种非线性的碎片电子网络,用户可以借助鼠标‘点击’连通它。在这里,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最终文本实现的积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召唤结构 文化记忆 长征精神 区块链技术 中央红军 互动性 红色经典文化
下载PDF
语文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万灿娟 《浙江教育科学》 2019年第3期34-38,共5页
从创造力'能力说'与'个性说'的论争,到创造力'发展观'或'生长观'的建立,人们逐渐以动态的、生长的视角诠释创造力。因而,教学能够也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不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和品质,不同领域的... 从创造力'能力说'与'个性说'的论争,到创造力'发展观'或'生长观'的建立,人们逐渐以动态的、生长的视角诠释创造力。因而,教学能够也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不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和品质,不同领域的创造力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生活性的特点,决定了想象力和自主表达是创造力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表现。因而,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文本的'召唤结构'和引导学生亲历'创作'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特殊性 文本召唤结构 创作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视域下中国英语生命力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稳敏 田龙过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7期99-100,共2页
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主要理论观点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及阐释学中的视野融合概念,分析中国英语的形成及特征;阐释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论述了中国英语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及生命力。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文本召唤结构 中国英语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再探《洛丽塔》
9
作者 郭建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14,共3页
《洛丽塔》自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泾渭分明的评论,有时评论甚至相左;或许正是由于观点相矛盾才使得其倍受瞩目,不断有读者从新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作为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分别提出了期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而《洛丽... 《洛丽塔》自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泾渭分明的评论,有时评论甚至相左;或许正是由于观点相矛盾才使得其倍受瞩目,不断有读者从新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作为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分别提出了期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而《洛丽塔》中的期待视域和召唤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它们吸引着读者的阅读进行下去,以求问题得以解决、困惑得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期待视域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语文美学的典型症候
10
作者 韩小龙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期3-7,共5页
后现代时代强调超越与反思精神,利用解构与建构意识培养教育对象的后现代主义思维是后现代主义语文美学的典型症候。它使语文学习个体的生活在着某种诗性般的生存体验中,维持着语文经典时代现代思维及话语权的霸权,同时又挑战与超越语... 后现代时代强调超越与反思精神,利用解构与建构意识培养教育对象的后现代主义思维是后现代主义语文美学的典型症候。它使语文学习个体的生活在着某种诗性般的生存体验中,维持着语文经典时代现代思维及话语权的霸权,同时又挑战与超越语文经典化形成的思维阻滞。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表述就是"诗意栖居",语文教育既保持着对理想化语文诗性的追求,又应然地面对语文常规化教学的朴实率真。有人担心后现代主义语文美学症候正利用解构与建构的思维方式深度解除传统语文美学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美学 后现代美学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诗经》解读——以《毛诗序》《诗集传》为例
11
作者 张静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4-86,90,共4页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四书五经"之一,因此受到不同时代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诗经》的解读,其中尤以《毛诗序》《诗集传》影响最为深远。以接受美学中的读者...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四书五经"之一,因此受到不同时代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诗经》的解读,其中尤以《毛诗序》《诗集传》影响最为深远。以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与文本的召唤结构为论点,分析造成《诗经》解读分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毛诗序》 《诗集传》 以读者为中心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从读者批评角度分析《黄色壁纸》
12
作者 杨巍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7期160-161,共2页
《黄色壁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由于这部作品塑造了"疯癫"女人的形象,一经出版就颇受争议。之后,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读者通过细读文本,发掘出其隐含的女性崛起意识,从而重新定义文本价值。
关键词 期待视野 文本召唤结构 黄色壁纸
下载PDF
“自在的”文本与“虚在的”作品——伊瑟尔的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启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1,共5页
伊瑟尔的文学作品"两极说",从接受美学维度力主"作品大于文本",而不是文本大于作品,这是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唯文本主义"理念的一种对话。伊瑟尔的文学文本"召唤结构说",依据现象学原理深入阐... 伊瑟尔的文学作品"两极说",从接受美学维度力主"作品大于文本",而不是文本大于作品,这是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唯文本主义"理念的一种对话。伊瑟尔的文学文本"召唤结构说",依据现象学原理深入阐发文学文本之开放性的内在依据,既有别于精神分析学对阅读心理对无意识的阐释,又不同于"读者反应批评"文论所宣扬的文本虚无主义与读者至上主义。伊瑟尔这样的作品观与文本观,丰富且深化了当代文论的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国外文论 作品“艺术极与审美极”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